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孔乙己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根据文中的外貌、动作等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人物视角,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2.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这天清晨,鲁镇的街头无比热闹,人们被《街头小报》上的一则消息震惊到了:一向以民风淳朴、和善热情著称的鲁镇居然发生人口失踪案了。尤其是当人们得知失踪的人是孔乙己时,人们才惊觉,确实有太长的时间没有见到孔乙己来咸亨酒店喝酒了。 二、失踪人口档案填写 1.浏览课文,完成“鲁镇失踪人口档案”填写 鲁镇失踪人口档案姓名孔乙己性别男年龄不详籍贯中国鲁镇职 业读书人具体住址不详外貌特征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脸上偶有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是又脏又破的长衫。语言特征满口之乎者也 最后露面情况被打断了腿后来咸亨酒店买酒喝见证人 咸亨酒店小伙计推测下落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三、咸亨酒店找线索 2.朗读课文1-3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体现鲁镇酒店格局特点的语句,体会孔乙己的生活环境。 (2)文中介绍了酒店两种类型的顾客,这两种类型顾客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2)酒店里的酒客及各自的特点 酒 客喝酒方式下酒物喝酒的目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短衣帮柜外站着盐煮笋 茴香豆休息解乏贫做工的贫苦劳动者长衫主顾踱进房里,慢慢坐喝要酒要菜 (荤菜)消遣富养尊处优、悠闲阔绰的剥削者
作用: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3)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反映出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作铺垫,试他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四、细究其人排自杀 (一)“以貌取人”求线索 3.跳读课文,找出孔乙己外貌描写相关的语句,小组讨论它们对塑造孔乙己形象所起的作用。 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③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讨论明确:①从外貌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着长衫而不去里屋坐着喝酒是足见他生活穷困、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低下;”穿长衫”可以看出他不甘下层、自命清高、轻视劳动人民:正因为如此,/他和酒店里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他成了酒店里“唯一”的、孤独的、多余的可怜人。 ②“他身材很高大”,说明孔乙己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因为好吃懒做,孔乙己时常丢了别人的东西,最后弄得抄书的营生也没有了,那他怎么生活呢?没办法,只能偶尔做些偷窃的事,所以他P常因贫困偷东西被打伤;他的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青白脸色”,说明他经常饿肚子,营养不良。“花白胡子”说明他年龄大,“乱蓬蓬”“又脏又破”长衫经年累月没有洗补,说明他P/懒惰成性、四肢不勤,而且也没有亲人只是孤单地活着。读书没能给孔乙己带来半点好处,反倒让他成为了别人口中的笑柄。他挤不进上层人的圈子,又不屑与短衣帮为伍,就这样成了酒店里多余的可怜人。 ③这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的肖像描写,“黑而且瘦”,这是贫困与被打后病痛的折磨所致,而孔乙己的穿着与姿态,更是对那个时代贫苦之人仅能做到的一点医疗保护的展示。简短的描写中,深入地体现了孔乙己命运的悲苦。 (二)招牌动作印象深 4.跳读课文,找出小说中描摹孔乙己动作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结合括号内提示思考: 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不用“掏出”而是“排出”呢?)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同样是掏钱的动作,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 ③(3)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作者为什么没有将“走”字换成“爬”字?) (讨论明确:①一个“排”字给人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九文大钱依次排开。孔乙己的这个动作,是在自己无端受到别人的讪笑时,进而向伙计要酒和茴香豆时发出的。“排”字表示他的酒钱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从不拖欠赖账:同时在"短衣帮"面前假装阔绰炫耀一下,以遮掩自己被嘲笑的窘态。借此表现他读书人的格调,与短衣帮是有区别的。 ②摸"字从动作上描绘出孔乙己拿钱的迟钝吃力,点明孔乙己钱来之不易,已近末路,几个铜钱都藏放严实。从"排"到"摸"动作的变化,前后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 ③“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来“走”,表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来支撑身体,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严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走”与“爬”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用手爬”给人的感觉是柔弱无力的一滩烂泥,连乞丐都不如,更不用谈什么尊严了。可“走”字却体现了孔乙己最后的倔强。读书人的尊严对孔乙己来说,是要用生命去维护的。) (三)语言描写显个性 5.“言为心声”,请同学们找出能凸显孔乙己个性的语言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①“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②“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讨论明确:①“窃”和“偷”自然是同一个概念,说“窃书不能算偷”,是强词夺理;“在读书人的世界,“窃”和“偷”有什么区别呢?孔乙己认为“窃”与“偷”意思虽同,色彩却不一样。“窃”字文雅,“偷”字通俗。他不愿接受别人用低俗的“偷”来描述他这个高雅的读书人。可以看出,鲁迅选择孔乙己死抠字眼这一细节来刻画孔乙己,效果是非同一般的。让读者感受到孔乙己的“自命清高”同时看到他的可怜和单纯。他想高雅,现实面前又高雅不起来,就像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却又挤不进长衫派一样尴尬,也难怪大家笑他迂腐。 ②尽管孔乙己身上保留着封建腐儒的迂腐之气。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只有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却愿意将它们分给孩子,而孩子们再次把“眼睛都望着碟子”,他不是谩骂,不是恐吓,竟也“着了慌”哼起了《论语》里的调子直哀求。这里的语言描写,使一个拥有善良心性的孔乙己形象跃然纸上。 五、教师小结 通过对生活环境——咸亨酒店和孔乙己自身性格的分析,我们解读到了一个丰满P孔乙己,他是这样一个温和、善良、有理想、有自尊但又有些爱炫耀、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人。他也曾寒窗苦读,可是生不逢时,不但没有出人头地,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贫困。查验至此,我们是否可以盖棺定论,孔乙己应该是饿死冻死的,或者是因为偷东西被人打死的?理由是他的好吃懒做、自欺欺人和固步自封,导致他生活日渐困顿,但倔强而爱面子的孔乙己绝对不会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么到底是谁夺走了孔乙己的生命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查。 作业布置 根据所学内容及阅读所得,进一步完善“孔乙己履历表” 姓名籍贯年龄出生年月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主要社会关系工作生活经历工作成就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评价
参考答案 姓名姓孔名不详籍贯 鲁镇年龄五十多岁 出生年月 晚清学历半个秀才没捞到身体状况身材高大、被打致残特长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工作单位无主要社会关系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
掌柜——买卖关系 邻居小孩 ——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 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
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
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工作生活经历①读过书,终于但没有进学
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第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 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
④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 ; 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⑥教小伙计识字
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工作成就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评价
年龄 出生年月
学历 特长 工作单位
主要社会关系 08:08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工作成就 事无成
主要优点 不拖欠酒钱,善良而且热心
主要缺点 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
总评价 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
内容检查 兼容模式 ·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孔乙己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根据文中的外貌、动作等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人物视角,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2.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笑声”中窥探人间炎凉 ⒈请按照你对小说文体的理解,理出本文的线索,并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开端) 第二部分(4~12段):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及其悲惨遭遇。 (发展、高潮)第三部分(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⒉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了“笑”,概括出孔乙己身上发生了哪些可笑的故事 。(讨论明确: ⑴ 酒客们嘲笑孔乙己脸上又添新伤疤(偷何家书被打) ⑵ 酒客嘲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⑶孩子们吃完孔乙己分的豆子后在笑声中散去; ⑷掌柜和酒客们嘲笑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 ⒊众人的“笑”分别有什么不同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要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 明确:短衣帮是本身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无权无势无地位。明明都是不幸的一群苦命人,却通过撕开他人的伤疤,获得短暂的欢笑,何其悲哀。他们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 长衫主顾是上层社会的代表,他们穿着体面的长衫,在酒馆里阔潮地买酒买肉菜,并可以舒坦地坐在隔间慢慢喝酒吃肉的主顾。对于孔乙己的遭遇,他们是鄙视又嫌弃的,他们的哄笑,诠释了上层社会对底层社会的践踏。 掌柜面对被打断了腿的孔乙己,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唯其平静、平淡、平常,更显残酷无情; 小伙计本来也是可怜的人,但当孔乙己来了之后,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可以附和着笑,掌柜绝不责备。哪怕是孔乙己好心要教“我写“茴”字,我也是极不耐烦的。我对孔乙己的取笑,既是对紧张日子里的一种放松方式。同时是带着不屑与麻木不仁的。 幸亏那群“听得笑声”赶热闹吃茴香豆的孩子们给孔乙己带来些许的慰藉,他们的笑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笑容给灰色的孔乙己增添一丝暖色调。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以乐写哀,更见其哀。 二、“看客”文化现民族弊病 ⒋鲁迅眼中的“看客”——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 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⒌结合八年级上册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藤野先生》中对“看客”的描写,归纳“看客”们的共同特点。 明确:无论是《藤野先生》中的“看客”还是《孔乙己》中的看客,他们都会在同胞遇难时大笑、欢呼、喝彩,显得无知麻木、自私冷漠。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冷漠、自私、麻木。 ⒍根据看客们的心理,假如孔乙己死了,听到这个消息的酒店看客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示例1:他死了肯定有人知道,过两天就会有人来酒店爆料了吧!我就等着看热闹好了! 示例2:哎,像乞丐一样给人取乐的人,死了就死了呗,反正鲁镇的人也不关心。 三、揭秘“读书人”的命运图鉴 7.结合你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了解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思考:孔乙己之死是否与“读书人”的身份有关? (讨论分析:小说里面有一个从头至尾都没有露面的读书人,虽然他没有出场说话,但是他所做的事却直接成为了孔乙己命运的转折点。他就是丁举人。孔乙己在丁举人家里偷书,被打了一夜,打折了腿。酒客们说:丁举人家的东西,是偷得的么?为什么丁举人家的东西偷不得?我们知道举人是古代贡士考试录取后的一种身份,只有考取举人后才有资格考进土。可见丁举人已经是鲁镇有钱有势的人了。那么,同样是读书人,为什么一个读书人能打另一个读书人?谁给了丁举人权力?因为丁举人在科举中,考取功名,成为上等人,于是成为了吃人者;而孔乙己在科举中,名落孙山,穷困潦倒成为了被吃者。这就为我们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孔乙己不幸成为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他被抛弃了却仍旧以读书人自居,心中仍残存着幻梦,这一切才是最令人震撼的。 师生小结:至此,孔乙己的生死之谜的悬案已经水落石出,导致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有: (1) 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 (2) 社会原因: 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 。(3) 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丁举人的毒打 。 (4)自身原因: 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 在黑暗凉薄社会中生活,孔乙己的死亡是必然的。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凉薄的社会和人吃人的封建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残害读书人的心灵,使周围变成人吃人的社会,孔乙己被残忍地“吃”掉了。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四、时代回眸明主旨 《孔乙己》创作于"五四运动"前夕,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在《呐喊》自序里,鲁迅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小说描写了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在嘲谑、侮辱中走向死亡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发出了改造国民精神的"呐喊"。 五、拓展延伸 (一)名人眼中的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 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二)“孔乙己文学”的现实意义 阅读《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不做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等文章,进一步体悟孔乙己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与君共勉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六、作业布置 任务一: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不少于600字。 任务二:课外阅读《人民日报》与“央视网”中关于“孔乙己的长衫”的相关报道,结合自身经历和对课文《孔乙己》的理解,就“孔乙己的长衫”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