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剧 B.殖民扩张掠夺推动市场拓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2.下列“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大西洋沿岸垄断组织迅速扩张德国 B.太平洋沿岸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美国
C.地中海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 D.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
3.16世纪,在欧洲首先是在安特卫普产生了近代的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随后在西欧各国迅速发展起来。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初,英国与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这反映出该时期欧洲( )
A.不断拓展海上航路 B.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价格革命影响广泛 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4.近代重庆糖业发展迅速,糖商群体构建起一套产销链条。下图为重庆糖品产销图据此,关于糖业发展,下列分析最为正确的是( )
A.足以保证糖业繁荣 B.协作经营模式开始
C.资源配置面向市场 D.糖商群体发展成熟
5.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证。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8到9倍,与此相应,红糖和茶逐渐惠及下层民众。以上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 B.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
C.自由贸易有利糖的进口 D.启蒙运动促进社会平等
6.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
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
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 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7.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双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 )
A.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C.殖民国家贸易竞争加剧 D.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
8.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中写道:“……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导致这一时期“银多货贵”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西班牙人先用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和其他中国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
A.该贸易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新航路开辟助推了全球性商业贸易 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10.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后,在北京、福州、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了分行,“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分董或经理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很少是有银行专门知识的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经营理念落后 B.洋务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 D.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
11.图5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B.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C.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 D.“三角贸易”的盛行
12.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这一传播过程( )
A.体现了三角航程的行程 B.推动了哥伦布大交换的兴起
C.折射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3.18世纪2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频繁的贸易活动,把产自中国的大量茶叶带入欧洲。荷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依据自身习俗形成“茶室”。下表为荷兰茶叶贸易中绿茶和红茶进口变化情况。材料折射出( )
1720-1722年 1730-1732年
绿茶 60.4% 15.6%
红茶 39.6% 84.4%
①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 ②国际贸易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荷兰人的饮茶喜好已经发生改变 ④东西方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有人认为:“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材料认为荷兰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单纯依靠殖民地经济发展模式
B.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
C.商业资本主义的长期垄断地位
D.经济基础脆弱和中央集权缺失
15.18世纪末,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工人们会喝“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即将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或锡兰运回的亚洲毛尖茶泡在荷兰或英国生产的欧洲瓷杯中,再添加几勺南美产的糖。而这些糖是由非洲奴隶在西印度地区生产的。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工人们富足的生活 B.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16.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表明( )
A.世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B.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国际分工具有不合理性 D.第一次工业革命勃然兴起
17.阿里斯蒂德 布西科是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博尔马谢的创始人。该公司从诞生之日起, 就以自由进入、自己选择、价格固定、薄利多销而引起关注。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应该在( )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德国柏林 D.美国纽约
18.明中叶以后由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1638年从欧洲来到北美殖民地的约翰·乔斯林对横渡大西洋过程中的疾病传播情况做了详细描述。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传统商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
19.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 )
A.殖民活动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交通运输的发展
2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的命运》
材料二 1918年1月,身处法国北部战壕的士兵开始染上一种特别强大的流感,俗称“西班牙流感”,数千人因此丧生。当时的战场前线,背后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供应网络:士兵和弹药从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大批涌来,石油来自中东,谷物和牛肉来自阿根廷,橡胶来自马来西亚,铜来自刚果。而相应的,这些地方都受到了西班牙流感侵袭。短短几个月内,大约5亿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染上了病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就夺走了大约5000万到1亿人的生命。相较之下,从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4000万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对跨洲人种交流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西班牙流感”的流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条件。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指英国本土)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 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元所不包。至于进口商品,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它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乳制品、帝国领地和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等”。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是何等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国对应的折线序号并说明理由。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3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四艘船组成的船队首次前往东印度,船队拥有110门大炮,是不折不扣的舰队。
1765年,第三次来到印度的克莱武和当地行政长官之间签署了协定,该协定禁止行政长官拥有军队。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孟加拉及其周边三个邦的财政部长职务,对于收缴得来的税款剩余的部分可以自由用于自己的活动。公司成为孟加拉的"领主"。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材料二 广州行商制度创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广东新语》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行商深受专制国家和官吏的各种压榨,行商资本常常处于短缺状态。行商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本,遂向外商借贷,以便维持门面,而东印度公司商人向中国行商的放款,是地道的高利货。最终,行商从清政府控制、管理对外贸易的工具演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帮凶。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宣告了行商制度的终结。
——摘编自萧国亮《清代广州行商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18世纪中期前后的性质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行商制度衰落的原因。简析东印度公司、行商制度对英、中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B
6.D
7.B
8.B
9.C
10.C
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B
18.C
19.C
20.B
21.(1)现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带去的病菌使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为满足美洲劳动力市场需要,殖民者贩卖黑奴至美洲。
(2)世界经济的整体化/一体化趋势。推动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发展;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各地区人口、物种的大规模流动。
22.(1)特点:出口商品以工业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料为主,进出口贸易相对均衡;贸易伙伴多元且分布广泛;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影响: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加剧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
(2)①中国;②印度;③英国;④美国。理由:工业革命前,中国和印度传统手工业发展领先,工业革命开始后,先后被欧美国家超过;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迅速发展,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影响:欧美国家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日益近代化;促进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3.(1)变化:从商业公司到殖民政权。背景: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2)原因:深受专制国家和官吏的各种压榨;商行资本短缺;商行经营不善,造成亏本;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帮凶;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不同作用,对英国:适应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其垄断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对中国:该制度体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限制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