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具体描绘,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
C.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拟人,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
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①不知岩穴乐,手谈②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注】①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②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负”字用得颇妙,取“辜负”之意,平日为案牍劳形的人偶尔无事下盘棋,确有辜负大好时光之嫌,也不乏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的隐逸之乐,更胜过和那些庸俗之人空谈闲聊,突出了弈棋的雅趣。
C.颈联并没有细致描摹双方的博弈过程,而是强调对弈时间之久,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
D.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陡然打破,有慨叹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
4.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①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注】①溶溶:宽广的样子。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之中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
B.颈联转写动物,描写塞外鸿雁急飞、邻家鸡啼,以反衬晚秋之夜的寒冷而漫长。
C.此诗所写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色彩皎洁幽丽,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
D.此诗语言浅淡:浅,就是浅显通俗,不饰典故,不用深奥之语;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
6.请结合颔联所写到的意象,赏析这一联写景的艺术效果。
古代诗歌阅读
巡边在河北作
张说
抚剑空馀勇,弯弧遂无力。
老去事如何,据鞍长叹息。
故交索将尽,后进稀相识。
独怜半死心,尚有寒松直。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篇的“抚剑”“弯弧”,紧扣诗题中的“巡边”,表明诗人的身份
B.第二联通过诗人的自问自答,把诗人老来无依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生动。
C.诗人这次来到边关,看到从前的老朋友没几人了,新进的将士几乎不认识。
D.本诗写了诗人巡边时的所思所感,由此可以想象,诗人年轻时曾驰骋疆场。
8.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
赠李白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④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A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郴(今山东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骛乌飞扬,大鱼跋扈。
9.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用到了“篷"这一意象一,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
B.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
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空"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
D.李诗三、四句中一个"王"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10.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古代诗歌阅读
白头吟①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②。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③!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白头吟》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玉台新咏》,《西京杂记》认为此诗是卓文君因为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而作。②躞蹀:指小步行走的样子;徘徊。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③竹竿:指钓竿。嫋嫋:同“袅袅”,动摇貌。簁簁: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前两句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好的人,也喻指纯洁无暇的爱情,意蕴丰厚。
B.“凄凄”四句写女主人公因遭到遗弃而凄惨悲伤,希望能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被弃的无奈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渴望。
C.结尾四句运用比兴手法,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隐喻男女情欢意洽,指出真正的爱情应以情义为基础。
D.全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四句一节,通过今与昔、现实与理想不同角度的变换描写,层层推进,刻画出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历程。
12.《白头吟》是汉乐府古辞,与《氓》类似,讲述的都是爱情悲剧,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较《白头吟》与《氓》女主人公性格方面的异同。(6分)
古代诗歌阅读
春 尽
郑獬[注]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郑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翰林学士,因生性耿直,且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遭贬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写了行人暮春时节过岭归家时的情景,随着时间变化,画面逐次展开。
B.“夜来”一句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行人昼夜兼程盼望早日回家的急切心情。
C.“前树”两句描述行路时的所见与所感,写出山高路迂、云雾迷茫的景象。
D.这首诗语言质朴,节奏明快自然,简练流畅,情感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14.今人认为此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池上絮①
(唐)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柳絮
(宋)卢梅坡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注】①絮:柳絮,柳树的花。诗中的“杨花”即柳絮。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七绝均以“花”称柳絮,都写到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颇具审美意趣。
B.韩诗将柳絮置于池面晚霞映水的场景进行描写,卢诗并未描写此种场景。
C.韩诗中的“自飞飞”和卢诗中的“一段风情”,均着意于表现柳絮的风韵。
D.韩诗以“不得归”突出春逝,卢诗用“看尽”点明春暮,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两首诗分别蕴含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③,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
B.“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表达诗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
C.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
D.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
18.古人常以“进”“退”代指官职的升、降。苏轼的这首词与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反映“进”和“退”之忧。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
刘禹锡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释】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②羽翰:翅膀。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20.“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寻杨七郎中宅即事
岑参
万事信苍苍,机心久已忘。
无端来出守,不是厌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
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
[注]大历元年,岑参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杨七郎中”《全唐诗》作“阳七郎中”,此从明抄本。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因为“信苍苍”而“忘机心”,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自寻解脱。
B.从诗的内容看,虽然出为嘉州刺史不是诗人主动要求的,但对这一任命诗人是颇为得意的。
C.尾联的“逢”字扣题目中“寻”字下笔,使得诗歌在抒写心绪的同时又不失叙事上的脉络。
D.首联是诗人并非针对一时一事的情绪化表达,为结句“何处有他乡”的旷达释然做支撑。
22.即事诗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的诗歌,颈联描写了诗人眼中怎样的一种景象?它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
左掖梨花①
唐 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东栏梨花
宋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左掖:官城正门左边的小门,也是唐时门下省的代称。《唐诗训解》评此诗:“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
2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邱诗与苏诗都以梨花为直接描写对象,题材大体相似,体裁上同属于绝句
B.邱诗所写的梨花冰肌玉骨、艳丽清香,苏诗着重写梨花之白,未涉及香气。
C.邱诗用村托的手法写出梨花的特点,神形兼备,苏诗则使用了烘托的手法
D.邱诗的“春风”“玉阶”具有象征性,苏诗的“东栏”“一株雪”用法类似。
24. 诗人同咏梨花,展现情感态度并不相同,结合两首诗歌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诗歌阅读
江头五咏·丁香
杜 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注]中,休怀粉身念。
【注】兰麝: shè,指兰与麝香,是名贵的香料。
2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丁香外形,体形纤小柔弱,参差错落,倚靠枝头,惹人喜爱。
B.颔联细笔描绘丁香花叶,叶带浮毛,花朵扶疏,色泽淡雅,圣洁美丽。
C.颈联写丁香处境,深栽在书房背后,靠近幽居之士,显得寂寞而凄清。
D.本诗描写细腻,让人对《雨巷》中提到的丁香之美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
26.“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同样写丁香,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①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②,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③。
【注】①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杜甫任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绾,触怒肃宗,谪居成都。严武驻守四川时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予其很大的照顾,曾写下《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规劝杜甫再仕为官。于是杜甫写此诗以作答。②沙苑马,皇家用马。③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诗人对严武的劝进做出的回应,用“懒性”来表达委婉的拒绝。
B.颔联紧承首联,上句回忆在朝为官时的情景,下句描述如今垂钓江边的生活。
C.颈联运用典故,以谢安自比,以阮籍比严武,解释自己不想出仕为官的原因。
D.尾联表面写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实则说自己甘愿过锄草力耕的生活。
28.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29.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诗人每日去江边与山峰对坐,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B.颔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漂泊,燕子翻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身处异乡,心念京华,满目皆愁。
C.颈联运用典故,想象匡、刘,对比自己,只可惜自己“立功”无望,“立言”也成妄想。
D.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客至》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30..本诗与《沁园春·长沙》均写道“同学少年”,表达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舟次青神①
【元】李齐贤
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隔竹一灯明,随风百丈轻。
夜深蓬底宿,暗浪鸣琴筑。梦与白鸥盟②,朝来莫漫惊。
【注】①这是李齐贤奉使川蜀途中所写的一首词。②白鹤盟 出自《州子 黄帝》“海上之人有好跨岛者,每旦之海上从鸭鸟游。”后人以与鹅鸟置餐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按照时间顺序,从“日落”写到“灯明”,然后写到“夜深”,再至“朝来”,依次叙写。
B.“轻”是“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船行,也表现了船上人心情的轻松愉快。
C.下片写晚上人睡的情景,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给人一种悲凉凄冷之感。
D.结尾写词人梦中与白鸥结盟,早上醒来时请白鸥不要惊惧,借典抒发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2.“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这里写的“日落”景象,与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仙姥【注】来时
〔宋代〕姜夔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仙姥:神仙妇女。
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江红》这个词牌,原调用仄韵,多押入声字,声情激越豪壮;然而此词改为平韵,声情顿变,读之只觉从容和缓、婉约清空。
B.词的上片中的“旌旗共、乱云俱下”较为精彩:一面是乱云翻滚,一面是旌旗乱舞,景象壮丽,颇似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C.词的下片叙写敌人进犯淮右,阻隔江南,国家面临危机,好在仙姥挺身而出,派出六丁神将携雷电扼守东关,保国泰民安,彰显了领袖风范。
D.结尾突换笔调,点出真正能够以“一篙春水”迫使敌人不敢南犯的却是“人在小红楼,帘影间”的仙姥,讽刺了那些苟且偷安而又善于邀功请赏的奸臣。
34.虽然词的上片对仙姥本身未着一墨,但其形象跃然纸上,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双声子
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① 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②暮霭初收。夫差旧国③,香 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 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 图王取霸④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 翻输范蠡⑤扁舟。验前经旧史, 嗟 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①兰棹: 木兰木所做的船。②牢落: 即寥落, 稀疏零落貌。③夫差旧国: 指吴王夫差的国 都苏州。④图王取霸: 指吴越为建立雄图霸业而纷争图谋。⑤范蠡:春秋末政治家,曾协助越王勾践 复国灭吴,功成后乘扁舟泛游于太湖中,避免了杀身之祸。
3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凉之间错综的对比, 极具艺术感染力。
B.三吴风景、姑苏亭台笼罩在沉沉暮色中,气氛黯淡。但鹿群自由自在呼朋唤友的画面,让人仍感繁华。
C.下片由“想当年”引出历史, 将“空”字冠于“运筹决战”前,如一利刃穿透时空, 深化词 作主题。
D.结句写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千古遗愁。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余韵不尽。
36.这首词一反柳永很多词作细腻委婉的风格,偏向于豪放。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南冠、楚囚:《左传 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 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 ”为囚 徒的代称。
37.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分析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8.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远望云烟环绕城郭的景象,触景生情,不禁引发对昔日李德裕的感叹。
B.“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字,化静为动,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群山仿佛争先恐后突兀而出的场景。
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落日映照下,给人苍凉抑郁之感,暗喻诗人年华迟暮。
D.本诗写景层次分明,摄景角度或俯或仰,时远时近,虚实结合,意境开阔深远。
40.本诗览物抒怀,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①《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②《春题湖上》选择了乱峰、翠松、湖中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富。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拟人”错,应为“比喻”。“月点波心一颗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早稻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的毛毯上绒头,舒展的新蒲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裙飘带。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①《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整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诗人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②《春题湖上》首联“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写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春题湖上》这首诗选择了乱峰、翠松、湖中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富。
故答案为:①《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②《春题湖上》选择了乱峰、翠松、湖中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富。
【答案】3.C
4.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
①喜爱下棋、意趣高雅。首联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又禁不住心头之好,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之乐,更胜与俗人闲谈,突出了弈棋者的高雅情操。
②神情专注、心思沉稳。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对弈时间之久,令人浑然不觉,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用客人在门外等候已久,弈棋者却全然不知的画面侧面描写出其忘我的状态,与颔联的“坐隐”相照应。
③善于总结、克敌制胜。尾联弈棋者一边下棋,一边留心总结棋局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逐句翻译诗句,依据诗句的内容分析概括弈棋者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先概括弈棋者形象的总体特征,然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具体特征。
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C项,“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说法错误。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堆积在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了灰尘,意在侧面写出两人对弈时间之久,并非真实情景。另外,“客人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中”错误。“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是用客人和车马已久等在门外的画面侧面描写出主人对弈之入迷,局势之紧张,对弈之旗鼓相当,哪怕客人在外等候多时,主人也全然不知。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首联“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意思是偶尔没有公事可做,下下围棋,喝杯小酒,忙里偷闲,似乎有些辜负大好时光了,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又禁不住心头之好,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坐隐手谈之乐,超过岩穴隐居,也胜过和庸俗的人们闲聊,颔联“坐隐”和“手谈”两个动作表达出下棋的快乐,而这种快乐超过了真正的岩穴隐居,更胜过和那些庸俗的人闲扯空谈,突出了弈棋者的高雅情操。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对弈浑然不觉时间流逝,公文堆积到已积尘,而客人已久等在门外了。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对弈时间之久,令人浑然不觉,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尾联“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我一边下棋一边提醒自己不可犯这样的错误,果然最后打杀敌军,真是酣快淋漓。诗人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故答案为: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①喜爱下棋、意趣高雅。首联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又禁不住心头之好,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之乐,更胜与俗人闲谈,突出了弈棋者的高雅情操。②神情专注、心思沉稳。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对弈时间之久,令人浑然不觉,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用客人在门外等候已久,弈棋者却全然不知的画面侧面描写出其忘我的状态,与颔联的“坐隐”相照应。③善于总结、克敌制胜。尾联弈棋者一边下棋,一边留心总结棋局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
【答案】5.C
6.①颔联先写菊花开放,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再写衰老的梧桐,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或:动静结合,写出秋的衰败)②残菊花开,衰桐叶落,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③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孤独、惆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先要分析此联意象,抓住其特点,再分析使用了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C.“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错误,应是“清冷寂静”。“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分析不当,诗人月下凝思,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在这里,诗人借清冷寂静的氛围,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先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此处是对静景的描绘。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此处是对动景的描绘。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秋的衰败;运用对仗的手法,以“花开”对“叶下”,以“残菊”对“衰桐”,以“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颔联虽然是写景,却暗寄着诗人的孤独、惆怅,且与首联“月里愁人吊孤影”写的“愁”字相呼应。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的浓浓的哀愁。故答案为:①颔联先写菊花开放,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再写衰老的梧桐,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或:动静结合,写出秋的衰败)②残菊花开,衰桐叶落,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③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孤独、惆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
【答案】7.B
8.壮志难酬的遗憾之情。年岁老迈无所事事的怅惘。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寂寞之情。坚守志向、保持正直高洁的节操。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找准诗歌意象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然后比对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分析。
7.B.“老来无依”错误,领联“老去事如何,据鞍长叹息〞写的是诗人年岁老迈无所事事,表达自己再也不能驰骋疆场的怅惘叹息。而“老来无依"指老境孤独没有依靠。
故答案为:B。
8.首联"抚剑空馀勇,弯弧遂无力”,意思是手徒然地抚摸长剑,空有一腔勇气,已然无力拉开弓箭。表达诗人对不能驰骋沙场的遗憾之情。领联 老去事如何,据鞍长吸息"写的是诗人年岁已大,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年岁老迈无所事事,表达自己再也不能驰骋疆场的怅惘叹息。而“老来无依'指老境孤独没有依靠,跨着马鞍长声叹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怅然,无所事事的伤感,壮志难遂的悲凉。颈联"故交索将尽,后进稀相识”写的是诗人这次来到边关,看到从前的老朋友没几人了,新进的将士几乎不认识,表达孤独寂寞之情。尾联"独怜半死心,尚有寒松直”表达要坚守志向、保持正直,节操不变。
【答案】9.C
10.①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心雄万夫,可见济世之才。②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蓬飘零;“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④重情重义,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9.C.“批评责备”有误,实际上是作者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言外之意为: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漂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所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杜诗来看,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第一句“秋来相顾尚飘蓬”,“飘蓬”直陈李白境遇,如蓬草飘零;第三句“痛饮”写其能饮;三、四两句写其狂放不羁。从李诗来看,这首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故答案为:①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心雄万夫,可见济世之才。②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蓬飘零;“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④重情重义,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
【答案】11.B
12.同:两首诗的女主人公都有用情专一、冷静果断的性格特点。
异:《白头吟》女主人公鄙夷金钱、重视情义,女子的爱情观念在诗歌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氓》女主人公性格兼具温柔善良、率真痴情、勤劳淳朴等特点,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你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们形象的把握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性。
11.本题考查学生你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女主人公因遭到遗弃而凄惨悲伤”“对被弃的无奈”错。“凄凄”四句言一般女子出嫁不必啼哭,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就算很幸福了。并非指女主人公自己。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们形象的把握能力。相同点:“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写到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皎洁。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写出了女主人公用情专一、冷静果断的性格特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到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写出了女主人公用情专一,沉溺爱情中。“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写到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也体现出女主人公冷静果断的特点。不同点:“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又运用起兴的手法,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句诗表明了女子的爱情观,也体现出女子的重情重义。“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写到男子应当重情重义,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从而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金钱的鄙夷。所以,《白头吟》女主人公鄙夷金钱、重视情义,女子的爱情观念在诗歌中表现得更加突出。“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写到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女主人公在没有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仍然答应了婚事,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温柔善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到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率真痴情。“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到女主人公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劳动没有不干的。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写出了女主人公勤劳淳朴的特点。所以,《氓》女主人公性格兼具温柔善良、率真痴情、勤劳淳朴等特点,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答案】13.B
14.①诗歌首联看似写春风责怪行人春尽还流落天涯不回家,言外表达出行人羁旅在外,无法回家的无奈。②颔联表面写到昨夜风雨吹打后演溪落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出诗人仕途遇的心中隐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③颈联看到山势高耸,道路曲折,借以象征仕途的迷茫艰险。④诗歌尾联回想起夜间绝少尘埃污“清泉漾白沙"的景象,借此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污浊尘世同流的清白正直的人格。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字里行间的带有情感的字眼去分析和把握。
13.B.“通过景物描写"错误,诗句写夜间过岭时突然遇雨,是叙述,不是描写。
故答案为:B。
14.首联写游子浪迹天涯,离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怅。连春风也要来责怪:为何不好端端在家,跑到这天涯来干什么 郑獬不说自己想回家,却说春风怪我春尽之时还浪迹天涯,言外表达出行人羁旅在外,无法回家的无奈。这样写才显得含蓄,有诗味和诗趣。
颔联“夜来过岭忽闻雨”,高山上的气候变化多端,忽而睛、忽而雨是常事。“今日满溪俱是花”, 写东方既白,小雨初霁,行人来到飘旋着落花的山溪边。夜间风雨打下的花瓣勾起了他满腹心事。时值暮春,落红无数,而在外宦游多年的行人也到了迟暮之年。诗询表面写到昨夜风雨吹打后满溪落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出诗人仕途遇挫的心中隐痛,他不愿如残英随波逐流,无奈时光流逝,人已暮年。
颈联写人在曲折重叠的山间行走时的感觉,着重写动势。山势陡峭,忽上忽下,下坡时能远远望见前面路边的树,上坡时视线被山挡住,不但看不见前面的树,而且仿佛小路在山顶被突然截断了。气喘吁吁上了山顶,再回头望去,团团白云飘然而至,身后的山峦已经淹没在茫茫云海之中。人生之路一如这山路,借以象征仕途的迷茫艰险。
尾联作者为了着重点出“清白”二字,使野间的“清白”同尘世间的“污污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从主人公对“绝少尘埃污"的喜爱中体味他对乌烟瘴气的官场的厌恶。借此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污浊尘世同流的清白正直的人格。
故答案为:①诗歌首联看似写春风责怪行人春尽还流落天涯不回家,言外表达出行人羁旅在外,无法回家的无奈。②颔联表面写到昨夜风雨吹打后演溪落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出诗人仕途遇的心中隐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③颈联看到山势高耸,道路曲折,借以象征仕途的迷茫艰险。④诗歌尾联回想起夜间绝少尘埃污“清泉漾白沙"的景象,借此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污浊尘世同流的清白正直的人格。
【答案】15.D
16.示例:①韩诗写柳絮在无风时独自飘飞,想要在如镜般的水上展现自己,却因被水沾湿不能飞回,启示人生不要执着于自我表现。②卢诗借柳絮随风飘扬而不自持,提出与其化为浮萍追逐流水,不如落入泥中,启示人生应有自我操守而不要随波逐流。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此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句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然后还需要仔细比对题干和原诗句的表述异同,找到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此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需要理解诗歌表达主旨的句子的意思,由此总结两首绝句的主旨,并找到两诗歌表达人生观点的不同不之处,分条陈述。
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1、擅长写绝句。2、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3、长居京城。4、与刘过关系很好。5、家道不错。
代表作品:
雪梅
(一)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二)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5.D.“‘不得归’突出春逝”有误,“不得归”意为再也飞不起来了。“‘看尽’点明暮春”有误,“看尽”写出诗人关注柳絮飘落时间之久,传递出诗人对柳絮飞舞的深情。故答案为:D。
16.①韩诗:“为将纤质凌清镜”句写柳絮在无风时独自飘飞,想要飞跃宁静的池面,“湿却无穷不得归”句意为因无风相助而被水沾湿不能飞回,启示人生要关注客观条件,不要执着于自我表现,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的初心。
②卢诗:“一段风情不自持”句写柳絮随风飘扬而不能自持,“若使化为萍逐水”句提出与其化为浮萍追逐流水,“不如且作絮沾泥”意为不如落入泥中,启示人生应坚持自我,有自我操守而不要随波逐流。
故答案为:示例:①韩诗写柳絮在无风时独自飘飞,想要在如镜般的水上展现自己,却因被水沾湿不能飞回,启示人生不要执着于自我表现。②卢诗借柳絮随风飘扬而不自持,提出与其化为浮萍追逐流水,不如落入泥中,启示人生应有自我操守而不要随波逐流。
【答案】17.B
18.①这首词: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无法归隐、更不要让朋友像羊昙那样痛哭故人,隐含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担忧。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被贬黄州,以周瑜情场和战场的得意来反衬自身的失意,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闷。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7.B.“表达诗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错,“几度斜晖”的发问,又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上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则是天地无情,万物无情。但“俯仰昔人非”写人世转瞬万变,如同梦幻,这又是社会人生的无情。可见,对此无情的人生,词人的态度却很乐观。故答案为:B。
18.本词下阕写词人与参寥的友情。词人看穿了古今万物,无意去名利场上角逐,但他并没有完全忘世,更没有忘情,他对生活的爱是执著强烈的,他对友情是非常珍视的。回想起在西湖与参寥子和诗饮酒、饱览春山美景、谈禅说理、流连忘返的日日夜夜,词人不禁从内心深处对这位友人以知己许之——“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以“诗人”称参寥,正反映出二人志趣的投合。苏轼才高学富,一般是不轻易许人的,但对参寥的诗,曾不止一次地赞赏。“约他年、东还海道”以下五句,表现了词人归隐之志的坚定,进一步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 谢安传》记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死于西州门,未能实现其归隐的“雅志”。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死后,他有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当时被召还,且被委以显官,但他“自首忘机”,志在归隐,因此,安慰友人,说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朋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无法归隐、更不要让朋友像羊昙那样痛哭故人,隐含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担忧。《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当时诗人被贬黄州,以周瑜情场和战场的得意来反衬自身的失意,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闷。
故答案为:①这首词: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无法归隐、更不要让朋友像羊昙那样痛哭故人,隐含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担忧。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被贬黄州,以周瑜情场和战场的得意来反衬自身的失意,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闷。
【答案】19.C
20.①陶诗中的“桃李”是实写,指屋前种植的桃树和李树,意在表现归隐田园之乐;②刘诗中的“桃李”运用虚写,比喻科举中第的举子,意在赞扬王侍郎善于选拔人才的功绩。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找准诗歌意象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然后比对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19.C.“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错误,结合“指示青云借羽翰”可知,应该是赞扬王侍郎愿意青睐晚辈,借自己的翅膀以帮助举子青云直上。故答案为:C。
20.结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知,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桃李”是对院中桃树梨树的实写,意在表现归隐田园之乐。
结合“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可知,一日内榜上有名的学子扬名天下,而这满城的得意门生皆有王起之功。“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这里指新榜进士。运用虚写,意在赞扬王侍郎善于选拔人才的功绩。
【答案】21.B
22.第一问:描写了深秋时节友人院子里的景象,芭蕉红了,橘子也呈现金黄色。第二问:①结构安排上,这一联起过渡作用,从上文书写心志由此自然过渡到下文与友人的欢晤上;②表达方式上,这一联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一改前后联重议论的笔调,使表达富于变化。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概括,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结构安排以及表达方式的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分析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
21.B."对这一任命诗人是颇为得意的"错误。依据注释可知,岑参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但无法得出诗人对此有得意之意。
故答案为:B。
22.“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意思是“雨水摧折着赤色的芭蕉,浓霜催黄了橘子”。
结构安排上,颈联承上启下,由上文的“信苍苍和“忘机心要过渡到下文与友人的欢聚,可知友人宅内雨打芭蕉的场景和宅外橘子成熟的景致的描写起过渡作用,勾起他对故乡的思念。
表达方式上,颈联从色彩角度描写了芭蕉和橘子的特点,是写景句,与全诗重议论的表达不同,使诗文表达富于变化。
故答案为:第一问:描写了深秋时节友人院子里的景象,芭蕉红了,橘子也呈现金黄色。第二问:①结构安排上,这一联起过渡作用,从上文书写心志由此自然过渡到下文与友人的欢晤上;②表达方式上,这一联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一改前后联重议论的笔调,使表达富于变化。
【答案】23.D
24.①邱诗以梨花喻己,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表达了诗人希望被赏识、渴望报国的积极态度。②苏诗诗人看到梨花盛开,生发人生短促的惆怅;也表达自己淡看人生、高洁自清的情怀。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手法等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去分析和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的诗歌文本,比较分析其诗歌情感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结合诗句中带有情感字眼的词语去分析和把握。
23.D.“......具有象征性,苏诗的‘东栏一株雪"用法类似“错误,“东栏” 指的是东边的栏杆,具有象征性。
故答案为:D。
24.邱诗,“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写出了梨花的冰肌玉骨、洁白晶莹,明丽脱俗,余香飘散,开始浸染衣靴。“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是诗人呼吁春风,暂且不要停息,将花瓣儿吹向皇宫的台阶。用梨花的洁白形容诗人自己清廉的品德,用象征的手法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情。
苏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写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条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经盛开,布满了全城写出春天已逝,难以复返。“惆怅东栏-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写诗人心绪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盛的梨树,居俗世而自清,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既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促的惆怅,又表达自己淡看人生、高洁自清的情怀。
故答案为:①邱诗以梨花喻己,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表达了诗人希望被赏识、渴望报国的积极态度。②苏诗诗人看到梨花盛开,生发人生短促的惆怅;也表达自己淡看人生、高洁自清的情怀。
【答案】25.C
26.前两句赞美丁香品格。赞美丁香不因凋零而遗憾哀怨,要把兰廖般的香气留给人间的高贵品格。消逝也要留下一世芳名;即使零落,也要香满乾坤。后两句借丁香表达相思之情。丁香节比喻愁心,诗人将丁香结化入雨中,使象征愁心的丁香更加凄楚动人,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浓郁、饱满。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3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要求分析两句诗中作者不同的情感,考生就要仔细分析诗句,答题时首先分别写出两句的情感,然后再结合表达技巧分析总结。
25.C.“显得寂寞而凄清“错,这句表现能与J香独处的惬意;其它三项ABD分析均正确。
故答案为:C。
26.本题前两句赞美J香品格。赞美J香不因凋零而遗憾哀怨,要把兰廖般的香气留给人间的高贵品格。消逝也要留下一世芳名;即使零落,也要香满乾坤。后两句借丁香表达相思之情。丁香节比喻愁心,诗人将丁香结化入雨中,使象征愁心的丁香更加凄楚动人,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浓郁、饱满。
故答案为:前两句赞美丁香品格。赞美丁香不因凋零而遗憾哀怨,要把兰廖般的香气留给人间的高贵品格。消逝也要留下一世芳名;即使零落,也要香满乾坤。后两句借丁香表达相思之情。丁香节比喻愁心,诗人将丁香结化入雨中,使象征愁心的丁香更加凄楚动人,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浓郁、饱满。
【答案】27.C
28.①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官的谢绝之意;
②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
③对友人屈尊枉驾看望自己的谢意;
④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诗句中带情感的字眼去分析和把握。
27.C.“以谢安自比,以阮籍比严武"错,颈联出句以谢安比严武,言其屈尊枉驾来草堂看作者,对句以阮籍自比,述其疏于礼节。
故答案为:C。
28.“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中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意思是我担任左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但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作者以此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官的谢绝之意;
“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意思是当年我作为“奉引"随意骑着皇家的马,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心钓鱼。这两联诗人针对严武出仕的邀请,明确地表达真心归隐的想法,表达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
“谢安不倦登临费"中以谢安比严武,言其屈尊枉驾来草堂看作者,表达了对友人屈尊枉驾看望自己的谢意;
“阮籍焉知礼法疏"中以阮籍自比,表达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
故答案为:①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官的谢绝之意;
②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
③对友人屈尊枉驾看望自己的谢意;
④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
【答案】29.D
30.①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诗人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对比)自己落魄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②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词人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把握住题干的要求,从文本中 的情感字眼,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去分析和把握。
29.D.“整体基调与《客至》相似"错误,本诗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寂寞抑郁的心境,《客至》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
的心境,与本诗的感情基调不同。
故答案为:D。
30.杜诗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一个“自"字,写出了曾经的同学只顾着自己骑马乘车衣轻裘,无心诗人之流落,更无心家国之残破。诗人用同学的“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魄、不得志,也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
毛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青年毛泽东也身在其中,这些青年革命者潇洒倜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①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诗人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对比)自己落魄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②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词人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
【答案】31.C
32.①本词这两句写的是川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重点写了烟波之色彩和青山之形状;白词写的是江南日出景象,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②虽为不同时间的景象,但都是色彩明媚的、美丽的、迷人的。③都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李词两句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可见其心情愉悦。白词两句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愉悦心情。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先要理解诗意,结合诗句分析景物形象,再分析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本词上片写黄昏泊舟时的情景。
31.C.“给人一种悲凉凄冷之感”错误。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奉使川蜀途中所作,联系上片“随风百丈轻“可知词人这次出行顺风顺水。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如有弹琴击筑的美妙音乐相伴入眠,是一种惬意,不是悲凉凄冷。故答案为:C。
3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本词上片写黄昏泊舟时的情景,开头两句“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写的是川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长江”是舟行之处,“日落”表明天色已晚,“移舟”表明靠岸停泊,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烟波绿”“青山曲”写了烟波之色彩和青山之形状,景色本已十分美丽,在夕阳的映照下,色彩明媚、美丽,更加迷人。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是江南日出景象,“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愉悦心情。
故答案为: ①本词这两句写的是川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重点写了烟波之色彩和青山之形状;白词写的是江南日出景象,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②虽为不同时间的景象,但都是色彩明媚的、美丽的、迷人的。③都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李词两句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可见其心情愉悦。白词两句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愉悦心情。
【答案】33.C
34.①先借景物描写,渲染气势。写湖面风来,绿波千顷,前山乱云滚滚,从云中似乎隐隐可见无数旌旗,把仙姥出行的气势进行了尽情的渲染。②接着通过侧面描写衬托仙姥的仪态和风范。写仙姥前有群龙护驾,后有诸娣相随,甚至连群龙的金轭、诸娣的玉冠也熠熠生辉。华贵的侍御起衬托作用。③ 后宕开一笔,意境骤转,与前面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和巨大反差。写夜深风定,湖面波平如镜,偶尔传来清脆的叮当声,仿佛是仙姥乘风归去时的环佩余音,境界杳冥,启人遐思。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全诗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进行分析,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设置的错误方向一般为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阅读、思考: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即紧紧抓住诗中关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结合技巧,归结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3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正确B.正确。
C“词的下片叙写敌人进犯淮右,阻隔江南”错误,曲解词意,“奠淮右,阻江南”写得是仙姥镇守着淮右地区,拱卫着江南一带。
D正确
故答案为:C。
3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词的上片是词人从巢湖上的自然风光幻想出仙姥来时的神奇境界,显得波谲云诡,恍惚迷离。
根据“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可知当神姥出现时.一望千顷的巢湖上,碧波翻卷。她的旌旗仪仗与缭乱的浮云一道,隐隐约约降落在前边的山上。特别是“旌旗共、乱云俱下”一句更为精彩:一面是乱云翻滚,一面是旌旗乱舞,对比何其鲜明景象何其壮丽!从句法来讲,颇似王勃《滕王阁赋》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而各极其妙,这把仙姥出行的气势作了尽情的渲染,显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根据“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可知她的车子是由一群神龙拖驾的,黄金的车轭闪闪发亮。她由一班妾媵陪伴着,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白玉冠。至于仙姥本身的形象,词人虽未着一字,然而从华贵的侍御的烘托中,已令人想见她的仪态和风范。这是烘云托月之法,妙在从虚处着笔。
根据“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可知夜渐深,风停住了。她们也隐没不见了,寂静中只听见佩环碰击的叮咚声响。最后荡开一笔,意境骤转写夜深风定,湖面波平如镜,偶尔画外传来清脆的丁当声,仿佛是仙姥乘风归去时的环佩余音。这三句意境清幽空灵,与前面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和巨大反差。此云湖上悄然无人,惟闻佩环,境界杳冥,启人暇思。
综合上述分析,通过这三层描写,巢湖仙姥的形象几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答案】35.B
36.①题材宏大。选取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旧事,咏史怀古,抒发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②意象大气。“三吴风景,姑苏台榭”“江山如画,云涛烟浪”,开合自如,大气磅礴。③意境苍凉、深沉。“晚天萧索”“牢落暮霭初收”“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等视野开阔,营造了苍凉的意境。④情感率直慷慨,直抒胸臆。“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翻输范蠡扁舟”慷慨陈词,直白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嗟漫哉、当日风流”“尽成万古遗愁”直接抒发兴衰之感。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风格的能力。先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然后明确风格是偏向于豪放,应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诗歌的意象、意境、题材、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作答。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35.B.“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上片结句表现的是昔日的繁华早已灰飞烟灭的荒凉景象。
故答案为:B。
36.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十分大气,比如“三吴风景,姑苏台榭”,三吴风景、姑苏亭台都笼罩在沉沉的暮色之中,意境苍凉。比如“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今昔对比,人事变迁,意境苍凉。比如“江山如画,云涛烟浪”,天空云涛滚,江中水波茫茫。比如“斜阳暮草茫茫”,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草。视野开阔。这首词是一首怀古词,题材重大,写吴王夫差国都苏州已被乱石衰草所埋没,昔日的繁华景象不再,引发了词人的怀古之思和历史之叹。吴越争霸,堂堂夫差空有运筹之志,却不知审时度势,图王争霸无止无休,最终招致了亡国之灾。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兴亡感和沧桑感,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反思,抒发感情率直慷慨。
故答案为:①题材宏大。选取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旧事,咏史怀古,抒发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②意象大气。“三吴风景,姑苏台榭”“江山如画,云涛烟浪”,开合自如,大气磅礴。③意境苍凉、深沉。“晚天萧索”“牢落暮霭初收”“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等视野开阔,营造了苍凉的意境。④情感率直慷慨,直抒胸臆。“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翻输范蠡扁舟”慷慨陈词,直白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嗟漫哉、当日风流”“尽成万古遗愁”直接抒发兴衰之感。
【答案】37.①写景富有角度变化:首联全景描写长安,颔联仰视,颈联俯瞰。②写景选取秋天典型景物:残星、大雁、菊花、莲花,韵味清远,与思乡归隐的情感相契合。③写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匠心独运:流动的云雾宫阙,飞动的大雁,静静开放的紫菊,红花落尽的睡莲,秋意清冷、闲雅静穆中回荡哀婉悠扬的笛声,让人黯然神伤。
38.尾联表达诗人故园之思、归隐之意。写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此处用典故“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然后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等角度分析和把握。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相关诗句详细分析。
37.从“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看出诗人全景描写长安,颔联仰视,颈联俯瞰;而“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中的“长笛”“雁”等秋天的意象,包括后面的“紫艳半开篱菊静”的“菊花”“鲈鱼”都表现了思想的情愫。总之,从写景的视角的变化等角度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即可。
故答案为:①写景富有角度变化:首联全景描写长安,颔联仰视,颈联俯瞰。②写景选取秋天典型景物:残星、大雁、菊花、莲花,韵味清远,与思乡归隐的情感相契合。③写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匠心独运:流动的云雾宫阙,飞动的大雁,静静开放的紫菊,红花落尽的睡莲,秋意清冷、闲雅静穆中回荡哀婉悠扬的笛声,让人黯然神伤。
38.由注释内容可知,通过“南冠、楚囚”“张翰隐退”的用典,表达出内心的思乡情怀。“不归去”“空”直抒胸臆,表明留而无用,欲归不得的无奈。“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中的点点残星,“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中的南归之雁,表现出一种思乡情怀,可据此分析。
故答案为:尾联表达诗人故园之思、归隐之意。写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此处用典故“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答案】39.C
40.诗歌借助景物描写,着意表现诗人身处逆境却无畏无惧,昂扬傲岸,乐观旷达的独特气质。开篇以重重云烟绕郭发端,追昔怀人,有自伤被贬遭际的意味;接着写霜林落而山出,野菊开而酒浓,表现诗人虽贬而昂扬向上、傲岸不可摧之风骨;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诗人面对政治风雨不可凌迫的气度;尾联展望冬日携客踏雪欣赏冰雪覆盖的群山,气象恢弘,昂扬着诗人高洁的品行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整首诗让人感受到一个在贬谪中无畏无惧,乐观顽强的形象。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39.C项“给人苍凉抑郁之感,暗喻诗人年华迟暮”赏析错误,由颈联“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可知是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而不是抑郁之感。
故答案为:C。
40.本题首先注意理解览物抒怀,即把物的精神特性融入自身的品质中。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①首联:虽一再贬斥,诗文中反映的精神状态,却总是那样乐观。那种顽强的意志,不屈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
②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自然界的风霜,压不住野菊的蓬勃生机;政治上的风雨,又怎能抑自己情怀勃郁?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
③颈联:“西风”往往令人感到萧瑟,画角总带几分悲哀,诗人却“解带”迎之,那胸次何等坦荡,器宇又何等轩昂!“斜日”后面便是黄昏,因此不免使人联想到迟暮。但诗中落日,正照着苍劲的青松,显示出它那不可凌迫的气概,诗人“倚栏”对赏,心与物俱,他不正是对着自己的影子沉思吗?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
④尾联:回应“山争出”,悬拟来日群峰,诗情更为激越。秋肃固不足畏,冬威又安能抑己壮志?冬天一到,定要引来更多的佳客,乘兴踏雪,欣赏那玉洁冰清的世界。这个结联,气象恢宏,一股昂扬之气,流荡在字里行间。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诗写得神完气足,潇洒道劲,景物描写形象鲜明而意味深长。
综上所述,作者览物抒怀,抒发自己的乐观顽强,高洁的品质。
故答案为:诗歌借助景物描写,着意表现诗人身处逆境却无畏无惧,昂扬傲岸,乐观旷达的独特气质。开篇以重重云烟绕郭发端,追昔怀人,有自伤被贬遭际的意味;接着写霜林落而山出,野菊开而酒浓,表现诗人虽贬而昂扬向上、傲岸不可摧之风骨;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诗人面对政治风雨不可凌迫的气度;尾联展望冬日携客踏雪欣赏冰雪覆盖的群山,气象恢弘,昂扬着诗人高洁的品行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整首诗让人感受到一个在贬谪中无畏无惧,乐观顽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