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设计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8 18: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式
一、教学手段: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
二、教学方法: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1、2、)
1.播放黄海战役的视频:
[新课学习]
一、 甲午战争
1、原因(课件5、6、7)
(学生思考: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
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根本原因)
(2)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的制定。
(3)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学生寻找其经过)(课件9、10、)
1894年7月,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不久,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退回国内。随后,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丰岛战役:被迫宣战;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避战保船;辽东战役:献船逃敌,威海战役:全军覆没。
2.爱国教育:
3、结果:签定《马关条约》(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程度化大大加深(课件13---15)
内容: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害:
①《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失败的原因:
5: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课件16---17)
(重点是讲原因和”扶清灭洋”的口号)
展示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篮。”
问题:结合揭帖,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提示:民族矛盾的加剧
问题:结合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和上述揭帖内容,分析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提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后,积极自主发言,最后教师从积极性,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6:八国联军侵华(课件18)
情境营造:打出《八国联军侵华形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义和团袭击西什库教堂图》,讲述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赞扬农民阶级为保卫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提示:结合课本第59页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话进行分析。
7:《辛丑条约》及其危害(课件19)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辛丑条约》的内容并提问:《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有什么特点?
提示:清政府已完全变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小结】
知识层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认识层次: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
正确对待历史,和平发展
【板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东学党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和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