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879年1月,共和派格列维当选法国总统后自动放弃了解散议会的权力,其权限仅仅在于依照议会意愿任命总理并向内阁提出“建议”。此后,政府不再对总统负责,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名存实亡。后世称这一规定为“格列维宪法”。这表明当时法国
A.政体日趋走向民主化 B.总统逐步转为统而不治
C.议会专制制度成熟化 D.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
2.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由此可知,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A.起源于思想解放 B.体现社会转型的渐进性
C.实现了社会公平 D.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开展
3.罗马共和国初期,一般平民和贵族所占土地在面积上并无太大差距。贵族出身的元老与执政官甚至和普通农民一样要在自己的田间耕作。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罗马( )
A.实现了阶层平等 B.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C.社会经济的状况 D.小农经济逐渐恢复
4.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了(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民的民主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以公徇私的现象
5.斯巴达凭借强大陆军组建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断干涉整个希腊世界的政治事务,推行贵族寡头政治。希波战争后,斯巴达发动伯罗奔尼撒战争,战胜雅典,势力增强。但此后雅典、底比斯等城邦纷纷反对斯巴达,最终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这反映了,在古希腊城邦( )
A.民主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民主政治优于寡头政治
C.贵族政治特权逐步削弱 D.独立自治地位备受重视
6.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下列公职人员不是公民通过抽签方式产生的是
A.公民大会轮值主席 B.五百人会议成员
C.陪审法庭陪审员 D.十将军
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
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
8.《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
9.1702年到1714年在位的安妮女王生性犹豫,遇事很难做出决断。内阁大臣们遇事时往往由主要阁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表明英国
A.内阁与君主权力斗争激烈 B.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C.形成了内阁集体负责原则 D.责任内阁逐步形成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于国会送交的法案,如果在10天之内总统不进行签署的话,而这时候如果国会休会,那么就意味着这项议案失效了。如罗斯福总统前后行使了635次这样的否决,被称为“法案杀手”。这反映了
A.国会立法权受到了严重削弱 B.总统与国会间矛盾日益激化
C.权力制衡体制存在异化倾向 D.国家事务管理效率非常低下
11.法国1875年宪法未涉及国家预算,也未涉及司法组织和地方政府,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未提,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然而,这样一部残缺不全的宪法却成为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这主要是由于该宪法( )
A.适应了法国社会的长期发展 B.体现了共和派的主张
C.印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 D.使总统权力得到限制
12.政厅公餐,是雅典城邦在政治和宗教中心——政厅,举办的宴会活动。参与者往往是城邦授予特定身份的人,包括对城邦有突出贡献的人,比如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取得胜利者。这一活动旨在( )
A.丰富城邦生活方式 B.扩大公民民主权利
C.强化公民城邦意识 D.促进体育竞技发展
13.古希腊人逐渐形成了小的城邦,各城邦人口不多,互相间经常战争。城邦内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等各种政治体制交替实施。古希腊由此产生了成体系的政治科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作品相继出现。由此可知( )
A.古希腊城邦中公民群体内部的阶级分化严重
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难以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
C.古希腊政治学研究的成熟有深厚的现实土壤
D.古希腊城邦经济的不稳定导致政治变动频繁
14.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具有丰富的处理军事事务经验的托尔为国防部长,民主党占据多数的参议院对此加以否决。虽经布什多方做工作,终未挽回。参议院此举
A.捍卫了宪法赋予的职权 B.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C.反映了政党间斗争激烈 D.体现了权力中心在国会
15.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 B.利于避免权力垄断
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 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
16.雅典实行公开审核制度,鼓励民告官。每位官员经手的账目皆须接受由公众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的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众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一制度
A.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良好运行 B.损害了公务人员的正当权益
C.杜绝了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 D.保障了地域之间的利益平衡
17.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由两人共同担任,握有部分行政、军事、立法、司法等重大权力;元老院是罗马显赫家族的聚集地,有权任命独裁官、管理财政、任命军事将领等;公民大会是全体罗马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据此可知,罗马共和国的政治( )
A.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政体 B.有效保护了公民的权益
C.是贵族寡头专制的政体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特点
18.雅典民主政治顶峰时期,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 B.十将军委员会 C.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
19.下表为19世纪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从这一历程可看出英国( )
183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代表修正案》 取消和削减"衰败市镇"代表名额,在空出来的143名代表议席中,65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58名分配给其他不足议席的各郡
1867年改革法案 在城市,凡缴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缴10镑以上房租,定居不少于一年的房客才有选举权。在农村,每年在私有土地上的收入达5镑或缴纳12镑租金的佃户才有选举权
1885年改革法案 选区重新划分,每5万人可选派议员一名
A.君主立宪政体缓慢形成 B.议会至上原则逐渐确立
C.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D.公民的普选权逐渐实现
20.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和军队最高首脑,但总统签署的法令必须有一名内阁成员副署方能有效;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但是需要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但需要对议会负责。这体现出当时
A.君主、共和两派的斗争与妥协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法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责任内阁制度初步确立
二、材料分析题
21.议会改革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英国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大工业城市。然而根据选举法,新兴城市没有议员名额,东南部各郡日渐衰落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国内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渐起。温和派认为现在国家只保护土地贵族的权益,应该扩大议会选举权,并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发展工商业。激进派提出了实行普选、秘密投票、排除禄虫、年度选举等要求。1815年以后,英国工人运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工人阶级争得政治权利。对此,执政的托利党人惠灵顿公爵表示,英国的议会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罗伯特·皮尔则认为扩大选举权和重新分配选区,将会毁坏现有宪法的平衡。辉格党领袖格雷认为明智的让步能够保卫财产,墨尔本甚至向女王表明:我不是很支持它,但我认为它不可避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王铭《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始末述论》等
材料二 1832年6月,在全国群情激愤背景下,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选举资格,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针对英国议会改革有哪几种观点。
(2)你怎么看待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阐释。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祖宗之法”是中图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己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①,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③,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④,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 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你如何看待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
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材料二
“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
“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材料三在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完制度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 德意志:实现统一,颁布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 依据材料三,归纳l9世纪欧洲政治文明演进的主要方面,并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15年《大宪章》中最为精髓的条款是:一、除封建义务所规定的贡款赋税外,“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为了对某一捐助或兵役免除税的额度进行讨论并取得全国的同意,国王应发起召集大主教、主教、寺院长老、伯爵和大男爵等等开会,讨论研究征款事宜”。二、“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令我等群起攻之、肆行讨伐”。国王若对以上规定或基本原则蓄意违反,则贵族可随时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新生,古新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有些纠结,颇难搞清爽了。陈哲衡先生在《欧洲文艺复兴小史》总论中,营造一个意象“老树新芽”,把这新和旧的关系简约却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不由得让人拍手叫绝。对于文艺复兴背景,通常会从中世纪宗教神权统治黑暗,城市经济发展,意大利特殊性这三方面去考虑。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宪章》的核心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出现“新和旧的关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D
7.C
8.D
9.D
10.C
11.A
12.C
13.C
14.A
15.B
16.A
17.A
18.C
19.C
20.A
21.(1)主张议会改革:温和派主张扩大议会选举权,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激进派要求实行普选,严格选举制度;工人阶级主张工人代表进入议会。
反对议会改革:托利党反对议会改革辉格党主张向改革派做出让步
(2)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工人阶级力量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的议会名额,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议席。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并未实现普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
22.(1)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宋代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但又降低了行政效率,并酿成“三冗”局面。
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重文轻武,武将受到过多的牵制,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发挥。
④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长治久安。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法克服统治危机,北宋走向衰落。
评价:有利宋朝统治的稳固,造成宋朝政治保守和僵化。
(2)理念: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应该进行变革。
主要方面:近代民主政体的扩展;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23.(1)原则:王权有限;法律至上;保护公民权利(财产权和人身安全);肯定臣民对君主的反抗权。(任答三点)
(2)原因: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垄断;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要求打破教会的束缚,但由于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14世纪中叶,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开始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