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鉴赏(2019)第二单元主题三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美术鉴赏(2019)第二单元主题三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4-27 22: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以联系、对比的方式进行整体观看,感受17、18世纪欧洲绘画的的形式特征、内涵和价值;(图像识读) 2.掌握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过程,可以从图像形式和时代背景的角度,用开放、包容的视角来鉴赏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绘画;(审美判断) 3.引导学生体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与我国文化的异同,超越个体局限,塑造了解世界的人文情怀。(文化理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在一个课时内,从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或者静物画中,选择1-2个画种类,从主题内容、风格造型、文化理念上多角度探讨,理解欧洲绘画走向多元的原因与表现。若学生可以对其中一种独立画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有了较稳固的认识,则更能由此及彼、从点到面,理解这一时期的多元特色。 2.从画面内容、构图、光影、色彩、主题及其象征性等方面解析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不同流派作品之间的风格特征、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意识之变;如何认识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艺术思维;如何通过解构画面的图像形式来分析、解释古典绘画,并通过结构画面的图像形式与图像色彩,分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审美理想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绘画呈现了哪些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历史情境问题:宗教改革之后,部分地区的教堂装饰被禁止,欧洲绘画如何改变? 欧洲的宗教改革对艺术有垂直的影响,在天主教国家是直接产生了巴洛克风格(课本65页“知识窗”有提到,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自己查找资料),对于荷兰,宗教改革垂直影响走向另一个方向,就是——教堂装饰干脆是被禁止了。 1.呈现当时绘画的世俗风貌。 鲁本斯《苏珊娜·芙尔曼像》、伦勃朗《34岁自画像》、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 2.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近维米尔笔下《倒牛奶的女仆》。 从“最真诚的观察”出发,再次发现“世界的真实”。 1.初步体会“观察的力量”。 (1)维米尔的纯粹观察。 没有炫耀的技巧,维米尔做到了百分百的“看”。我们无法不对这样的观察力,对这种心灵肃然起敬。 实在说,维米尔那种全心投入的纯粹观察,其实已经类似科学的观察了,科学性的观察就是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完全尊重自己的直接经验,不受成规和惯例的影响。 (2)回望“古典”,对比感受“两个时代的真实”。 以维米尔为首的“荷兰画派”,直接描绘“人”本来的样子、本来的真实,已经成为文艺复兴之后,审美上的一种态度了, 这让我们看到,古典写实艺术,从希腊到荷兰,庄重高雅的界限,已经往后推了好远,艺术和高雅已经慢慢开始脱节了。如果说米开朗琪罗、扬·凡·艾克等人,在画画时会想到自己的精神信仰,然而,到了17世纪,他们笔下的“真实”属于人民。 (3)从“两个时代的真实”,初步理解西方古典“解放”两步曲。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西方绘画思想解放的两个层次:第一步“从中世纪的神学权威”解放;第二步则是“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权威”解放,而这完全是由17世纪的科学革命带来的。 2.伦勃朗:剩下的只有人性。 在17世纪荷兰开明的市民文化中,除了诞生了维米尔,还诞生了一位从画风与笔法来看都完全相反的艺术巨匠——伦勃朗。 伦勃朗的艺术人生。 如果你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这位艺术巨匠,会发现,在物质生活上他走了下坡是事实,但他的艺术却一直在走上坡。请在课后自主查阅资料。 自画像中的百态人性。 伦勃朗一生画过许多自画像,一开始,伦勃朗的作品相当具有戏剧性,但他后来放弃了那种戏剧性,让画面越来越简单,简单到只剩下了人,然后用一束手电筒一般的强光,直接对准人的脸部,全力集中刻画人在相貌上的特点和全部内心历史,他深入洞察,去看出并画出人自身隐藏着的更多内心奥秘,他的画因此具有一种超越了概念的真知灼见,非常打动人心。 你可以打开“学习任务单”,查阅伦勃朗的生平,为学习单中的自画像排序,体会伦勃朗笔下的专注和描绘。 从17世纪,回首“古典写实”。 伦勃朗的出现,构成了西方古典写实艺术两头中的一头,另一头便是希腊艺术,就是完美的造型中不带个人情绪,不进入个人内心的完美主义;而伦勃朗的艺术构成的则是另一头,就是全心致力于对一切隐蔽人性的挖掘和表达。 而其他的艺术家们呢?无论是意大利的,北方的,是否都处于这两点之间呢?你可以自己课后去感受,看看他们作品中对人性的挖掘比例有多少。 3.小结: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绘画。 最后要说的是伦勃朗和维米尔的相同之处,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呢? 从刚刚的鉴赏过程,至少有一点我们能看出来,荷兰最伟大的画家都和最诚实的观察有关,他们的这种能力,或者说这种品质,是从荷兰当时思想开放提倡平等的社会整体文明水平上生长出来的。 我们在下一个大问题要转向法兰西,我们马上就会看到,法国的君主专制,必定无法生长出这样的艺术和艺术家,而是全然不同的东西了。 二、现实与浪漫的碰撞,绘画该怎样呈现? (一)“跨学科”情境问题导入: 如果需要制作一份反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小报,我们需要从美术史中找到哪些适合的作品呢? (二)新古典主义。 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如何在画家笔下呈现? 出示作品《马拉之死》。请用“四步法”观察。 局部细节:包裹在头部的白色帽子的褶皱,拿着信件的左手,以及为革命战斗到最后一分钟的右手,马拉身体的姿态,会让你联想到哪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呢? 不急,我们先来看另一幅大卫的作品,这件作品你可以在课本末尾的彩图拉页里找到。 出示作品《贺拉斯兄弟》。请用“四步法”整体观看。 局部细节:画面结构完全运用古典方式,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大师常用的构图——在背景上用建筑结构来做画面的分割和平衡,用三个拱门来安排三组人,三兄弟在左,中间是父亲,女眷在右边,画面因此获得了古典绘画的那种有序稳定之感。 这幅作品几乎是法国艺术进程中一声嘹亮高亢的军号,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从此成为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 2.新古典主义:一次回归。 通过大卫的两幅作品,你觉得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人物造型会来自哪个时代? 古典主义,一直是艺术的火种,从未熄灭,一旦太强调非理性,绘画的风格就会“回归”,重新回到西方古典的源头——也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理念和样式。 (三)播放视频,引入浪漫主义。 让我们继续回到历史现场,通过一段影像了解“马拉之死”背后的社会动荡。 1.冷静优雅的画面之外,是怎样的社会现场? 我们在新古典主义的作品中看到,油画布上的战士,冷静、优雅,甚至没有一丝人间烟火,画布之外的真实战场呢?是不是只有滚滚的硝烟、无数的战斗武器、还有不知道名字的倒下的人们。 同学们可以观看以上作品局部,这几张作品有新古典主义的那种严格规定的线条结构吗?让我们一起看完整的作品——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2.描绘现实,不止一种风格。 《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完全不对称,画面上七横八竖都是剧烈挣扎的人,旗帜、兵器满地狼藉,代表自由的女神,处在整个风暴的中心,带着身后无数为自由而战的战士向前冲。显然,德拉克罗瓦无论从题材到画法,要带领观众进入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区域。 浪漫主义的德拉克罗瓦,强调的是什么? (四)现实与浪漫的碰撞——个性的觉醒。 1.对比: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填写表格,完成学习单)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品的“题材”是一样的吗?造型的风格呢?他们是追求干净的线条?轮廓的细致完整?还是反过来,强调的是色彩?是要把现实生活的痕迹藏起来?还是把属于人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呢? 2.个性的觉醒。 这恐怕要进一步从“理性”与“感性”的角度谈起了——我们看两位画家的不同,不仅是题材不同引起的,甚至也不是绘画手法不同引起的,根本上是看世界的态度不同引起的:一个对待世界的态度是理性的,一个是感性的。 人永远是鲜活的,是个性丰满的,艺术上各式各样的个性美代替唯一绝对的理想美,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从西方古典艺术之母的古埃及,到“以人为本”的古希腊美学精神,再来到丰富多彩的17、18世纪,最后感受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碰撞, 西方古典艺术是一个太大的范围,我们一旦了解了社会人心的分别,就可以知道古典艺术会有多少种变化,多少个种类,然后对古典艺术的风格多样性可以有更细腻的分类和把握。 虽然我们离古典时代相去甚远,不过,古典主义的精神一直闪烁在我们的周围,古今中外,始终如一。很高心陪你度过这两个课时,如果下课之后你愿意继续探索古典,你会发现更多的宝藏。 祝你自由、宽阔。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