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课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 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 于:在
C.不亦重乎 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 其:它
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二、填空题
3.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③君子喻于义
④其“恕”乎
⑤勿施于人
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⑦迩之事父
⑧见贤思齐焉
4.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敏于事:
②而正焉:
③人而不仁:
④朝闻道:
⑤喻于义:
⑥见贤思齐:
⑦可以群:
⑧在明明德:
⑨致知在格物:
⑩自贼者也:
三、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一)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史记 孔子世家》
(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求通久矣,而不得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今非也,请辞而退。”
《庄子 秋水》
(三)
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子路愠怒,奋戟将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
《韩诗外传 卷六》
(四)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而歌,孔子和之。
《孔子家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适陈 适:到,去
B.阳虎尝暴匡人 暴:欺凌
C.吾命有所制矣 制:制度
D.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 咎:过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拘焉五日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B.匡人其如予何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礼乐之不讲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D.子路弹琴而歌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天若是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
B.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贫穷的人,并不是因为人们都取得了智慧。
C.由,何仁义之寡裕也
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
D.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
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
(4)材料三、四都是关于孔子在困境中“弦歌不辍”的记载,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①根据这两则材料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孔子弦歌不辍图”。要求:描写生动,能表现出氛围特征和人物的精神气度。150字左右。
②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孔子“弦歌不辍”的精神内涵,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种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逻辑清楚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 先进》)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本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 先进》)
【注】①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1)解释材料中加点字。
①恸:
②徒行:
(2)对于颜渊之死,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表现为何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诗歌阅读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傅尧俞济源草堂①
苏轼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
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
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②.
【注】①本诗作于熙宁四年,傅尧俞在济源筑有别墅,苏轼为之题诗。傅尧俞字钦之,元祐年间曾任中书侍郎,因反对新法而屡遭贬谪。②龙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议论起笔,写做官的人在任职时都有田宅园围供居住,所以直到年老辞官时才着手寻找退休的住处
B.颔联上句说要想居住绿树环绕起码要十年,下句是说仓促之间很难买到与高尚之人毗邻的房子。“万金无”是说自己清贫,无钱买房。
C.颈联点题,写傅氏济源草堂及其环境。该联下句用比喻手法,写草堂周围林木成荫,宛如画面,称赞傅氏具有远见卓识。
D.诗篇意在颂扬,却一路以隐笔写出,或铺垫,或从外围着墨,言在此而意在彼,韵味悠长。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论语 泰伯》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
(3)《论语 里仁》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 , 。
(4)《论语 泰伯》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
(5)《论语 里仁》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
(6)《论语 里仁》中强调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是: , 。
(7)《论语 卫灵公》孔子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 , 。
六、语言文字应用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雨五千年,华章不断;文明万古芳
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周旋之节文”。荀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国运昌隆之基,也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历史 ,文明仍在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 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讲文明礼仪,( )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日常 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
,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岁月以文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脉相承 翻天覆地 举手投足 仓廪实而知礼节
B.一脉相通 日新月异 举手投足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C.一脉相承 日新月异 一颦一笑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D.一脉相通 翻天覆地 一颦一笑 仓廪实而知礼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升自我修养不但是国运昌隆之基,还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B.提升自我修养既是古人国运昌隆之基,又是立身行世之本。
C.不仅提升自我修养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也是国运昌隆之基。
D.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更是国运昌隆之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
B.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
C.让文明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D.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就是使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在有关这次登顶的解读中,“黑科技”“国产化”频频出现,在这次珠峰测量工作中,包括北斗卫星、雪深雷达等在内的国产装备,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被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认可的CNSS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并且覆盖了所有的珠峰高程测量内容和测量工作。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道德修养不是万能的,① ,很可能跌跟斗甚至堕入深渊。《论语》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乐必崩”。一部《论语》,其实就是道德人伦的行为指南。因此,② ,同构建严格规范的法律体系一样,③ ,须臾不可离开、偏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其‘恕’乎”中的“其”,表推测的语气”。
故选:D。
2.【解答】“颜渊”是人名,“仁”是仁爱,故“子曰”前后断开。“克己复礼”意思是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故排除A、B。句意:颜渊请教什么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
故选:C。
二、填空题
3.【解答】答案:
①勤勉
②质朴、朴实/粗野,浮夸
③知晓,明白
④表推测,大概
⑤施加
⑥“兴”指激发人的感 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
⑦近
⑧于之
4.【解答】①敏:勤勉。句意为:对工作勤勉。
②正:匡正。句意为:匡正自己。
③而:如果。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
④朝:在早上。句意为:早晨能够得知真理。
⑤喻:明白,通晓。
⑥齐:看齐。句意为: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⑦群:交往朋友。句意为:可以交往朋友。
⑧明明:弘扬光明正大的。句意为: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⑨格物:研究世间万物背后的道理。句意为:推究事物的道理。
⑩贼:暴弃。句意为:是自暴自弃的人。
答案:
①敏:勤勉。
②正:匡正。
③而:如果。
④朝:在早上。
⑤喻:明白,通晓。
⑥齐:看齐。
⑦群:交往朋友。
⑧明明:弘扬光明正大的。
⑨格物:研究世间万物背后的道理。
⑩贼:暴弃。
三、文言文阅读
5.【解答】(1)C.“制”,挟制。故选C。
(2)A.兼词,相当于“于此”,就。B.副词,可译为“又怎……呢”,大概,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故选D。
(3)B.“天下没有贫穷的人”错,“穷”,译文:在尧,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
(4)①一定要根据(三)(四)两则材料的内容来展开想象,描述时语言力求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淡定。可以运用细节描写、行动、肖像等展示人物的精神气度。
②不能脱离材料,即围绕(三)(四)提供的信息来写作,首先要明确孔子“弦歌不辍”的精神内涵,写自己对“弦歌不辍”精神的思考和认识,比如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或侧面加以阐释、宽容、淡定,具体写作时可以列举名人事例或者有关的名言警句,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让人去说吧”等等。
答案:
(1)C
(2)D
(3)B
(4)①孔子师徒被重重包围,子路很是生气。孔子笑着阻止说:“由?忘记《诗经》《尚书》里仁义的教导,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谁让我长得像阳虎呢,一起接受命运的安排吧,轻声唱起歌来,子路的脸色渐趋平和,歌曲悠扬和谐,士兵们陆续撤离。
②“弦歌不辍”的精神内涵是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平静淡定安然祥和、潜移默化、仁义。
思考和认识:当与人发生矛盾或者无端被误会、流言蜚语四起时。感觉问心无愧就好,可以交由时间来消除隔阂或误会。世界以痛吻我,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善良,保持一颗安然的心,终有一天会烟消云散雨过天晴。
参考译文:
(一)
(孔子)正打算到陈国去,弟子颜刻替孔子赶车,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去的,以为鲁国的阳虎又来了,匡人于是就留住孔子,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有五天,稍后才来会合!”颜渊说:“老师您还健在!”匡人围捕孔子围得越来越急。孔子就说:“文王虽已死了?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天意既然是不绝灭这个礼乐制度?”于是孔子派了一个随行弟子到卫宁武子那里做家臣。
(二)
孔子周游到匡地,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
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来。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这是命运啊,可是始终未能达到。在尧,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当桀,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没有过多久,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
(三)
孔子到宋国去,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子路很生气。孔子阻止他,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不修行礼乐。如果我不是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仲由来唱歌。”于是子路唱起歌来,唱完三遍。《诗》说:“到这里来唱歌。
(四)
孔子到宋国去。子路很生气。孔子阻止他说:“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不学习礼乐。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来,你来唱。”子路听了夫子之教,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
6.【解答】(1)①孔子哭得极其悲痛。恸:伤心过度。
②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徒行:徒步行走。
(2)材料一中“子哭之恸”,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真切关怀。通过“从者”的言论和孔子所言“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可以判断。
材料二中“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表现孔子对士大夫身份的维护。
为颜渊的死痛哭是孔子“发乎情”,拒绝颜渊父亲的请求是孔子能“止乎礼”,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的去世非常痛心,孔子断然拒绝。
答案:
(1)①伤心过度;②徒步行走。
(2)①第一段文字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真切关怀,是真情流露,是对礼的遵守。
②孔子把个人情感表达和社会礼制遵守分得很清楚。为颜渊的死痛哭是孔子“发乎情”。
参考译文:
颜渊死了。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颜渊死了。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孔鲤死了,没有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
四、诗歌阅读
7.【解答】(1)B.“‘万金无’是说自己清贫,“万金无”不是说没有钱。《南史 吕僧珍传》记载:“宋季雅罢南康郡。僧珍问宅价。怪其贵,千万买邻
(2)尾联“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意思是连邻居也知道你偏爱幽竹。此联写人,反映了他性情高洁、俊雅。另外也暗示了他有一群知心的好邻居。
答案:
(1)B
(2)①尾联意思是说邻里也知道你偏爱竹子,春天来了和你一起守护竹笋。
②尾联由景及人,写草堂主人的爱好和心性。
③该联暗示傅氏有一群好邻居,邻里和睦;也赞扬了傅氏性情高洁。
译文:
做小官的都有回归田园的逸兴,老迈罢职才真地找寻隐居的屋庐,仓促间百两黄金难以买到树木,乔木如今已美如画图,春天共同保护那细小的嫩竹。
赏析:
首联写做官的人在任职时都有田宅园圃供居住。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颔联写理想的住处不容易得到,要想居屋绿树环绕起码要十年,莫如树谷,莫如树木,莫如树人,意谓仓促之间一般很难买到与高尚之人毗邻的房子。“万金无”不是指没有钱。《南史 吕僧珍传》记载:“宋季雅罢南康郡。僧珍问宅价。'怪其贵,千万买邻,写傅氏济源草堂及其环境,您很早就选择在流水澄澈的济渎建草堂了,环境清幽。这是称赞傅氏具有远见卓识。
尾联由景及人,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箨龙”,新笋迸龙雏,这是四邻皆知的事情,都会一起保护竹笋,呼应前文,潇洒俊雅,成为清雅脱俗。历来的风流高士无不爱竹、陶渊明。苏轼自己也称:“宁可食无肉。无肉令人瘦。人瘦尚可肥。”(《於潜僧绿筠轩》)傅尧俞幼负才名。邵雍曾赞其人“清而不耀,勇而能温”,傅氏隐居于修竹幽篁之间是其天性使然。
诗篇意在颂扬,从对比中自见其意,言在此而意在彼,韵味悠长。
五、默写
8.【解答】故答案为:
(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重点字:野
(2)仁以为己任(重点字:己)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贤
(4)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毅)
(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朝闻道 夕死可矣
(7)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重点字:欲
六、语言文字应用
9.【解答】(1)质,质朴;文;野,粗野;史;彬彬。译为:质朴胜过文采,文采胜过质朴。文采和质朴兼备。
(2)知者,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仁德的人不忧愁。
(3)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明;明德;亲民;至善。译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关爱人民。
(4)天子,古时称帝王为天子,平民百姓,一切,人人都应。
(5)“……之心,……也”;端,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
答案:
(1)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就显得虚浮,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3)《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4)从天子至庶民百姓,人人都应。
(5)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
10.【解答】(1)第一空,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比喻某种思想。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这里形容历史的流传;
第二空,天翻地覆:也说天翻地覆。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指发展或进步迅速、新气象,应用“天翻地覆”;
第三空,一颦一笑:意思指忧和喜的表情,毫不费力。这里形容的是日常仪态;
第四空,“仓廪实而知礼节,出自《管子 牧民》,丰衣足食,重视荣誉和耻辱,礼义以养其心”出自元代政治家,意思是衣食是用来让老百姓生活幸福的。这里强调丰衣足食才懂得荣辱。故选A。
(2)这里前后句存在递进关系,“国运昌隆之基”意义更加重大,排除AB。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排除C。
(3)根据上下句语境推断,所补句子核心话题应该是“文明”,故排除BD,C.淡化了途径意义。故选A。
答案:
(1)A
(2)D
(3)A
11.【解答】根据“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黑科技’‘国产化’频频出现,在这次珠峰测量工作中、雪深雷达等在内的国产装备,“黑科技”“国产化“频频出现,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覆盖了所有的珠峰高程测量内容和测量工作”能提炼出的信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绩显著。
答案:
在此次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作中,“黑科技”“国产化”频频出现。
12.【解答】解析:
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如下,先浏览语段;然后看横线前后的内容.
第一处,根据“很可能跌跟斗甚至堕入深渊”语意,所以应填一个人没有道德修养这类内容;
第二处,根据“同…的一样”的句式,所以填“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第三处,根据“须臾不可离开,“道德修养”“规范的法律体系”都是必须的,所以填“都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答案:
①但一个人没有道德底线的反省精神 ②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③都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