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以下最符合题意的是( )
A.亚洲模式本质上没有吸引力 B.儒家文化助力新加坡的发展
C.西方自由放任模式存在弊端 D.家庭的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
2.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联邦境内融入方案》,将移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让所有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据此可知,这一方案的出台( )
A.加剧了意识形态对立 B.改变了全球移民的方向
C.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 D.有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
3.1914~1920年间,美国北方的工厂开始招收外来黑人劳工,有30万到5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告别南方乡村北上,其中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增加了6.5万人,底特律则新增黑人3.5万人,增幅分别达150%和600%。这一现象( )
A.是南方经济转型的必然后果 B.体现出美国种族矛盾的缓解
C.顺应了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D.使美国黑人共同体意识增强
4.1985年,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阿联酋、卡塔尔、阿曼)中外籍工人及家属达到720万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43%。进入90年代以来,亚洲部分国家外籍工人迁入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迁入地经济发展较快
C.局部政治动荡不安 D.迁出地劳动力的过剩
5.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安语 印第安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含义 玉米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之国 玻利瓦尔之国
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6.下面是“1851-1903年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A.美国外来移民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B.移民是美国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
C.移民与美国的侵略扩张相伴而生
D.美国一直奉行着积极的移民政策
7.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 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 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
8.电影《生命的火车》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上映7年后,导演在影片续集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 )
A.法兰西人 B.犹太人 C.日耳曼人 D.斯拉夫人
9.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842到25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至17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 B.经济大危机波及到美国的知识界
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10.如图是某时期世界人口流动示意图。该时期是。( )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1.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原因是
A.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B.印第安人居民多
C.大批非洲黑人的到来 D.经济发达
12.“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这一创作风格应是(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13.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战争和地区冲突 B.宗教或部族矛盾
C.自然灾害的发生 D.国际人才的交流
14.根据下图判断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有关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
C.20世纪80年代,受条件限制人口流动较慢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人口流动加速
15.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移民出现新的趋势。以英国为例,每年从国外引进10万技术人才。德国政府在2000年上半年仅计算机人才就从国外引进了5000多人。这表明该新趋势是( )
A.服务人员迁移 B.体力人员迁移
C.难民迁移 D.知识精英迁移
16.新加坡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华人春节)、耶稣受难日(基督教节日)、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劳动节、卫塞节(即佛诞,又称浴佛节)、屠妖节(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等宗教的节日)、圣诞节(基督教节日)等。这反映了新加坡( )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文化冲突和宗教矛盾十分严重
C.消除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D.是最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
17.1997年12月,塞缪尔 亨廷顿曾指出:当今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作者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
C.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 D.两极对峙格局下东西方对抗趋缓
18.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 导致美国的移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B 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和殖民遗留问题 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C 20世纪70、80年代,中东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大量中国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D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亚洲、非洲的劳动力大量进入东欧地区
A.A B.B C.C D.D
19.1948年英国制定《国籍法》,赋予英联邦国家公民入境和定居英国的权利。随后,亚、非、拉有色人种涌入英国,仅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岛三地就达到了48.5万人,他们在英国从事建筑、环卫、交通运输、餐饮等工作。这一状况( )
A.导致了英国人口结构的巨变 B.有利于推动英国的经济发展
C.促成英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D.激化了英国各民族间的矛盾
20.在今天,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或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原先享有优惠和高工资待遇的西方劳工,也就只好来分担第三世界工人的传统性失业和低工资了。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削弱了发达国家资金技术优势
D.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二战前拉美的日本移民】
材料一 1899年4月,第一批日本移民共790人来到秘鲁著名港口卡亚俄,随后便被安排到各大甘蔗种植园中。1923年秘鲁废除契约移民前,共有80批、12452名日本移民根据日本政府颁布的《契约移民协定》来到秘鲁。1923年后,依靠亲属、同乡链条关系被邀请到秘鲁成为日本向秘鲁等拉美国家移民的主要方式。到1940年,共有约50000名日裔生活在秘鲁,其中的87%集中在利马、卡亚俄等大都市及其附近地区,他们多从事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向秘鲁的移民基本停止。二战前,秘鲁共有50所日裔学校,这些学校分散在利马及其他日裔聚居地。这些学校基本上根据日本的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和授课,课程的重点放在对日语、日本历史及地理的学习上,主要是为学生们将来回日本继续接受初中教育作准备。此外,日裔父母还非常注重向孩子们传授日本的礼仪风俗,在生活中也会遵守日本的节假日规定和举行各种日本仪式。
材料二 99%的日本移民都是缺乏教育的贫苦农民。贫困使他们不得不出走他乡。他们认为,真正的“日本人”生活在国内,被迫离开的失败者,都是被祖国抛弃的人,社会将他们遗弃,是为了让留下的人过得更好。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多数旅居海外的日本人拥有在海外取得经济上的成就,重回祖国获得接纳和认可的夙愿。自日本开关以来,日本政府从未对拉美日裔的生活袖手旁观,在拉美的日本移民普遍对母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民族感情。加之日本文化与拉美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二战前拉美日裔对融入当地社会相当消极,这种状态引起当地社会的不满,致使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拉美社会排日情绪高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兆华、祝曙光《试论制约拉美日裔同化与融合的心理因素
——以二战前巴西和秘鲁日裔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日本向秘鲁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日本移民难以被拉美社会同化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等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李明欢《国际移民政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谈谈古今移民给我们的启示。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种族组成方面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从纯粹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的混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人口猛增,这使得欧洲人在18和19世纪大批移居西伯利亚和美洲人烟稀少的地区成为可能。今天,类似的移民潮正在出现,不过是反方向的——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现在,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率是发达世界的两倍,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期里,大量涌向发达国家。在美国,人口调查局1995年的一份调查透露,8.7%的人口(即2260万人)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出生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近现代以来有关美洲移民的主要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移民美洲的历史性因素。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B
6.B
7.C
8.B
9.C
10.D
11.A
12.D
13.D
14.B
15.D
16.A
17.A
18.A
19.B
20.A
21.(1)特点:持续时间长;人数较多;由政府主导转为民间主导;分布较为集中;就业形式较灵活。
(2)原因:拉美主流社会对外来劳工的排斥;日本移民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自卑感;日本政府对拉美日裔的关注和帮扶;日本移民家庭重视子女的母国传统文化教育。
22.(1)变化状况:人口数量有所增长;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比例黄河流域减小,长江流域增大迅速,珠江流域也在增大;北人南迁。
影响:助推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2)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启示:移民应着眼于解决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不平衡问题;移民应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为出发点和归宿等。
23.(1)信息:始于1500年前后;移民美洲的国家和地区众多;伴随着动植物的交流;技术发展成为近现代美洲移民的重要因素;近现代移民方向发生变化;移民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经济全球化与近现代移民密切相关。
(2)因素: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美洲的发展;人类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