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之综合题-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全国通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之综合题-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全国通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8 12:50:03

文档简介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命题思路】
大洋洲(Oceania),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大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其余10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发达国家,其他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落后。工业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结合近年来的时事,如气候变化对大洋洲国家的影响、大洋洲国家在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中的立场等,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时,可能会结合图表、数据、案例分析等形式,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新西兰基础地理知识等知识。
【真题再现】
(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

(1)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分别说明古大湖区域干旱化和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
(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
用。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未遭受过海水入侵,如果不考虑构造因素,若为科考队员,你在野外可以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并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
【答案】(1)从下往上,黏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表明湖水变浅,再到风成砂层表明湖水变干。甲处石岩层顶部海拔比乙处高,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处海拔比乙处高。(或甲处石灰岩层比乙处薄,表明甲处湖相沉积先于乙处结束。)
(2)流水侵蚀,构造活动,使P处海拔低于河流水位。
(3)化石:在P处北侧附近沉积地层寻找化石,未发现海相古生物化石。 古海岸线:在P处南侧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古海岸线海拔低于同期P处海拔。 沉积特征:在P处北侧附近寻找沉积剖面,未发现海相沉积特征。
【分析】本题以海陆变迁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质变化过程的描述、内外力作用、地质历史演变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古大湖区域干旱化依据:由图可知,自下往上,沉积层由粘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而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说明湖泊由深水湖变成浅水湖,由淡水湖变成咸水湖,湖水减少,变咸;石灰岩层上覆风成砂层,而风成砂岩形成于陆地,说明湖泊已经干涸,气候较为干旱,该地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
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结合材料可知,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高于乙地,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且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厚度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于乙地停止石灰岩成岩物质沉积。综合上面分析可推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
(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由于受内力作用的构造活动,如地壳运动,导致p地以上河段地壳上升,p地以下河段地壳下降,地势落差变大,流水侵蚀、冲刷,下切加剧,使p处河床变深,低于河流水位,河流外泄出海。综上所述,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构造活动,使P处海拔低于河流水位。
(3)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地质构造方面,我们可以从古海岸线角度看:在p点南侧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寻找能够代表古海岸线的地理事物,如贝壳堤等,找到后进一步对比P点南侧古海岸线海拔与P处湖相沉积层的海拔,南侧古海岸线海拔若低于同期P处海拔,就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沉积特征方面,可以在p点北侧寻找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物,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就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化石类型方面:在p点北侧附近可以寻找化石,若均为陆地生物化石,寻找不到海洋生物化石,就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
【基础知识】
1.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大洋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由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南北二岛以及众多散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屿组成。地貌多样,从广阔的沙漠、热带雨林到高山地带均有分布。
2. 气候特点:由于跨纬度广,大洋洲拥有多种气候类型,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到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北部地区多为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而南部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则较为凉爽,有四季之分。
3. 水文特征:大洋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大量的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澳大利亚的墨累河是该洲最长的河流,而新西兰的南岛有壮观的冰川湖。此外,周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如大堡礁,也是其重要水文特征之一。
4. 生物多样性:该地区生物种类丰富,特别是岛屿上存在大量特有种,如袋鼠、考拉等标志性物种在澳大利亚广泛分布,而新西兰则以其独特的鸟类,如几维鸟闻名。珊瑚礁生态系统支持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5. 人口与民族:大洋洲人口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口最为集中。居民由多种族构成,包括原住民(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以及太平洋岛屿上的各种原住民群体)、欧洲后裔、亚洲移民等。
6. 文化多样性:该地区文化多样,原住民文化尤其独特,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幻时光传说和复杂的
岩画艺术,以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等地的传统航海技能、舞蹈和音乐。
7. 经济活动:农业、矿业、旅游业是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新西兰则以畜牧业和乳制品出口著名,而太平洋岛国多依赖渔业和旅游业。
8. 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拥有发达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时,许多岛屿国家面临发展挑战,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威胁、资源有限和经济依赖性问题。
9. 澳大利亚:
(1)地理与面积:澳大利亚的面积约为76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国家,大约相当于中国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它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以及一些海外领土组成,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
(2)人口与民族构成:截至2022年9月,澳大利亚的人口约为2612万。其中,约74%的人口为英国及爱尔兰裔,亚裔占5%,土著人占2.7%,其余18.3%为其他民族。官方语言为英语,汉语是除英语之外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3) 经济状况: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体,2022年的人均GDP为65,543美元。其经济支柱包括采矿业、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特别是教育和旅游业。
(4) 政治体制: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立宪制君主国,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由总督代表。政府实行联邦议会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
(5) 文化特色:澳大利亚文化融合了原住民文化、西方文化和亚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社会。体育运动如澳式足球、板球和游泳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6) 自然环境:澳大利亚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包括大堡礁、乌鲁鲁(艾尔斯岩)、广阔的内陆荒漠、热带雨林和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群,如袋鼠、考拉等。
【高考热点】
地理位置与范围:考察学生对大洋洲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如与亚洲、南极洲的关系)、岛屿组成(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太平洋岛国)的掌握情况。
地形地貌:涉及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堡礁等地形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气候特征:特别关注澳大利亚的半环状气候分布特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水文特征:墨累-达令盆地的河流系统、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植被与土壤:澳大利亚独特的植被半环状分布现象及其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红土(铁铝土)的形成与分布。
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城市如悉尼、墨尔本的位置,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活动:农业(特别是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与羊毛生产)、矿业(如铁矿、煤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文化与社会:原住民文化、移民政策、多民族融合的社会结构等。
生态环境问题:如墨累-达令盆地的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盐碱化问题,以及保护大堡礁的措施。
自然灾害:考察学生对澳大利亚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森林火灾、干旱、洪水)的认识及其应对策略。
可持续发展策略:澳大利亚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难点突破】
(一)澳洲代表性动物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约12000种,其中约9000种是其他大洲没有的;有鸟类约650种,其中约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全球有袋类动物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拥有超过 378 种哺乳类动物、828 种鸟类、4,000 种鱼类、300 种蜥蜴、140 种蛇类、2 种鳄鱼以及约 50 种海洋哺乳动物。其中超过 80%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蛙类为澳大利亚所独有。
澳大利亚生物古老性的原因
①6500万年前与大陆分离,是一种孤立、隔绝的海陆位置,阻隔了生物的传播,无大型的肉食动物,致使大陆上没有其它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
② 人类开发较晚,古老动物得以存活下来。
③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生物进化速度缓慢。
(二)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1、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②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适合机械化生产;
③临近海港,交通便利,便于出口,市场广阔。
2、生产特点:
3、限制性因素:灌溉(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背风坡))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修建水利工程,引大分水岭东侧的水)
(三)半环状分布的气候、植被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7 月为一年中气温较低的冬季,而 1 月则为 夏季。由于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所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热量条 件较好,但降水量不足,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占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的 2/3,所以又是世界干旱地区比例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逐渐减少,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分布。气候类型和自然植被带也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分布的类似特点:植被外 缘是森林,向内陆是广阔的干草原,大陆中央和西岸是荒漠。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的影响,除东部山地 迎风坡降水较多外,中部和西部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大陆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而多雨,冬季受东南
信风影响而少雨,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大陆东南部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形成亚热带草原气候。
(四)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新西兰两大岛屿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新西兰是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式议会民主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
新西兰经济蓬勃,新西兰是一个现代、繁荣的发达国家。过去二十年,新西兰经济成功地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新西兰气候宜人、环境清新、风景优美、旅游胜地遍布、森林资源丰富、地表景观富变化,生活水平也相当高。世界银行将新西兰列为世界上最方便营商的国家。新西兰经济发达,是发达国家。过去二十年,新西兰经济成功地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
国名:新西兰(New Zealand)。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多称其为纽西兰。毛利语为Aotearoa,即“长白云之乡”。
国旗:新西兰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徽:新西兰国徽的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五组图案;四颗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麦捆代表农业;羊代表该国发达的畜牧业;交叉的斧头象征该国的工业和矿业;三只扬帆的船表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盾徽右侧为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左侧是持有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上方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也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下方为新西兰蕨类植物,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
国歌:新西兰有两首地位等同的国歌:《天佑新西兰》(God Defend New Zealand) 与《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天佑国王》(God Save The King)。《天佑女王》是英国的国歌及英联邦的皇室颂歌。《天佑女王》一般不作为国歌演奏,而作为皇室颂歌使用。新西兰国歌前半部分为毛利语,后半部分为英语,有关新西兰国歌的应用,由新西兰文化及传统部负责管理。
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惠灵顿是世界上处于最南端的首都。城市面积266.25平方千米,惠灵顿区人口379,000(2007年),市区人口189,700。
最大城市:奥克兰(Auckland)。面积580平方千米,人口1,318,700(2006年3月),市区人口1,079,304。始建于1840年,1841至1865年间曾为新西兰首都。奥克兰区是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地区。
【考向预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北部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观测表明,该地区干季时很少见到“牵
牛花云”登陆的现象。图1为澳大利亚略图。图2为“牵牛花云”景观。
材料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南北绵延约2011公里,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1)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少的原因。
(2)简析澳大利亚西部的高原低矮、平坦的原因。
(3)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
【答案】(1)气候湿热;沿海有珊瑚礁,不利发展海运;人口密度小,大城市少。
(2)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稳定,抬升作用不明显;形成历史悠久,久经外力侵蚀。
(3)干季时,水汽含量较少;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东南信风(偏南风)影响,风向与“牵牛花云”
登陆方向不一致。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涉及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地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沿海有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不利于船只航行,有触礁危险,不利发展海运;由于上述因素导致人口密度小,大城市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稳定,抬升作用不明显,形成时间早,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久经剥蚀夷平,使澳大利亚西部的高原低矮、平坦。
(3)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干季时,天气干燥,降水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无法形成“牵牛花云”;干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难以形成“牵牛花云”。
2.阅读图文材料,党成下列要求。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个美丽的椭圆形珊瑚岛,它就是瑙鲁国(下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瑙鲁东离夏威夷4160公里,西南距澳大利亚悉尼4000公里。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最高海拔70米。岛上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布阿达湖为咸水湖。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瑙鲁的经济主要依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
(1)从自然角度,解释瑙鲁岛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瑙鲁岛为什么磷酸盐储量大。
(3)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瑙鲁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原因。
【答案】(1)岛屿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为咸水湖;地表多鸟粪及石灰岩,地表透水性很强。(答出2点即可)
(2)瑙鲁位于低纬太平洋,热量条件好,鱼类生长速度快,海鸟食物丰富,海鸟众多;该岛远离其它陆地,
面积狭小,人类活动少,受人类干扰小,大量海鸟聚居该岛,栖息、产卵,产生大量粪便;日积月累,该岛沉积大量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磷酸盐。
(3)经济上过度依赖磷酸盐的开采和出口,产业结构单一;磷酸盐产业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磷酸盐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粗放的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必备生活资源短缺,加剧社会陷入危机。
【分析】本大题以瑙鲁国的磷酸盐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瑙鲁水资源缺乏原因、瑙鲁岛磷酸盐储量大原因、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可知,该国岛屿面积狭小;“最高海拔70米,岛上没有河流”说明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唯一的湖泊为咸水湖,淡水资源少;“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说明地表多鸟粪及石灰岩,地表透水性很强等,这些特点导致瑙鲁的淡水不足,水资源条件差。
(2)据图的纬度位置可知 ,瑙鲁位于低纬地区,为热带地区,热量条件好,周边海域鱼类生长速度快,海鸟食物丰富,海鸟众多;由材料“瑙鲁东离夏威夷4160公里,西南距澳大利亚悉尼4000公里”可知 ,该岛远离其他陆地,面积狭小,人类活动少,鸟类受人类活动干扰小;且该地是往返南北半球的候鸟迁徙的重要节点,使大量海鸟聚居该岛,栖息,产卵,产生大量粪便,日积月累,该岛沉积大量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磷酸盐。
(3)根据材料,瑙鲁的经济主要依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说明其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磷酸盐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从瑙鲁国家的经济结构看,过度依赖磷酸盐开采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导致海鸟减少,鸟粪堆积减少;必备生活资源短缺,加剧社会陷入危机。瑙鲁处于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将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面临可能被淹没的危险。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下右图分别为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

(1)分析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工程量大 分析原因。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需水量大;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量大。
理由:美国北水南调输水路线位于山间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或答调水线地形相对平坦);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输水路线穿过山脉,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原因:灌溉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导致次生盐碱化。
治理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任答对两点即可)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美国为材料,涉及澳大利亚水资源、土壤盐碱化、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调水工程等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考查区域缺水的原因,缺水分为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即时由于严重水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资源型缺水是由于水资源本身频发导致的缺水;结合所学知识,墨累达令盆地,本身地处大分水岭背风坡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本区域缺水。
(2)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由图可知,美国北水南调输水路线地形条件较为优越,线路位于山间盆地,走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不需要跨越高山,因此工程难度较小;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需要跨越大分水岭,需开凿隧道,工程量较大,难度较大。
(3)原因:本题考查调水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于调入区达令盆地,由于本区域气候干旱,调水后不合理的灌溉提高了区域地下水的水位,增加了盐碱化;
措施:对于土壤盐碱化问题,治理措施在于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修建工程措施,有排有灌,控制地下水水位;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作物等。
4.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珀斯方圆1300公里无规模城市,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

(1)说出1月控制珀斯地区的气压带,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解释其原因。
(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4)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帕斯地处南半球中纬度、1月是该地区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风带)南移控制该地区。
(2)帕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沙漠面积广);帕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海风;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形成陆风,所以风向多变。
(3)帕斯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冬季西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西临印度洋且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
(4)图示地区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风能开发成本优势不明显;风能不稳定,开发成本较高。
【分析】本大题以珀斯的气候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冬夏季风、风能开发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珀斯位于32°S左右,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该地。
(2)本小题考查珀斯风向日变化的成因。风向变化的原因应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角度分析。据图可知,珀斯位于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东侧的沙漠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西侧的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吹偏西风;晚上,沙漠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西侧的海洋降温慢,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吹偏东风,所以风向多变。
(3)本小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应从地表性质、气压梯度力等角度分析。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4)本小题考查能源的开发利用。图示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根据图例,图示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开发成本低。由题干“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可知,该区域风能季节差异大,不稳定,风电成本高。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城市、铁路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澳大利亚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1)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提示:从半球,海陆,经纬度来答)。
(2)试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虽然四面环海,但是气候十分干旱,请解释其气候干旱的成因。
【答案】(1)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南半球;它东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主要位于低纬。
(2)人口和主要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坦;沿海地区,海运发达,交通便利等。
(3)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且由于山脉的阻挡,东南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无法达到;西部地区还受寒流减湿的影响,降水稀少。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涉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及原因、气候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地理位置的表述一般从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进行,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南半球;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东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从图中不难看出澳大利亚城市和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原因: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地形平坦、沿海多港口,交通条件便利等方面的优势有关。
(3)气候成因一般可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南回归线从澳大利亚中部穿过,这使得该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东部为大分水岭,阻挡了由东南信风带带来的水汽,暖湿气流无法达到;西部地区受寒流减湿作用影响,降水稀少。综合以上因素,使澳大利亚气候干旱。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加是由173个岛屿组成的太平洋岛国,岛屿大部分为珊瑚岛,也有很多是火山岛。其陆地面积为747km2,境内无河流,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200mm,11月~次年3月常有飓风。该国渔业和森林资源较丰富。左图示意汤加的地理位置,图中的塔布岛是该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右图为汤加气温、降水量年变化图。
(1)描述汤加的地理位置。
(2)判断汤加的气候类型,并说明气候特征。
(3)推测袭击汤加的飓风的主要移动方向,并说明其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答案】(1)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南太平洋西部的低纬度地区;大洋洲的中东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
(2)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夏季降水量偏大,冬季相对较少。
(3)移动方向:大致自东向西(或自东向西再转向西南)。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汤加位于南半球信风带;飓风在南太平洋热带海域形成,受东南信风的推动自东向西移动,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西南。
【分析】本题以汤加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和特征、气象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汤加位于20°S,175°W附近,从半球位置看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洋洲的中东部的群岛国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
(2)从汤加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国属于南太平洋的群岛国家,纬度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影响,形成热
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偏大,12月~次年4月为雨季;冬季受信风影响,降水相对较少,5月~8月为旱季。
(3)移动方向:受东南信风影响,袭击汤加的飓风的主要移动方向大致是自东向西(或自东向西再转向西南)。
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汤加位于20°S附近,处于南半球的信风带;11月~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太平洋水温高,飓风在南太平洋热带海域形成;受东南信风的推动飓风自东向西移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后转向西南。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电方式以煤电为主,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为此澳大利亚制定了到2030年至少削减26%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为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成为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的亮点。下图为澳大利亚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说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2)分析澳大利亚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光伏安装密度最大地区与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地区是否相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澳大利亚煤炭发电比重大,煤炭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电力需求量大,煤炭消耗量大;澳大利亚人口较少,人均碳排放量大。
(2)澳大利亚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3)不相符。理由:光伏安装密度最大的地区可能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这里是澳大利亚经济规模大、城市密集、电力消耗量大的地区,为光伏电力的最大市场。太阳能最丰富地区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这里人烟稀少,电力需求量小。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澳大利亚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可以从澳大利亚能源消费结构、能源需求量等方面回答。澳大利亚是经济发达国家,国内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并且是世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多种矿产资源的输出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大;煤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发电来源,2000年,煤电发电量占比一度达到82%,随着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近年来煤炭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4~2015年度仍然达到了63%,煤炭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澳大利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收入高,消费水平高,澳大利亚人口较少,人均碳排放量大。因此,成为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和天气状况等,澳大利亚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纬度位置较低,年平均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广布,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因此,澳大利亚太阳能资源丰富。
(3)本题要注意区分影响光伏安装密度最大地区与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地区的因素不同,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和天气状况等,而影响光伏安装密度最大地区的因素主要是消费市场,根据澳大利亚的特征可知,两者并不相符。由图及上题可知,澳大利亚太阳能最丰富地区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这里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所以太阳能较丰富,但这里人烟稀少,电力需求量小。光伏安装密度最大的地区可能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东南、西南沿海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英国移民最先到达东南、西南沿海,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因此,澳大利亚的城市多分布在东南、西南沿海,这里是澳大利亚经济规模大、城市密集、电力消耗量大的地区,为光伏电力的最大市场。
8.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⑥气候类型的名称,并说明其成因。
(2)气候类型④⑤⑥降水量均比较大,请说明其最主要的原因。
(3)请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4)澳大利亚②气候类型分布面积广,试说明其成因。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东北部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故澳大利亚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东部临海,沿岸水汽充足;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 原因:东南部气温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4)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降水;大分水岭紧挨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亚沙漠面积特别广大,而且直达西海岸。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简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征、成因、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故澳大利亚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气候类型④⑤⑥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均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东部临海,沿岸水汽充足,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降水较多。
(3)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 首先,从自然条件来看,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少雨, 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开发历史较早,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4)澳大利亚大陆热带沙漠气候广布的原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因气流下沉不易降水;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而且大陆又是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地形上高大的山地大分水岭紧挨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多雨区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而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广
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亚沙漠面积特别广大,而且直达西海岸。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命题思路】
大洋洲(Oceania),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大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其余10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发达国家,其他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落后。工业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结合近年来的时事,如气候变化对大洋洲国家的影响、大洋洲国家在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中的立场等,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时,可能会结合图表、数据、案例分析等形式,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新西兰基础地理知识等知识。
【真题再现】
(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

(1)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分别说明古大湖区域干旱化和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
(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
用。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未遭受过海水入侵,如果不考虑构造因素,若为科考队员,你在野外可以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并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
【基础知识】
1.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大洋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由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南北二岛以及众多散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屿组成。地貌多样,从广阔的沙漠、热带雨林到高山地带均有分布。
2. 气候特点:由于跨纬度广,大洋洲拥有多种气候类型,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到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北部地区多为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而南部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则较为凉爽,有四季之分。
3. 水文特征:大洋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大量的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澳大利亚的墨累河是该洲最长的河流,而新西兰的南岛有壮观的冰川湖。此外,周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如大堡礁,也是其重要水文特征之一。
4. 生物多样性:该地区生物种类丰富,特别是岛屿上存在大量特有种,如袋鼠、考拉等标志性物种在澳大利亚广泛分布,而新西兰则以其独特的鸟类,如几维鸟闻名。珊瑚礁生态系统支持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5. 人口与民族:大洋洲人口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口最为集中。居民由多种族构成,包括原住民(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以及太平洋岛屿上的各种原住民群体)、欧洲后裔、亚洲移民等。
6. 文化多样性:该地区文化多样,原住民文化尤其独特,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幻时光传说和复杂的岩画艺术,以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等地的传统航海技能、舞蹈和音乐。
7. 经济活动:农业、矿业、旅游业是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新西兰则以畜牧业和乳制品出口著名,而太平洋岛国多依赖渔业和旅游业。
8. 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拥有发达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时,许多岛屿国家面临发展挑战,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威胁、资源有限和经济依赖性问题。
9. 澳大利亚:
(1)地理与面积:澳大利亚的面积约为76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国家,大约相当于中国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它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以及一些海外领土组成,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
(2)人口与民族构成:截至2022年9月,澳大利亚的人口约为2612万。其中,约74%的人口为英国及爱尔兰裔,亚裔占5%,土著人占2.7%,其余18.3%为其他民族。官方语言为英语,汉语是除英语之外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3) 经济状况: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体,2022年的人均GDP为65,543美元。其经济支柱包括采矿业、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特别是教育和旅游业。
(4) 政治体制: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立宪制君主国,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由总督代表。政府实行联邦议会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
(5) 文化特色:澳大利亚文化融合了原住民文化、西方文化和亚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社会。体育运动如澳式足球、板球和游泳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6) 自然环境:澳大利亚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包括大堡礁、乌鲁鲁(艾尔斯岩)、广阔的内陆荒漠、热带雨林和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群,如袋鼠、考拉等。
【高考热点】
地理位置与范围:考察学生对大洋洲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如与亚洲、南极洲的关系)、岛屿组成(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太平洋岛国)的掌握情况。
地形地貌:涉及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堡礁等地形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气候特征:特别关注澳大利亚的半环状气候分布特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水文特征:墨累-达令盆地的河流系统、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植被与土壤:澳大利亚独特的植被半环状分布现象及其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红土(铁铝土)的形成与分布。
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城市如悉尼、墨尔本的位置,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活动:农业(特别是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与羊毛生产)、矿业(如铁矿、煤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文化与社会:原住民文化、移民政策、多民族融合的社会结构等。
生态环境问题:如墨累-达令盆地的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盐碱化问题,以及保护大堡礁的措施。
自然灾害:考察学生对澳大利亚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森林火灾、干旱、洪水)的认识及其应对策略。
可持续发展策略:澳大利亚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难点突破】
(一)澳洲代表性动物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约12000种,其中约9000种是其他大洲没有的;有鸟类约650种,其中约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全球有袋类动物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拥有超过 378 种哺乳类动物、828 种鸟类、4,000 种鱼类、300 种蜥蜴、140 种蛇类、2 种鳄鱼以及约 50 种海洋哺乳动物。其中超过 80%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蛙类为澳大利亚所独有。
澳大利亚生物古老性的原因
①6500万年前与大陆分离,是一种孤立、隔绝的海陆位置,阻隔了生物的传播,无大型的肉食动物,致使大陆上没有其它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
② 人类开发较晚,古老动物得以存活下来。
③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生物进化速度缓慢。
(二)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1、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②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适合机械化生产;
③临近海港,交通便利,便于出口,市场广阔。
2、生产特点:
3、限制性因素:灌溉(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背风坡))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修建水利工程,引大分水岭东侧的水)
(三)半环状分布的气候、植被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7 月为一年中气温较低的冬季,而 1 月则为 夏季。由于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所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热量条 件较好,但降水量不足,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占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的 2/3,所以又是世界干旱地区比例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的年
降水量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逐渐减少,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分布。气候类型和自然植被带也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分布的类似特点:植被外 缘是森林,向内陆是广阔的干草原,大陆中央和西岸是荒漠。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的影响,除东部山地 迎风坡降水较多外,中部和西部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大陆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而多雨,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而少雨,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大陆东南部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形成亚热带草原气候。
(四)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新西兰两大岛屿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新西兰是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式议会民主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
新西兰经济蓬勃,新西兰是一个现代、繁荣的发达国家。过去二十年,新西兰经济成功地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新西兰气候宜人、环境清新、风景优美、旅游胜地遍布、森林资源丰富、地表景观富变化,生活水平也相当高。世界银行将新西兰列为世界上最方便营商的国家。新西兰经济发达,是发达国家。过去二十年,新西兰经济成功地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
国名:新西兰(New Zealand)。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多称其为纽西兰。毛利语为Aotearoa,即“长白云之乡”。
国旗:新西兰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徽:新西兰国徽的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五组图案;四颗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麦捆代表农业;羊代表该国发达的畜牧业;交叉的斧头象征该国的工业和矿业;三只扬帆的船表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盾徽右侧为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左侧是持有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上方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也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下方为新西兰蕨类植物,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
国歌:新西兰有两首地位等同的国歌:《天佑新西兰》(God Defend New Zealand) 与《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天佑国王》(God Save The King)。《天佑女王》是英国的国歌及英联邦的皇室颂歌。《天佑女王》一般不作为国歌演奏,而作为皇室颂歌使用。新西兰国歌前半部分为毛利语,后半部分为英语,有关新西兰国歌的应用,由新西兰文化及传统部负责管理。
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惠灵顿是世界上处于最南端的首都。城市面积266.25平方千米,惠灵顿区人口379,000(2007年),市区人口189,700。
最大城市:奥克兰(Auckland)。面积580平方千米,人口1,318,700(2006年3月),市区人口1,079,304。始建于1840年,1841至1865年间曾为新西兰首都。奥克兰区是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地区。
【考向预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北部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观测表明,该地区干季时很少见到“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图1为澳大利亚略图。图2为“牵牛花云”景观。
材料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南北绵延约2011公里,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1)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少的原因。
(2)简析澳大利亚西部的高原低矮、平坦的原因。
(3)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党成下列要求。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个美丽的椭圆形珊瑚岛,它就是瑙鲁国(下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瑙鲁东离夏威夷4160公里,西南距澳大利亚悉尼4000公里。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最高海拔70米。岛上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布阿达湖为咸水湖。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瑙鲁的经济主要依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
(1)从自然角度,解释瑙鲁岛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瑙鲁岛为什么磷酸盐储量大。
(3)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瑙鲁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下右图分别为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

(1)分析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工程量大 分析原因。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4.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珀斯方圆1300公里无规模城市,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

(1)说出1月控制珀斯地区的气压带,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解释其原因。
(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4)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城市、铁路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澳大利亚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1)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提示:从半球,海陆,经纬度来答)。
(2)试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虽然四面环海,但是气候十分干旱,请解释其气候干旱的成因。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加是由173个岛屿组成的太平洋岛国,岛屿大部分为珊瑚岛,也有很多是火山岛。其陆地面积为
747km2,境内无河流,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200mm,11月~次年3月常有飓风。该国渔业和森林资源较丰富。左图示意汤加的地理位置,图中的塔布岛是该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右图为汤加气温、降水量年变化图。
(1)描述汤加的地理位置。
(2)判断汤加的气候类型,并说明气候特征。
(3)推测袭击汤加的飓风的主要移动方向,并说明其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电方式以煤电为主,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为此澳大利亚制定了到2030年至少削减26%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为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成为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的亮点。下图为澳大利亚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说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2)分析澳大利亚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光伏安装密度最大地区与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地区是否相符,并说明理由。
8.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⑥气候类型的名称,并说明其成因。
(2)气候类型④⑤⑥降水量均比较大,请说明其最主要的原因。
(3)请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4)澳大利亚②气候类型分布面积广,试说明其成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