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出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效果分析
1、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紫藤萝瀑布》主旨的理解和对人生的领悟
2、让学生在学生反复诵读中,体会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会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了解、感受人物的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对课文所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够深入,没有重视学生生活教育方面的反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的世界充满了做人的哲理。
周敦颐从荷花中看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陶渊明与菊花一起活出了“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
有人赞美梅花的高洁,有人喜爱牡丹的富贵。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紫藤萝这样的平凡而柔弱的花。她又从中看到了怎样美呢???
(二)走近作者: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 ,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三)、明确目标
过渡:目标是学习的方向
师出示目标,指生朗读,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明确字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生欣赏图片
生发表自己内心的感受,进入情境。
了解积累作者的有关资料
生齐读目标,明确目标
教师适时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把学生带进有亲情的氛围,营造浓厚的课堂兴趣。
积累有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本课时任务,更好的进入文本的学习
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过渡:阅读是学习文章的源头活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一) 快速阅读,思考问题:
1、 “我”看到了一株什么样的紫藤萝,不由的停住了脚步?
2、请以“我看到了一株________的紫藤萝”这个句式来回答。(简洁的词,比如盛开,热闹…..)
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
勾画圈点相关语句
师生总结:
生机勃勃。。。。。。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阅读
思考
交流
结合文本理解坚强的含义
总结
紧扣文本内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依据亲身经历,理解坚强的含义,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
通过总结生对文本由系统的再认知。
品味 语句,体会情感
(一) 跳读课文,勾画描写紫藤萝花的优美句子,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赏析
(修辞、用词、表现方法)
1、请用这个句式“我最欣赏(喜欢)___ 句,因为这句话运用了____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
2、 组长组织讨论,2号负责记录,选派代表负责口头展示
(二)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把你对这个句子的赏析在小组内说一说。
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要求:
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2.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节奏 。 记录员记录好.
背景呈现:
作家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重见紫藤萝花盛开,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于是写成了《紫藤萝瀑布》一文。
师:了解背景,有助于同学们更深层理解本句话的含义
小组合作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品析文本中发人深省的语句
让学生养成勤于总结以及善于合作的好习惯,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以增强相互协作的意识。
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你能不能说出一些遭遇不幸,却更顽强地投身到生命中去,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光彩夺目的人的名字?谈谈你的感受
(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贝多芬……)
结合所给的人物事迹,思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以此种形式激发学生体味本文的主旨
梳理总结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之旁,万木萌春。
这就是生命的积极地意义,因此作者“不觉得加快了脚步”
总结本课,并齐读本课第一和最后一段。
积极地心态面对人生
板
书
设
计
紫藤萝瀑布 生机勃勃 托物言志 树立积极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