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知识清单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915年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
创作缘由
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写作特色
《名人传》中的名人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时代而不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抓住传主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
内容简介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贝多芬传》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
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去世,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主题思想
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
外貌描写: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火车站。
米开朗琪罗
外貌描写: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
人物形象
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基罗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他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兼具浪漫主义风格,有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 托马索·卡瓦列里,是一个以绘画当消遣的罗马贵族。米开朗基罗爱上了他,写情诗给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致使后人将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并列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者。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男人对男人示爱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间也是一样。很难就此断定米开朗基罗是个同性恋者,也不能说这就是他终生未婚的主要原因。
贝多芬
外貌描写: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
人物形象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身高5英尺4英寸,贝多芬性格孤傲,脾气不好,而且个子又矮,长得又黑。爱情遗弃了他,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面对生活苦难。对他来说,有钱就意味着相对减少依赖。对他来说,贵族身份是一种避免受别人鄙视的工具,为了避免遭受迫害,他有时克制住对巴结奉承的厌恶,在自己毫无天赋的学生和庇护者鲁道夫大公面前说上许多恭维话。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文本启示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巩固练习
1.班级拟开展以“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其主要经历,阐述你对活动主题的理解。
备选:(1)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贝多芬(《名人传》) (3)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材料一
材料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 罗兰)
【示例】1:逃避挫折只能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脆弱不堪。只有正视挫折,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保尔是一位英勇顽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他害怕疾病,也曾想过自杀,但最终革命的理想信念战胜了一切,即使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依然用文字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这位在革命的烈火中历练起来的钢铁战士,告诉我们:在生活面前不颓废,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示例】2:逃避挫折只能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脆弱不堪。只有正视挫折,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贝多芬在确认耳疾无法治愈后,也曾一度崩溃,而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他勇于直面命运的磨难。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且绝不屈服,这位超凡的英雄,将苦难变成音乐创作的力量源泉。他用音乐告诉我们:绝不向苦难低头,要永远对生活抱有希望。
【示例】3:逃避挫折只能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脆弱不堪。只有正视挫折,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孙少安扩大砖厂失败,差点破产,村里人的态度也一改从前,但他从未放弃创业的想法,而是从头再来,不仅再次成功,更出资重建了村学校。孙少安是胆识过人又顽强进取的平凡英雄,他用经历告诉我们:作为普通人,追求理想不易,更要以积极态度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2.文文在读书过程中,摘录了下面一段文字,在和雅雅交流时发生分歧,请你补充他们的对话。
“老兄,这不过是虚假的英勇行为!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冲着自己开一枪。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办法。活得艰难,就自杀。对于胆小鬼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出路了。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冲破这个铁环呢?难道你已经忘记了在诺沃格勒-沃沦斯基城下,是如何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克服千难万险,最终攻克了那座城市的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纵然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雅雅:这段文字好熟悉啊,但一时忘了出处。
文文:这是《(1) 》(作品名)中(2) (人名)的内心独白啊。
雅雅:哦,是的。可是,这么坚强的人,竟然会有“自杀”的倾向,这是否有损于他的英雄形象?
文文:不会啊,作者这样写,(3) 。
雅雅:你分析得真有道理,这也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也是这样的勇士。
文文:《平凡的世界》第二章中,有这样的情节:孙少平从田润生妈妈处借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匆匆回家,一个人躲在村里的小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读了起来……你觉得此处安排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雅雅:我觉得该情节设计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孙少平与保尔拥有类似的命运:(4) 。
文文:“世界吻我以痛,我必报之以歌”,以泰戈尔诗来评价孙少平也非常贴切。这一诗句还可作为米开朗琪罗(《名人传》)的人生注脚,因为米开朗琪罗(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示例:作者这样写,可以使人物更为立体饱满,同时将人物置于绝境而绝处逢生,更能凸显其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或英雄也有沮丧脆弱的时候,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战胜了自我。这样写更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能丰富保尔的精神世界,更能凸显其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示例:该情节的设计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孙少平与保尔拥有类似的命运:保尔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曾多次濒临死亡,但最终以钢铁般的意志重新投入革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孙少平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小心怀理想,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最终克服种种艰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年少时的米开朗琪罗曾一度被神学蛊惑,惶惶不可终日:后执念般的家族观念迫使他甘愿像奴隶一样,尽一切来维持世系的延续;终其一生被一个又一个主人束缚着,渴望自由而不得,苦行僧般为执念而痛苦活着。但他依然坚守并行进在雕塑这条路上,最终成为艺术史上的丰碑。
3.【共赴“名作云旅”】请你任选一条路线,踏上“名作云旅”。
(1)路线一·阅读有法:在阅读下面两部名著时你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请任选一部,结合该名著特点和具体内容阐述。
《经典常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路线二·人物点评:请从下面两位人物中任选其一,再从图中挑选两个关键词形容他,并结合名著内容阐述。
痛苦 淳朴 伟大 孤独 自强不息 坚守理想 坚强正直 平和宽厚
贝多芬(《名人传》)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1)示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根据自己所长进行选择性阅读。如,自己对历史较为了解,想要加深一下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就可以去读《战国策第八》和《史记汉书第九》。
(2)示例:贝多芬痛苦而伟大。贝多芬一生坎坷,幼年失亲,青年失聪,爱情受挫,亲友离散,经济窘迫,他是痛苦的。但是他将苦难铸成欢乐,在绝境中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等伟大作品,贝多芬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实现生命的价值,他又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