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学B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命的物质性是指生物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细胞中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B.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C.水是良好的溶剂且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流动性,这些都与其极性有关
D.人体摄入食盐过少可能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肌肉酸痛、无力
2.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内质网中,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对稳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至关重要。PDI缺失会导致内质网向细胞核释放的H202量显著减少,进而下调促进与细胞衰老相关的SERPINEI基因的表达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阻断H2O2向细胞核的运输,可作为抗衰老药物研究的一种思路
B.PDI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一种分泌蛋白
C.PDI既可以作用于某一条肽链内部,也可以作用于不同肽链之间
D.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自由基,攻击生物分子
3.ABC超家族,又叫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等各种生物细胞中的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转运蛋白参与多种营养物质吸收,说明缺乏特异性
B.ABC转运蛋白可协助H20、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
C.细胞呼吸速率越高,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速率就越快
D.ABC转运蛋白在每次转运过程中空间构象都会发生改变
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Ⅰ Ⅱ Ⅲ Ⅳ
A.实验中的Ⅰ、Ⅱ两桶和Ⅲ、Ⅳ两桶都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实验中Ⅰ、Ⅱ两桶小球总数必须相等,Ⅲ、Ⅳ两桶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每次抓取的小球用完后,必须要放回原桶且摇匀
D.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5.玉米花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甜和非甜是玉米的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员不小心将100粒纯种甜玉米和50粒纯种非甜玉米混合种植在一起,自由传粉后收获了F1(种子均能正常生长且繁殖能力相同),发现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而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非甜玉米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的是隐性基因
B.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籽粒的基因型为Aa、aa
C.F1中甜玉米:非甜玉米=5:4
D.若让F1自由传粉,则理论上F2中甜玉米所占比例不变
6.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菠菜叶下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可观察到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过程
C.一般选择蝗虫卵母细胞装片来观察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D.用雌雄异花的玉米做杂交实验时,过程中可不去雄,但雌花成熟前必须套袋
7.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点、2个绿点,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Ⅱ
B.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
C.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点、2个绿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
8.联会复合体(SC)是同源染色体在联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互换和分离密切相关,并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证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如果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破坏SC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C可能形成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B.SC与染色体都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
C.SC与配子种类多样性的形成密切相关 D.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挥重要作用
9.下图1表示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图2表示其观察结果,图3为洋葱根尖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图1中,步骤丙可用甲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色
B.图1中,应选择图3中的c部位观察
C.图2中,③④时期DNA数目相同,但染色体数目不同
D.图2中,染色单体形成于⑤时期,而消失于④时期
10.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B.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化,不发生细胞凋亡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的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清除的过程是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
11.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纯合子占1/6
C.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1/4
D.F2的黄色鳞茎洋葱进行测交,得到白色鳞茎洋葱的概率为1/3
12.镰状细胞贫血症由常染色体上正常基因HbβA突变为HbβS造成。研究发现由于海拔原因造成的氧气浓度不同,携带者的表现型也有所不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常HbβA HbβA 携带者HbβA HbβS 患者HbβS HbβS
低海拔地区红细胞形状
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形状
A.相比高海拔地区患者而言,低海拔地区的患者贫血症状往往较轻
B.居住在低海拔地区人群,若父母从外观看均正常,则子女中也可能有患者
C.居住在高海拔地区人群,若母亲检测到镰刀型红细胞,则子女一定为携带者
D.两个携带者夫妇的后代子女有一定的概率为患者,建议选择低海拔地区安家
13.人的AB0型血,是由三个基因即ⅠA、ⅠB和i控制。三个等位基因严格遵循分离定律遗传。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ⅠAⅠA或ⅠAi表现为A型血;ⅠBⅠB或ⅠBi表现为B型血;ⅠAⅠB表现为AB型血。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为0型血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双亲之一为0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D.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B型血
14.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某研究小组选择一只灰身雄蝇和一只灰身雌蝇杂交,结果子一代灰身:黑身=3:1。X和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根据3:1不能确定控制体色基因的染色体位置
B.若F1的黑身都为雄性,说明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C.若F1的黑身雌雄都有,说明基因只位于常染色体上
D.子一代的雌性个体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15.如图是某家系中甲病、乙病的遗传图谱,甲病、乙病分别由等位基因B/b、D/d控制,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XY同源区段),Ⅲ-5含两条X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且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1与Ⅲ-2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5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均来自Ⅱ-4
D.Ⅲ-3同时携带甲病、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2分)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必需元素之一,为探究氮元素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一批长势相同的玉米植株随机均分成三组,做如下处理:
①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
②施氨组:补充铵盐(12g·m-2);
③施水+氮组:补充铵盐(12g·m-2)同时补水。
检测相关生理指标,部分实验结果见下表。
生理指标 对照组 施氮组 施水+氮组
气孔导度/(mmol·m-2·s-1) 85 65 196
叶绿素含量/(mg·g-1) 9.8 11.8 12.6
RuBP羧化酶活性/(mol·h-1·g-1) 316 640 716
光合速率/(μmol·m-2·s-1) 6.5 8.5 11.4
注:气孔导度反映气孔开放的程度,RuBP羧化酶指催化CO2固定的酶。
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被玉米吸收以后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答出2种)等可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松土有利于玉米对氮元素的吸收,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炎热夏天正午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施氮组气孔导度更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相比于施氮组,施水+氮组的叶绿素含量的生理指标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据实验结果分析,施水+氮组光合速率高于对照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2点)。
17.(10分)
番茄作为一种严格的自花受粉的二倍体作物,其紫茎和绿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用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杂交,F1出现四种表型,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根据杂交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紫茎的显隐性。若“能”写出理由,若“不能”写出进一步探究显隐性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
(3)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
(4)若随机拔掉F1代中1/2紫茎植株,剩余的F1代番茄每株植株收获的种子数相等。依据孟德尔定律推测,其F2代群体中缺刻叶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
18.(11分)
100年来,果蝇(2n=8)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图1表示雄性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细胞乙染色体正在进行___________行为,丁图中每个细胞含有的Y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
(2)图2中Ⅰ和Ⅱ对于维持果蝇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若从过程Ⅰ和Ⅱ的角度分析,果蝇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2点);过程Ⅲ为___________分裂。
(3)黑体长翅雌果蝇与灰体残翅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残翅200只、黑体长翅198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可图示为__________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可分别图示为___________。
19.(11分)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存在于骨髓、骨外膜等的多能干细胞,对于组织损伤的修复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脑和脊髓神经损伤、肝硬化、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间充质干细胞具有___________的能力,其在分裂间期主要完成___________。
(2)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成骨细胞等多种细胞时,这些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但形态、结构、功能却有很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3)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成骨细胞等过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原因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在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细胞时,需要提供不同的微环境如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时,需要提供与肝细胞生长发育相同的微环境,微环境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
(5)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不便之处,潜在的肿瘤细胞污染风险增大。姜黄素是一种中药制剂,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促进作用。请设计实验验证姜黄素的作用,实验思路:___________(实验材料:小鼠肿瘤细胞、姜黄素、培养液)。
20.(11分)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其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皖蚕6号”是安徽省农业专家近期培育的家蚕新品系。该品系家蚕幼虫体表斑纹在刚孵化不久时有深普斑和浅普斑两种表型,且深普斑对浅普斑为显性,相关基因A/a不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选择了一只深普斑雄性个体与一只浅普斑雌性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中深普斑:浅普斑均为1:1,则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理由是___________。
(2)若A/a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且该品系家蚕茧的颜色有红色与白色,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表型相同的一对亲本杂交,F1中雄性个体深普斑红色:深普斑白色=3:1,雌性个体深普斑红色:浅普斑红色:深普斑白色:浅普斑白色=3:3:1:1。据此分析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子代雄性中,纯合深普斑红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家蚕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影响其性别,如ZWW或Z0为雌性,ZZW或ZZZ为雄性。现有一只杂合深普斑雄性个体与一只深普斑雌性个体交配,子代出现一只浅普斑雄性个体,且观察发现该个体有57条染色体。试分析子代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与雌蚕相比,雄蚕生长周期较短,食桑量较少、出丝率高、蚕丝质量也较高,因此生产上多饲养雄蚕,但幼蚕往往要饲养到五龄期才能区分雌雄。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可以在幼蚕早期鉴别雌雄,请写出实验思路(有各类性状的雌雄蚕作为实验材料):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