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9 09:1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二、教学方法
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1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2014.03.08马来西亚飞机失联事件导入,(课件1)讲述新课:
一、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3---8)
1、大众传媒的涵义
所谓大众传媒,即向大众传播信息(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性信息、评论性信息、舆论性信息、教育性信息、娱乐性信息、服务性信息、商业性信息)的载体、工具的总称。泛指信息的传播者所利用来向他人传播信息的一切方式和手段。主体是信息的发出者,客体则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为联系二者的媒介。
2、大众传媒发展过程
(1)古老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马拉松战役、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驿站。
(2)人类普遍使用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书籍、报纸、杂志。
(3)信息时代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课件9---10)
(一)、电影的发展
露天电影院成了回忆,黑白画面成了过去,拍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胶片越来越少,而特技的使用越来越多。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一群电影人用光影符号记载了百年的生活和情感。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2005年12月26日07:53 华商网-华商报
不知不觉间,电影的发展走过了100多年让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一片黑白、无声的电影圈的发展,
时间 发展阶段 代表性电影
1905年 电影的诞生 《定军山》
1931年 有声电影的诞生 《歌女红牡丹》
30-40年代 蜚声海内外 《渔光曲》、《风云儿女》
建国初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 《桥》、《赵一曼》、《钢铁战士》
80年代以后 走向辉煌 《一个都不能少》……
(点明:《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现在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时光。在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从传统电影到数码电影时代,从国内走向世界,取得很大的成功
材料:2008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部分中国贺岁电影 票房/亿元
《赤壁·上》 3.12
《画皮》 2.3
《长江7号》 2.02
《功夫之王》 1.86
老师:票房破亿,说明中国人对于电影的热情都没有丝毫的改变过,电影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合作探究:你对国产电影业有何寄望?(群体学生回答:提高制片特技;有更多电影制作人才;更多电影院;电影票更便宜;…)(电影的不足)
电影存在的时间、地点和票价的限制,而电视就在这方面弥补它的不足,促使电视开始蓬勃发展。
2.电视事业的发展 (课件11—12)
三、互联网的兴起(课件13、14)
1、“第四媒介”是指哪一种媒介?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
互联网
2、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课堂小结: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思潮的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由于媒介不可避免地具有新闻导向的作用,深入人心,使受众产生相同或相似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由于媒体的信息量庞大,对同一事件报道的角度不同,评价各异,使社会思潮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有时也让人无所适从。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要如何选择有用信息,鉴别正确信息,摒弃信息垃圾,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请你和同学议一议,看看有何高明的对策。
板书设计:
一、大众传媒的变迁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