6.2*《再别康桥》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2*《再别康桥》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10:5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黯然销魂者,唯离别而已矣”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徐志摩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徐志摩曾写道:“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林徽因——爱
狄更斯——自由
泰戈尔——美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斯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与狄更斯、罗素成为好友。
泰戈尔访华后,他随泰漫游欧洲,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因。
解题
康桥:
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
10月—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此。
再别: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新月诗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
“三美”主张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
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朗读正音,感知情感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徐志摩告别了康桥的什么?
1、康桥的美景
2、在康桥过往的生活
3、美好的梦想
别何?
找出并概括诗中由康桥独特的意象构建的美丽画面。
别何?
招手作别云彩图
青荇水底招摇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挥手惜别云彩图
师生共读——鉴赏范例
鉴赏第一节、第二节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意象:
云彩
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且有一种
难舍的离愁,营造出一种诗人缓步
飘然而去的意境。
“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
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
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或许诗
人在和云彩道别,潇洒离开。
情感:
依依惜别,但哀而不伤
鉴赏
第二节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意象: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
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
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
之情。
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
物,温润可人。
情感:
欢喜和眷恋
鉴赏
自主合作——我读我品
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每一小节作者描写的意象,分析意象,品味作者在意象上寄托的情感。
鉴赏
第三节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意象:
软泥,青荇,水草
“招摇”:拟人的手法,
本意是摇摆的意思,将青荇拟人化,富有情趣。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之水
情感:
欢喜和留恋
鉴赏
第四节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意象:
清泉,浮藻,梦
比喻:把“清泉”比作天上的彩虹,形象地描摹出晚霞映照在水中,湖水变得色彩斑斓,表现潭水的静美。
“彩虹似的梦”就是诗人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之梦。
情感:
永久的眷恋
鉴赏
第五节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意象:
长篙,星辉
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星辉”拟作可以装载的石头之类的物体,“满载”给人沉甸甸的收获感。而对象恰恰是“一船星辉”,这样化无形为有形,把无形无重的的星光写出了质量和形状,空灵而又富有寓意的意境。
情感:
情感高潮,兴奋激动
鉴赏
第六节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意象:
笙箫,夏虫
笙箫是一种乐器,悄悄无声,笙箫有声,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渲染一种无边的寂静。
将“夏虫”拟人化,就连喧闹的夏虫好像也体会到诗人的离别之情,也愿保持沉默。
情感:
惆怅低落,无奈悲伤
鉴赏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意象:
云彩
诗人不忍心破坏康桥宁静、和谐的美。
诗人怕触物伤情,不敢带走。
诗人渴望却不能带走哪怕仅仅是一片云彩。
康桥的一切被放在心里,放在了灵魂里。
情感:
不舍
鉴赏
情之所起
1、依依惜别
2、欢喜和眷恋
3、热烈的爱恋和眷恋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5、感情达到高潮
挥别云彩图
金柳倒影图
青荇招摇图
榆阴清泉图
撑篙寻梦图
夏虫沉默图
惜别云彩图
7、悄悄作别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形式之美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有停顿,有平仄,有韵脚,有节奏。
绘画美: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整齐。
新月派的三美
回环往复,节奏感强。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韵律和谐。每一小节2、4句押韵,节节换韵,表现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
全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等。
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节的匀称。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显示节的匀称。
句的整齐。每行字数不同,但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显得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两两错落有致,突显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
课文总结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别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氛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比较阅读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语中“再见”的意思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
? 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比较阅读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语中“再见”的意思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
? 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神态。
柔媚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
比较阅读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语中“再见”的意思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不能不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作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情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此时此刻,你是否对本首诗歌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呢?请用朗诵作出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