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D.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B.漫长的人生路上,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
C.每当我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每当我迷茫不知所措时,都会想去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D.元旦晚会气氛热烈,我们袖手旁观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4.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_______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_______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_______的态度,要靠_______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探索 造就 怀疑求真 实践
B.研究 培养 怀疑求真 实践
C.探索 培养 毋庸置疑 科学
D.研究 造就 毋庸置疑 科学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学法、用法、懂法、守法。
B.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C.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D. 北京冬奥会凝聚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力量。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过去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强度降低最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A. ,。…… B. 、:……
C. ,:; D. 、。;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学完本文后,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有人不以为然,请你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1)[格物致知否]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2)[格物致知真]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为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时,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陶行知和他的学生们仔细地观看了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好的全过程。他在表店买了修表工具,当晚,他和几名学生一起动手拆装一只旧表,他们直到午夜才成功。为此,他和学生们都高兴得不亦乐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几节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思想。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9.第1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10.第2段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
11.第5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12.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13.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陈鲁民
①大千世界,渴望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幸福是怎么来的,并非人人清楚,或不是真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新年贺词里谆谆告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可谓一言九鼎,语重心长。的确,世间万事万物,唯有奋斗能与幸福画等号。想获得幸福,别无他路可寻,唯有奋斗一途。虽然奋斗之根是苦的,但幸福之果是甜的。
②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包括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不论哪一种幸福,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奋斗出来的,都是孜孜以求,宵衣旰食,一颗汗珠摔八瓣换来的。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奋斗一分幸福,在幸福与奋斗的天平上,人人平等,谁也没便宜可占,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
③奋斗就意味着年复一年的艰苦劳动,意味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身心劳累,需要的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最忌讳投机取巧,耍滑偷懒。所谓“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这些名言俚语,就是对奋斗与幸福关系的形象诠释。
④南仁东很幸福。虽然他已离开人世,但作为“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他没有留下遗憾,见到了自己为之奋斗20多年的宝贵成果,他的心血得到回报,可以含笑九泉。
⑤孙杨很幸福。他是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尽享鲜花掌声。但不要忘记,他的幸福后面是十几年的不懈拼搏,每天要刻苦训练十多个小时,在泳池里一泡就是一天。他的玩命的奋斗也换来了令人羡慕的幸福。
⑥马云很幸福。开创电商大业,荣膺首富美名,造福社会,服务众人。但是他创业之艰辛,起步之困难,奋斗之苦厄,拼搏之忘我,更应被无数渴望幸福的人记取。
⑦莫言很幸福。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誉满天下,春风得意,作品洛阳纸贵,震惊中外。这也是他奋斗几十年的结果。莫言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语不惊人死不休”,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⑧推而广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提到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者,量子计算机的参与者,海水稻的培育者,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制者等,以及所有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幸福的人,都是值得尊重、值得推崇、值得羡慕的。他们的幸福,既是个人、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民族的幸福。这样的幸福越多,社会正能量就越充沛,人民就越兴奋自豪,国家就越强大繁荣。
⑨毋庸讳言,也有些不想通过奋斗收获幸福的人,或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坑蒙拐骗,贪污受贿;或欺世盗名,投机钻营;或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这些人,或许眼下还能有一二侥幸,但留给他们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道路只会越来越窄,早晚会有混不下去的一天。通过法律和制度,加大对这些人的打击力度,让他们吃瘪受窘,走投无路,正是对无数辛勤劳动创造财富者的最好回报,也是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信条的最有说服力的坚守。
⑩幸福是一条大河,丰富多彩,这其中有科学家研究成功的幸福,运动员夺冠的幸福,农民丰收的幸福,商家赚钱的幸福,学生金榜题名的幸福,军人打胜仗的幸福,等等,无论哪种幸福,都是奋斗的结果,都是血汗所凝。一句话,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如果你渴望幸福,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选自《江西日报》2018年1月5日,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6.请为作者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7.文章第⑧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三)阅读《优点零》,回答问题。
优点零
毕淑敏
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写好了,把表交了上来。他一看,顿时傻了眼。
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像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
不知道愿望和优点,这两样对人起激励作用的要素,假若排出丧失的顺序,该孰先孰后?是因为丧失了愿望,百无聊赖,才随之沉没,成为没有优点的少年,还是一个孩子首先被剥夺了所有的优点,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谈一丝愿望?也许它们如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不出谁更冰冷僵硬?
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朦胧。不再盼望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老师第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挤到前面,表示自己属于其中一员。可惜他紧赶慢赶,动作还是晚了一点。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一个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嘲讽他,鞭挞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委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们的忍让,可能埋藏着刻骨的怨恨。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
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说话的愿望,人们有了电话;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飞机;因为有传递和交换的愿望,人们有了互联网……
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18.第①段中作者说:“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了上来。”若将其改为“孩子们把表交了上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9.模仿第⑤段,用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孩子不再……,因为……;不再……,因为……;不再……,因为……
20.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该怎样理解?
21.本文谈的是孩子的“优点”和“愿望”,第⑨段却说“人类”的愿望,是不是背离主题了?为什么?
22.再认真读一遍原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对作者所说的话题,你想说什么?把最要紧的用一段话写出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大账
毕增堂
①父亲不是个懦弱的人。但那次,明明是他占理,却被一个老女人吓得躲了起来。
②那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的寒假里。
③那天早上,我和父亲上山背柴,回来到村外坡头时,我有点累,就骗父亲说肚子疼走不动了,并夸张地在地上打滚。
④父亲急了,赶紧把柴靠在路边,解下绳索,背起我回家。
⑤到家里,家人们正等着我们吃饭。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大碗,说肚子好了。母亲心疼地说,那是饿的。父亲却笑而不语。
⑥吃好了饭,父亲要去把柴背回来。我来了精神,又要跟着父亲去。
⑦快到柴捆边时,父亲一把把我拉进路边的树林里,示意我不要出声。
⑧我顺着父亲的目光看去,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女人,正跪着双膝,双手撑地,使尽力气背我们的柴。她几番挣扎,终于把柴背起,颤颤巍巍地走了。
⑨那老女人我认识,是邻村的五保户。
⑩父亲似乎松了口气,反复叮嘱我,这件事永远不能和别人说。我答应了。父亲领着我,又到山上重新拾了一捆柴,下午才背回来。母亲责备说,那么几步路,耽搁好半天。
40多年过去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人都已成家立业。大姐大哥二姐二哥更是孙子都上了学。
今年春节,我们八家人又热热闹闹地聚在父母身边。耄耋之年的父亲,依旧耳聪目明,身子健朗,和我们喝同样多的酒。
席间,我忽然想起儿时的那件事,就当作笑话讲了出来。兄弟姐妹们,都哂笑父亲太软弱,人家在偷自己辛辛苦苦背回来的柴,不敢抢回来也就算了,还躲起来让人家大模大样地背走。
父亲呷了一小口酒,捋捋花白的山羊须,笑眯眯地望着我说:“小六,哪怕你是大学生,这个账,你没有我算得明白,信不信?”
这,还有账可算?全家人都愣了。
“那捆柴,被她背走了,对我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可要是当时,我吼一声,她受到惊吓,一紧张崴了脚闪了腰,那怎么办?要是骂她一顿,把柴抢回来,更严重了。万一她面愧害羞上了吊跳了水,那我心上,就会压上一块石头,我还能平平静静地把你们养成人吗?我当时有的是力气,再去山上找一捆回来,也就像吃一锅草烟般简单。你算算,怎样划得着?”
“可是,她偷你的柴,就是不对!”我还是不服。
“你怎么能断定她就是偷我的柴?也许是她前一天背的柴,放在近处,今天去背,又认错了呢?再说,她无儿无女,就算我直接背一捆柴给她,也是应该的嘛!”
“你爹哪,年轻时最爱较真,凡事争个赢,为这他吃了不少亏。有一次我拿个装白菜籽的葫芦要去撒,他偏说是青菜籽。我收的白菜籽难道我不知道么?也就和他争了起来。争着争着就动起了手,他就把我的右手肘扭脱臼了。这下我闲下了,他又找医生、又下地干活还要管一群娃娃。他后悔死了,说其实青菜籽白菜籽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因为不忍那一口气,给一家人造成了那么大的麻烦!”母亲接着说,“以后,他总结出一条:忍得忍得自己得!你们瞧,他都忍过87岁了!”
母亲的眉眼笑成了两朵深秋的大菊花。
21一家人都沉默了,是啊,忍得忍得自己得。父亲的隐忍,使他得到了夫妻恩爱,心宽体健,四世同堂的一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7期,有删改)
23.本文具体叙述了关于父亲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5.请简要赏析选文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6.作者在文章第 段写母亲回忆父亲年轻时的事有什么意图?
27.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
28、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主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也就是观察与实验的精神。同学们上了初中后,是否参与过物理、生物实验?是否观察过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请你选择某一个参与过的实验活动,或身边的某一事物加以介绍,展开写作。
要求:抓住事物特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严密,不少于150字。
答案
1、D 2.A 3.D 4.B 5.C 6.B 7.B
8、(1)做任何事都不能只谈理论,而不注重实效,要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2)实践出真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9.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通过消极的观察,而是要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竹子的生长过程和进行科学的观察。
10.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1.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属于举例论证。
12.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3.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进行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4.世间万事万物,唯有奋斗能与幸福画等号。想获得幸福,别无他路可寻,唯有奋斗一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15.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南仁东、孙杨、马云、莫言等名人的事例,论述了奋斗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16.示例:屠呦呦很幸福。发明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万人景仰,造福全人类。而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的是,她几十年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这种态度应被无数渴望幸福的人记取。
17.继前面四段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后,第⑧段由点及面,强调不管是不是名人,“所有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幸福的人,都是值得尊重、值得推崇、值得羡慕的”。这使得文章的论述更加严密,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18.原文表达效果好。表明孩子们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才填写的,不是随意、马虎、瞎说的,表明调查的结果是可靠的。
19.略
20.优点和愿望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们不能丧失其中任何一个。
21.不偏题。此节文字是从愿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个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孩子不能没有愿望。
22.作者的观点:我们不能让孩子们丧失了优点和愿望。
第二问和第三问略。
23.①父亲拉着“我”躲起来看着邻村的五保户老人背走了“我”和他从山上背回来的柴;②年轻时父亲为菜籽的种类和母亲发生争执,以致把母亲的右手肘扭脱臼。
24.①开篇点明了文章的人物和事件:父亲躲五保户老人;②采用倒叙,运用对比,设置悬念,父亲并不懦弱,“却被一个老女人吓得躲了起来”,由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5.“呷”“捋捋”“望”是动作描写,“笑眯眯”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于自己曾经选择帮助五保户老人以及保全了对方自尊的事情感到高兴与得意。
26.①交代了父亲宽容、隐忍的性格形成的原因;②使父亲年轻时的较真和现在的隐忍形成鲜明的对比。③丰富人物形象。
27.①富有爱心,尊重他人:自己从山上背下来的柴被五保户老人背走,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偷偷地看着她把柴背走,体现了父亲的爱心和对他人的尊重。②宽容隐忍,知错就改:父亲四十多年后的算账,以及母亲回忆父亲年轻时的事,体现了父亲的宽容隐忍和知错就改。
28、示例:学校生物实验室以生态环保为主题,主体部分位于学校综合实践大楼内,设有中央处理区、检测区、演示操作区、水质在线监测区几大功能区块,其中检测区又分为食品检测实验区、气体检测实验区、水质检测实验区,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水体或空气污染物、有害物进行分析测试。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优质平台,生物实验室投入使用仅一年便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生物组教师先后开发开设了由社会调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无土栽培4大类共10余门校本课程组成的生物创新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