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8课《观潮》(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8课《观潮》(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8 16: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观 潮周 密 1.钱塘观潮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一读:通顺流畅。 要求:自由快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扫清障碍。
吞天沃日江横玉系腰乘骑弄旗如履平地一舸无迹溯迎而上鲸波万仞珠翠罗绮倍穹常时僦赁看幕四马塞途善泅者艨 艟倏 尔京尹wòjìqiúlǚgěsùrènqǐyǐnsèqióngméngchōngjìjiùlìnshū 二读:节奏分明、字正腔圆。 要求:读懂文意,读出气势。注意节奏、重音及声韵抑扬。 观 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 ﹨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天下之伟观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方其远出海门
4.仅如银线
5.既而渐近
6.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7.吞天沃日雄伟的景象农历十六日当……时几乎,将近连接着天用水淋洗兴旺、旺盛不久8.倏尔黄烟四起
9.人物略不相睹
10.随波而逝
11.争相鼓勇
12.以此夸能
忽然一点儿去、往鼓动、振作显示自己的本领13.吴儿善泅者数百
14.皆披发文身
15.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6.珠翠罗绮溢目
1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8.而僦赁看幕
19.虽席地不容间也游泳画花纹,动词巨波满高租用即使1.古今异义
(1)吞天沃日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肥沃
(2)皆披发文身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文字、文章等
(3)人物略不相睹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特指人
(4)方其远出海门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向﹒﹒﹒(5)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边际
(6)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跳跃着奔跑
(7)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答案:(1)用水淋洗 (2)画花纹 (3)人和物
(4)当……时 (5)连接 (6)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 (7)举枪﹒2.一词多义
观潮 ( )
天下之伟观也 (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仅如银线 (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海涌银为郭 (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1)观(2)仅(3)为 势极雄豪 (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答案:(1)观看/景观,景象 (2)只/几乎,将近
(3)被/成为/算是 (4)气势/阵势(4)势3.词类活用
(1)天下之伟观也 (动词用作名词,_______)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
(3)皆披发文身 (名词用作动词, _______ )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
答案:(1)景观,景象 (2)穷尽 (3)画花纹
(4)举枪﹒﹒﹒4.文言句式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定语后置,应为“出没于万仞鲸波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啊。
(2)(他们的身影)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中。
(3)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课文围绕观潮都写了哪些场面?钱塘潮涌的壮观场面 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儿弄潮的场面观潮人数之多的场面2.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潮的雄伟景象?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文章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仅如银线(形) 玉城雪岭(色) 声如雷霆(声) 吞天沃日(势) 近远比喻夸张第一段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呼应了首句。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写了水兵演习的景象?与大潮有什么关系?参加演习的船只很多,演习阵势千变万化,水兵作战技术
娴熟,战斗激烈,水军的演习在大潮中进行,更加衬托出
大潮的波澜壮阔,气势雄伟,更令人心旷神怡。 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参加演习的船只______,演习中阵势_____________,水兵作战技艺______,演习中战斗_______,声势______,演习结束后撤退_______。众多变化多样娴熟激烈浩大迅速 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写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铺垫;第三段写吴地健儿的表演,是紧紧扣住文段中的哪个字
写的?文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健儿们的本领高超的?“善”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第四段写观潮人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课文结构水军演习
吴儿弄潮
观潮盛况涨潮奇观风俗画正面描写风景画————侧面描写小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十分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 。
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