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08:5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如图为坎迪斯·古切尔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中描绘的全球人口迁徙模式图(1650—1940年)。其中,1840年至1940年间欧洲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隶贸易利润的刺激 B.世界大战的影响
C.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D.工业革命的推动
2.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海船的英国殖民者最初登陆上岸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想象中的野蛮人并没有过来阻挡自己,当地虽然有农田和耕种的迹象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活着的印第安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人多地少养活不了更多的印第安人 B.印第安人的自相残杀
C.瘟疫让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D.欧洲的殖民侵略
3.19世纪后期,晚清政府通过承认华侨国民身份、引导华侨回国投资、设置领事馆保护与管理侨民、运用外交手段保护华工权益、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筹建海外总商会等举措,推动由禁侨、轻侨向重侨、护侨的政策转变。这一变化( )
A.表明奴隶贸易规模空前 B.提升了侨民的国家认同感
C.标志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4.下表为二战后兴起的一批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状况。据此可知,这些新兴民族国家( )
国别 制度 宗教 语言
印度 议会制共和制 主要宗教为印度教、伊斯兰教等 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埃及 总统制共和制 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有少量基督教信仰人群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与法语
巴拿马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成员) 主要宗教为基督教 官方语言为英语,海地移民讲克利奥尔语
A.善于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 B.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C.积极探索自身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D.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程度的殖民痕迹
5.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 )
A.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 B.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
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 D.自愿签署契约出国获取了巨额利润
6.在西属美洲的中心城市墨西哥城,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社区。市场里充斥若各国文字的书籍,中国裁缝、鞋匠、肉贩、刺绣工,与非洲、印第安及西班牙商人竞争。这种现象说明( )
A.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联系 B.墨西哥城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C.中国商人竞争力全球领先 D.西班牙殖民者经营方式先进
7.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美国向欧洲输出资本等做为重要论据,该论文主题最有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工业文明的崛起
8.欧洲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欧洲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 )
A.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 D.外来文明会被本土文明取代
9.围绕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土地矛盾问题,19世纪初的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曾断言:“狩猎或野蛮状态要求以很大的地域来加以维持,超出了文明生活的进步和正当要求所能允许的限度,故必须服从于文明生活。”这说明当时的美国政府( )
A.将白人的文明生活推广到各地
B.理性解决不同文明并存的问题
C.用文明掩盖对印第安人的掠夺
D.认为印第安人对文明形成威胁
10.下表是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据此可知,外来移民(  )
时间(年) 移民增长数 (万人) 时间(年) 专利证书 增长数
1851— 1854 37.9—42.8 1851— 1856 757—2 315
续表
时间(年) 移民增长数 (万人) 时间(年) 专利证书 增长数
1863— 1866 17.6—31.9 1863— 1867 3 781—12 301
1879— 1882 17.8—78.9 1880— 1883 12 926—21 196
A.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主 B.与美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相关性
C.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D.主要受到了美国新兴产业的吸引
11.据估计,1620~1642年,英国约有58万人越过大西洋,去往北美和加勒比地区。50年代至60年代,海外迁移达到高峰。迁移人群中不仅有清教徒,而且有天主教徒、罪犯等。据此推断,17世纪英国人口的外迁( )
A.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扩张要求 B.实现了殖民地文化多样性的转型
C.有利于英国海外殖民和贸易拓展 D.缓和了英国新旧教派之间的矛盾
12.如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统计简表,据此可知( )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A.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B.强迫移民持续进行
C.劳工迁移变为知识精英迁移 D.范围数量逐步扩大
13.19世纪中叶开始前往澳大利亚淘金的华工不断增加,赴澳华工生活俭朴,吃苦耐劳,能积累下一定的黄金。华工不仅寄金回国,也要把尸体运回中国,因此华人会馆兴盛。这反映了澳洲华工( )
A.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B.生活状况较为艰辛
C.深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感召 D.中西文化融合受阻
14.如表是某学生关于美洲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的整理条目,其中正确的有
条目一 在加拿大,混血人种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条目二 在美国,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条目三 在海地,黑人人口占多数
条目四 在秘鲁,印第安人超过人口半数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15.18世纪中后期开始,英国在大洋洲开展殖民活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据统计,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这表明,英国的殖民活动( )
A.造成大洋洲土著民族灭绝 B.推动大洋洲经济文化发展
C.改变了大洋洲的人口结构 D.缓和了大洋洲的地区冲突
16.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860一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如下。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对这两个时段解释正确的是( )
A.①是因为美国工业发展迅速 B.②是因为冷战已经开始
C.①是因为美国内战得以结束 D.②是因为世界大战爆发
17.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了西半球。这次移民浪潮造成了美洲人口的激增。这些移民中仅有三分之一返回家乡 ,绝大多数都留在了西半球,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把美洲国家改造成了欧洲化的国度。这次移民浪潮的出现主要反映了( )
A.美国综合国力远超欧洲 B.早期殖民影响人口迁移
C.西半球的自然资源丰富 D.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
18.美国文学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错误的是
1700-182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间 原住民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年 75.0 22.3 2.7 100.0
1820年 32.5 788.4 177.2 998.1
A.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B.殖民者屠杀、传染病侵袭以及西进运动,导致原住民人口骤减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白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D.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人剧增
19.下图是16世纪—20世纪初世界人口大迁徙示意图(简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因自然灾害、经济恶化产生于欧洲的难民在遭到纳粹德国的迫害后流亡到大洋洲
B.②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中国的一些“知识精英”流向北美
C.③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工厂提供自由劳动力
D.④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20.下表是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数的比率变化 (%)。其中,丙是( )
年份/大洲 甲 乙 丙 丁
1650年 18.3 18.3 2.4 60.6
1750年 19.2 13.1 1.6 65.8
1850年 22.7 8.1 5.1 63.9
1900年 24.9 7.4 9.0 58.3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与拉丁美洲地区一样,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1849年9月,加利福尼亚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一种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1850年,美国国会各代表经过激烈争论,终于达成了《1850年妥协案》,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被接纳加入合众国。……英国国会于1855年通过一项《乘客法案》,规定香港为由中国赴美国的唯一港口,而香港早在1841年已被宣布为自由港。……基于以上原因,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赊单”系广东话,意为“赊欠船票制”。……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船费最低每人约40美元,而归还时须偿还大约100美元。这笔钱规定每月在工资中加以扣除。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否则,轮船公司就不准售给他回国的船票。由于华工在国内一般都有妻室老小,都想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故里,所以一般都尽快还清这笔债务。
——摘编自陆国俊《美洲华侨史话》
(1)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移民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据材料概述其原因。
(2)材料所涉及的前后两种移民形式有何根本区别 有人认为,从华工的角度看后者显然优于前者,试分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 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 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一一摘编自选择性必修 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四: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据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契机和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4)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和材料四,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全国有在籍人口6,069余万,清朝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已达33,370余万。同一时期,我国每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从明朝中叶以前的十几亩,甚至几十亩,下降到清朝中期以后的两三亩。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说:“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清代学者任启运也说:“身生子,子生孙,齿日繁,粮日困,亦必然之势也。”清代学者洪亮吉则说:“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所入者愈微,所出者愈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又各昂其价以求出市。”
——摘编自张敏如《有关明清时期人口思想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生活的年代,英国人口恰逢增长率的高峰与死亡率的低谷,总人口增长十分迅速。与此同时,拿破仑战争导致的封锁状态与国内农业生产缩减,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下降等共同作用,导致国内出现饥荒,工人反抗等社会危机。此时马尔萨斯提出了“两种抑制”的极具争议性的人口学说。“两种抑制”是指抑制人口数量的两种不同机制:预防性抑制,是通过晚婚晚育来控制人口增长;现实性抑制,是人口无节制增长,直到不断增长的贫困导致饥荒、瘟疫、战争等引起人口死亡率的上升。对于两种限制人口增长的手段,马尔萨斯更倾向于预防抑制。马尔萨斯还试图用工资收入的解释框架来诠释人口变动的原因,认为工资增加带来的食物丰富,会使死亡率下降;当货币工资相对于食物价格下降时,死亡率又会上升。相对死亡率,他认为在货币工资增幅低于食物价格增幅的情况下,赡养家庭的困难增加,人们会不愿结婚从而导致出生率下降,而工资上升则会诱导人们过早婚育,从而导致出生率上升和人口增加。
——摘编自谭磊《试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以后出现社会人口问题的原因,并概括明清学者共同的人口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产生的背景,并对其观点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C
6.A
7.A
8.B
9.C
10.B
11.C
12.D
13.A
14.B
15.C
16.A
17.B
18.A
19.D
20.C
21.(1)变化:由契约华工制到“赊单工”。
原因: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加利福尼亚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的通过;香港被宣布为自由港;等。
(2) 区别:“赊单工”与“契约华工”的根本区别在于将“劳务”契约改为“债务”契约。
原因:按规定华工到美国后不用服一定期限的劳务,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船费及其利息。
22.(1)创作年代跨度长;篇幅较长;内容繁杂、丰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两国互派使节;内容上:隋唐之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3)成就:玛雅人的玛雅文字;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契机:新航路开辟。影响: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发展了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4)美洲大陆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到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后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对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因此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23.(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传统农业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地关系紧张(地少人多)。
人口主张:人口众多滋生人地矛盾等社会问题,应当控制人口。
(2)背景:法国大革命对英国人民斗争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生育率提高;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农业生产缩减;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了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
评价:马尔萨斯对人口激增引发的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了节制生育的思想,是人们根据对未来的合理推断而对当前自身生育行为所进行的自我管理对解决人口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但其现实性抑制是指通过提高死亡率来达到抑制人口增长。是被动和消极的,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