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写作:思路要清晰
教科书 书 名:部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设计提纲,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明确思路清晰的具体要求即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循迹教材,从已学课文中感悟作者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的。
2.学习并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的王燕丽老师。请大家读一读这首从小熟背于心的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呢?大家看,首句“锄禾日当午”,写诗人看见农夫挥锄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是全诗的“起”。第二句“汗滴禾下土”,写农夫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是对“辛苦”的具体描写,这是对第三句,诗人的视野离开了劳动场面,转向了餐桌,并且提出首句的“承”。“谁知盘中餐”的设问,是非常明确的“转”。第四句“粒粒皆辛苦”,既是对前一句设问的回答,同时又表达了要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劝诫,这是全诗的收尾,也就是“合”。“起承转合”是古诗文创作常见的一种行文顺序。可见古人写作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可见写作思路清晰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今天啊,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思路要清晰”,跟着王老师一起学写作,一起来写作。 二、循迹教材——明思路 师:什么是“思路”,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怎么说的呢?请齐读: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到达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叶圣陶。简而言之,在叶圣陶先生看来,思路就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思想走的一条道路。” 师:那要做到思路清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83页教材上用八个字进行了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师: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呢?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大家的文章,都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写,经典课文大多思路清晰,言之有序。同时我们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我们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我们一起循迹教材——明思路。 【预设】 经典之作《再塑生命的人》的行文思路:我与莎莉文小姐的第一次见面;第二天早晨:她给我一个洋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洋娃娃;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水”两个字发生争执;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可见其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 《散步》一文首先交代了“散步”这个事件的相关信息,然后写了散步的经过,在这个部分又着重详写“途中的分歧”和解决办法,最后通过一段议论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生活的责任担当。 运用逻辑顺序,脉络清晰,中心突出。 三、随文写作——理思路 师:循迹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思路清晰的魅力,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作文的思路清晰呢?让我们以写一篇题为《________二三事》的文章为例,参考书本中给我们的锦囊妙计,尝试着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 师:看到作文题目,你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会想到很多材料。此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要用到第一个锦囊妙计“整体构思”。整体构思是指在动笔前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对大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扩充、延伸、分解、组装,使之达到最优化的过程。首先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再据此取舍材料,并且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我一起来完成几个任务。 任务一:阅读下面题目,找出“题眼”和“限制条件”,确立文章中心。例如《秋天的怀念》其题眼为怀念,故事发生再特定的季节秋天,通过对秋天往事的回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悟出生命的意义。此时,你是不是可以顺藤摸瓜,根据题目明确《 二三事》的中心了呢? 师: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老师提取了几个关键词“四面八方”“自由联想”“小标题”,请同学们 结合上述内容,了解选材方法。 任务二:参照左边思维导图,“四面八方”“自由联想”,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_____二三事》这篇文章你能想到的有意思的材料。相信你定会文思泉涌。 师:此时,你可能开始纠结,这些材料都得用吗?都要用一样的篇幅吗?这时你应再据此取舍材料。我们的小语也遇到了难题,你可以帮她吗? 任务三:小语依据思维导图罗列了以下材料,如果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文章中心,你会用到哪几项呢 又将如何安排详略 1.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2.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3.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4.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5.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6.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7.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师:有一位同学特别想帮助小语,发来了一段语音,同学们,你们听听看,他说的对吗?(听音频)这位男同学说得真棒,思路特别清晰。看来我们再整体构思时要做到仔细审题,明确中心。围绕中心选择重要典型的材料,舍弃偏离中心或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详略得当。你记住了吗?【小结】 (二)确定写作顺序 师:同学们顺理成章即为原指写文章顺着条理就能自成章法。小语和小文同学想针对刚刚那位男同学所选的材料进行排序,同学们,你们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序呢?哦,当我们选择好写作的材料,确定好详略后,还要按照一定写作顺序组织材料。 【预设】分析小语小文的排序(小语按时间顺序,小文按逻辑顺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任务: 【任务一】再次回顾课文,明确已学课文的文体及写作顺序,填写下表。 【任务二】梳理、归纳、总结。对于《_____二三事》这个题目,试着选择什么文体,采用对于何种写作顺序呢 请思考后填写表格。 【预设】《散文》逻辑顺序;《植树的牧羊人》逻辑顺序;《走一步再走一步》时间顺序 师:可见一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写,还是按逻辑顺序来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来确定。一般来说,写人记事的文章,大多采用时间顺序,根据事情的发展,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议论性文体大多采用逻辑顺序,而说明类文体大多采用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小结】你学会了吗?《 二三事》这个题目,你将选择什么文体,采用对于何种写作顺序呢 请同学们思考后填写表格。 (二)列提纲 师:老舍先生说过:“写文章有了提纲,心里就有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儿,后来可省事。”好的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提纲要坚持简单、快捷、实用的原则。同学们在我们的作业本中有很多的思维导图,这些值得我们借鉴化为写作提纲。提纲不仅要呈现文章的整体框架,也要包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根据自己的写作题目《_____二三事》,仿照示例,罗列提纲。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思路都已经很清晰了,后面的写作也就不再为难了。相信“胸中有丘壑,笔下自华章”我们齐读思路清晰步骤要点(1、审清题意 明中心2.围绕中心 选材料3.依据题材 定顺序 4.提纲列述 层次清),真正将他内化于心做到“言有序”“章有法”行文自然水到渠成。 五、下笔如有神——行思路 布置作业: 1、根据“思路要清晰”评价量表(见下图),给自己所列提纲打分并完善提纲。 2、以《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文章。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