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09:19:42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二学期绍兴会稽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下列符合秦朝对此
地治理情况的是
A,实行羁摩管理B.推行文书行政C.推行里甲制D.实行土断制度
2、某博物馆准备举办“中国占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为主题的展览活动,邀请同学们参与布展,
以下展品可以放置到“对外交流馆”的是
A.
B.
C.
D.
“汉委(倭)奴国王”
大元帝师统领堵国僧尼中兴
金印及印文
▲《燕然山铭》石刻
释教之印及印文
▲驻藏大臣令牌
3、1896年9月3日,应邀访问美国的李鸿章答《纽约时报》记者问,“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
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李鸿章提到的“欧美资本
进入清国”大体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门户开放”政策推出后
D.《天津条约》签订后
4、与下图事件最为密切的国际环境是
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
A.社会主义阵营的刷变
B.“两极”之间的激烈对抗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
5、“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词汇,其基本
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以下符合“新质生产力”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
B.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
C.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D.近年来“无人码头”、“无人工)厂”纷纷出现
6、农业的出现,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成了文明
的出现。以下三幅图中分别出现的农作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农作物
赶集的古罗马农民
印第安人农耕
A.水稻葡萄马铃薯
B.小麦橄榄甘蔗
C.玉米粟棉花
D.粟
橄榄小麦
7、陈廷章曾描绘某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
散,俄宛转以风生。”以下对该工具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B.三国时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
C.调节后能进行深耕和浅耕
D.借助水力汲水入简进行灌溉
8、新航路开辟后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关于股份公司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起源于17世纪的印度东印度公司和荷兰的西印度公司
C.说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
D.造成了区域贸易中心的转移
9、民居的建筑布局能深刻体现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某地居民用黏土和芦
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支撑屋顶的栋梁。下列选项中对该地表述正确的是
A,班图人最早在此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植物
B.此地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C.此地民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D.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基本统一了此地
10、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下图形象地展示了这种变化,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2023学年第二学期绍兴会稽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
一、
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B
B
D
A
)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B
C
B
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D
A
A
B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
24题12分,共52分)
22、(20分)(1)(5分)答:工厂制度。(2分)
特点:实行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
生产环节协调劳作;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
理调配;工厂对工人奖惩分明。(3分,每点1分,任意3点即可)
(2)(8分)答:内燃机(2分)
影响: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发
展: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市区面积的扩大,使
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
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
游潮流出现。(6分,每点2分,3点即可)
(3)(7分)答:状况: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工业革命
促进城市化发展。(答城市人口剧增或大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化率高均可得
分,最多不超过1分)(3分,每点1分,任意3点即可)
居住条件: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
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2分,写出一例即可)
基础设施:煤气灯、电灯出现: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
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1964年,上海煤气公司
成立。(2分,写出一例即可)
23、(20分)(1)(6分)答:④③①②(2分)
表现: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瓷器等商品远销海
外: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
明州成为海上丝细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4分,每点2分,2点即可)
(2)(9分)答: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
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3分)
原因: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进
行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2分)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
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
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2分)
(3)(5分)阐述: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殖
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但客观上促进
了印度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新的商业经营形式(2分)。(辩证两个方面的
影响4分,侧重在印度的角度,写英国的情给分,但不超过2分)最终实质
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分)。
24、(12分)
评分标准


标题(2分)
有题目1分,有价值判断1分:价值观错误的标题0分
结构(3分)
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2分,总结有价值升华1分
史实(6分)
列举三个史实,史实表述必须准确,对应史实错误0分
表述(1分)
示例1:
标题:文明以多种形式发展与延续。(2分)
论述:有的文明通过战争形式不断地扩展影响,如亚历山大东征开创了希腊
化时代,希腊哲学、艺术和科学在亚历山大的征服地区得以传播和吸收,这
对希腊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为后来的罗马帝国和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有的文明本身就是通过汲取外来
文明而形成的,如日本多次派造唐使到中国,后仿效唐制进行大化改新,促
使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的文明在原有地理区域的基础上,先是受外来
强势文明的入侵,后与外来文明相融合,形成新的文明类型,如拉美文明。
(9分,言之成理即可)
因此,“文明不是死物件”,文明的传播、传承和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
步。(1分)
示例2:
标题:文明在交流中融合与创新。(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