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08: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认为留学生只是通夷言、夷字;20世纪初,清政府专门组织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赐予其进士、举人出身,并分配相应的官职。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 B.赴欧美留学的风气日盛
C.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
2.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问题,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干部档案复原图册
B.北洋政府任命官员的逸闻趣事
C.有关清朝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历史故事
D.《国民政府公报》关于文官考试的原件
3.十九世纪末,我国的中高层次教育机构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时人仍然发出“然能制器者有几人乎?能译书者有几人乎?能海战者有几人乎?能熟习商情者有几人乎?”的质疑,这反映了当时( )
A.基础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B.新型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C.政府新型教育建设缺失 D.西学开始冲击传统观念
4.下图是有关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内容
A.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B.提高了行政人员工作效率
C.增强了行政机关活力 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1903年底,京师大学堂选送39名学业优秀者赴日本、欧美留学,其中来自师范馆(师范系)的学生就占31名。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 B.日美欧师范教育最发达
C.近代教育体制完成了转型 D.旧式私塾退出历史舞台
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
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B.我国已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职责
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7.从2000年开始,以提升西部地区公务员领导能力为核心的"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工程"正式运行。在山东省的帮助下,新疆对口培训的公务员指导农民普遍种植了大棚蔬菜,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结束了新疆冬天吃菜靠内地运输和菜窖储藏的历史。据此可知,该培训工程起到的作用是( )
A.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经济转型 B.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共同繁荣
C.加强民间交流推动地区发展 D.促进东西竞争形成优势互补
8.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
A.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 B.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
C.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D.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
9.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干部管理教育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以俸养廉制度。这表明边区政府
A.重视以制度建设来防腐 B.完善我国干部选拔机制
C.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10.近代中国有一部法案这样规定:凡中华民国国民,均有考试资格。参加高等文官考试需要具有以下资格:具有教育部承认的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证,或者拥有国立或经立案的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证;或有同等学力或有专门技能或著作者,审查合格。下列关于该法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
B.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C.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D.标志着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
11.“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它的颁布以及随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打破了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教育行政体系等等”。对这一学制的评析错误的是( )
A.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B.促进了科举制的正式废除
C.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 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
12.民国考试院成立之初,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要求将考试院设计成类似孔庙布局,他还师法明清的考官和皇帝,亲笔写榜,以示隆重。当国民政府拟定文官礼服时,戴季陶力争不以中山装为礼服,而以蓝袍黑马褂为礼服,获得通过。据此可知,民国考试院的设立
A.具有党治和君治的色彩 B.使官员的选拔与任用脱节
C.未摆脱传统制度的案臼 D.体现公开公正、严格考核
13.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中有“癸卯学制”、“五权分治”、“政事堂铨叙局”、“考试院”等内容。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很有可能是( )
A.清末新政 B.选官制度 C.民国政体 D.教育制度
14.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据此可知,我国( )
A.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B.公务员考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
C.公务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D.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
15.下表反映的是1905~1911年历届参加学部考试留学生的情况。这一变化
届次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时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录取总致 14 32 38 107 255 450 494
A.改变了选官的价值取向 B.导致了选官途径的多元化
C.顺应了时势发展的需要 D.确定了晚清主流选官模式
16.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及程度相当的各项实业学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在大学专科某科或数科,毕业后有选科或普通毕业文凭者,给予进士出身。这说明清政府( )
A.是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B.从依靠欧美转向求助日本
C.拓宽了人才选拔的渠道 D.根本上拒绝教育制度改革
17.宣统己酉年,清朝开始举行留学回国人员的洋科举,并出台《考试毕业游学生章程》,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朝廷共举行了七届留学生考试,其中108人被录取,获得了进士出身,还有因留学人员所学专业获得了新的称号,比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民国风云人物山西王阎锡山曾被授予“步兵科举人”。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的清朝选官( )
A.采取有序方式推进 B.留学人才地位提高
C.带有近代化的色彩 D.侧重选拔留学人才
18.如表是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情况。这一构成( )
途径 章京考选 驻外使馆 同文馆与译学馆 留学生 举贡考试 其他 合计
人数 68 15 45 79 22 4 233
比例(%) 29.18 6.44 19.31 33.91 9.44 1.72 100
A.有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体现出清末“新政”效果较为显著
C.表明科举选士制度的根深蒂固 D.印证了外务部逐渐居于六部之首
19.民国时期实行公务员甄别,规定:审查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可任用公务员。但凡剥夺公权尚未复权者,亏欠公款尚未清结者,曾因贪污处罚有案者,吸食鸦片或代用品者,均不得任为公务员。这表明民国时期( )
A.公务员甄别只关注政绩 B.甄别合格的官员都具有实际才能
C.公务员考核注重德才兼备 D.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20.研究表明,要使一个国家在位的政治家和官员具有长远的发展视野,必须确保这些官员在当地有一定的任期。对比我国现状,有学者却发现执政者在政治治理中频繁调动地方官员(地级市委书记和市长法定任期5年),如表。这种做法( )
市级官员任期分布
A.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地方的腐败 B.落实了干部选拔中的回避制度
C.体现干部选拔制度在逐步完善 D.反映了干部任用中随意性很强
二、材料分析题
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绪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
——王定保《唐城言》卷1《散序进士》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摘编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干部”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历程。结合所学,归纳永徽年间在法律、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干部制度的演变趋势及改革和完善的具体表现。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慈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宋代以文立国,服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规定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南宋后还需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踢宴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材料二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1928年,国民政府硕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栓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为将公务员队伍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此外亦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责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 莫不有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容闲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由于容闳一生的追求和主要成就是促成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因此又有“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幼童留学计划”开创了近代中国留学的先河,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
——波《论容闳西学东渐的价值理念及实践》
材料三 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和健全重大问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条例》,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培训、交 流、回避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加强宏观管理。
——摘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钱穆所说“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从官员选拔的角度阐释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清政府进行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与表现,,并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A
6.D
7.B
8.B
9.A
10.C
11.D
12.C
13.B
14.B
15.C
16.C
17.C
18.A
19.C
20.A
21.(1)历程: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成就:法律: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了《永徽律》。后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医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特点:考试录用、中立、常任。(任答2点)
作用: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任答3点)
(3)趋势: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任答2点)
表现: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干部的廉政建设取得成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任答3点)
22.(1)主要表现:减少考生资格限制,扩大录取人数;规范考试管理,追求公平公正;考试内容丰富,注重经世致用;改革创新制度,强化君主专制。
(2)评价:积极:考试权独立在制度层面得到保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选拔的法制化进程;公务员选拔注重公平与择优原则;公务员考试内容具有鲜明的现代性。
不足:考试与任用服务于国民党一党专政;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程序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公务员考试录取人员的实际任用不理想。
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考录用机制的公平公正;坚持有法必依原则;积极借鉴和综合多方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务员制度。
23.(1)变化: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
原因: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原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选官制度的变革: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作用:培养人才、促进文化交流。
(3)特征:党管干部;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
背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