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件:第24课《大道之行也》(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件:第24课《大道之行也》(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8 16: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大道之行也——《礼记》孔 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礼记》知识拓展 四书:
《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jǔmùguānfènwù课文欣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注意文中的生字、词
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 等
边读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一、自读课文: 施行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jǔ)通“举”,选举 培养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动词,以……为亲可译为奉养、赡养 父母动词,以……为子可以译为抚育。子女同“鳏”,老而无妻的人抚养职业、职分归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因此 造反害人兴起这是全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帮你归纳一、词语积累(音)
与(jǔ)通“举” 睦(mù) 矜(guān)通“鳏” 长(zhǎng) 分(fèn) 恶(wù)
二、词语积累(意)
1.通假字
与:(举)推荐 矜:(鳏)老而无妻的人
2.词类活用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意动用法)
外:从外面。(名词作状语)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二、再读课文:分组朗读思考: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三、细读课文:理清思路特征: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
人尽其力天下为公
(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大同” 社会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天


恶天


公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四、理清结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全文的总结语。思考:
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的思想?
3.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五读课文:各抒己见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提炼后而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的思想?1.在当时看来: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3.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激励人们,追求美好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 ,讲
修 。故人 , ,
使 , , ,矜
、 、 、 ,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 , 。货恶其弃于
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 , ,
故 ,是谓大同。
再读课文:试背课文 “大同”是儒家的一个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 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战国时代,代表作《孟子》。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
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说 。 陶渊明:世外桃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
《与妻诀别书》 自1905年11月《民报》问世,孙中山在创刊号上提出了由民族、民权、民生构成的“三民主义”,正式完成了他对“民主梦”的一个比较完满的构想。莫 尔
《乌托邦》的作者,16世纪英国的大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它并不强求一致,但却通过明显可见的公正制度而达到全体一致”,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这是《乌托邦》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正义是贯穿《理想国》的内在精神,公平则是《乌托邦》的核心理念, 莫尔以公平的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圣西门,法国19世纪上半叶第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
社会制度--实业制度所代替。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并尽快地改善无产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状况。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参加劳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采取按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 。“大同”与“小康”
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
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伟大的思想家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 欣赏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
(司马光) 【注释】①哂(shěn)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
谢谢观赏作业:1、背诵全文。
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
想社会,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