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外古诗词曲综合练
单篇阅读
一、诗词评注集。(5分)
诗词评注集 【复习依据】《复习导引》P135古诗词阅读“自我诊断” 【诗词摘录】 鹧鸪天 [宋]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舻①呕哑②,酒如清露鲊③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舻:桨。②呕哑:形容声音嘈杂。③鲊:鱼经腌制加工后所做的食物。 【查阅资料】①了解背景: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被弹劾,免职归家,闲居镜湖。②积累典故:“青门种瓜”说的是秦朝东陵侯召平不愿做官,接受萧何的挽留,住在京城东门外青门靠种瓜为生。后指隐居不当官。 【记录感受】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意境微妙。上阕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处动态之景,描绘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镜湖之画;下阕一个“笑”字意蕴深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5分)
画眉鸟
[北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春,其时作者正在贬居滁州任上。
借物抒怀是常用的描写抒情手法。请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任务。
1. 根据诗句,概括林中鸟的特点。(2分)
2. 结合诗歌内容及创作背景,简述诗人所抒发的情感。(3分)
三、古典章回体小说中引用的诗词,往往恰到好处。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选用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请联系整本书,分析该词被选用的原因。(5分)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四、古诗阅读。(4分)
纳 凉
[北宋]秦观①
携扙来__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②。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①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元祐年间(1086-1094)党争,屡遭贬谪。②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 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朝中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就是以纳凉为题,着力表达诗人渴望远离_________,追求一个理想中的_______________。(2分)
2. 参考下列评论,诗中“__”处原有一字,请根据诗歌内容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并说明理由。(2分)
【附】宋·吕本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闲雅”指此诗词语特点,“严重”则指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
A. 觅 B. 追 C. 取
我选: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21宁波鄞州区一模改编)古诗阅读。(4分)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这首诗和链接材料中的诗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选择其中两处进行分析。
链接材料: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古诗阅读。(5分)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 诗歌的首联与颔联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凄凉的送别之景。(2分)
2. 请结合朗读设计的小技巧,设计尾联“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的朗读方案并结合诗句内容说明设计理由。(3分)
七、古诗词鉴赏。(6分)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北宋]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①好,来拥朱轮②。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③,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一度出官到颍州,喜欢那里的风景。经历了不同政党攻击污蔑的政海波澜,当其60岁时,辞官归隐,重归颍州。②朱轮:古代太守乘朱轮车。③辽东鹤:传说中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后也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
【任务一】这首《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多处对比。请从“处境对比”或“心境对比”中任选一个进行赏析。(3分)
【任务二】在品读《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时,两位同学对“辽东鹤”这个意象所含情感产生分歧,请你结合初中学过的欧阳修作品,补全对话。(3分)
八、 古诗阅读。(4分)
会同馆①
[南宋]范成大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②!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③不?
(出自《全宋诗》)
【注释】①会同馆:金人称接待宋朝使臣的馆舍。当时诗人作为宋使出使金国,有被扣留在金的危险。②沤浮:水中气泡。③羝羊解乳:西汉大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坚不投降,被放逐北海牧羊,吞毡饮雪。匈奴扬言:待公羊生乳,始可释。苏武手持汉节,历尽艰辛十八年,终不屈志。
1. 诗人以“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两句开篇,有何作用?(2分)
2. 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策略方法,选择其中一点,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分)
比较阅读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1~2题。(6分)
【甲】别 滁①
[北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乙】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
[北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③旌阳:山名。
1. 请对黄诗中“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进行赏析。(2分)
2. 两首诗的诗人在离别之时都是“如常日醉”,塑造出的诗人形象却截然不同。请结合两诗分别作简要分析。(4分)
十、古诗阅读。(8分)
垓下歌① 大风歌⑥
项 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②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④兮虞兮奈若何⑤! 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①垓下歌:项羽被刘邦兵围垓下,夜里听到汉军在四面唱楚歌,疑心自己的楚国已为刘邦所得,于是慷慨悲歌。后世多题为《垓下歌》。②骓(zhuī):乌骓,马名。③逝:奔驰。④虞:项羽的侍妾。⑤奈若何:你怎么办啊。⑥汉高祖刘邦平定黥布叛乱后经过故乡沛县,邀父老乡亲饮酒,酒宴上刘邦引吭高歌。后人题为《大风歌》。
1. 《垓下歌》和《大风歌》中都用“兮”字来表现情绪。请任选一首诗,结合内容分析“兮”字在诗中表现的情绪。温馨提示:注意每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4分)
2. 结合诗歌内容和你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对项羽或刘邦的认识。(4分)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5分)
【甲】 【乙】
竹 石 墨竹图题诗②
[清]郑燮①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衙斋卧听萧萧竹,
立根原在破岩中。 疑是民间疾苦声。
千磨万击还坚劲, 些小吾曹州县吏,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诗人。②该诗作于诗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
1. 甲诗前两句通过“______”“立”等词把竹人格化,把翠竹紧附青山的状貌写活了;乙诗中的“_______”这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竹,又指百姓大大小小的事。(2 分)
2. 郑燮不仅喜欢画竹,也经常以竹为题材写诗。根据这两首诗的内容,分析“风中之竹”深受郑燮喜爱的原因。(3分)
十二、 古诗阅读。(6分)
【注释】①翻然:高飞远扬。此指旅行、迁移。
1. 小温在阅读这两首诗时做了批注,请你帮她完成上述批注内容。(2分)
2. 小温在赏析这两首诗时发现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赏析诗句与并她分享。(4分)
十三、 古诗阅读。(5分)
【甲】过华清宫绝句(其三)
[唐]杜牧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①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选自《全唐诗》)
【乙】学仙(其二)
[唐]许浑
心期仙诀意无穷,采画云车②起寿宫③。
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④松柏满西风。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乱拍:《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②云车:绘饰云彩的车。③寿宫:奉神之宫。④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1. “借古讽今”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都讽刺了当朝者哪些行为。(2分)
2. 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分析唐玄宗、汉武帝的行为符合这一治国思想吗?(3分)
多首综合阅读
十四、意象探究。(7分)
(一)望月怀远①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②怨遥夜,竟夕③起相思。
灭烛怜④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⑤,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写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遭人排挤被贬于荆州。②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③竟夕:通宵。④怜:爱。⑤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二)有关“月”的名句摘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色入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1. 结合诗歌内容,比较画线句与《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2. 意象,即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月”意象的古诗文,请结合(二)中的名句摘录(不少于两句),说说你对“月”意象的理解。(3分)
十五、 古诗阅读。(6分)
绝 句
[宋]何正平
坐见茅斋一叶秋,小山丛柱鸟声幽。
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
(出自《全宋诗》)
【任务一】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总有万千风景,因景生情,景不同情却相似。请从下面三首诗词中选择与上面《绝句》所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的理由。(3分)
【甲】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乙】金陵即事
[宋]王安石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丙】浣溪沙·江村道中
[南宋]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任务二】观察剩余的两首诗词,思考其可否作为组合进行赏析,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十六、 课堂上老师讲解了《钱塘湖春行》后,小温所在的学习小组找了几首课外古诗进行练习,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8分)。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野 渡
[清]张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绳力健,水啮①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②雁鹜丰。
但无沧海警,安乐是吾通。
【注释】①啮(niè):啃、咬。②菰(gū):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①开。
春雨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②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小温: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说读懂古代诗歌需要从标题、作者、注释、意象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一起试着用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来分析这四首诗。
小州:从标题来看,徐俯的《春游湖》中,从“春游”两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以(1)__________主题的诗歌。
小文:从注释来看,张謇的《野渡》中颔联的“啮”是“啃、咬”的意思,这个字(2)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具表现力。徐俯的《春游湖》,通过注释,我知道了“蘸”字的读音,这个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4)___________之情。
小学:确实如此!从意象方面来说,《野渡》颈联通过描写“村栅牛羊”“滩菰雁鹜”,充分体现出(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晚》前两句,诗人通过“草”“池塘”“山”“落日”等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6)___________图。而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钱塘湖春行》则是通过描写“早莺”“新燕”(7)“____”(8)“______”等意象,写出了钱塘湖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答案
一、(5分)新燕飞 轻鸥落 “笑”首先是一种自得,镜湖旁飞鸟出没,风景优美,作者泛舟湖中,酒香菜美,以船为家的渔钓生活自在快乐;“笑”也是一种自我排遣,作者因被弹劾而免职归家,闲居生活并非作者的理想,而多有无奈,故作者以笑排解心中的惆怅、忧愁。
二、(5分)1. (2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鸣声婉转动人,为山花添姿。
2. (3分)贬官外任的忧郁;向往自由的生活;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强烈憎恶和不满。
三、(5分)首先,“长江”“浪花”“英雄”等意象,让人想到烽烟四起的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三足鼎立,六出祁山等,无数英雄淹没于历史的浪潮。“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慨叹,适用于每一段历史,更契合三国时代。其次,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横槊赋诗……三国的历史舞台,每天都上演着生死离别和聚散无常。人生更是无常,谁不想建功立业、人生得意,但世事变迁,英雄们的丰功伟绩终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白发渔樵”这一淡泊超脱的形象,是对世事无常的超脱,更是小说作者追求的理想人格。最后,该词基调慷慨悲壮,气势磅礴,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很适合硝烟弥漫的三国时代,小说以它开启了一曲回肠荡气的史诗。
四、(4分)1. (2分)官场 清凉自在的世界
2. (2分)示例:B 较之“觅”和“取”,“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寻找清凉自在之地的感情,寄寓了作者渴望远离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急于解脱的情怀。
五、(4分)(1)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了农村特有的黄昏景色,牛儿在夕阳中回归,儿童放学后急着放纸鸢。(2)两首诗都写到了“归”,一写牛、鸦“归”,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沿路回村,两只乌鸦伫立在牛背上,任由牛儿带着它们,宁静和谐,蕴含了悠闲恬淡的思想感情;一写儿童“归”,儿童放学后急急忙忙地回来放纸鸢,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欢乐之情。
六、(5 分)1. (2分)衰草、寒云、暮雪(答出两个即可)
2. (3分)示例: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朗读尾联时整体语速较慢,语调低沉。重读“空”字,体现友人离去后诗人空对眼前景的失落。“何处期”三字, 朗读时需加强停顿,表现诗人不知何时才能与友人重逢的悲哀。
七、(6分)【任务一】(3分)示例一:处境对比。一句“富贵浮云”暗含着作者今昔不同处境的对比。根据【注释】可知,之前诗人来颍州是出官至此,即“来拥朱轮”,而今日却是遭遇政治风波后辞官归隐,一切宛若“浮云”,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示例二:心境对比。曾经是“来拥朱轮”,意气风发;而今恰似“辽东一鹤”,故地重游,旧人不再,新人不识。这之间的情感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任务二】(3分)示例一: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正值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采桑子》系列词作是在宦海浮沉辞官后所作,都处于人生失意中,但欧阳修在失意的背景下依旧能保持在美景中赏玩、闲适的意趣,并能与民同乐。
示例二:我们学过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与本词是一个时期的,在《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中明显能感觉到欧阳修在此期间到处赏玩,表现出他乐观的心态 ,并不沉湎于悲哀之中。
八、(4分)1. (2分)开篇点明事件,描写自己孤身一人远赴万里之外,出使金国,接着以“沤浮”作比,表明自己英勇无畏、为国献身的高尚精神。
2. (2分)示例一:注释①解释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地名。诗人此时正在出使金国,危机重重,但诗人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报国,凸显出了诗人坚贞不屈、无畏牺牲的爱国之情。
示例二:注释③中解释了诗最后两句中的典故。诗人借用“苏武牧羊”这一典故,以苏武自许,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同时以问句作结,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
九、(6分)1. (2分)这一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用“满川风月”替他悲愁,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离别家乡,离别友人之愁的无边无际,难以排遣。
2. (4分)第一首诗塑造了开朗旷达、积极乐观的诗人形象。诗歌中的“如常日醉”写出了诗人如往常般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表现出诗人面对离别的旷达洒脱。第二首诗塑造了满怀离情、借酒浇愁的诗人形象。诗人如往日般醉酒,在阳关曲中离别,连满川风月也像在为他哀愁。可见诗人满怀愁绪,黯然神伤。
十、(8分)1. (4分)示例一:《垓下歌》中,“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里的“兮”表达了项羽对自己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举世无双的自豪之情。而转瞬却是“时不利兮骓不逝”,是感慨时运不济,“兮”字透露出项羽走投无路时的无奈和悲哀。前后形成巨大反差,自豪之情为下面的无奈悲哀作铺垫,更突出了英雄末路的无尽伤感。
示例二:《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描绘了壮阔的画面,正是刘邦扫平叛乱的威武表现,此处的“兮”与“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兮”都表达了刘邦君临天下的豪迈之情。最后一句出现了转折,“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刘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昔日同伴大多不在的伤感,这一句中的“兮”充满了忧虑和惆怅。情感由喜转悲,这与之前的豪迈形成对比,表达效果明显。
2. (4分)示例一:我认为项羽是英雄,虽然他在与刘邦的争霸中失败了,但是他英勇善战,曾经无数次战胜过汉军,他的英勇也赢得了楚人的景仰,乌江亭长想要助他一臂之力,鲁人也愿意为他死节。而且他赢得了对手刘邦的尊敬,刘邦认为项羽在明知失败的情况下还要奋起抗争,是个英雄。《垓下歌》不仅展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也体现了他的儿女情长,英雄形象鲜活感人。
示例二:我认为刘邦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从《大风歌》中可以看出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求人才、英雄,更有政治家所具备的忧患意识,而且他能屈能伸,不愧为世人景仰的英雄。
十一、 (5分)1.(2分)咬 情
2. (3分)示例:甲诗写竹生长在岩石中,破石而出,任凭东西南北风,依然坚劲、刚正不阿、刚毅顽强;乙诗写到诗人听到竹叶萧萧作响就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哀怨声,体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关怀之情。“风中之竹”能让郑燮感受到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精神,还能唤起作者对百姓的关怀之情,因此深受郑燮喜爱。
十二、(6分)1. (2分)①系 ②修长 ③洒脱 ④不忍分别
2. (4分)《移家别湖上亭》诗人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思,柳条、藤蔓牵衣拉裾,黄莺啼哭,看似是它们挽留诗人,不忍诗人离去,实则是诗人不忍离开它们,表达出诗人对湖上亭景致的喜爱和依依惜别之情。《绝句送巨山》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思,写明月不知友人离去,依旧照书窗,表现出明月的无情,衬出自己的多情,表达了自己的别离愁绪,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与怀念之情。
十三、(5分)1. (2分)【甲】诗中写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以此来讽刺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乙】诗中写汉武帝想修道成仙,不惜劳民伤财,坐上绘饰云彩的车在奉神之宫来回行走,而如今仙山不见,只留下汉武帝陵墓前的松柏在风中萧瑟,以此来嘲讽皇帝学仙的愚妄。
2. (3分)不符合。唐太宗之语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由【甲】诗中“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可知唐玄宗安于享乐,骊山宫殿雄伟壮观,花费钱财、人力不计其数,由【乙】诗中“心期仙诀意无穷,采画云车起寿宫”可知汉武帝求仙心切,坐上绘饰云彩的车、建造奉神之宫不惜劳民伤财,他们都没有做到以民为本,因此不符合民本思想。
十四、(7分)1.(4分)《望月怀远》中诗人无法将皎洁明亮的月光捧满手心赠予思念之人,只求能在梦中与思念之人相聚,多少透着一丝无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远隔千里之人,同处美好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这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发出的祝愿,乐观而旷达。(结合诗文分析,意近即可,各2分)
2. (3分)“月”是传递思念的媒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明白露已至,天气转凉,遥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月”是超脱心境的象征。如“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描绘了一个清幽脱俗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安闲自在,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苏轼借“月”抒发旷达的胸怀,月色皎洁的夜晚与友人一同赏月景,自嘲为“闲人”尽显逆境中的豁达,更使“月”之意蕴得到了发展。总之,“月”之意象所能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丰富的。
十五、【任务一】(3分)示例一:乙 理由:《绝句》中诗人通过写独坐茅斋的所见所闻,见一叶而知秋,山林桂树丛繁茂,鸟鸣声清幽,此番景色,令人陶醉,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金陵即事》中诗人写自己春日于水边,见柴门半开,青苔满路,闻梅花清香,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自然流露。
示例二:丙 理由:《绝句》中诗人通过写独坐茅斋的所见所闻,见一叶而知秋,山林桂树丛繁茂,鸟鸣声清幽,此番景色,令人陶醉,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浣溪沙·江村道中》中词人写自己在江村道上所见的景象,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美景的热爱。
【任务二】(3分)示例一:(【甲】【丙】)可以组合赏析。这两首诗词均写了秋天的景象,可以就其对秋景的描写进行对比赏析,故能组合赏析。
示例二:(【甲】【丙】)不可以组合赏析。《立秋》写的是初秋时期夜晚的景象;《浣溪沙·江村道中》写的是深秋时期白天的景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故不能组合赏析。
示例三:(【甲】【乙】)不可以组合赏析。《立秋》写的是秋天的景象;《金陵即事》写的是春天的景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故不能组合赏析。
十六、(8分)(1)山水风光 (2)写出了河水不断侵蚀河岸的情景,化静为动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 (4)大自然的热爱 (5)诗人对这种乡间生活的满足 (6)乡村晚景 (7)乱花 (8)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