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所以结合这个以及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2.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和视频的帮助。
四、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和演示的过程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五、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悟景。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步: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提出问题:为什么风拂过时,爬山虎的叶子没有掉落下来,反而漾起好看的波纹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第二步: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指导同学们读好这些语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找出描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利用学习单画爬山虎的脚),之后再次让学生读一读这些重点语句,再次感受作者高超的观察能力(迁移方法:利用学习单观察三叶草)。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关键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爬)。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印象,突破难点。
【这个环节我除了利用视频等现代媒体课件来直观理解,更重要的还是依托文本,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不仅从知识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过程,更要从文字中感受语文之妙,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观察兴趣。】
第四步: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
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第五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叶圣陶老爷爷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手写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