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九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江淮九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08:44:03

文档简介

安徽省江淮九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B A C A A A C D B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
21.【答案】(12分)
(1)变化:由重商主义政策到自由主义政策(或者逐步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分)
原因: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霸主);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英国政府外交实用主义的影响(国家利益最大化选择);交通工具的改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任答4点得4分)
(2)评分标准:
主题:1分(如:世界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曲折性;曲折发展的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互惠共赢;等等。)
论述:6分,史实准确且必须符合题目要求,世界史以外的知识不给分;逻辑清晰,论述不单一。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结论:1分,不能照抄主题。
答案示例
主题:世界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1分)
论述: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等先后崛起,对欧亚大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产生双重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美苏冷战,因为势均力敌,世界相对安定,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6分)
综上所述,生产力、科技、国际局势、战争、大国关系等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只有加强各国团结协作,才能促进世界发展。(1分)
22.【答案】(14分)
(1)原因: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法国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要求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3分)
影响: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3分)
(2)宗旨:保障公民权益;稳定社会秩序;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巩固共和制度。(2分)
不足之处: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2分)
(3)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2分)
影响:建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出现垄断组织。(2分)
23.【答案】(10分)
(1)相同点:大战后形成:欧洲强国主导;维持欧洲均势;运用国际法加以保障;以欧洲为中心,兼及世界其他地区;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3分)
不同点:前者旨在遏制法国,后者旨在惩罚德国;俄国是维也纳体系的主导国之一,苏俄遭到凡尔赛体系的排斥。(4分,每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分)
(2)积极影响: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有利于缓和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国际纷争;为后世国际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局限性:大国为谋取一己私利,推行强权政治,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欧洲及世界和平。(2分)
24.【答案】(12分)
【示例】全球贸易往来推动世界历史的形成。(2分)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4分)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抢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场地和投资场所,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4分)
近代以来,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世界性流动,世界各洲间贸易扩大推动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推动世界历史的形成。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世界是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2分)安徽省江淮九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他们游到我们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他很多东西同我们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以物换物,两相情愿。”这反映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A.建立了欧洲对美洲的统治 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密切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D.扩大了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2.17世纪,英国出现了“高工资经济模式”。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工人可以购买数量更多的商品。该模式的出现得益于英国(  )
A.殖民霸权的确立 B.启蒙思想的兴起 C.立宪政体的形成 D.海外贸易的拓展
3.中世纪的财富观本质上是消极的,基督教教义向人们宣扬:世俗的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富,安贫乐道是一个基督徒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到了15世纪,有学者开始把财富看成发扬个人美德的物质前提,认为假如财富掌握在有德行的人物手中,其实对国家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学者的看法(  )
A.体现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B.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扩展 D.改变了基督教的财富观
4.14世纪前后,意大利人摒弃了传统的基督教的克己自欲、守贫的价值观,开始追求一切美好和奢侈的事物。当时他们食用的各种珍贵食材有“波洛尼亚的香肠、莫德纳的夹心肘子……帕多瓦的精致面包和各种美酒。”由此可知(  )
A.人文主义思潮带动消费观念变革 B.物种大交换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C.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D.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传统观念
5.图4反映了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该国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而确立 B.经历政体多次反复最终确立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6.下图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棉花进口情况示意图,这表明(  )
A.英美棉花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 B.英国棉纺织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C.美国南方和北方矛盾日益激化 D.拉丁美洲逐步沦为美英殖民地
7.表3所示是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德国(  )
表3
类型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 42% 35%
工业劳动力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 19% 23%
A.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D.国家工业进程缓慢
8.图3为1874年到1900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据图可得到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
图3
A.科技创新影响经济发展 B.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C.英国工业经济日益衰退 D.西方工业化发展较均衡
9.论及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级;大工业挤垮手工业意味着工厂主排挤商人对生产的控制,因而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该学者旨在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B.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造成无产阶级普遍贫困
10.有学者研究绘制了以总劳动收入(农业劳动者工资乘以人口)表示的英国地图,颜色越深代表收入越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这一时期(  )
A.国民收入水平提升 B.区域发展趋向平衡 C.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D.经济结构根本转变
11.下表是1720—1870年世界经济发展统计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段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国际贸易年增长率
1720—1780 1.5 1.1
1780—1820 2.6 1.37
1820—1840 2.9 2.81
1840—1860 3.5 4.84
1860—1870 2.9 5.53
A.交通运输的发展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殖民扩张的推动
12.19世纪20年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多半限于一些国家的局部地区,规模较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到19世纪中期,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包括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这一变化(  )
A.推动了亚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促进了各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维护了亚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缘于西方大规模的殖民侵略和扩张
13.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了帝国主义另一个掘墓人已经站起来了。列宁对此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反映了亚洲的觉醒(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阶段 D.壮大欧洲无产阶级的力量
14.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在1919年1月创作了漫画《大熔炉》(从左到右人物代表的国家:意大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他们手中拿着代表国家利益的“桶”,威尔逊手持“蜜油”调剂“和平浓汤”)。对漫画主旨解读准确的是(  )
A.英法主导战后国际格局 B.威尔逊无法解决战后矛盾
C.欧洲各国利益分歧严重 D.凡尔赛体系带来短暂和平
15.漫画《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发表于20世纪上半叶,从左到右三个人物(左右两边代表的是英美)携手合作,共同砍倒了两棵大树。这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
A.远东局势步人缓和阶段 B.英美对日本崛起的忧虑
C.列强妥协共同操控中国 D.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
16.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不列颠湖,1918年
A.扩张重点转向东非印度 B.努力确保殖民优势地位
C.海上霸权面临严峻挑战 D.世界工厂地位重新巩固
17.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列宁等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从最初“暂时论”“退却论”到“必由之路论”,即最终把新经济政策看作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列宁等领导人认识的变化(  )
A.肯定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明了苏俄革命发展的方向
C.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适应了苏联工业化建设需要
18.下图是苏联(1929—1932年)机器设备进口的情况。这反映出(  )
苏联机器设备在苏联进口总额中占比 苏联在世界机器设备进口总额中占比
A.借西方经济危机之机加速工业化 B.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
C.国家建设中相对忽视轻工业发展 D.社会经济的恢复进程十分缓慢
19.图2是一幅名为《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漫画,画面中的英文为“EASTERN FRONTIER”。该漫画主要表明(  )
图2 SOMEONE IS TAKING SOMEONE FOR A WALK
A.苏德战争的残酷性 B.意识形态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C.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拉开
20.戴高乐表示:“战争一结束,美国就要回到它的西半球,英国就要回到它的岛上,只有法国依然屹立在旧大陆上。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有法子打破我们的伙伴强加给我们并要求我们消极认可放弃利益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反法西斯同盟渐现裂痕 B.二战期间法国的地位跃升
C.英美两国无意限制法国 D.法国的欧洲大国情结浓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其中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2分,20题12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沃尔波尔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1721—1741年)采取了鼓励进口工业原材料、禁止进口与本国产品存在竞争关系的外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政策。在1736年以法律形式严禁英国人及居住在英国的外国人买卖、穿着或拥有进口印花棉布,违反者重罚,但同时允许进口棉花,鼓励本土棉纺织业发展。新兴工业企业家群体为开拓市场,支持并领导了反《谷物法》运动。最终英国先后在1846年、1849年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
——尹建龙《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
苏联早期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的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
——苏联·康德拉捷夫《经济生活中的长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前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材料二中“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周期表”蕴含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予以论述。(6分,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二
合众国宪法既立,而联邦制形式,亦益巩固,各州之间,非若当时之为共同行动而已,直结合为一、如婚约之不可破。……。其联合之宗旨则曰维持公道,谓通国之民,皆当受正直平等之待遇也。平治内政,谓四境之内,当雍和静谧也。以相当之武力,立国于世界。永保共和,谓合国民之意志,拥护法律,确保自由为世世子孙之福利也。泱泱大国,以是而生存,亦以是而结合焉。
——摘编自胡晓进《商务印书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及传播》
材料三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15年6月9日,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宣告结束,其主要内容有:在波兰约四分之三领土上建成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普鲁士除获得波森、萨克森北部、威斯特伐利亚和瑞属波美拉尼亚外,还收复了此前割让的几个省份和领地;奥地利除得到加里西亚外,还收复了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提罗尔、威尼西亚和伦巴第等地;等等。《最后议定书》还附载17项条约、专约、宣言、规章等。据此,英国获得赫尔果兰岛、锡兰岛、好望角、圭亚那、圣卢西亚岛、多巴哥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马耳他岛,并取得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普奥将在1864年对丹麦战争中夺得的石勒苏益格还给丹麦。和约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兰得到波兹南、西普鲁士以及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一部分,波兰还取得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出海口。西里西亚南部地区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疆界经过上述变动,领土减少了八分之一,人口减少了十分之一。和约规定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和当地所有德国公私财产,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获得;太平洋上的岛屿由日本等国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异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进行综合评价。(6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63年西方崛起时的世界
材料二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4 36 49 68 45.5 68.8 94.2 118.2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世界历史的形成,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