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2015 评比优秀教案 鲁科版化学 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碳的循环 3课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滕州2015 评比优秀教案 鲁科版化学 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碳的循环 3课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1-08 20:28:15

文档简介

1.日期:2014年12月9日
2.课题:《必修一》 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
3.课型: 新授课
4.教学模式:诱思探究式
5.教学手段: 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
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掌握硝酸的强酸性、热不稳定性及强氧化性;
掌握硝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运用观察法等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的循环及环境的影响,提高热爱生活、热爱化学的情感。
7.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硝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根离子的检验。
8.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巩固】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已经掌握了氨气的有关性质知道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样一句谚语“雷雨发庄稼”,下面请同学们写一写“雷”与“发”过程的相关反应方程式,并推荐一位同学上黑板板书,再由师生共同评价。【新课导入】在上述的“雷”与“发”的变化过程有一种含氮元素的酸——硝酸生成,硝酸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我们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它的性质与应用。 在练习本上书写相关方程式,并由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师生共同评价。N2+O22N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通过复习巩固,为将来学习硝酸的制法做铺垫,同时引发新课的导入。 5分钟
【板书】 3.硝酸及其应用【实验1】教师展示一瓶浓硝酸、引导学生观察色、态,接着打开瓶盖,由学生小心的扇闻浓硝酸的气味。【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书本81页。【导出、板书】一、物理性质【投影】结合幻灯片,小结浓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熔点为-42 0C,沸点为83 0C, 密度(1.5g/cm3 ) 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质量分数为68%—70%的硝酸为浓硝酸;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结合硝酸的物理性质,分析实验室保存硝酸的方法并为硝酸的化学性质做铺垫。硝酸的保存:棕色细口瓶,玻璃塞,避光保存。 由一位学生闻浓硝酸的气味,结合观察,描述色、态、味等物理性质。 回顾学习过的能与水任意比互溶的物质--乙醇,作出小结。并总结硝酸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用观察法得出硝酸的物理性质。 将知识形成系统,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6分钟
[分组实验1]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4mol/L的稀硝酸和14mol/L的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分组实验2]将[分组实验1]中的金属铜换成金属铁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投影幻灯片】●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4HNO32H2O+4NO2↑+O2↑(2)强氧化性:【规律引导】从分析氮元素化合价变化入手,引出氧化性,指出还原产物与硝酸浓度有关,一般规律是: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①与金属反应——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硫、磷)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 H2SO4+6NO2↑+2H2O【归纳】 ★通常情况下,浓、稀硝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规律如下:规律1、与金属反应时,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规律2、与非金属反应时,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酸或氧化物;硝酸被还原生成NO2和H2O。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反应产物是否相同? 对照分组实验1分析分析产物,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图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借助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交流研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教师点拨的“规律”引导下,对浓或稀硝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规律进行归纳。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共同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书写。 运用对比法,掌握反应现象、反应产物的异同从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归纳总结出与非金属的反应,对比反应条件,解释金属比非金属还原性更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体系。 15分钟
【交流讨论】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6讨论下列的问题:①久置的硝酸为什么会发黄?②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为什么?③浓硝酸与稀硝酸氧化性相同吗?它们分别与铜反应时,还原产物是什么?④有人认为浓硝酸通常被还原为NO2、稀硝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通常被还原为NO,故相同条件下,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的氧化性,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导出】通过讲述“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巧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导出“王水”概念并讲解王水的组成。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结合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并回答。 聆听,思考,领会“王水”概念(由浓盐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溶液)。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通过王水能与金、铂反应,让学生了解王水比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6分钟2分钟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81-P82页-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设问】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的影响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播放】利用幻灯片展示(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等)图片。 阅读P81-82页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设问。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分钟
【概括·整合】引导学生按下列提示完成本课时教材内容的“概括·整合”。● 硝酸的性质(四性)——挥发性、不稳定性、酸性、强氧化性;●硝酸氧化性规律;●“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 等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按教师提示,课后完成本课时核心内容的“概括·整合”读书笔记。
【本节概括·整合】见下列“氮的循环”附图课堂练习见附课堂练习【布置作业】【丛书课时3训练】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并将知识形成系统
第3课时板书设计3.硝酸及其应用●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易溶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大于水。●硝酸的保存:棕色细口瓶,玻璃塞,避光保存●硝酸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4HNO32H2O+4NO2↑+O2↑(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原因)(2)强氧化性:(生成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规律是: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①与金属反应——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硫、磷)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 H2SO4+6NO2↑+2H2O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酸雨(PH<5.6的雨水) 、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是一种无色、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 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2.从节约原料,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要制取一定量的硝酸铜晶体,下列实验设计中最合理的是( ) A.Cu 与4HNO3(浓)反应B. Cu与8HNO3(稀)反应C. Cu在 空气加热后生成CuO,再将CuO与硝酸反应D. Cu在 氯气气加热后生成CuCl2,再将CuCl2溶于硝酸3.1.92 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 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 )A.504mL    B.168mL    C.336 mL   D.224 mL4.工业上如何储存和运输大量浓硝酸?5.如何洗涤一支内壁镀银的试管?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本章第2节 第三课时教学中本人能够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教学媒体,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界现象“闪电”入手,引出“雷雨发庄稼”谚语,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提供开放式的课堂,发挥每个班级“单元组”的作用。本人借助课堂演示实验如硝酸的物理性质以及分组实验浓、稀硝酸与金属铜、铁的反应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导出本节课核心的知识,硝酸的性质,并借助自然界“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等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2.遇到问题与困难 本节教学中,教学课容量大,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紧,加上有些“单元组”的同学课前预习与准备工作没有到位,因此学习讨论过程,回答问题不太理想,“氮在自然界的循环”简单示意图表示有欠缺;因氧化还原等相关概念及相关知识运用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有些学生在分析硝酸的氧化性时出现了困难。3.今后努力方向 强化学生课前预习意识与合作探究意识,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等相关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本课时教学中,借助课堂演示实验如及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稀硝酸与金属铜、铁的反应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导出本节课核心的知识,硝酸的性质,并借助自然界“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 等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交流·研讨”、“观察·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等栏目,通过学生课堂的分组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动脑,还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体验到其中的转化关系(氮单质与化合物之间、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氮的循环的认识。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结合学生活动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结合“光化学烟雾”以及“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修1第三单元第2节氮的循环(2)
滕州一中化学组
教学分析 本课时在氮的循环基础上,继续学习氮 ( http: / / www.21cnjy.com )循环中重要物质——氨气和铵盐。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学习铵盐性质时采用讨论和探究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氨气的制法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并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这部分的设计充分体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分析思考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氨气的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氨根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高考考点 氨气 铵盐的性质 铵根离子的检验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实验 多媒体
教法 实验 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雷雨发庄稼2、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预测NH3的化性) 书写方程式:N2+O2 2NO 2NO+O2NO23NO2+H2O2HNO3+NON2+3H2 2NH3预测NH3的化学性质 复习已学内容引入新课
氨气的物理性质 一、氨气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观察闻气味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观察归纳氨气物理性质;完成学案 直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印象
观察思考 【实验1】氨气的喷泉实验【思考】①通过实验你发现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②氨气形成喷泉的原因?你知道的那些气体还可以形成喷泉?③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投影】形成喷泉原因:形成压强差实验成功的关键: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圆底烧瓶要干燥;③烧瓶内要充满氨气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思考讨论问题, 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讨论归纳问题的习惯
迁移应用 据课本P77图3-2-6,若烧杯内盛放溶液A,烧瓶内盛放气体B,下列哪一组气体能引起喷泉现象? A.H2O B.HCl ②A.H2O B:O2 ③A:NaOH溶液 B:CO2 ④A:H2O B:NO2 巩固喷泉形成原理
氨气化学性质探究 【实验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思考】——投影1、实验1为什么产生红色喷泉?氨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氨气、液氨氨水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3、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和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但不接触为什么会产生白烟?浓硝酸浓硫酸会不会有这种现象?4、NH3和酸反应的的实质是什么?5、怎样检验NH3的生成?6、据NH3中氮元素化合价推测NH3还有那些化学性质? 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思考解决问题问题: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成分:分子: H2O 、NH3、NH3·H2O离子:NH4+、OH-、H+氨水和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NH3和HCl发生反应生成固体颗粒NH4Cl4、NH3+H+= NH4+5、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6、-3价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和讨论探究学习模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氨气化学性质总结 【板书】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可逆反应)NH3·H2O NH4++OH- (可逆过程)(2)与酸反应: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2NH3+H2SO4 (NH4)2SO4(3)与氧气反应:4 NH3+5O2 4NO+6H2O 引导学生归纳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迁移应用 1、在加热条件下氨可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无污染,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NH3+3CuO3Cu +N2+3H2O 。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情况下,NH3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只有少数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数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3、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与浓盐酸靠近产生白烟 B、气体被浓H2SO4吸收生成盐C、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D、气体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 引导学生利用迁移应用及时巩固氨气化学性质
氨气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8了解氨气的用途 阅读自学,了解氨气的用途 培养自学能力
铵盐性质探究 【投影】有一位农民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铵化肥受了潮,就放在太阳底下晒,等他下午去取时,发现少了许多,是谁偷了他的化肥?引入铵盐性质:展示一瓶氯化铵,一瓶碳酸氢铵【实验1】取少量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实验2】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实验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思考】1、怎样检验NH4+的存在?2、草木灰是很好的钾肥,但为什么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呢? 思考问题准备探究铵盐性质观察了解铵盐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完成学案相应部分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动手实验1和实验3感受实验的魅力熟悉基本实验操作同时掌握了铵盐的性质
铵盐性质归纳 【板书】二、铵盐的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1、不稳定性: NH4Cl NH3 ↑+HCl↑ NH4HCO3NH3 ↑ +CO2 ↑ +H2O2、与碱反应:NH4++OH- NH3 ↑+H2O NH4++OH- NH3·H2O 让学生及时小结知识点
迁移应用 1、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为( )A、NH4Cl和Ca(OH)2 B、NH4HCO3和Na2O2C、I2和食盐 D、NH4Cl和Na2SO42、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2O2,浓H2SO4的容器,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H2O B、CO2 C、O2 D、NH3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工业合成氨的原理,由铵盐的性质我们可以预测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氨气的吗?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9完成学案①实验室制备NH3所用药品是?用方程式表示原理是,如何收集NH3?要收集干燥的氨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装置中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如何检验是否氨气已集满?过量的氨气能否直接排放在空气中,应如何处理?归纳总结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1、装置与下列哪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类似 A、Cl2 B、O2 C、H2 D、CO22、为什么将浓氨水滴到CaO固体上也可以制NH3?还有哪些方法制取NH3? 阅读教材P79并完成学案:归纳总结:1、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装置:固+固气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4、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5、干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6、尾气吸收:水货稀硫酸(注意防倒吸)回答问题完成迁移应用: 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获取信息掌握氨气实验室制法及相关知识
迁移应用 1、不能用于实验室中制取NH3的是( )A、加热分解氯化铵固体 B、熟石灰和氯化铵固本混合加热C、在浓氨水中加固体氢氧化钠 D、在浓氨水中加生石灰2、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A、NH3 B、NOC、Cl2 D、NO2 通过迁移应用巩固氨气的制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一、氨气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2、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可逆反应)NH3·H2O NH4++OH- (可逆过程)(2)与酸反应: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2NH3+H2SO4 (NH4)2SO4(3)与氧气反应:4 NH3+5O2 4NO+6H2O 二 、铵盐的性质:1、不稳定性:NH4Cl NH3 ↑+HCl↑ NH4HCO3NH3 ↑ +CO2 ↑ +H2O2、与碱反应:NH4++OH- NH3 ↑+H2O NH4++OH-NH3·H2O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装置:固+固气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4、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5、干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6、尾气吸收:水或稀硫酸(注意防倒吸)
教后记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铵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性质氨根离子的检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氨气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铵盐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由于直观感受印象深刻。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支持下推测出氨气的还原性效果很好。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这一节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学习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视。课题 §1-3 自然界中的元素——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的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2.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3. 氮气、NO和NO2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氮气、NO和NO2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氮气、NO和NO2的性质。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观看闪电视频,思考下面的问题:闪电时空气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物质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看闪电视频,倾听,思考提供形象的高能量信息,启发学生思考。 联想质疑,启发学生思考
【交流研讨】 活动设计1 仔细观察图中的循环示意图,阅读课本74页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界氮是怎样循环的?简要写出氮循环的路径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涉及许多含氮的物质,请列举,并指出他们的物质类别和其中氮元素的化合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氮循环的途径,结合课本74页的文字思考、总结回答问题。 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探究思考】 根据氮循环示意图思考下列两个问题:1.如果从化合价角度分析,这些含有不同价态的氮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过程应属于什么反应?2.预测氮气的化学性质(结合课本74页) 学生通过循环途径示意图,认真分析化合价的变化,得出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通过资料在线:结构决定性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预测 通过化合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性质预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实验探究】 一、探究一:实验模拟播放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无现象,5min慢慢变为 浅红色,10min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红棕色,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2+O2 2NO (1)2NO+O2=NO2二、根据循环示意图中氨气的路径思考由N2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NH3的路径,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结合课本74页最后一段工业合成氨的描述。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N2+3H2 2NH3 (2)观察工业合成氨的模型,结合课本75页资料在线认识到可逆反应的概念,强调的使用。三、氮的固定的定义的总结以及分类学生观察雷电条件下化学反应(1)和工业合成氨的反应(2),观察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由游离态的氮单质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定义)反应条件比较苛刻(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阅读课本75页,总结出氮的固定的分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通过视频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思考发生的化学反应通过实物观察,以及课本资料在线的总结学习工业充分对比两个反应方程式,通过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的概括,总结氮的固定的定义以及分类。 培养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正确书写方程式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共同点的科学思考问题的思维,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实验探究】 阅读课本76页氮的氧化物的内容,完成NO和NO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表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实验二: NO和NO2相互转化注射器内有约3mL NO气体,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操作,填写相应的实验现象以及反应方程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课本,运动知识判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两者相互转化的方程式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反应的方程式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提炼、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准确写出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实验能力
【迁移应用】 根据前面的NO和NO2性质做下面两个题目:如何除去NO气体中NO2的气体?如何区别并鉴定NO、NO2?
【知识梳理】 第2节 氮的循环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按照化合价分类: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1.氮气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还原性:N2+O22NO 氧化性:N2+3H2 2NH3(3). 氮气的用途:(4). 氮的固定a.定义:游离态 化合态b.分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回顾思考,形成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建立,深化知识
【注意】 氮的固定是由游离态到化合态可逆反应是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可逆反应” 强调氮的固定的概念
【巩固练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案:C 独立思考形成答案。 练习学生的规范书写。
【迁移应用】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能写出其中的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答案。 考查学生对几个概念氮循环的过程的掌握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
【交流研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探究活动】 活动设计3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相互讨论形成答案 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
【迁移应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独独立思考完成题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
【特别提醒】 NO易在空气中氧化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容易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再深层次地加深NO和NO2相互转化的理解
【当堂检测】 自主学习丛书P65-66 板
【板书设计】 知识梳理部分
教后记 利用实验探究,实验操作,视频观看,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形象的理解,形成多动脑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通过设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陈述性知识并自主构建程序性知识。本节课通过氮的循环示意图,利用实验、视频加深了学生对对氮气的性质,工业合成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的理解,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相互转化条件的认识,为知识的应用提供的基础。
-3
0
+2
+4
+5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