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明朝的统治
要饭
放牛
做和尚
起义
当皇帝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他,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为生
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
但,他有胆有识,最终竟站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巅峰
第壹章
明朝的建立
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
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江淮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明朝的建立
建立
明北上灭元图
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逐步强大,先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府(南京)
灭元标志:攻占元大都
明朝的疆域
明朝的建立
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疆域
明朝的建立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奇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 “(行省长官)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生产破坏
地方权力过大
宰相专权
第贰章
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布政司——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刑狱(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直接任命
皇帝
地方
权力分散
互不统属
相互牵制
布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作用:使行省权利分散,加强了中央集权。
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地方
②分封诸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王室。
明代藩封制度在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对地方军政制度的有效补充,但其过大的军事、政治权利也对中央政府造成了威胁。后期,随着藩王作为军事组织的意义的丧失,政治权利也限制在管理王府内部事务及其所属世系的范围之内,藩府成为只享禄米的寄生集团,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浅析明代封藩制度》
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中央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
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中央
秦汉 独相
唐宋 群相
明清 废相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3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明代政治史》
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中央
②设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调兵权归兵部,分散军权
朱元璋强化皇权
监视官员
①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掌控。
②明成祖设立东厂。
朱元璋强化皇权
利弊得失
利: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集权,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了危机。
第叁章
科举考试的变化
变化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格式:“八股取士”
答题观点:以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取士
答题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科举考试的变化
影响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科举考试的变化
科举制的发展
第肆章
经济的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影响:
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压力,丰富了农业结构。
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明朝青花扁壶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牙纹香炉
经济的发展
商业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数十座大商业城市。
《南都繁会图》
经济的发展
商业
②出现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山西晋商乔家大院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