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3年语文高考真题分类
专题八 写作
类型1 材料、漫画类
题组一
一、(2023新课标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3全国乙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2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2022新高考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五、(2022全国乙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组二
一、(2023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3全国甲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2全国甲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组三
一、(2021全国甲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1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1新高考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 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组四
一、(2020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1全国乙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0全国卷Ⅱ,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组五
一、(2020全国卷Ⅲ,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0全国卷Ⅰ,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19全国卷Ⅰ,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2 命题、半命题、话题类
题 组
一、(2020新高考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 ”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1北京卷,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三、(2020北京卷,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专题八 写作
类型1 材料、漫画类
题组一
一、(2023新课标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留将一面与“梅花”
丰子恺曾作题画诗曰: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在世俗打滚之余,不忘留一份诗意和精神的自在,这是成年人的浪漫。而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这需要留将一面的“梅花”,应该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一座能够暂享安静,不为外界所扰的秘密花园。(借丰子恺题画诗引入主题,对标题“梅花”进行诠释)
当今时代,青少年与成年人一样面对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物质文明的刺激以及思想文化上的冲击,而身为青少年的稚嫩又让我们比成年人多了一份敏感与脆弱,尤其是在生活与学习中遇挫时,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以时刻保持理性。此时,我们就需要一座“秘密花园”,需要一个安静而不受打扰的空间,来安抚我们焦虑慌乱的心神,调整我们低落的状态。(论证青少年拥有独处空间的必要性)
这座“秘密花园”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它遵从于我们的性格与喜好。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卧室修建为一座“秘密花园”,锁上房门,独自听一曲不为父母所喜的音乐,读一本所谓“禁忌”的图书,写一段吐露自己小小心声的文字;我们也可以把虚拟的世界当作自己的“秘密花园”,或徜徉于二次元中与“纸片人”对话,或偶尔沉浸于游戏中,在虚拟的世界中打造理想的人设,于小小的屏幕上抒发自己的迷茫与痛苦。不同形态的“花园”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让我们在经历成长的痛苦时,有一个默默舔舐伤口、重新积蓄力量的所在。(进一步分析青少年独处空间的类型和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对“秘密花园”的诉求,被一些成年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或许他们也曾醉心于梭罗《瓦尔登湖》中自在闲适、回归自然的生活,也曾感伤于圣埃克苏佩里笔下小王子表现出的成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曾迷恋于网络世界的光怪陆离……然而,他们却对我们构建自己“秘密花园”的渴望视而不见,甚至横加指责。我们只能时刻大方得体,而不能有一丝怯懦;我们只能永远开朗热情,而不能有自己的孤独……(联系现实,通过对比写出青少年渴望拥有独处空间而不被理解的现状)
当然,陷入这种困境也有我们自身的因素,青少年时期,我们或许偶尔自控力差,或许间或情绪极端,一时沉迷,甚至我们有时会把偶尔的安静变成长久的逃避,把暂时的离群变成习惯性的自我封闭。但试问哪位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曾经历过这些困境?与其因噎废食,不给这样的我们一点儿自我空间,不如给予我们尊重与宽容,尊重我们的诉求,宽容我们暂时的迷失,“秘密花园”的搭建,“梅花”的出现,离不开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配合。(更进一步反思自己,呼吁得到各方理解,对构建“秘密花园”提出建议)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也需要安静,渴望独处,更需要一座可以让自己尽情放松、沉淀、成长的“秘密花园”,留将一面与“梅花”。(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立意探索】材料的核心是当代青少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一想法,可以将其理解为青少年想拥有一个或现实或虚拟的独处空间。“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说明青少年有这一想法并非偶然,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有讨论的价值。青少年“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有时”表明独处空间对当代青少年来说并非要一直存在,它只是一种调剂。“放松,沉淀,成长”是青少年希望拥有独处空间后实现的目标,当代青少年普遍有着沉重的学业负担,承载着家长的诸多期许,在深感疲惫或困扰之时他们需要独处放松自己,同时青少年也会情绪浮躁,做事或有不周,容易遇到挫折,此时需要通过自省来沉淀自己,在挫折和思考中成长。结合整个材料可以明确:青少年希望拥有自己的现实或虚拟的独处空间是一件很普遍、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事情。考生可以据此讨论如何打造与规划自己的独处空间,介绍空间的具体内容,展示自己的性格,表达对成长的思考、对社会的关切、对未来的想象等;或是结合自身实际思考独处空间存在的意义,指出其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独特价值;也可以反思独处空间的局限性,指出独处空间固然可以帮助个体成长,但不可沉溺其中,过于自我,要从更多元的视角、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外界,同时审视个体内在;还可以跳出个人的角度,从他人、社会的视角呼吁对青少年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允许青少年有自己的独处空间,并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我的“空中楼阁”;②在喧嚣中沉淀,在安静中成长;③合理引导,让青少年打造自己的“花园”;等等。
【理论素材】 ①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叔本华
②享受孤独,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冯骥才
③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卢梭
④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歌德
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南森
【名师点评】 文章根据材料,将青少年需要的独处空间比喻为“秘密花园”,强调了其重要性,符合材料中关于青少年希望拥有自我空间的说法,契合主题。表达上,从“秘密花园”的必要性论及其具体类型和作用,再结合现实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建议,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逻辑严谨。同时,文章以丰子恺题画诗引入主题,行文多以排比铺排素材,富有文采;论述时材料多样,论据充足,正反对比,内容丰富。
二、(2023全国乙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相与以为邻,和谐以共生
无论是“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的警语,还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寄语,都旨在告诉我们:自强与利他,立己和达人,从来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可以兼容的。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虽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但竞争之中更有合作、共赢、普惠。人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邻之厚”不一定反衬“君之薄也”。因此,应学会相与为邻,以求和谐共进。
相育而不相害,相与以为邻,和谐以共生,是一种立己达人的智慧。
王安石与司马光,互为政敌却相与为邻,惺惺相惜,相互激赏延誉,联袂跻身历史的脊梁行列。傲视群雄的中国乒乓球队,对于别国从不封锁技术,而是倾心相授。帮助对手进步,并非“借寇兵而赍盗粮”,无须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正是在与世界各国顶尖选手的角逐中,中国乒乓球队得以精进自我,止于至善。多国货币上出现的“中国建造”,彰显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硬核联名;北斗卫星,写就中国人的志气,也照亮世界,为全人类谋福祉;中国空间站面向世界开放,使异国殊俗的宇航员也不禁吟哦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的诗句;世界竹藤大会上,中国将以竹代塑的好“竹”意慷慨分享给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举以予人”。
暗夜孤灯,残影幢幢,不啻于风中之烛;众擎火炬,明烛天下。中国从不做吹灯者,而是勇做燃灯者、掌灯人,添油回灯,守护人类和谐、永续发展的火炬,驱散阴霾,照亮未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德不孤,必有芳邻。居仁由义、立己达人的中国,在奋力冲刺的赛道上,并没有使自己的领跑优势消失,而是在对手奔跑的脚步声中,砥砺自我,笃行不怠,在与他国的合作共进中,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踽踽独行,常有穷途之哭;一群人、一支队伍共赴“志之所趋”,才能“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然而,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一道理。你看,做生意,总有人以为“同行是冤家”;人之相与中,总有人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国际博弈中,某些大国固化于零和博弈思维,不惜制造深沟高垒,以邻为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会使自己像囚徒一样,为短视、偏见、敌意、戒心的囚笼所困。若囿于这种狭隘偏执心理,便会热衷于蝇头小利而“勇于私斗”,以致忽略前瞻未来、眺望远方,最终在内耗中走向平庸。
环球同此凉热,人类休戚与共。兀自竦峙的孤岛,在暴风雨来临之时,是无法供我们栖身的;只有将孤岛连成一片大陆,才能使之成为护佑美好家园的诺亚方舟。愿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以“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恢宏格局,以兼相爱、交相利的通透智慧,与他人、与世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立意探索】 本题两则材料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具有普遍性。材料一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得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所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考生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还可以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具体的立意角度有:①发自己的光,也为他人掌灯;②与其大道独行,不如携手共赢;③摒弃对抗,与尔偕行;④共存·共行·共赢;⑤文明互鉴,共谋未来;等等。
【理论素材】 ①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王守仁
②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魏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三国志》
【名师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起(第1—2段):引述材料,顺势提出“应学会相与为邻,以求和谐共进”的观点,总领全文。承(第3—5段):评古论今,阐述相与为邻、和谐共生的内涵和智慧。转(第6段):联系现实生活及当今世界,从反面现象入手,剖析心理,揭示本质,振聋发聩。合(第7段):深化观点,发出呼吁。论证方法上,铺叙例证,文赡辞丰。文章围绕“兼相爱、交相利”“和谐共生”等观点充分展开论述,尤其善用大量例证,借古鉴今。运用例证时,巧用“赋”的手法,铺叙展开,运用大量整饬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寓论证说理于人物、事例、场景之中,旁征博引而不掉书袋,成语、引用信手拈来,使文章不仅具有雄辩的力量,而且文采斐然。
三、(2022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筑牢基石,点亮青春
熟悉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的下法有三种,即本手、妙手和俗手。本手是入门,是根基;妙手出人意料,棋高一着;俗手根基未稳,一着不慎,全局受损。由围棋之道延伸到我们的人生成长,不亦如此吗?(紧扣材料,由围棋智慧推及人生道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脚踏实地,筑牢基石,才能有所创造,成就非凡人生。(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戒骄戒躁,筑牢人生基石。(分论点一)就下围棋来说,初学者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人生也是如此,要戒骄戒躁,夯实基础。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做任何事情,不管是掌握一门技术还是学习一门学问,入门须“正”。此“正”如围棋“本手”,需有扎实的基本功,切忌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王羲之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刻苦练字,打好书法的根基,他后来怎么会有精湛的书法技艺?
厚积薄发,成就“妙手”。(分论点二)高妙的境界,是人人向往的。懂得“本手”只是入门,要棋高一着,还需“妙手”加持。但是,手何以能妙?手并非天生而妙,之所以能妙,皆因“本手”的奠基作用。只有博学多闻,打好学识之基,才能妙笔生花;只有广积经验,打好技术之基,才有无数“中国奇迹”的诞生。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创新永远不是一个点上的事,而是一条纵贯始终的线。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五易画风,求新求变、不断突破,他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就是他早年间一点一滴积累的绘画技术。
注重“妙手”,忽视“本手”,易沦为“俗手”。(分论点三)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注重“妙手”,而忽视了“本手”,最后多沦为“俗手”。深究其原因,多是好高骛远、寻求捷径的思想在作祟。有的人理想很丰满,但在平时不注重积累,不愿努力,妄想通过投机取巧获得成功,最终只会被现实“打回原形”;有的企业不是脚踏实地,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结果得不偿失,适得其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反面论证,指出应警惕沦为“俗手”)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夯实人生之基,循序渐进地提升自我,让自己的青春色彩更加绚丽,青春的脚步更加矫健,创造人生价值,铸就人生辉煌!(结尾照应开头,强化论点)
【立意探索】所给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引入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第二层旗帜鲜明地提出初学者要避免好高骛远,先下好“本手”,打好基础,才能提高棋力。第三层揭示了“本手”“妙手”“俗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启示我们:只有下好“本手”才能邂逅“妙手”,只有打好基础才可能有所创造、创新;如果不重视基础,将导致创造、创新失败,从而出现“俗手”的败笔。立意行文时,要由“本手”
“妙手”“俗手”这些围棋术语切入,由下棋的智慧延伸到人生的道理,对基础与创造的关系进行辩证思考,既可以立足“本手”与“妙手”的关系,肯定固本的重要性,也可以从反面论证不培本以致沦妙为俗的观点。另外,要注意逻辑合理,例证贴切;要体现思辨性,思考全面,论述深入;还要联系当下实际,指出当代青年应打好人生的根基,厚积薄发,成就非凡的人生。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先固本,后逐妙,方能有所创造;②守正创新,方能成就非凡人生;③循序渐进,本立方可妙生;等等。
【理论素材】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③求学譬如登楼,不经初级,而欲飞升绝顶,未有不中途受挫跌者。——梁启超
④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步地往上爬。企图一下登四五步,平步登天,就必然会摔跤。——华罗庚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由下棋的智慧延伸到人生的道理,充满哲思,深刻论述了人生中“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关系,内容丰富充实。在具体论证的时候,文章先转述材料,由物及人,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戒骄戒躁,筑牢人生基石”“厚积薄发,成就‘妙手’”“注重‘妙手’,忽视‘本手’,易沦为‘俗手’”三个层面来论证,层层递进;最后发出呼告,富有感染力。文章论证结构清晰,事例丰富,说理透彻,充满思辨色彩,论证语言既生动形象又严谨准确。
四、(2022新高考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择心之所向,创未来新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奋发有为,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他们或投身科研,利用“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不断攻坚克难;或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或致力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不同的是他们的奋斗领域,相同的是他们都以奉献国家和社会的选择以及创新发展的创造精神,打造未来灿烂的人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要如此,择好人生方向,以创造美好未来。(紧扣材料,亮明观点)
择好人生方向,奠定未来之基。(分论点一)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岔路口,也容易被眼前的各种利益诱惑。此时,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为我们奠定人生之基,指明未来的方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的选择,书写着他舍身为国的决心;“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的选择,镌刻着他凛然卫国的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范仲淹的选择,彰显着他舍己为民的风范。(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铺排名人事例,增强气势)这些是高尚的选择,是伟大的取舍。我们一方面要向内看,看这个选择是否适合自己,让其成为照亮心灵的光束;另一方面也要向外看, 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选择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分析阐述“选择”与“未来”的关系)
勇于创新创造,勾勒未来之轮廓。(分论点二)择好人生方向,只是画好人生之圆的第一步,想要画好未来人生的轮廓,打造灿烂的人生,离不开创新创造。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北斗系统应用于全球,“中国天眼”打开世界认识宇宙的新窗口,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在于创新创造。创新创造能化腐朽为神奇,亦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中国梦不是等来的,而是由无数奋斗者的创新创造汇聚而成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创造,才能铸就民族之辉煌。(更进一步,分析阐述“创新创造”与“未来”的关系)
选择为青年奠定了未来的方向,创造是青年实现美好未来的途径和方法。百年征途,如今的成就来之不易,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现在的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有能力也有更多机会继续谱写中华理想之章。生逢盛世,责任在肩,我们应把握住人生中每个关键的抉择,做好选择再出发,以创造铸就崭新的未来!(结尾总结全文,发出呼吁)
【立意探索】 第一步,读懂材料。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交代了大的时代背景,“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则突出了写作的大主题,强调“奋发有为”这一写作方向。“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具体指出了奋发有为的表现,揭示出三个关键点:选择方向、创新发展、开启未来。第二段则分别列举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的认识和做法,对第一段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解读。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立足现实,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行业中进行创新创造。第二步,明确任务。情境活动: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征文活动。写作主题:“选择·创造·未来”。这引导考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为青年奠定了未来的方向,创造是青年实现美好未来的途径和方法)。第三步,构思立意。具体写作时,一方面,要将个人和时代紧密联系,抓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时代契机,牢记使命担当,为祖国的未来积蓄力量;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青年应响应时代召唤,确定职业选择,更要将个人融入时代发展中,矢志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具体立意角度有:①选择人生方向,矢志创造,助力国家未来发展;②择心之所向,创未来新机。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选择·创造·未来”这一主题,不仅立意鲜明,中心突出,还充分论述“选择”“创造”“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列举事例从个人到国家,且跨越不同领域,内容丰富充实。
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开篇点题,主体论证部分则以递进的形式呈现“选择”“创造”“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尾重申观点,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并能够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彰显出深厚的写作功底。
五、(2022全国乙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今年花胜去年红
自2008年国人高唱“北京欢迎你”到2022年我们向世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邀约,十四年忽焉已过,在这一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中国不论是在体育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伴随北京奥运成长的青年一代,我们既与有荣焉,又觉使命在肩,愿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上,助祖国花开不败。(结合材料,开篇点题)
中国体育的每一次跨越,都源自民众的支持尤其是优秀人才的全力拼搏。(引出下文助力中国体育跨越式发展的众人)他们在这幅“祖国如此多娇”的大型画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拼搏进取、永不言弃的中国女排,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当代女排精神;十年磨一剑,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跑出亚洲新速度的“飞人”苏炳添,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带来的自信;舍弃光鲜亮丽的演员职业,选择职业滑雪的苏翊鸣,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新一代青年运动员的风采……北京双奥惊艳全球,中国体育日趋强大,让世人瞩目。
非独体育,十四年风雨历程,中国实现了多次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跨越:(由体育推及国家发展,拓宽思路)从第一艘航母的惊艳世人,到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艘航母即将面世;从翟志刚第一次迈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进行太空行走,到神舟十四号将又一批宇航员送入太空着手空间站建造;从提出脱贫攻坚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祖国跨越式发展的十四年,由无数各司其职的国人倾力撑起。他们是辛勤的园丁,把祖国浇灌为世界百花园中最鲜艳明媚的那朵花。
但这些还不够,今日花开不败,固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但如何让花儿更娇艳,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做的。(承上启下,从如今的“跨越”转向未来的“再跨越”)
“年年岁岁花相似”,未若“今年花胜去年红”。从“嫦娥奔月”到“蛟龙入海”,从“北斗组网”到“天问探火”,中国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而未来实现更大的跨越,必然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才是我们在津津乐道于北京双奥之城的美誉时,应该有的觉悟。面对激流,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气;面对重担,有“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的担当;面对辉煌,亦有“自强不息,再创奇迹”的自信!
这份自信,也许不足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引领者,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成为中华民族这一庞大机器运转中的有用的螺丝钉。历史已证明,人皆聚星火之力,便可成燎原之大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我辈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自当秉承前人之志,传承前辈之精神,为今日之中国砥砺前行,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
【立意探索】 本题材料以“北京:双奥之城”这一社会热点切入,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呈现了北京两次奥运会的情况和影响。表格中的数据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交通、国家经济等角度证实了材料所提及的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和综合国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引导考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激发考生的爱国热情,体现了个人、社会和国家协同发展及创新发展的理念。材料的最后提到,“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既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坚信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不会停止,同时又对身为青年的考生提出了期许:当下的跨越,我们力有不逮,只是见证者,而未来的再跨越,我们必然要成为参与者、创造者乃至引领者。考生可以针对当下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分析其原因,再阐明心志,讨论如何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未来的跨越发展之中,争做有为青年。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携双奥荣光,再创未来辉煌;②跨越永不止步;③赳赳青年,与国同行;④以有为青年身,续民族复兴梦;等等。
【名师点评】 文章巧妙借用诗句,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围绕中国体育和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行文,呼应材料中“跨越,再跨越”这一写作主题。具体论述时,文章先以2008年奥运会以来的十四年间中国体育和国家各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紧扣“跨越”,然后提出青年当有为,应助力国家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表达上,文章巧借诗句,多用譬喻。从“花开不败”到“今年花胜去年红”,以花开喻飞跃,文辞优美。文章立意深刻,议论说理透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题组二
一、(2023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演绎精彩人生,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往往是我们儿时的快乐渊薮和精神原乡。俗话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其实不然,我们早在听故事中打量世界、思考人生,可见听故事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好的故事,并非全然是欢笑之词,也是思想的短笛和哲理的轻鸢,亦是现实人生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开篇亮明观点)
好的故事,是明志的苦胆,是唤醒自我的闹钟。(分论点一)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谭婷的人生,俨然是一本被命运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不忍卒读的书,但她扼住命运的咽喉,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以超乎想象的毅力,终成为中国首位通过司法考试的聋哑人,从此在无声的世界里用手指为正义发声。桂海潮,这位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的载荷专家,和我们很多人一样,都坚信“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农家小院、竹篱茅舍、蓬门陋巷不曾遮蔽他瞻望星辰大海的目光。相反,看得见人生疾苦,所以更懂得闻鸡起舞,他最终用拼搏奋斗改变命运的轨迹。
没有优渥的环境、资源加持,却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人生赋能,他们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俨然是明志的苦胆、唤醒自我的闹钟,可以触动人心,激发我们不懈奋斗的心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们在一次次泪目破防的同时,不禁扼腕挺膺,期待像他们一样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好的中国故事,是彰显中国辉煌成就的窗口,是传达中国伟大精神的名片。 (分论点二)
忆往昔,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承载着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盛世。到如今,新时代无数鲜活的中国故事正在精彩演绎。“五个一百”以图文、影音等为载体,唱响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中国奇谭》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实现古今“破壁”,向世界讲述古老而又鲜活的中国故事;电影《流浪地球》完美融入中国人眷恋故土家园的人文情怀,在海外引发观影热潮,向世界传达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古代说书人每每讲到故事最精彩处,往往抚尺一下,说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戛然而止,各位看官也就纷纷散去。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只做看官,而应努力成为时代故事中的主角。除了以第三人称“他”去旁听,还需躬身入局,以第一人称“我”来用心构思,用脚步和双手去演绎。演绎好各自人生的精彩故事,汇聚成家国时代的宏大叙事;讲好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为世界留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印象”。(论述新时代青年应怎么做,升华主题)
【立意探索】 本题所给材料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写作时,可立足于个人或国家角度,围绕“什么是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有什么力量”“如何讲好好的故事”等展开论述。关于“什么是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它们或是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或是思想深刻、励志动人,如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改革开放弄潮时代的故事、新时代追梦人的奋斗故事等。好的故事具有诸多力量。比如,它们可以极大地丰富精神生活,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激发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可以开阔视野,赋予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可以改变个人命运的轨迹,充分展现国家的形象。考生可以根据经验展开思考,阐述如何讲好好的故事,比如要创新方式方法、写真情实感等。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听取奋斗故事,汲取精神力量;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精神;③好的故事催人奋进,时代故事耀国之光;等等。
【理论素材】 ①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人民日报》
②人们愿意听的故事,是实事求是的故事,是饱含真情的故事,是用生动、活泼、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的故事。实践表明,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有语言魅力,更需要有思想张力。——《人民日报》
③好的故事是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在内部,只有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才能绽开繁花。汲故事的精华,与时代同频共振,创新话语表达,才能讲好故事。
【名师点评】 文章在整体思路上化繁为简,清晰疏朗而又结构紧凑。文章紧紧围绕“故事”展开论述,从个人的奋斗励志故事催人奋进,到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尽显辉煌,最后谈及个人如何做的问题,由小及大,由个体到国家,由是什么到怎么做,娓娓道来,视野渐趋宏阔,境界依次拓展,颇具人生启迪意义,彰显时代精神。
二、(2023全国甲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张弛有度,做时间的主人
时光荏苒,天地长新。逆时针回望往昔,面对时间,人们总是深感无奈。你看,古人治学,即使惜时如金,皓首也难以穷尽一经;古人出行,“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古人中不乏英才,可惜天不假年,有的人赍志以殁…… 顺时针凝视当下,科技日新月异,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浪潮当中,人工智能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想更好、更精准地掌握时间,便开始向时间宣战,想要征服时间。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通过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时间。比如,借助编写计划单、制作行程表等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系列技术,我们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打破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我们得以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的人虽然希望掌控时间,生活却被时间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们自诩与时间赛跑,阅读要“秒读”,购物要“秒杀”,无时无刻不是手指翻飞,使用着各种社交、娱乐、购物软件。手指在屏幕间滑动的距离,可能比双脚走过的路还远。有的人忙于点赞、转发、晒朋友圈、刷短视频……唯恐遗漏信息,错失良机,疏远人脉。但事与愿违,有的人希望掌控时间,却让时间从指缝溜走,渐渐被物化,心为形役,似乎要沦为时间的仆人。
那么,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呢?
一方面,惜时如金,只争朝夕,用脚步丈量时间,用奋斗定义时光的意义。学学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学学袁隆平,专注事业,席不暇暖,不是在田间,就是在去田间的路上;学学韦东奕,他痴迷于数学,他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和学术的象牙塔里,发酵成人生的佳酿;学学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那些地铁上的读书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内心清明澄澈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有一张宁静的书桌……另一方面,要谨记张弛有度。目不窥园之余,不妨细嗅蔷薇;键盘如雨之余,不妨关闭手机。既要低眉凝视钟表,也要不时仰望星空;在嘀嗒嘀嗒的急促声中,也不妨聆听世间万籁。
女作家昂山素季曾说:“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一种真正的心理温暖的感觉。”发展科技,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而不是使人沦为技术的奴隶。唯有以脚步为马,以情怀为舟,有张有弛,才既能使人生丰富精彩,又能诗意地栖居。
【立意探索】 本题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时间”“技术”“人”。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把控,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思考的起点,也是写作的切入点。“时间的仆人”是比喻,指人在时间面前失去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左右,丧失自己的主体地位。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借此更好地掌握时间,但同时也因为依赖技术而使生活变得机械、刻板,例如拘泥于时间计划表,忽略灵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于赶进度,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在忙碌的生活中适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时间,在沉潜思考中发展自己才是学习的要义。考生可以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的论述主题;也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进行阐释论证。当然,考生也可以选取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成记叙文;若有考生能写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围之内。
具体的参考立意有:①人要善于把控技术,使它为时间的精准化助力;②利用现代科技,科学合理安排时间,使人生充实有价值;③把控人生,做时间的主人;等等。
【理论素材】 ①逝者如斯夫。——《论语》
②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③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④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一种真正的心理温暖的感觉。——昂山素季
【名师点评】 文章围绕“做时间的主人”展开,不失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对于生活中的现象,作者信手拈来,意到笔随,从身边事说起,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可谓世事洞明,有的放矢,极具现实针对性,避免了空洞说教。
三、(2022全国甲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他山之石可借鉴,自出心裁别有机
“翼然”二字仅着眼于桥上之亭,忽视了亭子“压水而成”的特点,与其所处的景致不符;“泻玉”二字虽切合景致特点,却粗陋不雅,不适用于省亲别墅;“沁芳”二字则着眼全局,不落俗套,蕴藉含蓄,契合题意。由此可见,“复制粘贴”不可取,借鉴模仿无新意,根据情境进行创新才能别有一番天地。不唯艺术,为人处世、国家发展亦是如此。(开篇引述材料内容,由艺术延伸到个人、国家)
“直接移用”虽然便捷省力,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分论点一)古有晚清政府不结合国情盲目照搬他国经验进行改革,注定失败;今有一些短视频制作的抄袭,致使大量雷同、无营养的视频出现。种种现象表明,简单的复制,不仅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还会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般贻笑大方。
“借鉴化用”虽然也可惟妙惟肖,但永远成不了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分论点二)满天星辰中,我们能记住的永远是独一无二的月亮。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即模仿他的画,只能是画匠,学到他作画的精髓并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才能成为大师。帝国主义列强肆虐中国之时,孙中山先生奔波万里,借鉴西方的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并决心走资本主义民主道路救中国。但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根本,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借鉴化用”虽也有可取之处,但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独一无二。(过渡句,引出分论点三)凭借2021年春晚一举出圈的河南卫视,依托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核,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奏出了文化的强音,激起了文艺领域的“一池春水”。同样,在科技发展领域,从花费高昂费用的“直接引进”到亦步亦趋的“借鉴模仿”,再到今天的自主创新,中国立足国情,深入挖掘创新人才优势,从“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智造”。
复制不可取,借鉴须有度,切合实际进行创新才是王道。(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独特情思,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悠然心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意境,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情怀……哪一个不是在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体悟之后,才把万种风情、千般情思凝聚笔端。他山之石,不过是工具;自出机杼,才会有别有意趣的收获。(回扣标题)
【立意探索】 试题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众人给匾额题名这一情节为材料,叙述了众人依次为园中桥上的亭子命名为“翼然”“泻玉”与“沁芳”的过程。材料最后一句对“沁芳”这一命名得到赞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既“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又“契合元妃省亲之事”,即充分考虑到了具体的情境。导写部分先对材料进行概括,指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然后引导将此现象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思考。这三种方法其实对应的是“照搬”“模仿”和“创新”,其中的“创新”是根据情境进行的创新,即从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因此立意时要重视“根据情境独创”,明确“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的取舍,展现出贴近生活的深入思考和独特发现。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复制粘贴”不可取,跟风模仿没新意;②结合实际创新,推动社会进步;③在传统文化沃土上,结出创新之果;等等。
【理论素材】 ①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
②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
③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观点进行立意,在对比中强调“根据情境进行创新”这一观点,立意精准。文中所举事例丰富多样,内容充实。文章开篇引述材料内容,分别对“翼然”“泻玉”“沁芳”进行分析,由艺术创作引申到为人处世和国家发展,自然点题;主体部分从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且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论证充分;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篇,首尾圆合。总的来说,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大量事例的引用,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处引用古代诗文名句,且语言多有诗意,富有文采。
题组三
一、(2021全国甲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时代有可为,青年当有为
可为,可以作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这个时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一幅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回首过去,革命先烈用一生的努力拼搏作为路标,为我们后来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树立了丰碑,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以滋养和激励。
有为,有所作为。(紧扣材料和标题,阐释“可为”和“有为”的内涵)
回首过去,如果以百年为纸张,那个时代的青年每年每月、每时每刻都在亲笔谱写生命乐章中的波澜壮阔。展望未来,新时代的青年要以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拼搏,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青年;要奋发向上,在有可为的时代做一个有为的青年。(从“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两个角度写革命文化对新时代青年的滋养和激励)
新时代的青年,是国之脊梁。青年的作为,决定了国家未来的方向。回首往昔,我们不能忘却周恩来在《敬业》中引用顾炎武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铿锵有力的誓言;我们不能忘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词中“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的振聋发聩的号召;我们不能忘却李大钊在《青春》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醍醐灌顶的呐喊……(排比,增强气势,使论证更有力)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下,努力奋斗,有所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新时代的青年,在青春的季节里,要积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一粒种子,如果没有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就不能在春天顺利萌发;如果没有坚定的拔节、茹苦的孕穗,就不能在秋天结出饱满的稻穗。青年应该在学习知识的阶段,认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技能;在奉献社会的阶段,坚持不懈奋斗,做有作为的青年。(比喻论证)
郭小川曾说:“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因为有汗水的地方,才有盛开的鲜花;有拼搏的地方,才有累累硕果。(引用论证)
时代的画卷已经展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用青春去为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一切,做一个有为的时代青年!
【立意探索】 本题所给材料共有五句话。第一、二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对“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句话紧承上文,写出能凸显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节日、歌曲、文学作品以及革命先烈、时代楷模等对“我们”精神的滋养和鼓励,彰显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我们”即当代青年的深刻影响,引导考生体会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密不可分。最后两句话将视线转向未来,把当代青年的成长与未来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并指出当代青年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思考自己作为时代青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响应时代号召,承担起历史使命。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理想融入时代,青年当有可为;②时代有可为,青年当有为;③担时代使命,做有为青年;等等。
【理论素材】 ①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李大钊
②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紧扣材料,阐释了“可为”和“有为”的内涵;然后叙述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接着列举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家的思想,阐述作为国之脊梁的新青年应如何做到“有为”;最后发出号召,鼓励新时代的青年为祖国贡献青春。文章论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情感激昂,是一篇考场佳作。
二、(2021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吾虽生而弱,奋发以图强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一百多年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如是说。我相信,这位带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走向独立与富强的共和国缔造者所说的,并非只是体育,更是人生。(引用材料进行分析,自然过渡到主题)生活中那些生而弱者大可不必“躺平”认命,因为这一时之弱,恰恰可能是老天要让我们演绎“由弱至强”的剧情,吾虽生而弱,自当奋发以图强。
这个社会并非绝对公平,它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起点,有人生来便是强者,有人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这个社会又很公平,因为不管起点是高是低,你都有一生的时间去改变你的命运。正如体育锻炼可以强健弱者的体魄一样,我们大可以抖擞精神,奋发图强,来逆转我们的人生。(理论分析奋发图强的意义)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引用诗句,增加文采)这是被称为“中国狄金森”的余秀华的诗作。她幼儿时期便患了脑瘫,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基本生活都难以自理,这样的人生起点可谓低矣,但她虽尝尽生活的苦果,却始终坚定乐观,在田地里以诗词文学来对抗厄运,把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她在乡村踽踽独行,不沮丧,不沉沦,她发奋写下如上诗句,就像多米尼克·鲍比以眨眼的方式写下《潜水钟与蝴蝶》一样,就像尼克·胡哲面对众人的嘲笑开始演讲一样,他们都在这时慢慢开始了由弱者向强者的蜕变。(以余秀华为详例,以多米尼克·鲍比、尼克·胡哲为略例,详略结合)
回首过去,不只生命的个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明也大多是通过不断奋发自助,从不起眼的弱小而慢慢崛起,日趋强盛的。我们的祖辈世世代代劳作在田间时,便有仰望星空的伟大理想,祈愿能一睹嫦娥真容。从以身殉“道”的万户到今天嫦娥五号的总设计师杨孟飞,无数人为之奋斗,最终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我们的祖辈千百年来一直祈愿“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历代英杰为此无数次思索,无数次改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全面脱贫。弱小不可怕,只要我们振作精神,努力实干,自然可以一步步走向强大!(由个体到国家、民族,丰富论证内容,凸显层次性)
当然,奋发图强,知易行难。我们需要抛却弱小者的顾影自怜、自怨自艾,需要有长期努力却所得寥寥的觉悟,需要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自信!(进一步论证如何奋发图强,以排比增色)
正如刘媛媛在演讲《寒门贵子》中所言: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故事是:吾虽生而弱,奋发以图强。(结尾呼应标题)
【立意探索】材料介绍了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有关“体育之效”的相关论述,先强调人的身体会变化,如视力和听力都可以通过锻炼加强;再分析强弱的转化,强者滥用其强可能会转弱,弱者勤加锻炼则能变强,指出后天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强者不能骄傲,弱者也不用悲伤,弱者大可以通过锻炼变得强大。
材料论述的是“体育之效”,考生首先需要明确其具体效果:“勤自锻炼”可以让先天的弱者变得强大,这便是“锻炼”的效果。但如果将主题理解为体育锻炼可以强健体魄,未免太过肤浅。可以将强者、弱者的内涵从身体的强弱上升到整体的强弱,“锻炼”就可以理解成个体的勤奋、努力、奋发图强。材料是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强”“弱”,先天身体有强弱,但通过后天的努力,我们大可以由弱变强,而肆意挥霍天赋,当然也可能由强转弱。理解了这种“强弱之变”,可以进一步明确做法:不管当下我们是强还是弱,奋斗勤勉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可以让弱者变强,强者恒强。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强弱可改,事在人为;②在“锻炼”中成长;③先天不足,后天可补;④吾虽生而弱,奋发以图强;⑤自满者弱,自强者强。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引用材料,自然引出主题,之后以命运的公与不公来论证奋发图强的意义;再以余秀华由弱转强的人生逆转来进行事例论证,理论与事例相结合;再从个体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继续论证弱者奋发图强的主题立意;结尾更进一层,以“知易行难”来具体阐述如何奋发图强,升华主题,并以“吾虽生而弱,奋发以图强”收尾,首尾呼应。
三、(2021新高考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 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继往开来,不负青春
如何才能写好一个“人”字?漫画“人”字运笔的右侧文字即答案。(以设问开篇,直指核心要义)
首当逆锋起笔,讲究藏而不露;其次中锋运笔,做到不偏不倚;最后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此三者运笔连贯,缺一不可。而新时代青年者,亦世间人也。一撇,写尽青年优秀品质;一捺,窥尽人生哲理堂奥。故新时代青年,应不畏艰难,逆流而上;应不偏不倚,坚守原则;应潜心修炼,脚踏实地。
不畏艰难,逆流而上,新时代青年也。(分论点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正如征程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最终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如一个个科研工作者扎根实验室,踏在未知之海的浪头,以坚持为刃,以毅力为帆,劈波斩浪,终得“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傲世;正如那“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各省医疗队,“逆行”在荆楚大地上,共抗新冠肺炎疫情,无论生死与报酬。故今时代青年,当如人字首笔,逆锋起笔,谓艰难方见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不偏不倚,坚守原则,新时代青年也。(分论点二)面对敌人的屠刀,年仅28岁的夏明翰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坚持革命信仰的小诗,就是“不偏不倚,坚守原则”的写照,它激励了无数青年志士走向正义的道路。坚守原则是一种境界和修养,是青年为人处世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看那行人横穿马路,排队见缝插针;看那车辆逆向行驶,横冲直撞;看那乱扔垃圾,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此为青年所摒弃也!作为国家的栋梁、人民的希望,我们应如“人”字一般,做到不偏不倚,坚守原则。
潜心修炼,脚踏实地,新时代青年也。(分论点三)在这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谓千帆竞发浪潮勇,百舸争流正逢时。若今之青年无勤奋做舟,刻苦为桨,又怎能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直挂云帆济沧海”呢?古有孔子韦编三绝,孙康囊萤映雪,今有我时代青年一窥“人”字堂奥,“缓缓出头”,发愤图强做栋梁。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一个“人”字,教会我们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一个“人”字写尽新时代青年应有之品质。今新时代青年,应继往开来,习优秀品质,不负青春!(收束全文,照应开头)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本题由四格漫画和文字组成,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写“人”字,文字是对“人”字笔画描红的解说。四格漫画表面上展示出“人”字的描红方法,实则蕴含着古人的为人之道,寓意着做人的原则、经验等。考生要由如何写“人”字联想到如何做人,要把“人”字的描红方法转变为做人的原则、经验等。如漫画中的“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对应做人要“坚守原则”。考生要站在新时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与评价”材料的内涵,对古人的为人之道做出“鉴别与取舍”,以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写好“人”字,走好人生;②“人”,成才之道也;③书写有道新青年;等等。
【理论素材】 ①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②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名师点评】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开篇设问,言简意赅,直指作文试题的命题意图。第二段承接开篇,紧扣图文的对应关联性,简述“人”之原则要旨,进而引出“新时代青年”的核心要义,从而框定文章结构和层次,文末收束总结,形成总分总结构。在行文时,作者有意运用文言句式、引用名言,思想凝练,展示了过硬的语言功夫。
题组四
一、(2020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2020年春节期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意识到了病毒的可怕,我们自觉戴上了口罩,主动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病毒大肆传播,多少人手持返乡的车票或无奈叹息,或默默流泪,只能拿起电话打给家人:“妈妈,今年我不能回家过年了。”多少人居家隔离,取消访友和聚会的计划……疫情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紧扣“疫情”的情境)
隔离和保持距离是保障自我和他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也是抗击疫情的必然要求。然而,疫情拉开的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并不能拉开人们心理上的距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少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联系却从来没有缺席。(扣住材料中“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提出中心论点)
疫情无情,我们用科技传达爱。(分论点一)虽然居家隔离,但很多人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将自己对亲友的牵挂传递给对方;遇到头疼脑热,有在线医生贴心耐心地进行指导,有无数网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学生不能到学校上课,学校开设网上课堂,让在家的孩子也能接受老师的在线辅导,而各种在线学习平台,也开设免费的学习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居家隔离,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正是在居家隔离期间,我们愈发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和温度,愈发认识到亲友间的关爱是多么温暖而可贵,也愈发认识到一些陌生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善意、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个人角度论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疫情无情,社会用善意传达爱。(分论点二)不管是社区志愿者义务为社区居民买菜、买药、倒垃圾,还是好心人免费为陌生人捐赠口罩、药品等;不管是钟南山在耄耋之年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抗疫一线,还是朴实的菜农冒着寒风驱车几十里免费为医务工作者送菜……这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中国最可爱、最可敬的人。这些举动传递着治愈人心的力量,让温暖和善意留在更多人的心里,汇成一股暖流,滋润更多的心灵。(从社会角度论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疫情无情,国家用互助传达爱。(分论点三)《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疫情期间,来自国外的每一次帮助和网友们的在线“加油”,都让中国人在这个格外难熬的冬天感受到了温暖。当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疫情在全球肆虐时,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涌泉相报,第一时间给很多国家送去抗疫物资,派去医疗专家……每个国家都应肩负起人道主义的担当,让全世界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国家角度论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疫情无情人有情。对于心中有爱的人来说,遥远的距离永远阻挡不住心中喷涌而出的爱。身被隔离,但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善与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在大难面前,爱与温暖从来不会缺席!(重申论点,照应标题)
【立意探索】这是一道限定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材料共有三段。第一段点明写作背景: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第二段的中心句“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和第三段的中心句“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分别谈及“距离”和“联系”。材料在给出基本观点的同时,列举了“距离”和“联系”的具体体现,阐释了“联系”的重要意义。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结合疫情这一特定背景,脱离疫情的情境便会偏题或跑题。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进行写作,或叙述,或议论。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有关“疫情”的素材进行写作,既可从国家、民族、英雄人物等大处着手,也可从家人、朋友、师生等身边人物着手。在表达对“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的认识与思考时,可以谈面对疫情,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爱让彼此的心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爱”既可以是亲情、友情之爱,也可以是集体、家国之爱;也可以谈隔离期间,人们更善于体察生活,收获感动,这份来自他人与自我的感动,让人与人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总之,要围绕“距离”来谈对于“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的思考。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隔离病毒,不隔离爱;②身被隔离,心向一处;③心存大爱,风月同天;④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等。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作文材料中“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行文,标题即中心论点。文章先指出疫情只是拉开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然后提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观点,主体论证部分用三个分论点具体阐述,列举大量的事例,论证充分有力,最后重申论点,照应标题和开头。文章结构清晰严谨,首尾圆合,语言富有文采,颇具感染力。
二、(2021全国乙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用美德与勇毅,助力美梦成真
拿破仑曾说:“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的确,青春应有梦,且青春之梦的实现离不开美德与勇毅。(引用名言,然后亮明观点)
青春有梦想,如耀眼灯塔指引方向。(分论点一)青春的梦想,是“五四运动”时“还我河山”的呐喊,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志,是抗日战争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豪情,是改革开放时“三天一层楼”的激情,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衣战士们守护万家灯火的逆行而上……汉代扬雄说“立义以为的”,为国为民是“义”,求得真善美亦是“义”。这样的梦想像茫茫大海中的耀眼灯塔一样,为航船指引前进的方向。(把事例融于说理之中,典雅简练;段落首尾照应,结构紧凑)
青春有美德,若铁铸船体扛风斗雨。(分论点二)修业先修德,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也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德是什么呢?德不仅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善良,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友爱;不仅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还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谦逊,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人品好的人,遇事有人帮,摔倒有人扶;人品差的人,有难众人躲,求助无人应。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好品德犹如钢铁铸成的船体,能在狂风与暴雨中奋勇向前。(引用名言,增强说服力)
青春有勇毅,似钢劲双桨劈波斩浪。(分论点三)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唯有充满毅力,满怀实干精神,才能实现理想。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从年少起就一直潜心于数学研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韦神”的称号;平均年纪不到30岁的北斗青年团队,为突破技术瓶颈,三个月挑灯夜战,几十人彻夜不眠;千千万万的青年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挥洒汗水,利用网络、知识和技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还有无数顶风冒雪、穿梭于街巷的快递小哥,无数的互联网“码农”们……他们不仅会抬头看天,更懂得低头看路;不仅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青春理想的航船,因为有充满毅力、拼搏实干的双桨,而劈波斩浪济沧海。(举例论证,论述了毅力与实干精神对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礼记》有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正心,才能齐家治国。这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担负时代使命和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青年朋友们,请别在生命拔节的季节忘记修身,更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让我们选择奋斗,因为有梦不觉天涯远,美德勇毅助成真!(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照应开头)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立足于材料谈启示的作文题。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说的是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并指出“对理想的追求”涉及的内容;第二句用扬雄“弓矢的”的比喻来具体说明;第三句是对扬雄的话的解释,指出“实现理想”的方法或途径,强调“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整个材料谈的是理想的实现与修养、思想、目标等的关系。
“修养”“思想”“目标”等属于比较大的概念,立意时可以将其具体化,化大为小。写作时可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修养?如自强不息、乐观进取、与时俱进、格物致知、心怀感恩、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等。(2)哪些是端正的思想?如通过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实干的精神、艰苦的奋斗和创新求变等,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空想等待,投机取巧,甚至坑蒙拐骗,不择手段。(3)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称为“义”(包括正义、道义、国家大义等)?如把个人使命和发展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4)实现理想与修养、思想、目标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