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下数学10.2平行线的判定 作业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七下数学10.2平行线的判定 作业设计(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28 10:45: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数学 七年级 第二学期 沪科版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10.1 相交线(1) 10.1 相交线
2 10.1 相交线(2) 10.1 相交线
3 10.1 相交线(3) 10.1 相交线
4 10.2 平行线的判定(1) 10.2 平行线的判定
5 10.2 平行线的判定(2) 10.2 平行线的判定
6 10.2 平行线的判定(3) 10.2 平行线的判定
7 10.3 平行线的性质 10.3 平行线的性质
8 10.4 平移 10.4 平移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掌握基本事实: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6.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8.掌握平行线基本事实I: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9.掌握平行线基本事实Ⅱ: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定理的证明。
12.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Ⅱ: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3.能用三角板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4.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5.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6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17.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初中几何部分真正的“入门级”知识,就学生的知识层次来说,由数到代数式,由代数到几何,是质的飞跃,是几何证明的入门与关键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章从生活或学生的操作体验中引入知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再用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加以表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产生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在小学,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重点研究了线段和角,知道了互余、互补的角,等角的补角( 余角)相等等知识,能将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简单的图形,会画简单图形,初步掌握结合图形思考问题,只会极为简单的说理,而且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来进行说理。
能力的储备:学生初步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对于几何知识的准确表达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由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还不能做到准确。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但在图形的性质学习过程中,不会注重图形之间的联系,对获得正确的几何结论的经验和方法还很缺乏。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规律看:七年级学生大都积极、热情,喜欢数学活动和探究,但注意力有时不能集中;七年级学生大都热衷于口头表达,但有条理的书写表达较为困难。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了解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的性质,会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理解垂线、垂线段、平行线等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了解定理的证明。
4.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四、课时作业
第五课时(10.2 平行线的判定(2))
作业 1(基础达标作业)
作业内容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D.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相交或垂直 B.垂直或平行 C.平行或相交 D.相交或重合
(3)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等级 备 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规范性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主要考查的平行线的性质,涉及到平行公理及推论等知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平行公理相交线等知识分别判断即可.
第(2)题考查了平行线,根据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可得答案.
第(3)题主要考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知识,熟练识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作业 2(素养提升作业)
1.作业内容
(1)小友把一副三角板摆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其中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到 .
(2)如图1,要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如图2的形式,则图2的作法中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依据是 .
(3)图中的三个六边形中,每个角都等于.图中有平行线吗?如果有,请指出来,并说明它们为什么平行.
(4)如图,直线、被所截,于H,,,求证:.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等级 备 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规范性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考查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旨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2)小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信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即可.
第(3) 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求解可得.
第(4)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正确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数学 七年级 第二学期 沪科版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10.1 相交线(1) 10.1 相交线
2 10.1 相交线(2) 10.1 相交线
3 10.1 相交线(3) 10.1 相交线
4 10.2 平行线的判定(1) 10.2 平行线的判定
5 10.2 平行线的判定(2) 10.2 平行线的判定
6 10.2 平行线的判定(3) 10.2 平行线的判定
7 10.3 平行线的性质 10.3 平行线的性质
8 10.4 平移 10.4 平移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掌握基本事实: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6.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8.掌握平行线基本事实I: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9.掌握平行线基本事实Ⅱ: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定理的证明。
12.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Ⅱ: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3.能用三角板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4.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5.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6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17.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初中几何部分真正的“入门级”知识,就学生的知识层次来说,由数到代数式,由代数到几何,是质的飞跃,是几何证明的入门与关键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章从生活或学生的操作体验中引入知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再用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加以表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产生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在小学,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重点研究了线段和角,知道了互余、互补的角,等角的补角( 余角)相等等知识,能将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简单的图形,会画简单图形,初步掌握结合图形思考问题,只会极为简单的说理,而且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来进行说理。
能力的储备:学生初步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对于几何知识的准确表达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由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还不能做到准确。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但在图形的性质学习过程中,不会注重图形之间的联系,对获得正确的几何结论的经验和方法还很缺乏。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规律看:七年级学生大都积极、热情,喜欢数学活动和探究,但注意力有时不能集中;七年级学生大都热衷于口头表达,但有条理的书写表达较为困难。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了解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的性质,会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理解垂线、垂线段、平行线等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了解定理的证明。
4.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四、课时作业
第五课时(10.2 平行线的判定(2))
作业 1(基础达标作业)
作业内容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D.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平行线的性质,涉及到平行公理及推论等知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平行公理相交线等知识分别判断即可.
【详解】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符合题意;
B、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相交或垂直 B.垂直或平行 C.平行或相交 D.相交或重合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根据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可得答案.
【详解】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两条直线平行,故C正确;
故选:C.
(3)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可得 B.若,可得
C.若,可得 D.若,可得
【答案】C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等级 备 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规范性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主要考查的平行线的性质,涉及到平行公理及推论等知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平行公理相交线等知识分别判断即可.
第(2)题考查了平行线,根据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可得答案.
第(3)题主要考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知识,熟练识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作业 2(素养提升作业)
1.作业内容
(1)小友把一副三角板摆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其中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到 .
【答案】
(2)如图1,要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如图2的形式,则图2的作法中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依据是 .
【答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信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由作图可知:,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图中的三个六边形中,每个角都等于.图中有平行线吗?如果有,请指出来,并说明它们为什么平行.
【答案】有,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求解可得.
【详解】解:,
理由:如图,连接,
∵三个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三个六边形都是正六边形,
∴,
∵,
∴C、D、E三点共线,
∵,
∴.
(4)如图,直线、被所截,于H,,,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根据题中角度求出,,即可得到结论,正确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证明:∵,





∴.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等级 备 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规范性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考查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旨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2)小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信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即可.
第(3) 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求解可得.
第(4)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正确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