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项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23-24五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延伸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 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①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 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 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②“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照样子,写词语。
转悲为喜 ___________
2.下列对画“ ”的句①的分析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赞美了黛玉有气质。
B.这句话意在点明黛玉在贾母心中的位置。
C.这句话在奉承贾母的同时,也安抚了迎春等几个嫡亲孙女。
D.这句话写出了王熙凤的圆滑。
3.读画“ ”的句②,回答问题。
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其中两个“只管告诉我”写出了王熙凤喜欢 的特点,显示了她个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3-24五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延伸阅读。
泥人张( 节选)
①A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B 右手依然端 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②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C瓢似的脑袋,小鼓眼, 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③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D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4.加点的“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中,能体现出泥人张技艺高超的有( )(多选)
6.选文中对泥人张的描写大多是 描写,突出表现了泥人张 的性格特点。
三、(23-24五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你在故事会上看到了下面这个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邮差
张建春
①一条土路悠悠地向山外延伸,晴天里还好,雨天里一路泥泞。可也就这一条路,将山里山外联系了起来。土路上跑得最多的山外人是邮差,也称为信使,一周一趟,风雨无阻。
②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
③邮差叫许文灿,名字好听,马爷和马奶叫他“文灿”。许文灿上山都是直奔马家。许文灿气喘吁吁地将自行车停在山石的皱褶边大声喊:“马爷、马奶,我来了!”马爷、马奶双双应答:“文灿,文灿来啦!”山跟着回应:“文灿,文灿来啦!”
④许文灿进山是马爷、马奶家的节日——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捎过来的包裹。许文灿把报纸信件送到了,还要在马爷、马奶家待上半天。马爷、马奶和他唠嗑,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话,许文灿也不闲着,在房前屋后找活儿干,干得十分顺手。马爷、马奶喜欢看许文灿吃饭。马爷不止一次悄悄对马奶说:“文灿的吃相和儿子一样。”
⑤儿子早些年当兵去了很远的地方,一去就没回来过,这期间信没断过,报纸也是儿子订的,儿子知道马爷爱看报纸,订了好几份。
⑥报纸不能天天送,许文灿一周送一次,一送一堆,够马爷看的了。儿子的信大约一个月一封。儿子来信,马爷、马奶是要回的。有一天,马爷突然对许文灿说:“不回了,知道儿子在部队好好的就行。”说这话时,马爷长长叹了口气,没想到山也做了回应,发出一声长叹。
⑦马爷、马奶发现,许文灿送邮件的时间多是在周六或者周日,盘桓在山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许文灿每次下山,马爷、马奶坚决不让许文灿空手,有时给几捧栗子,有时是一两个南瓜……许文灿不客气,拿上头也不回地走。许文灿不敢回头,一回头泪就掉地上了。
⑧马爷比马奶走得早,走得也突然。那天是星期天,许文灿刚到,高兴地说:“有信,有信呢。”马爷把信接到手中,还没拆封,手一抖,竟不省人事了。马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许文灿没敢接腔,泪水横流。
⑨马爷走后,许文灿还是每周来送邮件。
⑩马奶的最后几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马奶一到周六就把目光投向大门口,一直要望到许文灿来。许文灿从没让马奶失望,总是开着车来,还是邮差的角色,一待大半天。
马奶是九十五岁走的,走前,许文灿守在马奶身边,许文灿想说什么,马奶摇头制止,缓缓地说:“我知道,文灿,我都知道……”许文灿的心就碎了。
许文灿是马爷、马奶儿子的战友,马爷、马奶的儿子早牺牲了。许文灿当了邮差、信使,传递着虚假的信息,延续着深挚的战友情。
(文章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环境描写,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的送信人,同时暗示送信之路的不易。
B.“文灿,文灿来啦!”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马爷、马奶得知许文灿来时的开心喜悦。[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C.第⑦段中许文灿不敢回头是因为他怕自己因马爷、马奶对他的温情而落泪。
D.马爷直到临终前都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但他知道许文灿照顾他们的情谊是真的。
8.你将下面两句话摘抄到了自己的摘抄本上,请你进行赏析。
(1)语句: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赏析句子:
(2)语句:许文灿进山是马爷、马奶家的节日——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指过来的包裹。 理解加点词语:
9.第⑥段马爷“长长叹了口气”时,心里想的是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文学刊物设有“珍贵情谊”“人性光辉”“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推荐栏目: 理由:
四、(23-24五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别坐在角落里
①那一年,我到省城建筑工地当小工。初来城市,与繁华相对,在黄土满天的工地上,我的心卑微到了极点,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中的一粒尘埃,被所有人看不上,甚至鄙视。
②一天中午干完活,师傅带着我去吃饭。刚到饭店门口,师傅发现他手机忘在工地上了,便叫我先进去占个地方,他去取手机。
③这个饭店在我看来装修豪华,档次高,我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与这里并不相称(chèn chèng),再看看衣着整齐的别人,我竟无所适从……
④可师傅说了,让我先进来占地方,他平时很严厉,说一不二,我只好找了一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来。师傅来后找了一圈(quān juàn)才找到我,见了我便对我瞪眼睛,问我说:“怎么找这样一个憋屈旮旯座位。”我脸红地说:“就在这里吧,师傅,我们身上挺脏的。”“我们来这里吃饭,又不是要饭,换个地方。”师傅带着我换到靠近窗户的地方坐下来。他大方地叫来服务员,点了两个菜,然后说了声谢谢。
⑤我们正吃着饭,突然前面靠窗户的地方水管爆了,水瞬间喷(pèn pēn)了出来。吃饭的客人都放下了碗筷,快速躲开。就在这时,A.师傅快速起身冲(chōng chòng)了过去,看了一下情况,果断跑到厨房关了总阀。水不再喷了。师傅原来干过水暖,他仔细地看了一下,说问题不大,让服务员先去买材料,然后继续和我吃饭。
⑥服务员回来后,师傅没用半个小时就把水管修好了。饭店老板非常感谢他,提出我们这顿饭免单,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想到,师傅却坚持付了饭钱,说是举手之劳,就连最后老板提出给五十元劳务费,他也拒绝了……老板一直把我们送出了门,走了很远,我还看见他站在饭店门口向我们挥手,那一刻,我的心里无限感慨。
⑦坐在公交车上,我有许多敬佩的话想要对师傅说,当我们目光相碰的时候,师傅先开口了,对我说:“B.小程,师傅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但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没偷没抢,不比任何人低声下气。今天吃饭,我看得出来,你专挑角落坐,完全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我在这里干了十年了,经验告诉我,这个城市不排斥任何一个人,关键是你要有自信,并努力开创一片天地。”
⑧师傅的一席话,说得我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身体里涌动着的一股力量,推动着我相信自己,并融入这个城市。
1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2.文中画“________”的两个句子分别是 和 描写。
13.读了短文,我们知道,师傅是一个 的人。
14.结合全文,对题目“别坐在角落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坐在自己想坐的地方
B.做人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应该自尊自强
C.虽身处困境但仍要自信乐观,只有这样才能开创自己的未来
五、(23-24五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聪聪得知《俗世奇人》中有很多描写人物的文章,于是从中挑选了一篇和大家分享。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那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⑤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谁料苏大夫当没听见,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⑥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偷偷给了他。然后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⑦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吡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⑧今儿的牌各有输赢,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⑨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文章有删减)
15.(信息提取)读完文章聪聪想考考大家,请你完成下面的介绍卡。
苏金散介绍卡 (1)绰号: (2)医馆位置: (3)爱好:_________________(4)行医规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赏析)奇奇觉得苏大夫给张四接骨的片段很有意思,请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吡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句中“挽”“放”“捏”“拉”“推”“顶”“压”是对苏大夫的 描写,“接上了”是对苏大夫的 描写,这两处均从正面将苏大夫接骨的过程详细地展现了出来;而描写张四的表现,则属于间接描写,两者结合,突出了苏大夫 的特点。
17.(内容理解)文章最后写华大夫又疑惑又钦佩,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华大夫疑惑和钦佩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挑战题 上文通过牌友、张四和华大夫的表现突出了苏大夫的人物形象,请你使用这样的手法,通过描写同学们见到老师的表现来体现老师的特点。(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3-24五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修鞋匠老单
薛培政
①修鞋匠老单几时来镇子上的,没有人能说得清。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
②半晌里,一中年妇女来修鞋。老单接过来一看,是一只开了胶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cuò)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了一阵子,然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胶不编(shàng)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
③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针一针地缝了起来。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头线脑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那么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
④“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怜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⑤几十年过去,老单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房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⑥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到底图啥哩?”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
⑦去年底,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揭开了这个谜。
⑧原来,老单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名副其实的功臣。那天,工作人员因为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
⑨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
⑩老单沉默着,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入伍不久那年夏天,部队赶赴一个抢险现场: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着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了。”
讲到这里,老单已是泪眼婆娑。顿了顿,他又说道:“俺这条命,是班长拿命换来的。俺来到班长的家乡就想替他尽孝。结果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
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文章有删减)
19.(信息提取)修鞋匠老单的故事中处处成“谜”。请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谜点 谜事 谜底
收费之谜 (1) (3)
用钱之谜 (2)
隐居之谜 隐姓埋名生活几十年
(描写方法)请结合第②③段内容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对老单修鞋的过程进行描写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人物分析)请你结合第②④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以“他是一个……的人,他……”的形式写出三点你对老单的认识。[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3-24五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甜甜在分析人物时选取了下面这篇文章,请你和她一起了解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小嘎子和老钟叔
徐光耀
①老钟叔是地区队的侦察排长,名叫钟亮。因为生病,老奶奶将他隐蔽在偏僻的韩家祠堂里。韩家败落,已十多年不住人了,满院子尽是野草,荒得像座古庙。又因为这地方的大门终年给一把铃铛大锁倒锁着,不论是敌人,还是一般群众,都没有对这儿生过疑心。一年多中,很多同志秘密在这里养伤,从不曾出过岔子。
②这老钟叔虽然三十多岁了,身上又有病,可嘎子缠着他时,他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转眼就和嘎子成了撕不开扯不断的朋友了。
③现在,小嘎子揣好给老钟叔的食物,打北屋出来,兴奋地直奔东墙根去。在那里,一排儿戳着十几个苇个子。他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假装转圈玩,回身看看四下无人,便把第三个苇个子轻轻挪开,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进去了。然后又回身把苇个子原封摆好,猫着腰,在那苇与墙之间的小夹道中往前摸,又钻过一个窟窿,几经辗转才轻悄悄地来到南屋,推开那块独扇的小门儿。
④小门推开了,屋子里一片昏黑,老钟叔坐在烂草上,“凿壁偷光”似的就着一道亮儿在弄一件什么东西。小嘎子近前一看,惊喜地跳起来。原来老钟叔削成了一把木头手枪。啊,削得多么精巧呀!
⑤小嘎子咂着小嘴儿,像眼珠子一样捧在手里:“哎呀呀,叫我可怎么谢你吧?”
⑥“你当这是给你的吗?”老钟叔故意慢吞吞地逗他说。
⑦“不给我给谁?”嘎子疑惑了。
⑧“给呀——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
⑨“他是谁?他在哪儿?”
⑩“你猜。”
小嘎子两个眼珠子骨碌一转,叫一声:“猜着啦!——就是我!”说着,他做个拉栓的姿势,闭上左眼,朝着坯缝儿一瞄,喊道:“狗汉奸!哪厢逃走!——啪!”
“嘘——街上都听见了!”老钟叔连忙指指窗外,止住他,可一股柔和的笑纹却从心底涌上脸来。“好,送你就送你吧。可你要当得起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啊!”
“那是当然!”小嘎子把“手枪”往腰里一别,搂住老钟叔的脖子满怀期待地问:“老钟叔,我
想跟你当个侦察员去,要我不?”
老钟叔把大手扣在他头顶上,笑了笑,一股老侦察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好嘎子,当侦察员要经得住考验和锻炼。不光得勇敢,还得遇事沉着!”
“啊!那怎么就能沉着了呢?”
“一句话,得有革命到底的铁心一颗!”老钟叔挺直了腰板说,“你要真想干我们这一行,我就再讲个英雄的故事给你听。”
⑩小嘎子被老钟叔感染了,他拿定了主意,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的战士,激动得连忙收起“手枪”,屈腿跪坐在老钟叔的对面,凝起神来细听。
(文章有删减)
22.(原因分析)你好奇生病后的老钟叔为什么会住在韩家祠堂,结合文章可知是因为( )(多选)
A.老钟叔没有地方去,只能住在破旧的韩家祠堂里。
B.韩家院子位置偏僻且已经荒废许多年,少有人来。
C.韩家的大门被一把大锁锁着,没有人对这里生疑心。
23.(内容理解)第④段画线句中的成语“凿壁偷光”用在这里可以看出老钟叔 的性格特点,也暗含了革命形势的 。
24.(句子赏析)甜甜认为下面这个句子写得很好,请你进行分析。[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嘘——街上都听见了!”老钟叔连忙指指窗外,止住他,可一股柔和的笑纹却从心底涌上脸来。“好,送你就送你吧。可你要当得起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啊!”
这句话运用了 、 、 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25.(人物形象)本文与《摔跤》这篇课文都写到了小嘎子,这两篇课文分别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1-22五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阅读
口罩
材料一:口罩的自白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医用外科口罩。我呢,扒光了,掏空了,里里外外也就三层。所有材料组装后,我还需要7—14天的解析消毒。市面上的“三无”产品,千万不要相信,说不定就没有消毒呢!
终于遇到了我的主人。可是,主人佩戴时鼻夹朝下,这样根本不能有效保护呀!
外出一趟,我的外衣布满了病毒细菌。
你可千万不要用手去碰啊!
如果主人没带我去过人群密集的地方,我也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前提是让我通通风。千万不要用清水洗我,千万不用热水烫我,千万不要用酒精喷我!如果,我已破烂不堪或无法使用,那么请将我带到我该去的地方。毕竟我是充满仪式感的口罩君,所以呢,请在扔掉我之前分几个步骤操作——如果主人您无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将我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如果您有上述症状,请一定要用开水将我浸泡30分钟或者用酒精喷我,最后一定要密封好再将我丢弃。
深藏功与名,我去了……
材料二:口罩二问
如何节省使用口罩?
如果你是独处,没有与外人密切接触,可以不戴口罩;一家人健健康康宅在家里,在自己的私家车上,可以不戴口罩。如果你要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也叫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的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还可以重复使用。而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和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者,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降低更换频率,但如果口罩出现损坏、密封性变差或呼吸阻力增大时,则必须更换。
低风险区域还需要戴口罩出门吗?
低风险区域不等于没有风险,平时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对于个人来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每日通风清洁,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复工复产后与同事保持一定距离,分散就餐等,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以上材料均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26.医用外科口罩能阻隔带病毒飞沫的是( )
A.鼻夹 B.中层 C.外层 D.内层
27.以下哪种做法不能发挥口罩的防护作用( )
A.佩戴时鼻夹朝上 B.放置在通风环境下
C.用滚烫的水浸泡 D.不触碰口罩外衣
28.如果需要重复使用口罩,下列做法不对的是( )
A.避免人群聚集 B.检查是否损坏 C.不用酒精喷 D.洗净自然晾干
29.佩戴或不佩戴口罩,以及佩戴什么样的口罩,应根据什么来确定( )
A.疫情流行特征 B.区域风险程度
C.自身所处环境 D.个人卫生习惯
30.关于佩戴口罩的类型选择,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商场里的保安佩戴普通医用口罩 B.到超市去购物佩戴普通医用口罩
C.乘坐公共交通佩戴普通医用口罩 D.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1.下面是处理不能使用的口罩的步骤,请你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在方框里填写相关信息。
32.上面两个材料分别用自白和提问的形式对口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2-23五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完成练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这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可是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抱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他从容地抱回一捆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
⑤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33.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在 ,人物有
34.这个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全文以“ ”为线索,讲述了
35.第五自然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把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根据情节发展,按顺序概括出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你从这个描写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杰奎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1-22五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批把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博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的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瞌睡,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你就是小心眼”,又继续干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了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凌师傅剥了一颗批把,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瓮声瓮气地说:“好酸!”凌师傅抢白妻子:“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批把,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39.阅读文章遇到不太明白的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猜测。对于第⑥自然段中的“牙齿打瞌睡”,下面的猜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方言土话 B.形容老汉很冷
C.指老汉冷得快要睡着了 D.牙齿直打颤
40.围绕凌师傅和妻子对于老汉借伞的不同态度,补充情节发展图(请用四字概括)
41.第⑤自然段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是凌师傅妻子瞪凌师傅,凌师傅心里想:
第二次是凌师傅瞪他妻子,凌师傅妻子心里想:
42.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 的凌师傅;文中还有很多内容对凌师傅妻子的描写,这是为了( )
A. 点面结合 B. 首尾呼应 C. 动静结合 D.侧面描写
43.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枇杷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生病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参考答案
一、1.弃暗投明 大惊小怪 东张西望 2.B 3.语言 炫耀权势 张扬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根据“转悲为喜”可知,词语中有一对反义词,这样的词语还有:大材小用、七上八下、前因后果、东倒西歪等。
2.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
读句①“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可知,王熙凤说的这句话既夸赞了林黛玉的气质,又恭维了贾母,同时表扬了另外几个嫡亲的孙女,体现了王熙凤处事的圆滑。和林黛玉在贾母心中的位置无关。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和语言描写。
读句②“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可知,这时王熙凤的问话,是语言描写,句中两个“只管告诉我”写出了王熙凤喜欢夸耀自己权力的特点,显示了她个性张扬,做事高调。
二、4.就像 5.BC 6.动作 内敛、沉稳、干练
【解析】4.考查词语解释。
对于加点的“赛”字,首先要理解其在句子中的语境,通过上下文判断其含义。“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在这里,“赛”字用于形容泥人张捏泥人的技艺高超,近乎达到与真实无异的程度,因此可以解释为“好像”或“就像”的意思。
5.考查句子理解。
从句子A中,“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讲了泥人张取材。
句子B中,“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表明泥人张在捏泥人的同时,还能分心做其他事情,说明其技艺纯熟;
句子C中,“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则直接赞美了泥人张技艺的精湛。
句子D中,“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是海张五对泥人张手艺的评价。
因此,能体现出泥人张技艺高超的有B、C。
6.考查人物描写。
如“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等,这些都是对泥人张动作的具体描绘;而“一脸狂气”则是对其神态的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泥人张技艺高超、沉稳自信的性格特点。
三、7.D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脸上的皱纹比作山石的纹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许文灿渐渐变得沧桑年老的情形,表现出他对战友情谊的坚守。 “节日”本义指值得庆祝的日子,这里用来形容许文灿来到马爷、马奶家的日子,体现出许文灿的到来为二老带来了欢乐。 9.儿子想必是去世了,文灿没告诉我们,是怕我们伤心,不能让文灿更担心我们,就让这个善意的谎言继续下去吧。 10.珍贵情谊:文章叙述了许文灿瞒着战友的父母战友已去世的消息,替战友“送信”,陪伴、照顾战友父母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出许文灿与战友之间真挚的战友情。
【解析】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⑧自然段“马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许文灿没敢接腔,泪水横流。”可知马爷临终前已经知道自己的儿子牺牲了。
故选D。
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及词语理解。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题干的语句出自第②自然段“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将脸上的皱纹比作山石的纹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许文灿渐渐变得沧桑年老的情形,表现出他对战友情谊的坚守。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第④自然段语句“许文灿进山是马爷、马奶家的节日——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指过来的包裹。”中的“节日”本义指值得庆祝的日子,句子的破折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这个节日中是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指过来的包裹的好日子,这里说的是许文灿来到马爷、马奶家的日子,同时也体现出许文灿的到来为二老带来了欢乐。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写话。
结合第⑥自然段“马爷突然对许文灿说:‘不回了,知道儿子在部队好好的就行。’说这话时,马爷长长叹了口气,没想到山也做了回应,发出一声长叹。”中“长长叹了口气”可知马爷已经知道他儿子去世的事了。
他心里会想:我猜儿子应该是去世了,文灿没敢告诉我们老两口,想必是文灿担心我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怕我们会想不开,会很难受,会因此病倒,为了不让文灿更担心我们,就当我不知道这件事吧。
1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或情感。
人性光辉:文章讲述了许文灿陪伴、照顾已经去世战友的父母,直到他们去世的故事,体现了许文灿持之以恒、善良有责任心的优秀品质。
人生感悟:文章叙述了许文灿瞒着战友的父母战友已去世的消息,替战友“送信”,陪伴、照顾战友父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感悟到了人生路上并不孤单,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激励着彼此前进。
四、11.chèn quān pēn chōng 12.动作 语言 13.自信自强、乐于助人、踏实肯干 14.A
【解析】11.本题考查多音字。
“称”是多音字,当动词用时读“chēng”,如:称东西;做“适合”的意思时读音是“chèn”,如:对称,相称;
在“并不相称”一词中读“chèn”意思是不合适;不相当。
“圈”是多音字,当名词用时读音是“juàn”,如:猪圈、羊圈,当量词用时读“quān”,如:转圈;
在“一圈”这个词中读“quān”,意思是形容一系列相关的事件或活动。
“喷”是多音字,当“很,非常”意思时读音是“pèn”,如:喷香;当动词用时读音是“pēn”,如:喷泉;
在“水瞬间喷了出来”一句中读“pēn”,意思是水瞬间吐了出来。
“冲”是多音字,当解释为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或对象,相当于“对”“朝”的意思时读“chòng”如:冲着墙根;当动词解释为朝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快速猛闯时读音是“chōng”,如冲毁、冲动。
在句子“师傅快速起身冲了过来”中读音是“chōng”,意思是师傅快速起身朝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快速猛闯。
1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文中句子A“师傅快速起身冲了过去,看了一下情况,果断跑到厨房关了总阀。”,从“冲”“看”“跑”“关”这些词语可知是动作描写。文中句子B“小程,师傅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但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没偷没抢,不比任何人低声下气。”是师傅对我说的话,所以是语言描写。
1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
这篇短文写了作者从大山里出来到建筑工地做小工,觉得自己很自卑,和师傅去饭店的时候选了最角落的位,置,但师傅带我去了好的位置,并在饭店水管破裂的时候帮忙修好了水管,结果饭店的主人对此万分感谢,并送我们到门口,师傅从这件事开导作者说:“这个城市不排斥任何一个人,关键是你要有自信,并努力开创一片天地。”师傅的话使我深受感动,从而更好更快的融入生活。通过师傅的语言,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我们知道,师傅是一个自信、踏实的人。
1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别坐在角落里”表达的主旨就是做人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应该自尊自强,虽身处困境但仍要自信乐观,只有这样才能开创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指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选项A理解错误。
故选A。
五、15.苏七块 小白楼一带 打牌 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 16.动作 语言 医术高超 17.华大夫疑惑的是苏七块为什么说“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但又补给自己七块银元;钦佩的是苏七块能在坚持自己规矩的同时保持心地善良。 18.还有一分钟就要上课了,但同学们还在相互追逐打闹,丝毫没有马上要上课的意识,突然有同学大喊了一声:“快,班主任上楼了!”只见所有人立马跑回座位,瞬间教室里面安静地甚至能听见外面操场上的说话声。上课铃响起,班主任背着手走进教室,眼神扫视一圈,所有人都挺直了背,低头看着桌子,不敢和老师对视。
【解析】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1)第③段“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找到苏金散的绰号,即“苏七块”。
(2)第①段“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这些句子里可以确定他的医馆位于“小白楼一带”。
(3)第④段“苏大夫好打牌,一日玩得正来神儿。”这些句子直接揭示了苏金散喜欢打牌,并且他在打牌时非常投入,甚至达到了“来神儿”的程度,这充分展示了他对打牌的热爱和专注。
(4)第③段“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些句子可得出苏大夫行医规矩。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句子中“挽”“放”“捏”“拉”“推”“顶”“压”是对苏大夫的动作描写,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述了苏大夫接骨的过程,展现了他技术的娴熟和动作的迅速。同时,“接上了”是对苏大夫的语言描写,简短而明确,既表明了接骨动作的完成,也反映了苏大夫的自信和从容。这两处描写均从正面将苏大夫接骨的过程详细地展现了出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医术高超和经验丰富。而描写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吡牙,预备重重挨几下”的表现,则属于间接描写,通过张四的紧张和预备承受疼痛的动作,进一步突出了苏大夫接骨技术的精湛和神奇。
1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
阅读课文内容可知:华大夫的疑惑主要来源于苏七块在处理张四的欠款时所表现出的矛盾态度。一方面,苏七块对张四的欠款表现得非常冷漠,仿佛没听见,继续打牌,这给人一种他不太关心张四伤势的印象。然而,另一方面,当张四后来用七块银元偿还欠款时,苏七块却立刻为张四治疗,并且在治疗结束后,还主动表示药费免了。这种前后的反差让华大夫对苏七块的动机产生了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苏七块要坚持这样的规矩,但又为何在事后补给自己七块银元。
华大夫钦佩的是苏七块能在坚守自己规矩的同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尽管苏七块有着严格的规矩,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张四的伤势置之不理。相反,他在张四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为他治疗,并且最后还免去了药费。这种在坚持规矩的同时,又不忘善良和同情的行为,让华大夫对苏七块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短文通过牌友、张四和华大夫的表现来突出苏大夫的人物形象,这种手法被称为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本题我们要明确老师的特点。这可以是性格上的,如严厉、亲切;或者是教学风格上的,如生动、严谨。选择一个典型的场景,如课堂、课后、运动会等,这样的场景能让同学们的反应更贴近实际。描述同学们在见到老师后的不同反应,通过这些反应来突出老师的特征。在描述完场景和同学反应后,可以简短地总结老师的特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如:开学第一天,李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小明兴奋地跑到李老师身边,分享假期趣事;小红紧张地低下头,默默调整坐姿;小亮则好奇地盯着李老师手中的教材。这些反应虽然不同,却都体现出李老师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她既和蔼可亲,能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自在;又严谨认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六、19.低价但认真为顾客修鞋 在部队时班长为救自己牺牲,本想替班长尽孝,但班长父母已去世多年,于是决定定居班长家乡,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延续战友情谊。 攒钱不为己用而捐款资助 20.通过“铺”“放”“擦”“拿”“锉”“涂”“按”“划”“磨”“穿”“缝”等动作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老单干活认真及修鞋技术的娴熟。 21.①他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他为顾客修鞋时态度认真,并一心为顾客着想;②他是一个细心、体谅他人的人,他能从顾客鞋上沾的泥巴推测出顾客的身份,并体谅顾客不容易;③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为报答救命之恩,毅然选择回班长的家乡生活,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
【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④自然段“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可知,收费之谜中的谜事是为什么做长时间的工作而收的费用很低;从第⑤自然段“几十年过去,老单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房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可知,用钱方面,老单拿钱修桥补路建学校,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从第 自然段“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可知,故事的谜底是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
20.本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
从第②自然段“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和“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针一针地缝了起来。”可知,通过“铺”“放”“擦”“拿”“锉”“涂”“按”“划”“磨”“穿”“缝”等动作描写,看出老单手艺精湛、认真、勤劳能干的特点。
21.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以“他是一个……的人,他……”的形式写出三点对老单的认识。
从第②自然段“光粘胶不编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可知,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始终站在顾客的角度出发,用心地把顾客的鞋弄好,争取做耐穿的鞋子。
从④自然段“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可知,他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体谅顾客的人。他能不辞辛苦,不怕大热天,贴心为顾客修鞋。
从第 自然段“俺这条命,是班长拿命换来的。俺来到班长的家乡就想替他尽孝。结果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可知,他是一个节俭、懂得报恩的人。他重情重义,不多花一分钱,资助十几名的学子,为报恩一直为乡村做贡献。
七、22.BC 23.小心谨慎 紧张、严峻 24.语言 动作 神态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钟叔对小嘎子的喜爱和期许 25.《摔跤》中小嘎子机敏聪明,本文中小嘎子性格活泼、勇敢机智。
【解析】2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因为生病,老奶奶将他隐蔽在偏僻的韩家祠堂里。韩家败落,已十多年不住人了,满院子尽是野草,荒得像座古庙。又因为这地方的大门终年给一把铃铛大锁倒锁着,不论是敌人,还是一般群众,都没有对这儿生过疑心。”可知,老钟叔会住在韩家祠堂是因为韩家院子位置偏僻且已经荒废许多年,少有人来。韩家的大门被一把大锁锁着,没有人对这里生疑心。
故选BC。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凿壁偷光”意思是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文中指的是老钟叔借着一道亮光偷偷地弄一把木头手枪,从中可以看出老钟叔十分谨慎,害怕被别人发现。这说明当时的革命形势十分紧张。
24.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
从“好,送你就送你吧。可你要当得起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啊!”可知,这是老钟叔的语言描写;从“指指窗外,止住他”可知,这是老钟叔的动作描写;从“可一股柔和的笑纹却从心底涌上脸来”可知,这是老钟叔的神态描写,句子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了老钟叔对小嘎子的喜欢以及对从小嘎子身上看到革命的希望。
25.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摔跤》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从文中可以看出小嘎子是富有心计、争强好胜的孩子,小胖墩是一个沉稳憨厚、有智有谋的孩子。
《小嘎子和老钟叔》小嘎子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小嘎子可以缠着老钟叔,让老钟叔唱小曲、编快板、讲故事……看到木头手枪时,他会惊喜地跳起来。他还是一个机灵的孩子,从他“假装转圈玩”“几经辗转”避人耳目给老钟叔送食物,还有“眼珠子骨碌一转”等神态描写中都能感受到他的聪明机智。小嘎子还是个勇敢的小战士,他耐心地听老钟叔给他讲英雄的故事,预示着他将成为一个遇事勇敢沉着的小英雄。
八、26.B 27.C 28.D 29.C 30.A 31.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 开水浸泡30分钟 酒精喷 密封好丢弃 32.我更喜欢提问的形式,因为这样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口罩在疫情期间的使用方法。
【解析】26.考查信息提取。
结合图片,可知中层具有过滤作用,可以阻隔90%以上的带病毒飞沫。
27.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一“千万不要用清水洗我,千万不用热水烫我,千万不要用酒精喷我!”可知用滚烫的水浸泡不能发挥口罩的防护作用。
28.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一“千万不要用清水洗我,千万不用热水烫我,千万不要用酒精喷我!”
结合材料二“如果你要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也叫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的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还可以重复使用。”以及“比如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每日通风清洁,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复工复产后与同事保持一定距离,分散就餐等,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可知“洗净自然晾干”对于重复使用口罩不利。
29.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二的两个问题以及答案,可知口罩的使用是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在家里或者车里,不与外人接触可以不佩戴;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佩戴;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和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者要佩戴;低风险区域也需要佩戴。
30.考查内容理解与判断。
A.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和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者,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你要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也叫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超市”是公共场所,说法正确。
C.你要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也叫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乘坐公共交通”是出入公共场所。
D.而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和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者,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说法正确。
31.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结合材料一“如果主人您无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将我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如果您有上述症状,请一定要用开水将我浸泡30分钟或者用酒精喷我,最后一定要密封好再将我丢弃。”可知无感染就直接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有感染需要开水浸泡30分钟或者酒精喷最后密封好丢弃。
32.考查文章形式及其作用。
材料一是自白的形式,读来生动有趣,对口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材料二是提问的方式,语言准确简明,对问题的解答清晰、全面。
九、3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国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 34.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及其一对儿女为保护情报的故事。 35.①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将告结束;
②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36.你不用蜡烛也行。
原来的反问句用得好,因为这样能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37.大儿子杰克借口抱柴,拿起烛台往外走;
小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端走烛台。 38.语言描写。 我感受到一个机智勇敢的杰奎琳。
【解析】33.本题主要考查对故事要素的掌握。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可知,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第二次大战期间,地点在英国,人物有: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
34.本题主要考查对概括主要内容。
从“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可知,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5.本题是考查词语的含义。
从“他从容地抱回一捆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可知,“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根据句意“厄运”指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就遭破坏。 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36.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就不行”改为“行”,去掉“吗”,问号改为句号,即:你不用蜡烛也行。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反问句效果会更好,用反问的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37.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从“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可知,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小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38.本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可知,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小女儿杰奎琳想到了拿蜡烛回房间睡觉,因为她的要求相对于伯诺德夫人、杰克想的方法更合理而且德国少校也有一个这样大、这样可爱的女儿,让德国少校感到亲切,减少了戒心。可见杰奎琳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孩子。
十、39.C 40.爽快借伞 主动借衣
低声埋怨 一顿数落 41.一把伞值多少钱?这么大的雨,老人家淋坏身体就不好了! 做什么好人,万一老汉不还伞,岂不是亏大了? 42.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为他人着想 D 43.B
【解析】39.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情况。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瞌睡,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分析可知,“牙齿打瞌睡”是一种方言土话,指牙齿直打颤。形容老汉很冷,并不是指老汉冷得快要睡着了,故C选项表述错误。
4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下雨天,一位卖枇杷的老人在一家修电视的门店前避雨,修理店的凌师傅借给老人一把伞,并把自己的衣服借给老人穿,卖枇杷的老人在送还雨伞和衣服时,带来自家产的枇杷给凌师傅吃的事情。
对于老汉借伞,凌师傅和妻子的态度各不相同。当老汉开口借伞时,凌师傅爽快地答应借伞,而妻子则低声埋怨着,当凌师傅主动把衣服借给老汉时,遭到了妻子的一顿数落。当老汉来送还雨伞和衣服并带来—袋枇杷时,凌帅傅夸枇杷甜,妻子则说枇杷酸。可概括为:
凌师傅:爽快借伞、主动借衣、夸枇杷甜;妻子:低声埋怨 、一顿数落、说枇杷酸。
41. 本题考查对短文句子的理解。
根据文章人物性格分析来作答,注意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①本文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第①处“狠狠地瞪”是妻子对丈夫“狠狠地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凌师傅心里可能想的是:“人有困难,就应该帮一下,要信任别人。”
第②处“狠狠地瞪”是丈夫对妻子“狠狠地瞪”,结合文章内容“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可知凌师傅妻子可能想的是:“你傻呀?人家会为这把伞特意特意送回来?绝对不可能!”
4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法。
结合文章内容“‘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瞌睡,快穿上,别冻着了’”可以看出凌师傅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
侧面烘托是用另一种事物做一个很鲜明的对比,然后可以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
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凌师傅的高大形象。
4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可知,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两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而妻子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所以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并不是妻子生病,没有胃口,不想吃。故B选项表述错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