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片欣赏法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1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课件2---7)
1、汉字的起源
教师讲述: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教师讲述: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教师讲述: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合作探究】 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学生看书并结合ppt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老师最后总结如下:
①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
③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
④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⑤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
⑥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教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课件9---15)
本标题内容大量让学生欣赏名画
学生看书总结:老师概括如下:
三、京剧的出现(课件16—20)
1、京剧的形成
清代开始,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3、京剧表演特色
①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④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书画、戏曲艺术的魅力。
【板书设计】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三、京剧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