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内容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能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能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图片,培养概括、分析、总结能力。
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建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并出示材料: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请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新课讲授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首先,请看一段资料: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66元,人均有粮食209千克,钢0.29千克。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教师提问: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归纳:造成经济位于崩溃边缘的原因有:第一,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面对这种局面,出示材料: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0分)
以此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形势的初步认识。
进一步提问: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回应这样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我国从1 ( http: / / www.21cnjy.com )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初步检验。
2.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步)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造”)
提问:给出“一五“计划重点企业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图,学生读图思考:“一五”期间有哪些重大成就?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工业建设体现出“一五”计划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出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征询苏联领导人对中国“一五”计划草案的意见,并提出对苏联科技和建设援助的需求。……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称为“156项工程”。
——董志凯《关于“156项”的确立》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重工业落后,借鉴苏联经验,加强国防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提问:“一五“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出示幻灯片,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大改造”。
提问:“三大改造”的本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它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至此,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
提问:1956年到1966年,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有哪些探索?哪些属于成功,哪些失败?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指导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
1.1956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功的探索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问:为什么说八大是一次正确的探索?它正确在哪里?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次代表大会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内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突出了我国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 ( http: / / www.21cnjy.com )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提问:这个看似全面合理的总路线出了什么问题?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总路线的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展示大量图片和资料,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根据图片,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哪些失误?分别错在哪里?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大跃进”忽视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1959—1961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出示图片,加深学生对严重后果的认识。
3.国民经济的调整
面对严峻的现实,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在必行。继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之后,国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策调整之后,我国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出示幻灯片,介绍大庆油田等一系列建设成就。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然而,经济领域的逐步发展迅速被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打破。在1967年和1968年的两年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出示材料: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新中国成立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新中国成立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提问:“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为何会出现劫难?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在“左”倾思想的指导下,阶级斗争取代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提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一波三折。结合它的成败,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教师列表总结。
项目阶段 措施/内容 作用/影响
恢复时期(1949—1952) 土地改革 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过渡时期(1953—1956)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工业化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全面建设(1956—1966) 中共八大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调整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积极性受挫;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生活有所改善。总的说来:有挫折也有成就
经济劫难(1966—1976) 周恩来、邓小平在后期对经济进行整顿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经济建设、损失惨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
师生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必须从国情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实事求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些惨痛的经验教训成为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难能可贵的是,中共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并1978年以后在吸取这些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现代化建设。
巩固练习:(略)
作业布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