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2.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A.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3.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后,把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只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则由各省市议会选出的官员管理各自的城市。这些举措( )
A.有利于稳固罗马帝国统治 B.旨在推动地方自治的进程
C.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分裂 D.保证了罗马帝国长期繁荣
4.下图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据图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
A.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状态
C.引发了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 D.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5.11世纪中叶,意大利米兰市民掀起了反对教会领主的斗争,将大主教和封建贵族的军队逐出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11世纪末12世纪初,法国东北部40多个城市通过武装起义或赎买获得了自治权。这些斗争( )
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强化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D.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6.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摩加迪沙( )
A.实行重商政策 B.工商业较发达
C.对外交流频繁 D.经济结构单一
7.首航归来的哥伦布向其同胞宣称:“新发现的地方有许多神奇的东西,从带回来的黄金制品来看,可以证明那里矿藏丰富……那里的人是如此的欢喜,少有欲望,他们用甜美的言语相互交谈,显得十分友好。”这一描述客观上( )
A.促进了拉美文化繁荣 B.拉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
C.推动了洲际间的交流 D.引发了欧洲政治格局变化
8.有学者认为,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关键是原产于亚马逊的橡胶;中国民间引进了番薯和玉米,因为容易在山地种植,这让处于小冰期的明清解决了饥荒问题,却又使其陷入了马尔萨斯式的“人口陷阱”。该学者意在( )
A.论述物种交换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B.指出世界走向近代的原因和过程
C.阐明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并非好事 D.揭示全球性物种交流网络的形成
9.17世纪末,英国的奢侈消费之风越来越多地将中等阶层裹挟其中,甚至社会下层也逐渐参与进来,诸如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等逐渐进入到这些人的消费清单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
A.工业化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 B.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 D.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
10.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是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触诊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科学宇宙观动摇教会的神圣地位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11.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12.南北战争后,联邦最高法院站在南部白人种族主义者一边,多次以诠释宪法为名,牵制联邦政府干预南部各州的事务,在事实上起到了为南部白人种族主义分子保驾护航的作用。这是南部重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现象( )
A.暴露了宪政制度的缺陷 B.助推联邦司法权的膨胀
C.解决了南北双方的矛盾 D.突破了分权制衡的框架
13.下图为英国画家威廉·怀尔德的画作《从科萨原野看曼彻斯特》。画作中曼彻斯特这座蓬勃发展的工业大都市被放在了远景之中,烟囱丛林里冒出的浓烟映着落日的余晖,制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这幅画作( )
A.反映了三角贸易的后果 B.折射了圈地运动的背景
C.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D.歌颂了都市生活的美好
14.19世纪上半叶,巴黎兴起一种全新的社交形式——俱乐部。1860年,登记在册的重要俱乐部有21家,1885年增加到73家。俱乐部不限制出身,成员逐渐从贵族变为商界人士、银行家、律师、知识分子等。这种社交形式的出现及发展( )
A.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B.反映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表明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 D.改变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美国的“发明时代”,这一时期的发明遍及各个领域,其中冶铁技术和电力应用对城市的影响最大,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电力的国家。据此可知,美国( )
A.率先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B.最早揭示了电的奥秘
C.对城市化发展最为关注 D.积极开展新技术革命
16.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里的“发展方向”是指( )
A.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个大题,共5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尤其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林汉达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几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3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在美洲,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掠夺新大陆的自然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金和白银。后来又让美洲为欧洲市场生产高价值的农作物,如烟草、蔗糖、咖啡等。而在亚洲,欧洲列强的第一个目标是控制部分亚洲贸易,包括来自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香料、来自印度的棉织物、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欧洲、美洲和亚洲新的全球范围的贸易也标志着全球资本主义的诞生。
——摘编自【美】杰弗里·萨克斯《全球化简史》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的庞大规模让马德里感到惊恐:流出了太多的白银,又流入了太多的丝绸和瓷器。虽不可能计算得出具体数字,但美洲银矿的产量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输往了中国。白银不是唯一被贸易所驱动而横渡太平洋的,“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扩张的不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含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北方文艺复兴(德意志、法国、英格兰、波兰等)在时间上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从意大利传入的。虽然北方的学者,比如英国的乔叟,早在14世纪时到访过意大利,但直到15世纪末,学者、学生和商人前往意大利才成为家常便饭。随后,文艺复兴传入北方。但北方文艺复兴也有其自身的根源和特点。它更多的是扎根在宫廷和大学,而不是在大型商业城市。同意大利相比,北方的人文主义与基督教虔信主义关系更为紧密。广义上说,北方文艺复兴寻求基督教人文化,寻求宗教与世俗的调和。
——摘编自【美】苏里文 谢尔曼 哈里森《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如果说政治上的碎片化带来欧洲在1500年前所具有的活力、创新性、转化动力和物质成就,那么这些特征得以延续的部分原因,便是宗教改革所带来的文化与神学的碎片化,其直接后果是破坏了此前帮助把碎片化的欧洲政权联系到一起的大多数欧洲人的信仰系统和组织——罗马教会。在接下来的转型中,其他权威也相继衰弱或垮塌,包括王权和固有的宇宙认知。马丁·路德本人亲自促进了这一发展,他拒绝亚里士多德和其他经典权威,并坚持用自己的理智来解释基本证据——质疑与实证构成科学革命的两个关键要素。
——摘编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相比北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 图1、图2是近现代两部电影中的场景。图1是电影《雾都孤儿》(1922年)剧照,同名小说1838年出版,图片所示为奥利弗等童工在拆麻绳;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图片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
图1 电影《雾都孤儿》剧照 图2 电影《卷头发》剧照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儿童”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A D D B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A C B D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14分)(1)性质:是侵略战争(或掠夺战争)。(1分)
理由:远征中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屠杀大量的平民;抢劫财物;焚烧建筑。(2分,任答2点即可)
(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2分)
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3分)
(3)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2分)
态度: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坚持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加强文明交流;要做到文明互鉴,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坚持对外开放意识。(4分,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8.(12分)(1)目标:在美洲,掠夺自然资源,发展种植园经济;在亚洲,控制贸易。(4分)含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资本主义占据主导。(4分)
(2)影响: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刺激人口增长。(4分)
19.(14分)(1)不同:北方文艺复兴扎根在宫廷和大学;北方文艺复兴对教会的态度相对温和。(4分)
原因:北方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较晚;北方地区封建王权更为强大。(4分)
(2)影响:冲击了教会权威;打击了封建势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科学革命;促进了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6分,任答3点即可)
20.(12分)论题:近代以来儿童地位发生变化。(2分)
阐释:由于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人日益得到重视,人的尊严得到肯定,家庭观念也不断革新,15、16世纪,儿童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17世纪,儿童被看作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儿童的天性被尊重,儿童的权利也日益得到重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一方面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制度开始推行,儿童受教育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大量儿童沦为童工,遭到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境遇十分悲惨。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儿童的权利得到保障,地位得到提高。20世纪初,儿童的生活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8分)
综上所述,儿童地位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重视儿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人类的未来。(2分)(示例仅供参考,符合题目要求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