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
一、教学理念及课标要求:
教育是唤醒懵懂,点燃希望。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节课的设计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清平乐·村居》由景见人,因人及事,以事传情。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以明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幸福美好,温馨和谐的村居图,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达辛弃疾对安居乐业的向往之情。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并将诗词熟读成诵,但对于作者描绘出的美好宁静的村居图画还不能展开想象,教师通过视频欣赏,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走进温馨和谐的村居图。词人创作背后的时代背景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再通过讲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与诗人建构对话的空间,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感受、体验、想象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体会他满腔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村居生活的幸福美好。
2.体会辛弃疾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辛弃疾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辛弃疾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体会只有国泰才能民安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方法:
1.教法:提问引导法、情境设定法。
2.学法:想象画面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01.谈话导入,揭题释题。
1.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刚劲端庄的方块字,有浩海如烟的传统经典文化,有如诗如画的唐诗宋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巧设导语,创设情景。导入环节插入唯美的动态视频配古典音乐,营造了浓厚而唯美的古诗词意境,让学生对本节课充满期待。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古诗,说一说印象中村居生活的样子。
设计意图:师生互对诗句,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预设1:
昼出耕田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预设2:
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
预设3: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达送青来。
(同学们眼中的村居生活是艰辛地的,忙碌的、清新自然、环境优美、充满童趣,那么我们看看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
02.感悟词境,想象画面。
过渡:接下来欣赏一段朗诵视频,让我们身临其境地走进这首词。
提问:孩子们眼前和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在词中用笔圈出来。
1.看图想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学生练说。
2.小组合作学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出示要求:思考翁媪在聊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小组汇报。插入电脑随机抽出汇报小组。
设计意图: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活跃课堂气氛。
“大儿锄豆溪东”。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背诵《悯农》,感受大儿的勤劳能干。
“中儿正织鸡笼”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词表现他认真的词语。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过渡:老两口最喜欢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
引出“卧”,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个句子说出小儿卧剥莲蓬的姿势,体会小儿天真,活泼、可爱、顽皮……
小结:一家五口,老有所依,少有所务,幼有所依,其乐融融,是幸福美满、温馨和谐的一家人!
(相机板书:画小溪)
03.体会情感:
过渡:是呀,看着眼前如梦境般美好的村居,辛弃疾会想些什么呢?
PPT出示南宋战乱图片,简介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山东,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所以他年少时期就立下了恢复中原的远大志向,更是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过渡:他渴望的正是美好幸福、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辛弃疾的心愿,也是我们华夏儿女世世代代的心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体会他的满腔忧国忧民之情,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04.情感升华:
1.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过渡:同学们,我们来看两段视频。
视频一:8月18日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战乱中的母亲将幼童举过铁丝网,请求他国士兵带走孩子,混乱中有一些婴儿被挂在铁丝上,母亲绝望地大喊:“救救我的孩子!”。原本和平的世界因一场战乱而打破,让本该幸福的孩子变得无家可归,满目疮痍。
视频二:一位阿富汗难民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孩子送进中国线。这一幕让无数人落泪,也让无数人感叹: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追问: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播放阿富汗战乱视频,将战乱中命运悲惨的孩子与幸福生活中的学生进行对比,涤荡心灵,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美好是因为身后有强大的祖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歌曲《国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深刻体会国泰民安。
3.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明白当下应该怎么做。
预设: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预设二: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05.总结:
同学们,有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人民的安居乐业。爱国情怀渗透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希望同学们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茁壮成长,早日成为国之栋梁。
06.作业小超市:
必做:将本首词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选做:学唱歌曲《国家》。
八、教学评价:
本节课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课程育人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引导下学生踊跃发言,并全身心地投入在唯美的古诗词课堂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板书设计精美,通过茅草屋、荷花、小溪不仅把诗人笔下的村居图完美地呈现给学生,还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九、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首词,笔调清新自然,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温馨和谐的村居图,表达了辛弃疾对安居乐业的向往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30分钟的微型课中力求突破一个重难点,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现育人因素,首先我通过图片、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走进诗词,深入感受作者所描绘出的幸福美好的村居生活。其次,出示辛弃疾的生平和本首词的创作背景,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进而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初步感知没有战争国家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接着播放国际最新事件,阿富汗动乱中孩子们悲惨的命运和难民用尽全力气把孩子送进中国线的感人瞬间,涤荡并震撼学生的心灵,及时追问学生的感受。当学生说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和自豪时,我深深被感动,学生也理解了“国泰民安”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最后和学生一起欣赏《国家》这首歌,把课堂推向高潮,再一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这节课是在传统的诗歌教学基础上,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课堂,让学生把对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家国情怀联系起来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家国自豪感。这节课中,学生对诗词本身画面的语言描述还不够生动,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练说情景,以达到语文学科语言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