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提优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40分
一、选择题。(16分)
1.猜一猜,“”字是现代汉字( )。
A.导 B.尊 C.异 D.夺
2.下列猜字谜答案错误的一项是( )
A.瞪着眼睛瞧,一个都不少。(目)
B.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驼)
C.一撇挂在三字上,乍看只有寸把长。 谜底:(寿)
D.三口来重叠,莫把品字猜。谜底:(皿)
3.根据造字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燕”字是象形字。
B.“尘”、“休”字是会意字。
C.“采”、“末”字是指事字。
D.“胜”、“泪”字是形声字。
4.下面的成语对对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珍海味对粗茶淡饭
流芳百世对遗臭万年
C.精雕细刻对粗制滥造
伶牙俐齿对滔滔不绝
5.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向身体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两个人代表全班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这道作业把我难住了,我去请教妈妈,妈妈把方法教给了我,然后说:“你真是‘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C.奶奶的医术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劫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出土于安阳市的废墟。
C.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研究甲骨文的学科叫“甲骨学”。
7.判断下面书法作品的字体,把对应字体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8.下列关于汉字字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C.小篆是秦朝时发展来的,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D.隶书的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而楷书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南北朝之后占主导地位,一直通行至今。
填空题。(11分)
1.巧填同音字。(6分)
gē( )曲 ( )膊 ( )草
jī ( )遇 ( )饿 射( )
hú( ) 狸 ( )水 ( )蝶
tuō ( )地 洒( ) 委 ( )
2.对联,写出对联中加点字的原字。(3分)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
(2)因荷而得藕 ( )、( )
有杏不须梅 ( )、( )
3.看图猜成语。(2分)
( ) ( )
连一连(9分)
1.将“马”字的演变过程的5种字体与字体名称连起来。(5分)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将作品与对应的字体连起来。(2分)
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
3.把下面汉字的艺术形式与对应的名称连起来。(2分)
剪纸 匾额 扇面 印章
四、 把歇后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填序号)(4分)
A. ________________——照旧(舅)
B. 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____
C. 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
D. 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___
E. 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____
1. 景德镇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 )啊!
2. 我和爷爷下了几盘棋,刘明问我:“你胜了几局?”我皱着眉头说:“________。”
3. 他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老师批评,父母责骂,他仍是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5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0分)
(一)推敲(8分)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者讶之。时韩退之①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②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①韩退之:指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②并辔:并排驾着马。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下面加点的“之”字,与“推敲之势”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炼之未定 B.立马久之 C.观者讶之 D.布衣之交
2.下列对韩愈说“‘敲字’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2分)
A.“敲”字更能体现出僧人的礼貌
B.“敲”的声音更响亮,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C.“敲”字写出了声音,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夜晚的宁静
D.“敲”字能够体现出僧人一丝不苟、严谨创作的态度
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2分)
填入左侧□中最恰当的字是( )
A.疾 B.度 C.下 D.过
理由是:
4.这个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哪些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
(二)(7分)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人们更多将此归因于“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人们天天敲击键盘,不习惯于手写,那要记住字形肯定是有难度的。
材料二:
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教孩子这个字为什么会这么写,所以孩子日后写到这个字,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孩子属于“深层 记忆”。可是现在,老师教识字一般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竖横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靠的。
材料三:
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
1.阅读材料,探究出现汉字书写危机的三个原因。(6分)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汉字书写危机”,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假如汉字会说话(15分)
①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当我们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
③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最为典型。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④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
⑤中国人对汉字的敬畏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现在,每逢过年,几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会贴春联。此时的汉字,正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盼。
⑥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他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世界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
⑦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独具特色,内涵丰富。汉字的古今同脉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根基。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风靡世界:
博大精深: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 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 。(3分)
3.请用“ ”画出“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意义。(2分)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不可使用第①自然段的句子)(4分)
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 ;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 。
5.爸爸想在你的房间里挂上一幅字,你希望挂哪一个字?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五、综合实践(5分)
根据提示选出相应的人物。(3分)
李耳 李冰 李世民 李清照 李时珍 李大钊 李广 李春
(1)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
(2)北宋女词人:( )
(3)明代医药学家:( )
(4)隋朝的桥梁专家:( )
(5)汉朝有名的军事将领:( )
(6)战国时期水利专家:(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汉字英雄》于上周结束了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字典姐”陈怡曦不负众望摘得“汉字状元”。在观众大呼“节目结束太快,还不过瘾”的同时,参加节目的小选手也无不暗下决心明年重返赛场,并呼吁更多的学生朋友加入到《汉字英雄》的行列中来。由此可见,《汉字英雄》的成功不仅仅是体现在收视率上,更是赢在观众的口碑与他们对于下一季节目的期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25分
六、作文
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你和汉字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故事,比如你写错字或者读错字的尴尬事,认识一个生字后的喜悦……请以“我和汉字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提优测评卷
一、
1. B
2. D
解析:三口来重叠,莫把品字猜。谜底:(目)
3.D
解析:“胜”是形声字,“泪”字是会意字。
4. D
解析:伶牙俐齿对笨嘴拙舌,滔滔不绝对泛泛而谈。
5. D
解析:D.劫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6. B
解析:甲骨文出土于安阳市的殷墟遗址。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17年,王国维对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商王世系表,进一步证实小屯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小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郊洹河岸边。这一带地势略高,因此战国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一度被当作埋葬亡灵的理想地点。直到明朝时,才成为由数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居民点。清末以来,小屯居民在耕作中常从地下挖到碎骨片。19世纪末,当地传闻碎骨即所谓的龙骨,可以治病,于是村民收集碎骨片,或留作已用,或卖给中药铺。从此,“龙骨”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掘出。
7.B;D;C;A
8. C
解析: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1.
歌 胳 割
机 饥 击
狐 湖 蝴
拖 脱 托
2.
(1)句 题 (2)何 偶 幸 媒
3.
大材小用 德高望重
1.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
3.
剪纸 匾额 扇面 印章
四、
A. 外甥打灯笼 B. 有言(盐)在先 C. 净是输(书)
D. 各显神通 E. 名(鸣)声在外
1. E 2. C 4. A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四、
(一)
1.D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推敲之势”的意思是“推门和敲门的姿势”,其中“之”的意思是“的”。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推”“敲”二字。B项中的“之”是句末助词。C项中的“之”是代词,指贾岛比画推和敲的姿势和行为。D项中,“布衣之交”指官员与普通百姓交朋友,其中“之”的意思是“的”。本题选D。
2.AC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月夜访友,即使门上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字能体现僧人的礼貌。“敲”字也能衬托出夜晚的宁静。因此A、C两项合理。B项中的“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太合理,无法判断僧人的本意是不是想引起他人注意。D项中,“推”“敲”是贾岛创作时斟酌的字,不是僧人创作,因此错误。
3. D 用“过”字来形容蔡子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A项中的“疾”指“快,急速”,但缺乏轻快的意思。B项中的“度”指“度过”,也缺乏又轻又快的感觉。C项中的“下”着重在动作的结束,诗句显然不是讲蔡子纵跳动作的结束,因此不恰当。D项中的“过”,写出他跳得又高又快又轻,生动形象地把他的高超本领表现了出来。
4.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②文章不厌百回改;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要在阅读文章后,感受到贾岛两大方面的品质,一是对自身的要求高,严谨认真,不厌修改;二是能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紧扣主人公这两大方面的品质,再联系平时的写作,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分析】译文: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二)
1.“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
未能从“字理的层面”教孩子写字。
人民对汉字已无敬畏之心。
2.手写汉字,传承文明。
(三)
1.风靡世界:形容这本书在整个世界都很风行。
博大精深:文字中汉字文化广博高深。
2. 举例子 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
3.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4.
汉字,蕴藏着古老中国悠久的历史
汉字,传递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要符合“自己房间”这个地点的特点,写清楚挂这个字的理由即可。
五、综合实践(5分)
(1)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 )
(2)北宋女词人:( 李清照 )
(3)明代医药学家:( 李时珍 )
(4)隋朝的桥梁专家:( 李春 )
(5)汉朝有名的军事将领:( 李广 )
(6)战国时期水利专家:( 李冰 )
2.
“字典姐”陈怡曦摘得“汉字状元”,《汉字英雄》赢得观众的口碑及期许。
六、作文
思路点拨:
开头:开门见山,介绍汉字。例如:我和汉字的故事有很多,其中,猜字谜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叙事:注意叙事的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叙事要生动,运用细节描写。
结尾:抒发感情,总结收获。例如: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是一个文明古国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并使之流传下去。这就是我与汉字的故事。
例文:
我和汉字的故事
汉字,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艺术瑰宝。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汉字,我和汉字之间就发生过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一次元宵节,社区发了三张邀请单给外婆,是邀请居民去社区吃爱心汤圆。面对我这只“小馋猫”,外婆只好领着我一起去吃汤圆。
那时候,我才五六岁,刚与汉字交朋友,认识了几个简单的字,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心里感到特别骄傲。于是我便拿着邀请单认真地读了起来:“上‘牛’,八点到十点;下‘牛’,十四点到十六点……”为了让外婆和周围的人看出我认识字了,我又故意大声而自豪地读了一遍,没想到这一读,竟然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哈哈哈哈,上‘牛’下‘牛’!”大家模仿着我的声音和口气,哈哈大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有些莫名其妙,心想:不是对的吗?上‘牛’下‘牛’呀!一点儿也没错啊!看着大人们哈哈大笑的样子,我更是十分困惑,这张纸上就是这样写的呀!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好奇地抬起了头,问外婆:“外婆,他们为什么笑啊?我不是念对了嘛!”外婆听了“扑哧”一声又笑了起来,“这个字念‘午’,不是‘牛’!”“啊!”我顿时恍然大悟,害羞地挠了挠头,脸红到了耳根。看着周围的大人们笑成这样,我真是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吃完汤圆回到家里,我大声嚷嚷道:“下‘牛’有动画片,我要看!”突然我想起这个字念“午”,又急忙纠正了过来。但是,上“牛”下“牛”已经成了我家的笑料,妈妈知道了也常“宣传”我的丑事,我真是哭笑不得,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能犯这种错误了。
汉字可真是奇妙,许多字长得很像,读音、意思却大有不同,这使我更加敬佩古代创造汉字的人了。我们一定要学好汉字,千万不能读错音,写错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