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9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5课时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内容索引
核心体系
学习目标
活动方案
检测反馈
学 习 目 标
学习目标 1. 掌握土壤小动物调查的方法。2. 了解收集小动物的常用方法和小动物种类的记数方法。
核 心 体 系
活 动 方 案
土壤小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小组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某植物园、农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小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 掌握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方法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人工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113 92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 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 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 cm
(1) 一般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不适合用样方法来调查?
【答案】 取样器取样法。土壤小动物活动性较强。
(2) 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哪些?分别如何记录?
【答案】 记名计数法,目测估计法。写出各个动物的名字并数出其数量;用很多,较多,多,少等词语概括。
(3) 取样前需要制作一个标准取样器,应该如何制作?
【答案】 选择直径为5 cm的硬质金属饮料罐,在距离顶端5 cm处剪断。这样的取样器容积约为100 mL。
(4) 从上表数据可知,分析不同类型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应主要看表中哪个指标?表中不同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有什么特征?
【答案】 类群数。第一层类群数和个体数多,随着层数的增加,类群数和个体数递减。
(5) 农用地的类型丰富度与个体数量与其他两种用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案】 农用地类群数和个体数相对于其他两种用地均较少。农用地人类活动较强,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较大影响。
某同学利用取样器取样法取得了一定的土样来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该同学用了以下的装置来采集小动物,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二 学会采集小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1) 甲装置的名称是什么?在该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的空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诱虫器。为了使空气流通。
(2) 电灯宜用白炽灯,不宜用节能灯,为什么?甲装置能采集小动物主要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特征?
【答案】 白炽灯的光和热能驱赶小动物。避光避热性。
(3) 乙装置的名称是什么?用该装置来收集小动物时,土样应该放置在何处?
【答案】 吸虫器。试管底部。
(4) 乙装置采集小动物时,装置中的纱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防止小动物从吸虫器中逃逸。
(5) 甲和乙装置采集到的小动物记录前都应放在什么溶液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杀死小动物,便于计数。
检 测 反 馈
2
1
3
1 [学生用书P247]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同地点的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
【答案】 D
2
1
3
2 [学生用书P247]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它们的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下列关于测定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来测定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 采集到的大型或中型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
C. 土壤中的水分、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物种丰富度
D. 用吸虫器采集土壤动物时,增加灯泡功率,会使测定的物种丰富度值偏高
2
1
3
【答案】 D
【解析】 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它们的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故可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来测定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A正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腐烂,便于计数和观察,B正确;土壤各层中含氧量和有机物的含量各不相同,土壤中的水分、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物种丰富度,C正确;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性,利用该特性采用吸虫器采集小动物,增加灯泡功率,会使采集速度加快,但不会使测定的物种丰富度值偏高,D错误。
2
3
3 [学生用书P247]跳虫是土壤中的常见小型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是( )
1
【答案】 B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