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无欲速,无见小利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若火之始然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 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人而不仁,如礼何任重而道远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B.见贤思齐焉
C.天下归仁矣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寓意处全无迹相
B.盖脱胎于诸子
C.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
D.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A.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何为其然也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古代圣王由于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B.孟子说,正因为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由此推知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但这种同情心是有条件的。
C.孟子认为,人如果没有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是非心,就不配做人。
D.人有“四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端”,如果自认为不行,就是自暴自弃;认为他的君主不行,是暴弃君主。
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党”,古代五百户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合称乡党。泛指同乡。
B.“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有海,称天下为四海,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C.“先王”即古代帝王,文中具体指的是已逝的前代君主。
D.《孟子》常用比喻、寓言说理,许多语句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如“不远千里、出尔反尔、为富不仁、水深火热”等。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为“四心”。
C.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D.孟子展开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于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子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
1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以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
B.自贼者也 贼:伤害
C.为学者日益 益:好处
D.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 属:聚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为而无以为 人而不仁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之有是四端也
C.而其钓莫钓 其皆出于此乎
D.不足以取天下 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文王观于臧
A.止,吾止也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其坚不能自举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
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
D.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②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
(《明史 陈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选拔,义同拔、升、加、加封等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先后随冯胜、傅友德征讨,三战三捷
D.陈德战绩显著,多次受赏。陈德在江武三年,被封临江侯。平定蜀地
死后追封为杞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
②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庆阳遂下。
(5)陈德为什么最后被削除了爵位?请简要说明。
三、默写
13.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其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 ,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 , 。
(3)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于《礼记 大学》“ , , ”三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心思端正。而这些是修养品德的前提。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义与利”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关键,这两句是:“ , 。”
(2)《礼记》中,阐明了在天下弘扬大学的要义与治理国家的关系,这两句是:“ , 。”
(3)孟子以先王为例,阐明“不忍人之心”对治理天下作用的句子是:“ ,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 ”。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 , ”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 ”。
16.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1)在《<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 , 。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这句话就是: , 。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赞同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一箪食,一瓢饮, , 。
(6)《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8)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9)《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比及三年, , 。”
四、作文
17.作文。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受热捧。2019年9月,各大高校的学生迎来自己的“开学第一课”。而浙江大学有三位重磅院士来到了本科生的课堂上,为他们带来第一课。这三位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岑可法。杨卫院士是已卸任的浙大校长;巴德年、岑可法两位院士已过八旬。这三位已经退休的院士坚持走上三尺讲台,给本科生上课,报以掌声。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的消息在网上推出后引来热议。有网友认为,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有大材小用之嫌,他们应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但也有网友认为院士授课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内”同“纳”,接纳;
B.“无”同“毋”,不要;
C.无通假字;
D.“然”同“燃”,燃烧。
故选:C。
2.【解答】A.正确。
B.“请事斯语矣”中的“事”、从事”。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3.【解答】A.介词,在;介词,与,和
B.连词,如果,表并列
C.介词,把;介词,把
D.助词,的;代词。
故选:C。
4.【解答】A.正,匡正;
B.贤,德才兼备的人;
C.仁,仁人;
D.没有词类活用。
故选:D。
5.【解答】A.寓意:没有古今异义。
B.脱胎:没有古今异义。
C.自给:没有古今异义。
D.粉饰:古义;今义,掩盖污点或缺点。
故选:D。
6.【解答】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
A.判断句,……者,译文: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
B.正常句式,译文:看见他的长处要学习,自己就要反省自己。
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
D.正常句式,译文: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
故选:A。
7.【解答】B.有误。“这种同情心是有条件的”不对,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ACD正确。
故选:B。
8.【解答】A.正确。
B.正确。
C.“文中具体指的是已逝的前代君主”错误、商、周三代圣王”。
D.正确。
故选:C。
9.【解答】B.有误。孟子只是强调人天生具有“不忍人之心”。
ACD正确。
故选:B。
10.【解答】A.“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11.【解答】(1)D.属:名词,属下。
故选:D。
(2)A.而:连词,表顺承;连词,如果。
B.之:助词,的;助词,无实义。
C.其:代词,代指文中的“丈夫”,表反问语气、大概。
D.以: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
故选:D。
(3)例句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文王于臧观”。
A.判断句,“也”在句子的末尾做了判断句的标志。
B.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可以终身行之者一言而乎”。
D.宾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坚不能举自也”。
故选:B。
(4)依据语法结构,“三年”是一个时间状语,排除A;“于国”做“观”的宾语,还有,引出后边内容,所以排除B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政令,文王观察国政,年长的官员也不再自诩有德。
故选:D。
(5)B.“乙文‘损之又损,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即顺应自然。道家所提倡的“无为”的意思是“无所造作无所执著”,不求有所作为”。
故选:B。
(6)①“皆”,都。“若”。“始”。“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②“寓”,托付,介词,给,差不多,本义为“疾病消失了”。译文: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
答案:
(1)D
(2)D
(3)B
(4)D
(5)B
(6)①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②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生活安定了!
参考译文:
(甲)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由此看来,简直不是人,简直不是人,简直不是人,简直不是人;羞耻心是义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是自暴自弃的人,是暴弃君主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泉水刚刚开始流淌,便足以安定天下,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者”重在日渐减损执著,直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的境地,顺着自然常道。若是生事扰民。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周文王来到臧地观游,但他的样子似钓非钓,却经常见他这样钓,又担心大臣和父兄们心里不服,却又不忍心百姓失去天赐的机会,面色焦黑满脸胡须,口里念着号令:‘可寄托政事给臧地老者!’”众大夫吃惊地说:“这是先祖君王啊。”众大夫说:“既然是先王的托命,又何必占卦呢。随后典章法规无一更改。三年后,文武士人自行解散了朋党,不合规的量具也不敢擅自流入四方境内,说明大家崇尚同心,说明开始同德务实,说明四方诸侯不再有二心,以臣下之礼问道:“此政可以推广全天下么,漫不经心地走开了,终身再无消息。
(节选自《庄子》)
12.【解答】(1)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是指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三岔山打败敌人,所以“败敌”不能分开,排除B、D,“忻都”是人名,是一个人,排除C,在三岔山打败敌人。这年秋天,杀敌六百人。总共三战三捷。
(2)B.“始于明代”错,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丹书铁券”形制如瓦,外刻其功,每副各分左右,右藏内府,取券勘合,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
(3)C.“陈德先后随冯胜、傅友德征讨”错,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五年为左副将军,陈德洪武四年随傅友德讨伐蜀地。
(4)①胶浅:搁浅;被:受;退:退却,陈德奋力交战,毫不退却。
②恃:依仗;间:暗中;下:攻下,张良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
(5)原文最后一段为“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爵除”。
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
(1)A
(2)B
(3)C
(4)①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毫不退却。
②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张良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
(5)二十三年,追查陈德为胡惟庸朋党而获罪,于是与胡惟庸勾结合谋。
参考译文:
陈德,濠州人,勇敢有力气,以万夫长随从作战都立有战功。和诸将一同攻取宁、徽、衢,晋升为元帅,陈德前往救援。随大军支援南昌,擒拿水寨姚平章,陈德奋力交战,毫不退却。在旧馆打败张士诚的部队。平定吴地后。跟从大将军徐达北取中原。建立河南行都督府,讨伐平定群盗,攻破泽州磨盘寨,于是会同大军攻克平阳、大同、凤翔。元守将吕国公逃跑了。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暗中派使者往来其间,于是庆阳被攻下,敌兵八万投降。
洪武三年(1370),食禄一千五百石。第二年,分道进入绵州,大败吴友仁的部队。向大亨,陈德率兵追击。平定蜀地,再回到汴梁,和冯胜征讨漠北,共杀敌。攻克甘肃,留下部队扼守关口后回师,在三岔山打败敌人。这年秋天,杀敌六百人。总共三战三捷。洪武十年回到凤阳。追封为杞国公。
二十三年,诏书上说他征西时有过失受降级责罚。爵位被削除。
三、默写
13.【解答】故答案为:
(1)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重点字:德、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
(3)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重点字:至)
(4)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重点字:治)
14.【解答】故答案为:
(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重点字:喻)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重点字:德)
(3)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重点字:忍)
15.【解答】故答案为: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字:皆)
(2)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重点字:犹)
(3)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重点字:苟)
16.【解答】故答案为: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重点字:乐)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重点字:斯)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重点字:帅)
(5)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重点字:堪)
(6)浴乎沂 乎舞雩 咏而归(重点字:雩)
(7)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重点字:喟)
(8)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重点字:让)
(9)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重点字:勇)
四、作文
17.【解答】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何时不再成新闻
9月。浙江大学有三位重量级院士来到了本科生课堂。这三位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浙大学生们反映十分热烈。
杨卫院士是卸任的浙大校长;巴德年。这三位已经退休的院士坚持走上三尺讲台,对此必须点赞。不过,不该成为新闻、普通的事情,给本科生上课的院士,还要有年富力强。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理所应当是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角色。而且,新当选的两院院士普遍低于60周岁,正当壮年,其实有足够精力为本科生上课。
从制度层面说,给本科生上课属于高校在职的全职院士的本职工作,高校全职院士只要没有退休,那么就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相反,应当对其解聘。
早在18年前,教授。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重申,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要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按照这些制度规定,责无旁贷。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成为社会热议的新闻,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沦为走形式。要让院士给本科生上课不再成新闻、普遍现象,与院士进行交流,让所有在职的全职院士都给本科生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