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08:4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程标准】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过程与方法 识读《平型关战斗示意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1.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依靠有利地形在日军占领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材料链接】
材料一 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干河以南,日军于9月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
  材料二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问题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这次战役选在平型关的原因。
答案提示: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2.地位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
  材料二 八路军一一五师歼灭日军精锐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1 000余人,缴获步枪1 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取得了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
  【问题探究】怎样评价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地位
答案提示: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鼓舞了全国抗战士气,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平型关大捷也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寇嚣张的气焰,驳斥了汉奸亲日派“抗战必亡”“战不如和”的谬论。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地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材料二 敌后抗日根据地多为经济贫困地区,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坚持长期在极端艰苦的敌后抗战。
【问题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原因。
答案提示: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正面部队强大,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实力不强;根据地远离敌人控制的中心——城市,适合游击战争。
2.巩固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陕甘宁、冀热辽、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二 减租减息政策最早在晋察冀边区实行,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据地开始普遍贯彻。减租减息政策促使抗日根据地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与组织起来,使上层人士和开明绅士增强了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信心,从政治上、经济上巩固和加强了根据地的建设,这对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战胜敌人的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进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何作用
答案提示:开展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作用
【材料链接】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始终牵制着大量日本侵华兵力。据资料记载,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的日本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比例,1938年为58%,1942年为63%,1944年为64%。
材料二 敌后战场的开辟,实现了变敌人后方为前线、变战略上的内线为战略上的外线、变战略上的被包围为战略上的反包围。这种犬牙交错的战争特殊形态,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是迫使日军陷入两面作战局面,成为日军在侵占武汉后被迫停止战略进攻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 敌后抗日军民在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较量的同时,还妥善处理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各种反共摩擦事件,克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投降、分裂的危险,维护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可以说,没有敌后战场的坚持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就不能坚持下来。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的作用。
答案提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歌曲《到敌人后方去》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
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
……
  【问题探究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如何坚持抗战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材料二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8年底开始,日军采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
  【问题探究2】上述材料表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采取什么政策
  答案提示:“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概况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 800多次 2.5万多人 2 000多千米 近3 000个
  【问题探究】材料反映百团大战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提示:(1)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2)参战人员多,战线长,作战次数多,规模大。(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3.意义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役开始后,日军毫无准备,其《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供认:“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
材料三 壮烈的百团大战不仅严重地打击了敌人,使其进攻计划受到致命的牵制,而且更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战信心,使投降派的言论行动濒于破产的境地。
——陕甘宁边区回民代表大会贺电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百团大战的影响。
答案提示:(1)打退了日军对华北的围攻,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2)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如此大规模的战略反击,充分表现出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抗日根据地实际上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以非凡的胆略和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深入敌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将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的日益发展壮大及其英勇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以越来越沉重的打击,敌后战场也由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为支撑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板书设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