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2014-2015 评比优秀教案 鲁科版化学 选修4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粒子反应 3课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滕州2014-2015 评比优秀教案 鲁科版化学 选修4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粒子反应 3课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1-09 16:47:05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4节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3-4-2 酸碱中和滴定 滕州一中东校
课题 3-4-2 酸碱中和滴定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教材先从分析化学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定量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并提及了氧化还原滴定。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通过“活动·探究”介绍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仪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方法导引”介绍了酸碱滴定管的结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图片展示了滴定时的操作方法。在做了基本的知识准备后,课本又给出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具体的计算过程。并给出了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酚酞做指示剂的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彩图。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最后指出酸碱中和滴定在工业生产、医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和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且也掌握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一些实验仪器及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酸碱指示剂的知识高一也做过具体的介绍。这些都有利于本节知识的展开。但是,对也定量实验学生还知之不多;对于酸碱滴定管学生还十分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3、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主要仪器名称、仪器的用途。4、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和反应实质、中和滴定原理的分析,体会化学家是怎样利用中和反应来设计化学定量测定方法的。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反应中的化学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到中和滴定方法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分析,理解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科研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主要仪器名称、仪器的用途。2、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主要仪器名称、仪器的用途。2、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 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
设计思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计算题:已知某浓度的NaOH溶液25ml恰好与25ml0.1000mol·L-1的标准盐酸反应,列式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 列式计算:n(H+)=n(OH-) c(H+)·v(H+)=c(OH-)·v(OH-) 巩固已有知识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导出新课。
问题探究 展示问题: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酸或碱溶液准确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如,实验室有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怎样测定它的物质的量浓度呢? 思考、讨论、回答:首先量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测定与之恰好中和的已知浓度的盐酸或硫酸溶液的准确体积,再利用相关量的关系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归纳板书 二 离子反应的应用(一)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思考、理解 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
问题探究 展示问题: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误差小,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全进行;选用合适的指示剂。②准确测定两种溶液的体积;选用合适的量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
问题探究 展示表格:(自主学习丛书86页)酚酞小于88-10大于10无色浅红色无色甲基橙小于3.13.1—4.4大于4.4红色橙色黄色在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当选用甲基橙或酚酞做指示剂是时,变色点的pH应该是多少?为什么? 思考、讨论、回答:HCl+NaOH=NaCl+H2ONaCl溶液的PH=7,酚酞,选pH=8;甲基橙选pH=4.4。pH最接近。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 讲解:1.中和滴定不选用石蕊作指示剂;2.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可用酚酞或甲基橙。 听,思考,记忆 明确指示选用的原则,并为学生思考留有余地。
知识讲解 展示: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有一玻璃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因碱溶液与玻璃反应生成硅酸盐,是一种矿物胶,具有粘性,故不能把碱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而碱式滴定管有一段橡胶管,因此,不能装酸液,酸会腐蚀橡皮管;碱式滴定管也不能装有氧化性的溶液,氧化剂会把橡皮管氧化。 观察,思考,记忆 明确滴定管的结构,掌握滴定管的选用方法。为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作必要的准备。
自学归纳 展示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103页“方法导引’’2、归纳滴定管的使用方法。3、怎样赶气泡及调零? 阅读,归纳,思考,记忆(1) 检漏 (2)洗涤(3)润洗(4)装液(5)赶气泡(6)调液面 培养学习能力,掌握滴定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方法指导 展示图片,讲解: 听,记,思考 了解赶气泡的方法,掌握正确读数的方法。
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观察,思考,记忆 教授学生具体操作过程,形成规范的操作方法,为学生自己操作作准备
知识归纳 展示问题:请归纳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步骤。并具体语言描述滴定时的规范操作和终点判断。 归纳:1.准备:检漏→蒸馏水洗→溶液润洗2.注入标准液:灌液→排气泡→调整液面并记录3.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放出待测液→加指示剂(2滴酚酞溶液)4.滴定: 滴定操作→滴定终点判断→数据读取记录具体操作:滴定过程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终点判断:当加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突然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能力培养 展示问题:1、研读课本p103页的表格。2、请根据课本表格,设计一个你认为合理的数据处理表格,并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实验序号HCl溶液体积待测NaOH溶液体积平均体积127.84ml25.00ml27.84ml227.83ml25.00ml327.85ml25.00ml 设计表格,处理数据:C (NaOH)=0.1149 mol/L 培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计算能力。
交流讨论 展示不同的表格设计,引导学生评价选择 思考,评价,交流,回答 培养表格的设计能力
分组实验 巡视,指导 分组实验 体验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方法指导 讲解:中和滴定前,必须用滴定液多次润洗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管,以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加入指示剂的量控制在2滴~3滴,以避免指示剂消耗酸或碱;临近终点时,滴液要慢,至指示剂变色“不立即”褪去或变为原色即为终点,避免过量。重视测定结果的复核。即重复实验测定2次以上,取实验平均值。根据计算公式,求出计算值。 听,思考 明确实验的细节,指出学生的易错点。
问题探究 展示问题:小组讨论,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洗涤。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NaOH溶液润洗2-3次。3、滴定前仰视。 分析:1、偏高2、偏高3、偏低 指导误差分析的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展示问题: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归纳总结 整合本节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CD )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烧杯 2、中和滴定中,视线应注视( D ) A.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B.液滴滴出速度 C.滴定管刻度 D.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3、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画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 D )
  A. 是amL        B.是(50-a)mL
C. 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 4、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滴 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右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 C ) A.22.30 mL B.23.65 mL C.22.35 mL D.23.70 mL5、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1) 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2) 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实验编号NaOH溶液的浓度(mol/L)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mL)10.1023.9620.0020.1024.0020.0030.1024.0420.00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②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 充满碱液;甲 乙 丙③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A、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滴定中振荡锥形瓶是,不小心有液体溅出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答案;①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②丙 ③A、E
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性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实验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说明:在本节三课时的教学中,第1课时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第3课时离子检验,物质制备与纯化,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是按照自主学习丛书及教材的顺序安排的,符合教学实际,因此和统一发的优秀课时教案的案例有些出入。
 通过VA判断误差
操作步骤
中和滴定
滴定 原理
主要仪器
误差  分析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铁架台、白纸 
1.准备2、注入标准液3.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4.滴定
 知CA,量VB,读VA,求CB课时课题: 第三章 第四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5 年 1 月 7 日,星期 二,第 1 节课
枣庄八中南校
第一课时离子反应
教学内容:
化学选修一—《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离子反应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最后一节,担负着整合知识的任务,通过前面必修一知识的学习,学生接触过一些离子反应,对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能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共性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以离子反应为纲把学生接触过的一些离子反应进行系统归纳,寻找共同规律,使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三.设计思路:
首先复习一下离子方程式的写法,来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情,通过学生书写课本交流研讨部分的离子方程式来展开本课的教学,引出离子发生反应的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重点讲解,然后通过习题深化来巩固离子共存的条件与过量问题的书写, 最后以同学来总结本课内容而结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运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手段获得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索离子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1、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2、写出硫酸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3.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4.写出盐酸与氨水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黑板板书:马操1
邵媛2吴敏3 复习回顾,了解学情。
知识支持 离子反应的书书写步骤。每一步的含义。 田亮:1写2拆3删4查 知识回顾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交流研讨 P98。学生完成1Ba2+ + SO42— === BaSO4↓2.Ca(OH)2+CO32— = Ca2CO3↓+2OH—3.CO32— + 2H+=== H2O + CO2↑4.Zn + 2H+=== Zn2+ + H2↑5.CH3COO— + H+ === CH3COOH6.2I—+ Br2=== Br— + I2 找六个同学到黑板完成 强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课堂引入 离子发生的产所在什么地方?观察上述离子方程式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系统的学习一下离子反应。 1.田刚:水溶液中2.杜博:(1)(2)生成沉淀、(5)生成水、(3)(4)生成气体 、(6)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实验 下面我们来系统的学习一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实验。实验一: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现象:有白色沉淀出现)(结论: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是生成难容物)实验二:观察动画盐酸与醋酸钠的反应动画.(现象:氢离子与醋酸根结合生成醋酸分子)(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有弱电解质生成)实验三:Na2 cO4溶液与硫酸溶液的反应.(现象:有气泡出现)(结论:离子反应条件之一是有气体出现。)实验四:高锰酸根与亚铁离子的反应(现象:紫色褪去)(结论:离子反应条件之一是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观察现象,思考反应的本质。1.刘婷: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是有难容物出现。2.刘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有弱电解质生成。3.李平:离子反应条件之一是有气体出现。4.田丽:离子反应条件之一是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离子发生的条件。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实验深化 离子发生在什么地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举例说明离子间反应有什么用途?(可根据有无不溶于稀硝酸的AgCl白色沉淀生成来检验溶液中有无Cl—或Ag+存在)举个强碱制取弱碱例子。(注:NH4+的检验:NH4+ + OH— NH3↑ + H2O(或浓碱溶液,或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田刚:水溶液中李刚刘冰: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4.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通过实验深化为讲离子应用做铺垫。同时复习以前学相关内容。
强化训练 1.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D)A.K+     B.Na+ C. Ba2+ D. Al3+2.在pH=1的含Ba2+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C)A. Al3+  B. ClO-    C. Cl-      D. SO42-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D)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B.钠与水的反应:Na+2H2O=Na++2OH-+H2↑C.铜片插入AgNO3溶液中:Cu+2Ag+=Cu2++2Ag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李闯:D选项该溶液能使酚酞显粉红色,说明溶液呈弱碱性,Al3+将会转化为Al(OH)3沉淀,而其他三种离子。B选项中,ClO-也能与H+反应。D选项中,SO42-能与Ba2+结合生成沉淀。D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般是: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追问:实验室制备氨气——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 H2O有没有离子反应? 二.提问:Fe2+能否在硝酸中,浓硫酸中存在?交流:大家尽可能多举出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离子 常见还原性离子有: Fe2+、HS—、S2—、I—、SO32—等 常见氧化性离子有: Fe3+、ClO—、(H++MnO4—)、(H++NO3—)等 1、王成:2、翟琳:不能 没有,因为不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Fe2+被硝酸或浓硫酸氧化成Fe3+了
交流研讨 H+ + OH— === H2O表示哪一类反应?Ba2+ + SO42— === BaSO4↓表示哪一类反应?(注: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一类物质的反应。) 1.李敏:2.袁东阳: 指导独立思考、总结归纳能力。
梯度训练 1、下列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NO3—、SO32— B.MnO4—、Fe2+、Na+、NH4+ C.Fe3+、SCN—、SO42—、Cl— D.Fe、HCO3—、Cl—、NH4+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BC)A.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B.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H2↑+Cl2↑+2OH-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D.FeSO4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Fe2++2H++H2O2=Fe3++2H2O3.下列能发生的反应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A.硫酸与Ba(OH)2溶液混合:Ba2++OH-+H++SO42-=H2O+BaSO4↓B.碳酸钙和盐酸混合:CO32-+2H+=CO2↑+H2OC.足量的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2Fe2++4Br-+Cl2=2Fe3++2Br2+6Cl-D.MgCl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Mg2++CO2+H2O=MgCO3↓+2H+ 刘洋B2.Al(OH)3不能溶于过量氨水中,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成Al(OH)3沉淀是正确的,需注意是NH3 H2O是弱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正确写法是Al3++3NH3 H2O=Al(OH)3↓+3NH4+。D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化合价的升降不守恒,没有配平,正确的是2Fe2++2H++H2O2=2Fe3++2H2O。3.C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内容。
强化训练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2)FeCl2溶液与新制氯水的反应(3)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4)石灰石与硝酸的反应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式来表示 B.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    H+ + OH— = H2O 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生成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3、下列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NO3—、SO32— B.MnO4—、Fe2+、Na+、NH4+ C.Fe3+、SCN—、SO42—、Cl— D.Fe、HCO3—、Cl—、NH4+4、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AgNO3,所用下列试剂中效果最好的是 A. NaCl溶液 B. NaBr溶液 C. NaI溶液 D. Na2S溶液5、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A .稀硫酸 B .氯水 C .硝酸锌 D .氯化铜 田阳等四位同学:李晴:B梁敏:B梁斌:D潇潇:A 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经常思考,勤于练习,思维会越来越活跃。
课后思考 1.有一瓶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H4+、K+ ( http: / / www.21cnjy.com )、Mg2+、Ba2+、Al3+、Fe3+、SO42-、CO32-、NO3-、Cl-、I-,现进行如下实验:①测知溶液显强酸性;②取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新制氯水,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③另取样品滴加稀NaOH溶液,使溶液变为碱性,此过程无沉淀生成;④取少量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⑤将③中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课后作业 一.A、B、C、D是四种可溶的化合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由阳离子K+、Ba2+、Al3+、Fe3+和阴离子OH-、CO32-、NO3-、SO42-两两组合而成,它们的溶液发生如下反应:A与B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C与D反应生成有色沉淀;B与C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D 。二.P106-P107 2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1)写拆删检2.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常见还原性离子有: Fe2+、HS—、S2—、I—、SO32—等 常见氧化性离子有: Fe3+、ClO—、(H++MnO4—)、(H++NO3—)等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一类物质的反应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必修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离子方程式的学习,但是还不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2、进行新授课时,一定要将已有的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结构结合起来,在温故中知新,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循序渐进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尽量做到过渡自然,水到渠成。3、通过交流使学生相互学习,以人之长补已之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4、训练基本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巩固学生运用本章前面3节学习形成的分析思路;培养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能力。课题: 离子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 课型:新授
学校:枣庄八中北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分析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 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教材先从分析化学的角度,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介绍了定量分析,然后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并提及了氧化还原滴定。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通过“活动·探究”介绍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仪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方法导引”介绍了酸碱滴定管的结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图片展示了滴定时的操作方法。在做了基本的知识准备后,课本又给出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具体的计算过程。并给出了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酚酞做指示剂的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彩图。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最后指出酸碱中和滴定在工业生产、医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和反应,并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掌握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一些实验仪器及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酸碱指示剂的知识高一也做过具体的介绍。这些都有利于本节知识的展开。但是,对也定量实验学生还知之不多;对于酸碱滴定管学生还十分陌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
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主要仪器名称、仪器的用途。
4、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和反应实质、中和滴定原理的分析,体会化学家是怎样利用中和反应来设计化学定量测定方法的。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反应中的化学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到中和滴定方法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分 析,理解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科研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主要仪器名称、仪器的用途。
2、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六、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
七、设计思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计算题:已知某浓度的NaOH溶液25ml恰好与25ml0.1000mol·L-1的标准盐酸反应,列式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 列式计算:n(H+)=n(OH-) c(H+)·v(H+)=c(OH-)·v(OH-) 巩固上面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导出新课。
问题探究 展示问题: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或碱溶液准确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如,实验室有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怎样测定它的物质的量浓度呢? 思考、讨论、回答:首先量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测定与之恰好中和的已知浓度的盐酸或硫酸溶液的准确体积,再利用相关量的关系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归纳板书 二 离子反应的应用(一)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思考、理解 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
问题探究 展示问题: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误差小,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全进行;选用合适的指示剂。②准确测定两种溶液的体积;选用合适的量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
问题探究 展示表格:酚酞小于88-10大于10无色浅红色无色甲基橙小于3.13.1—4.4大于4.4红色橙色黄色在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当选用甲基橙或酚酞做指示剂是时,变色点的pH应该是多少?为什么? 思考、讨论、回答:HCl+NaOH=NaCl+H2ONaCl溶液的PH=7,酚酞,选pH=8;甲基橙选pH=4.4。pH最接近。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 讲解:1.中和滴定不选用石蕊作指示剂;2.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可用酚酞或甲基橙。 听,思考,记忆 明确指示选用的原则,并为学生思考留有余地。
知识讲解 展示: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有一玻璃活塞,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碱溶液与玻璃反应生成硅酸盐,是一种矿物胶,具有粘性,故不能把碱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而碱式滴定管有一段橡皮胶管,因此,不能装酸液,酸会腐蚀橡皮管;碱式滴定管也不能装有氧化性的溶液,氧化剂会把橡皮管氧化。 观察,思考,记忆 明确滴定管的结构,掌握滴定管的选用方法。为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作必要的准备。
自学归纳 展示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103页“方法指导:。2、归纳滴定管的使用方法。3、怎样赶气泡及调零? 阅读,归纳,思考,记忆(1) 检漏 (2)洗涤(3)润洗(4)装液(5)调零 培养学习能力,掌握滴定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方法指导 展示图片,讲解: 听,记,思考 掌握赶气泡的方法
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观察,思考,记忆 教授学生具体操作过程,形成规范的操作方法,为学生自己操作作准备
知识归纳 展示问题:请归纳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步骤。 归纳:1.准备:检漏→蒸馏水洗→溶液润洗2.注入标准液:灌液→排气泡→调整液面并记录3.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放出待测液→加指示剂4.滴定: 滴定操作→滴定终点判断→数据读取记录 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能力培养 展示问题:1、研读课本p103页的表格。2、请根据课本表格,设计一个你认为合理的数据处理表格,并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实验序号HCl溶液体积待测NaOH溶液体积平均体积127.84ml25.00ml27.84ml227.83ml25.00ml327.85ml25.00ml 设计表格,处理数据:C (NaOH)=0.1149 mol/L 培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计算能力。
交流讨论 展示不同的表格设计,引导学生评价选择 思考,评价,交流,回答 培养表格的设计能力
分组实验 巡视,指导 分组实验 体验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方法指导 讲解:中和滴定前,必须用滴定液多次润洗滴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以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加入指示剂的量控制在2滴~3滴,以避免指示剂消耗酸或碱;临近终点时,滴液要慢,至指示剂变色“不立即”褪去或变为原色即为终点,避免过量。重视测定结果的复核。即重复实验测定2次以上,取实验平均值。根据计算公式,求出计算值。 听,思考 明确实验的细节,指出学生的易错点。
问题探究 展示问题:小组讨论,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洗涤。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NaOH溶液润洗2-3次。3、滴定前仰视。 分析:1、偏高2、偏高3、偏低 指导误差分析的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展示问题: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归纳总结 整合本节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CD )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烧杯 2、中和滴定中,视线应注视( D ) A.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B.液滴滴出速度 C.滴定管刻度 D.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3、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滴 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右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 C ) A.22.30 mL B.23.65 mL C.22.35 mL D.23.70 mL4、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1) 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2) 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实验编号NaOH溶液的浓度(mol/L)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mL)10.1023.9620.0020.1024.0020.0030.1024.0420.00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②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 充满碱液;甲 乙 丙③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A、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滴定中振荡锥形瓶是,不小心有液体溅出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答案;①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②丙 ③A、E 
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定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VA判断误差
操作步骤
中和滴定
滴定 原理
主要仪器
误差  分析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铁架台、白纸 
1.准备2、注入标准液3.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4.滴定
 知CA,量VB,读VA,求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