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
2、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读激,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在破坏资源了;为什么破坏了地球将别无去处。
教学难点 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目前地球的面临的危机,从思想深处接受爱护环境的经验教育。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破环地球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1、[板书:猜谜]想猜吗?谜语是我国一种经典的文字游戏,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现在还有许多人用它来训练思维。请读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学生板书:地球]
2、投影出示地球: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提醒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怎么知道的?
△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视、书籍、网络等都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大家得多和它们交朋友。
3、今天学的课文题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呢?读了课文,我们就能全面解开这个谜。
二、据意读文,随文学词,解决问题:
1、明确读文要求:
⑴根据段意朗读相应的段落。
投影出示段意:
第一段:地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而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小。
第二段: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三段: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号召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⑵划出生字词。(词语学习中,生词学习最重要。)
⑶像课题一样给每段列个小标题。
2、请学生朗读段意。
3、每位学生根据段意找到相应的段落,用“//()”表示。
4、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每组请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棒,棒的标准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5、师:
⑴组织学生相机学习生词。
第一段:
△裹着:师范写,解说,衣字中间夹个果。能换个其它词吧?(披、包、穿)。“纱衣”指(大气层)为什么不直接说成大气层呢?(为了美)美美地读。还有表现地球美的句子吗?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教师想想一首诗:《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草原、河流和山谷,
森林、小路和稻田,
好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草地上,跑来跑去的是小白兔,
树林里,跳来跳去的是小松鼠,
快乐的小鸟忙着跳舞,
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人们真幸福。
△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信吗?A信!为什么信?书中找理由。B不信!是作者写错了?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就显得渺小了。如果把阶梯教室看成一个大宇宙,那么,地球是什么呢?(说明: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第二段:
△矿物资源:举例说:金、银、铜、铁等。它是一种有限资源,开完了就没了。为了合理地开采,我国去年就关停了大量的小煤矿。
△恩赐:赐,平舌音。研究这个字:“贝”,古代用贝壳做货币(钱);“易”,易手,就是从你的手里到人别人手里。所以“赐”的意思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恩赐原指古时皇帝给下属赏赐,现泛指因可怜而施舍。所以汉字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汉语已成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
△慷慨:师范写。大方,不吝啬。
△贡献:读一读。
△滥用:与“乱用”比较。滥用,用得太多,没有节制地用;乱用,没有选择地用。如你感冒了,医生叮嘱你每顿吃两片速效感冒胶囊,你为早点好,一天吃10片,这就叫滥用;如果你用的不是速效感冒胶囊,而是泻利停,这就叫乱用。
△威胁:胁是月字旁。协作的协是十字旁。
第四段:
△目睹:就是看到,所以睹是目字旁。
⑵组织列小标题,板书:范围很小、资源有限、难以移居。
⑶组织抄写生词。
⑷组织回答: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呢?还有别的理由吗?(地球美丽壮观、人为破坏。)
三、联系课文,凭借认识,拓展延伸:
1、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你能给它定个主题吗?例如我国申办2002年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善待地球)
2、呼吁人们精心保护地球,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呢?(构思一幅宣传画、设计一句宣传标语(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2、组织观看VCD《保护生态环境》。
本课作业
只有一个地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
2、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读激,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在破坏资源了;为什么破坏了地球将别无去处。
教学难点 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目前地球的面临的危机,从思想深处接受爱护环境的经验教育。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破环地球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一)复习检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面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
2、谈话:相信同学们以后在介绍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
(二)引入新课
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同学们在欣赏这段文字时,发出了不少感叹。当时是怎么感叹的?
(指名说。如:地球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真是可亲可爱。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
2、设疑:宇航员也有感叹,后面几个自然段中写到了,能把下文中写宇航员感叹的语句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我们这个地球真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指导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请读呢?(讨论后,注上“自豪而又担忧”。)
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不仅在“美丽壮观于”)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不是多余的)你怎么知道的?(指名交流:预习中,读了第三、四自然段就知道了)。
3、过渡: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就要认真学习下文。
二、学习第二段(3——4自然段)。
(一)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并为之“自豪”。
1、初读了解(让学生自主报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细读感悟
(1)出示问题:
课文第二段(3——4自然段)写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又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2)各自轻声本段,思考以上问题并划注。用横线画出写“资源”的语句,用浪线画出写人类“破坏”的语句?
3、讨论交流自然资源的有限
(1)提问:地球拿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生物、大气……)
(2)提问: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板书:有限)能举例说明吗?(指名交流。如:矿产资源的生成、土地资源的有限……)
归纳:这类资源来得不容易,我们把它叫做“不可再生资源”。这种资源真是“来之不易”。
(3)师:地球还用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养育了人类,多么无私啊!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正是由于它这么可爱,作者给了他一个怎样的最有感情的称呼?(称她为“人类的母亲”。)
地球的确具有母亲的情怀,你说地球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生口头填空,如“可爱的母亲”“无私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乐于奉献的母亲”……)
(二)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领悟“忧虑”之情。
1、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根据各自所画的内容回答。
2、设疑: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地球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遗憾的是课文中没有写具体,谁能来说具体些?(指名交流环境问题和由此而造成的灾难)
(三)观看录象,加深理解。
过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吧。
1、展示:录象片段(内容为人类破坏环境的做法及其后果)
2、交流感受(人类的这些行为真让人“忧虑”。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说——这样做其实是“自食其果”或“自作自受”……)
三、学习第三段(5——9)自然段。
弄懂人类破坏了地球,别无去处。
1、巧设曲问,引导自学:学习了第二段,看了录象,听了讨论,老师觉得同学们都和宇航员一样为人类的命运而担忧。可是,老师并不担忧,老师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老师的眼光看得很远很远(反语设“曲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争论)。你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吗?(生:老师在想地球被破坏后移居别的星球)
2、提问;老师这样想行不行?谁能说服我?(自学6—9自然段,准备说服老师)。
3、学生根据自学所掌握的知识或已有知识说服老师(引导学生引用课文中的内容来“说服”老师,但是不要照着书读答)。。
4、适时归纳:由此看来,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板书:精心保护)这是因为这美丽可爱,为人类无私奉献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句话是告诫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我们再一起朗读一下课题。
6、理解课题:课题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其实课文的第九自然段都写出来了,朗读第九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1、讨论交流人类保护地球的做法或设想。
2、介绍家乡环保的情况或本班、本人的实际行动。
本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