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 第3课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 第3课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9 00: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9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3课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
内容索引
核心体系
学习目标
活动方案
检测反馈
学 习 目 标
学习目标 1. 学会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2. 学会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实验方法。
核 心 体 系
活 动 方 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问题。
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下图A所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 mm。因此,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 mm3。另外,中央大方格(计数室)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如下图B所示)。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
活动一 学会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1. 若用上述图B所示类型的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应选择哪些中方格进行统计?如果统计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的菌体数是a,那么1 mL菌液中的总菌体数是多少?
【答案】 四个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2.5×105×a。
2. 下图是一同学用16格×25格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
(1) 在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怎么计数?
【答案】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酵母菌。
(2) 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是多少?
【答案】 24。
(3) 计算10 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答案】 6.0×107。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流程如下。
活动二 理清实验流程,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某同学根据上述的流程,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 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 请指出上述材料中的错误操作。
【答案】 第②步中,从锥形瓶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振荡几次;第③步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让培养液从盖玻片边缘渗入。
(2)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答案】 不需要,因为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
(3) 在计数过程中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该如何处理?
【答案】 适当稀释。
(4) 设计记录表记录实验数据。
【答案】 略。
(5)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_______曲线增长。
成分、pH、
温度及空间
“S”形
检 测 反 馈
2
4
5
1
3
1 [学生用书P240]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中,得到下表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温度 (℃) 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5 0.8 1.2 2.0 2.8 3.2 3.6 3.8 3.7
15 0.8 3.0 3.8 4.6 4.0 3.2 2.8 2.5
25 0.8 5.2 5.6 4.6 2.0 1.0 0.6 0.2
35 0.8 1.5 1.8 2.0 2.2 1.3 0.8 0.6
2
4
5
1
3
A. 与细菌计数板相比,用于酵母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板较厚,不适合油镜观察
B. 5 ℃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48 h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25 ℃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先出现衰退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消耗最快有关
D. 若酵母菌的初始接种量为1.6×106个/mL,则每组温度下K值均会加倍
2
4
5
1
3
【答案】 D
【解析】 细菌计数板比血细胞计数板薄,可用于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用于酵母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板较厚,不适合油镜观察,A正确;据表可知,5 ℃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结合表格数据可知,在48 h左右斜率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25 ℃条件下,种群数量相对增长较快,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故酵母菌种群最先出现衰退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消耗最快有关,C正确;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若酵母菌的初始接种量为1.6×106个/mL,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组温度下K值不变,D错误。
2
4
5
1
3
2 [学生用书P240]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B. 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 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
D. 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
【答案】 D
2
4
5
3
3 [学生用书P241](多选)下图是一同学用血细胞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未经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1
A. 酵母菌体内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 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 血细胞计数板滴上酵母菌培养液后,应将盖玻片先斜靠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
D. 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用法是从图中选择位于角上的四个小格计数并进行换算
【答案】 BCD
2
4
5
3
4 [学生用书P241](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选择如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有(  )
1
图1 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 细胞分散情况
2
4
5
3
A. 该血球计数板上有1个计数室,计数室所在的中央平台比两侧平台低0.1 mm
B. 图2中c所示现象可能是稀释倍数不足,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4或5个为宜
C. 该实验需用专用盖玻片,普通盖玻片厚度薄、重量轻、面积小,导致计数不准确
D. 操作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上,在一侧边缘滴加培养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1
2
4
5
3
【答案】 AD
1
【解析】 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板上标识的 “0.1 mm”是指计数室的高度,即计数室的高度为0.1 mm,A错误;图2的c中细胞重叠,不能清晰分辨每个细胞,如果在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为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4或5个为宜,B正确;使用普通盖玻片可能会由于盖玻片浮起而使得计数室内培养液多于0.1 mm3,即普通盖玻片厚度薄、重量轻、面积小,导致计数不准确,所以该实验需用专用盖玻片,C正确;操作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中,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错误。
2
4
5
3
5 [学生用书P241]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取A、B两个锥形瓶,分别放入适量的等体积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瓶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B瓶不做处理,再将A、B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 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才接种酵母菌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消灭杂菌
高温杀死酵母菌
2
4
5
3
(2) 每天定时取样,用浊度仪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以推知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中设置B瓶作为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规格为1 mm× 1 mm×0.1 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有关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a. 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
b. 活酵母菌可以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
c. 先向计数室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 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1
葡萄糖溶液浑浊度变化
ad
2
4
5
3
(4)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A瓶的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表:
1
时间/d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32 ? 762 824 819 821 820
第2 d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表中第2 d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万个·mL-1。据表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
稀释
128
“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