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09: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在当今世界,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军事、政治冲突,这些冲突大多通过协商解决,有的虽未解决,但整体可控。因而这一时期,人类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材料可用来说明 (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和平与发展交替前行
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D.发展解决了世界难题
2.2001年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单边主义”色彩日渐浓厚。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4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对上述理解准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B.单边主义不可行,多边合作有利于各国良性发展
C.上合组织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D.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挑战
3.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讲道:“65年来,中非双方……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光辉典范。”“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零和博弈 ②相互尊重 ③公平正义 ④合作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0年,32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领导人在墨西哥召开坎昆峰会,就增进“地区团结”、成立一个“无美”的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旨在( )
A.排除美国在美洲的势力 B.构建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C.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消除拉美国家间的分歧
5.1974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邓小平提出国际贸易应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应附带任何政治和军事条件。这一倡议旨在( )
A.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B.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促使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 D.寻求改变旧的世界政治格局
6.水俣病是指人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1953年首先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停止。该事件说明( )
①经济发展付出环境代价 ②政府治理无力导致恶果
③战后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④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50多个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政府旨在
A.打破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B.构建中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新体系
C.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D.推动世界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8.21世纪以来,世界出现了大量新兴治理组织和机制,如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及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其特征是没有霸权型的国家主导。这反映出( )
A.国际秩序变革进一步发展 B.霸权主义退出世界政治舞台
C.新兴国家开始主导国际事务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9.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依旧存在,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持续蔓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这表明当今世界( )
A.全球治理机制缺乏 B.和平与安全面临挑战
C.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 D.世界旧秩序趋于瓦解
10.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据此可知
A.人关面临战争的威胁已消失 B.各民族间的矛盾日益缓和
C.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 D.各国家间的竞争逐渐减弱
1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砖国家重视通过多边金融合作推动自身发展。为此,它们成立的金融机构是( )
A.世界银行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新开发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3.二战后,美国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机构强调粮食的武器职能,视粮食为外交谈判的工具,利用资本推高粮食的价格,导致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粮食供给不足,使这些国家沦为美国的农业殖民地。美国的行为( )
A.加速了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B.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C.威胁到全球粮食平衡与安全 D.颠覆全球市场与国际分工格局
14.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在全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西方式治理是单向度的治理,不尊重新兴国家崛起的客观事实,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都基于“零和”逻辑之上。这说明当前( )
A.全球治理体系亟需变革 B.经济新秩序面临挑战
C.国际力量对比逐渐失衡 D.南北问题已不可调和
15.美国政府坚信“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民意愿的价值观”,并认为“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美国政府意在( )
A.增强美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B.倡导世界各国培养共同价值观
C.借助文化输出维护霸权地位 D.扭转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16.2012年,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被遗忘的孩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非洲乌干达地区的当地抵抗军招募儿童兵的视频,并呼吁大众参与推动政府对其进行制裁,很快便获得一亿人的观看。但该组织绝口不提乌干达当地石油储量丰富,且奥巴马政府对反恐战争中的盟友放弃使用《儿童兵役预防法》的现实,这反映了美国( )
A.民主制度已经沦为被媒体操纵的玩偶 B.反恐政策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为标准
C.官方政策受社会大众意识的直接决定 D.社会文化传播存在选择性的双重标准
17.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开启自由贸易时代,美国在非洲启动‘电力非洲’计划,俄罗斯与中国在开发北极航线。”这说明( )
A.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加深
B.地区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C.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加强
D.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18.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这体现了中国( )
A.是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参与者 B.确立了主导世界发展的地位
C.已步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D.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
19.英国三大报之一的《卫报》和美国新闻杂志《外交官》等媒体认为,疫情带来的危害必将推动中国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会像加速苏联解体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一样,导致中国崩溃。英美媒体的此类言论( )
A.反映了西方国家防疫态度 B.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加剧了疫情对中国的影响
20.下表是不同层级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1999年 二十国集团组织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2009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
2015年 新开发银行成立
2015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据此信息,可以说明国际社会( )
A.认识到和平和发展遭遇了严重挑战 B.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C.筑牢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意识 D.以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推动了全球化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术来走向》
材料二 在这场全球性经济发展角逐中,发展中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平等”参与,却由于自身综合实力的薄弱得不到平等回报,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于是,不堪忍受的经济处境边使他们高举经济民族主义大旗,尽管有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极不合拍的。
——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加大了国际社会对于非传统安全治理的重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内容涉及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走私贩毒等等……极对抗格局的终结,一方面使国际社会遭受全面军事对抗的可能性大大下降,另一方面使过去不太引人注目的新安全威胁受到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突出,还直接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有……全球化时代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如新的全球性贸易和人员往来、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改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等,也使得这些对人类正常活动和国际社会正常交往的威胁变得日益严重。
——摘编自孟祥奇《释韬举略》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不断深化向前”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推进“第二波全球化”的主要经济组织。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分析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关系。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针对这些现象.请你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2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上述图文材料分析,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23.原产于印度的棉花,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到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品中心,且中国棉纺织品远销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16世纪之后,棉花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受到大众欢迎。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年至1815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三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是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 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四 2021年6月17日,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江苏苏州隆重开幕。本届会议主题是:“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世界棉业”。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因素对国际经贸合作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去年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干扰破坏了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供应链,损害了广大新疆棉农和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变革之时,只有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才是各国应当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们要共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好地推动棉花及棉制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摘编整理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播与贸易的概况,并分析推动棉花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的表现,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成为了现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应采取的应对举措。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B
6.A
7.D
8.A
9.B
10.A
11.C
12.C
13.C
14.A
15.C
16.D
17.D
18.D
19.B
20.B
21.(1)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以及早期殖民扩张。
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协定组织。
(2)不合理因素:发展中国家实力落后,经济民族主义旗帜。
关系: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
(3)原因:①两极对峙格局终结,新安全威胁凸显;②全球化进程加速,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人口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也会带来风险与问题;③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对策:①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④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对3点即可)
22.(1)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依然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
(2)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惠,贫富差距愈来愈大。
(3)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传统安全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军事力量对比失衡加剧,同时,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
23.(1)概况:从欧亚大陆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奢侈品变成受大众欢迎的普通商品。因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联系的加强。
(2)特点:从无到有(或:从进口仿制到本土化大量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不平衡。
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各地联系加强;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拿破仑对外战争、欧洲大陆政治动荡等。(三点)
(3)表现: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举措: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坚持包容、可持续的态度,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区域合作等(两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