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同步练习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祝福》同步练习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7 20: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 祝福》2024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诡秘(guǐ) 形骸(hái) 炮烙(pào) 朱拓(tà)
B.镯子(zhú) 惊讶(yà) 搭讪(shàn) 呜咽(yè)
C.监生(jiàn) 正月(zhēng) 草窠(kē) 赎罪(shú)
D.谬种(miào) 恐吓(xià) 蹙缩(cù) 模样(m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
B.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反映出他是个迂腐、没落、顽固的封建卫道士。
C.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D.作者笔下的鲁镇是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的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是形成祥林嫂性格的典型环境。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在劝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你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B.安慰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被淘汰的张强,你说:“别气馁,再加一把劲,下次成功的一定是你。”
C.当见到有人喝完水,准备随手扔掉水瓶时,你说:“你不知道乱丢垃圾是不文明的吗?”
D.给老师提出建议,希望老师放慢上课速度时,你说:“老师,你上课太快了,同学们要求你把课上慢一点。”
4.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二、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远的母亲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褪了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
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小男孩只有五岁左右,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
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的兴奋和紧张,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
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
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
“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
“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
“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
“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
“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
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得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
(1)分析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②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3)试分析文章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小说的最后一段作者以想象和细节描写结束全文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三、语言表达
6.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
四、解答题
7.“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四婶的话能说明什么?
8.“然而……。”“然而”一词有什么含义?
9.小说《祝福》几次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情景?
10.标点符号可以表达丰富的含义,如表现人物的各种神态、语气、动作等,使描写的人物或者事物形象生动,请你仿照例句分析,说说以下三处文段中画线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例句:“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表达效果:三处省略号表达了“我”内心的矛盾与逃避、绞尽脑汁的思索、含糊其辞和欲言又止,突出了“我”虽同情祥林嫂却又无能为力的软弱与逃避的性格特点,使小说中的“我”形象更加丰满。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可恶!然而……。”四叔说。
(3)“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五、语言文字应用
11.下面是马克 吐温的一篇小小说。仔细看看,便可以看出其中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描述出来。
丈夫的账单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七天预付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女打字员共进一次晚餐(支出金额)
给妻子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12.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④不少于100字。
13.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1)文章以鲁镇的祝福景象开头,以鲁镇的祝福景象结尾,首尾呼应,概述情节,在图中①②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2)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按照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的情节结构模式叙述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是什么?请在图中③处填写相应的术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炮烙”中的“炮”应读作“páo”;
B.“镯子”中的“镯”应读作“zhuó”;
C.正确;
D.“谬种”中的“谬”应读作“miù”。
故选:C。
2.【解答】C.“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错。
故选:C。
3.【解答】A.“别再疯了”及“严禁”用语过重;
B.表述得体;
C.“你不知道乱丢垃圾是不文明的吗”用语生硬;
D.“你上课太快了”及“要求”用语生硬。
故选:B。
4.【解答】段意: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面容很憔悴。
根据由“服饰”到“脸”到“眼”的逻辑顺序判断,承接头上扎的,故②⑥③;
再从服饰打扮到肖像描写,先写脸色,故④⑦①⑤。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
5.【解答】(1)本题应从重要词句入手进行体会,由具体画面总结出抽象的感觉、白描刻画等手法进行直接的自然环境描写,主人公一个人在扫街,声音刺耳。而由“命令”“违抗”“按时”“屈尊”“一丝不苟”等词语可体会出,让人有一种低沉。在这样的环境中,再联系下文,以及艰苦环境中愈发坚强的性格特点。
(2)①解答这类题目应先突破重点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整合,振青嫂就以清洁工的形象出现,对孩子的思念和寻找成为她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唯一目的、封闭,看到很久没有认真看过的蓝天时,心胸仿佛也开阔起来。这件旧毛衣是振青嫂唯一的外套。而文中的“城里人”一直对她施以冷眼,仍然以一己之心揣度其意。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将两个方面考虑周全。
(3)本题为开放探究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责任意识。“结构”在此指段落之间的关系,如过渡、总起。第四段开头振青嫂的话紧承上文孩子走失一事,是一个小结,继而让孩子打断回忆。在内容方面,“干瘪苦涩”既可以指外形的憔悴枯槁,“筋骨嶙峋”却体现了一种内在的坚韧,再联系前文她寻找孩子的决心,为下文情节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她有一所房子、煎鸡蛋、织毛衣,一件给自己,突出了一种心理活动,“在厨房里煮汤,在客厅里看电视,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她的豆豆”充满温情,同时突出了贫苦者。
答案:
(1)特点:冷清、萧索、低沉的感情基调,烘托其不幸遭遇及坚强性格。
(2)①说明她局限于自己的苦难中已经很久,一直未能主动地从痛苦中解脱,以至于忽略了外界的一切。
②物质上暂时贫穷并不可怕,因为还有机会得到改善,尤其是道德的缺失。
(3)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所写的她的不幸遭遇及她面对不幸的反应。内容上的作用:点明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性格特点、生动。
(4)最后一段是作者美好的想象,作者借助振青嫂的心理活动传达一种希望。同时,反衬出以振青嫂为代表的不幸者不被社会理解的现象。
三、语言表达
6.【解答】结合漫画标题“鲁迅大撤退”,再根据漫画中课本中掉出了一些纸张.再联系当今课改后的新课本.可知.回答第二问,如不赞成,能够启蒙人的思想,有积极意义等角度来分析,可从鲁迅的文章难懂.先答观点.
答案示例:
(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
(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是国民教育的脊梁,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四、解答题
7.【解答】结合上文“‘可恶!’四叔说。四叔为何说卫老婆子可恶,且听下文四婶所言,四叔肚子中的话可从四婶嘴中道出,“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认为祥林嫂的命运还比不是自家的脸面有体面呢。
答案:
四婶的话是对四叔说卫老婆子“可恶”的解释,表明自家的体面比祥林嫂的命运更重要。
8.【解答】“然而”一词有转折含义,表明对卫老婆子的怀疑,她说。文本开头部分已介绍。到年底,洗地,宰鹅,全是一人担当”,肯定了祥林嫂的勤劳能干,欲言又止、虚伪、冷酷,而对祥林嫂无丝毫同情之意。
答案:
表明对卫老婆子的怀疑:你虽然这样说,“然而”未必还能找到这样廉价又能干的佣人,揭示了封建剥削阶级的本性。
9.【解答】小说三次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情景。第一次是开头两段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这不仅仅是富人们的事情,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而“祝福”的活动却是要女人们走开的,告诉了人们,风俗习惯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的环境描写,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性的命运也在这项活动中得以最充分的展示,可到了后来。特定的环境描写,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答案:
共有三次:①第一次是开头两段通过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气氛;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10.【解答】(1)分号把“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和“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表现祥林嫂的贫穷和行乞已久。冒号是对前文的总结,而是“我”看到的事实,强调祥林嫂的“改变之大”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可恶!然而……”这句话的意思应是“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然而……”仅四字加两标点。
(3)连用问号写出“我”突闻祥林嫂死讯,感到惊诧,表示出“我”当时的惊诧和震惊之情。
五、语言文字应用
11.【解答】小说开端为:一位公司经理,喜欢上了刚招聘来的年轻的女打字员,送了花束并共进了晚餐…
发展、高潮为:不料此事被夫人知道了,花了一大笔钱买贵重礼物向夫人和岳母赔罪。
结局为:事后,只得另招聘一位中年女打字员了事。
答案:
丈夫新招聘了一女打字员,与她的关系比较暧昧,又献上鲜花。此事被妻子知道后。丈夫为了赔罪,给岳母买昂贵的大衣、岳母不肯善罢甘休,另聘了一位中年妇女。
12.【解答】根据题干可知,该题要求:参照右面鲁迅先生的画像。同时。还要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限制,一定要注意审题。运用比喻,在描写肖像的过程中深化提升,可以反映出他倔强的性格和傲骨精神;描写鲁迅的嘴唇时则可以反映他犀利而不失幽默的语言。
答案:
我将您的画像挂在我书桌的正上方。当我疲倦想偷懒的时候,您那犀利的目光像闪电,我想到活着就该跟您一样;当我目睹不良现象却不敢挺身而出时,您那上指的头发像利剑直刺我懦弱的灵魂,敢于跟坏人坏事作斗争,我抬头看到了您,让我有宽厚博大的胸怀……您伟岸凛然,指引着我们年青一代永远向前。
13.【解答】(1)根据图中内容,故事开端描绘了鲁镇过年祝福时的景象,按照图中句式;②根据故事情节内容,迫于无奈,与:“初到鲁镇”照应。
(2)③根据图中箭头指示分析,应是指出艺术手法,即祥林嫂之死,是倒叙。
答案:①寂然死去 ②再到鲁镇 ③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