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3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3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7 23: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问题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战前的世纪是怎样的?
问题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战前的世纪是怎样的?
一战前的外交博弈的漫画
材料一: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二: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关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 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 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座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又称垄断资本主义)。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的帝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
英德矛盾:
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的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激化
经济原因:
材料三
1870年 1913年
英国 31.8% 14%
美国 23% 38%
德国 13.2% 16%
法国 10% 6%
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880年 1913年
英国 41.4% 29.9%
美国 2.8% 12.6%
德国 19.3% 26.5%
法国 22.2% 12.9%
各大国在世界工业品出口所占份额
3
1
4
3
2
1
4
2
1
2
3
4
3
1
2
4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2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阅读教材概括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






普法战争领土割让 北非殖民地
贸易摩擦
世界市场、殖民地争夺
北非殖民地争夺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巴尔干半岛问题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巴尔干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14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帝国入侵;19世纪中期,奥匈帝国入侵;俄国自从15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
知识补充
在19世纪时,欧洲各国兴起民族主义,提倡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及历史的民族建立属于他们的国家。于是多个民族发动了独立运动,成功摆脱外族的统治,建立起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例如:比利时脱离荷兰的统治,在1831年取得独立;普鲁士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帝国及法国在1871年建立统一的国家。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欧洲民族主义蜕变为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泛德意志主义、泛斯拉夫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大保加利亚主义、大罗马尼亚主义等交织纠缠在一起的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在舆论界的疯狂鼓吹和政府的操纵利用下,在民众的喧嚣声中,导致欧洲日趋癫狂,局势逐渐失控。
——国家档案《极端民族主义推动一战爆发》
知识补充: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从广义上讲,帝国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兴衰的整个历史过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政策、主张和行为; 从狭义上讲,帝国主义就是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主要包含五大特征: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己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
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
“萨拉热窝事件”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导火索:
为了震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奥匈帝国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则是这次演习的总检察官。演习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在斯拉夫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羞辱,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了暗杀小组。6月28日,当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接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开枪射杀了费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探究问题二 战争如何发展为“世界大战”?
一战进程
请阅读教材梳理战争基本史实
日本对德宣战 占领山东租借地
战争初期
8月
9月
1915年
1916年
1914.6月
1917年
1918年
萨拉热窝事件
马恩河战役
战争胶着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扩大: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
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俄国十月革命
结束
历时 伤亡人数 新式武器
索姆河战役 4个月 英军42万,法军34万,德军53万战役第一天,英军死伤5.7万人 英军使用坦克
凡尔登战役 10个月 双方70多万 德军使用窒息性和催泪性毒气弹
马恩河战役 持续8天 双方参战人数150多万,伤亡50多万
日德兰海战 5月31日至6月1日 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英法

俄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①从战争的定义看,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好符合此定义。
②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③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殖民地的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质。
④从战争的结果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特点
课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特点?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同盟国4国,协约国27国)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
参战人员 7350多万人
伤亡人员 3000多万人(亡900万,伤2000多万,残350万人,另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其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问题探究三:如何看待战后所建立的国际秩序?
1.请阅读教材:梳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本内容,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1919年:巴黎和会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主要目的是解决战争问题,处置德国(实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妥协,6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即《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华盛顿会议是1921-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实质上巴黎和会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意、中、比、荷、葡战胜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和中国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限制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
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四国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动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四国条约》对日本具有双重影响:日本对废除英日同盟感到惋惜。但《四国条约》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
在华盛顿体系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实质是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2.如何看待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
由来
性质
宗旨
原则
制度
实质
地位
影响
局限
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秩序
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联大会现场(1920年)
讽刺漫画:美国的缺席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
第二十二条
(—)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 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实质:殖民统治
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思考:美国首先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但为什么最终没有加入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美国人大都遵守着开国元勋华盛顿在《告别词》中要美国洁身自好,不要卷入欧洲政治纷乱的忠告,欧洲美洲互不干涉的原则。孤立主义政策成为美国在二战前长期推行的传统外交政策。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的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原因:
①国际上,列强力量对比对美国不利,美国在欧洲实力弱,老牌帝国主义十分强大。②由于美国存在着孤立主义传统(存在着不愿卷入欧洲事务、反对加入国联的强大势力)。③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国联盟约。
探究问题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2、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建立起凡—华体系。欧洲的优势地位发生动摇。
3、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4、成立了国际联盟来维护世界秩序,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尝试。
5、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6、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启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关系是解决大国之间安全困境的必要途径,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课堂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1914-1918):三条战线、三个阶段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缔结
主要内容
【特点】
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
根本
主要
直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