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6课时 生态工程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6课时 生态工程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9 00: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课时 生态工程
内容索引
核心体系
学习目标
活动方案
检测反馈
学 习 目 标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生态工程的原理。2. 能对生态工程的实例进行分析。
核 心 体 系
活 动 方 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遗址将在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园,这再次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推上舆论的焦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 山西省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的重建。
活动一 分析生态工程的相关原理
土壤微生物群落
(2) 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答案】 循环。
(3) 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了什么原理?
【答案】  整体。
(4) 在该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答案】 自生。
环境容纳量
(5) 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答案】 协调。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模式: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如图为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1)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该系统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能,系统中的各组分及其相互关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一种优化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达到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2) 该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什么?
【答案】 生产者、分解者。
(3) 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4) 蚕粪等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被植物利用。
分解者
无机物
(5) 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 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举例说明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生产者
(生物)群落
(2) 为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鱼、鳙鱼的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鱼、鳙鱼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鱼、鳙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 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下图可知,将鲢鱼、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显下降
鲢鱼、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 投放鲢鱼、鳙鱼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 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鱼、鳙鱼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
定期适度捕捞鲢鱼、鳙鱼;定期合理投放鲢鱼、鳙鱼;控制性捕杀鲢鱼、鳙鱼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检 测 反 馈
2
4
5
1
3
6
1 [学生用书P26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循环和整体原理
B. 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
C.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 “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物的产出
【答案】 B
2
4
5
1
3
6
2 [学生用书P269]“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为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B. 建立该系统遵循的原理之一有循环原理
C. 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
D. 由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2
4
5
3
6
3 [学生用书P270]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湿地修复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体现了协调和自生原理
C. 湿地修复过程中可以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D. 在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1
2
4
5
3
6
【答案】 A
1
【解析】 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湿地修复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和环境相适应,水生植物的生命活动能净化修复湿地,体现了协调和自生原理,B正确;湿地修复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改变,可以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C正确;在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让湿地自我恢复,D正确。
2
4
5
3
6
4 [学生用书P270]人工生物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与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观等,“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可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为人工生物浮床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A. 浮床上的植物与水中蓝细菌存在竞争关系
B. 浮床上的植物可吸收水中的NO、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 浮床上种植凤眼莲可富集Cu、Hg等重金属,采收后不适于做家畜饲料
D. 人工生物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2
4
5
3
6
5 [学生用书P270](多选)下图是一种新型的“鱼菜共生”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
A. 该复合体系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可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B. 在微生物反应系统中加入促生剂有利于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
C. “鱼菜共生”复合体系中各种生物相互之间提供物质和能量
D. 构建时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体现了协调原理
2
4
5
3
6
【答案】 AD
1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复合系统上层种菜,下层养鱼,即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可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A正确;在微生物反应系统中加入促生剂可以促进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主要通过有氧呼吸分解物质,所以微生物代谢加强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即不利于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B错误;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鱼菜共生”复合体系中一般鱼不能给菜提供能量,C错误;生态工程遵循协调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D正确。
2
4
5
3
6
6 [学生用书P270]某地农村利用水葫芦生态池污水处理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净化,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填“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或“有毒污染物”);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
有机污染物
氮、磷
2
4
5
3
6
(2) 生态池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生态池作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光、休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 运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枯死的水葫芦,以防止其腐烂下沉,_____________并造成对下一年的潜在危害,同时要避免水葫芦外逃,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提供养料
直接
污染水体
外逃的水葫芦破坏生态池外的水生生态系统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