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玉楼春
宋·周邦彦
桃溪①不作从容住,秋藕②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③,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④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简介】 《玉楼春》,词牌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才学,元丰初入都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擢为太学正。及至旧党执政,迭遭贬谪。哲宗亲政,召为国子主簿。徽宗朝,累官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后出知顺昌府,徙处州。是词作的大家,对创制新词有重要贡献。被称为婉约派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注解】 ①桃溪:是用人们熟知的仙凡恋爱故事表示爱情遇合后很快就分别了。故事传说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在桃溪边遇二女,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留居半年,怀乡思归,女遂相送,指示还路,及归家,子孙已历七代。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
②秋藕:秋天的藕(谐“偶”),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在一起了。
③赤阑桥,黄叶路:是同地而异称,一为桥名,一指其路。
④岫(xiù):山。【故事】 这首词,作者是写和他情人分别以后,重游旧地,记起前情,无限感慨,也无比思念。词中并不着重铺叙他们的爱情故事,而以极富情致的笔调抒写内心感受,非常动人。
好像仙境桃溪那样的地方,不能从容长久住下去,我们短暂的相聚很快就分别了。如同秋天的莲藕,断了以后就不能再连接一般,我们从此音信断绝,再也不通消息。当年在赤阑桥边等候你到来,觉得风光旖旎,一切都那么美好。而今又到那个地方,只见黄叶满路,再也见不到你,是多么萧条孤独!烟云中群山排列,青色无数;大雁背上映着的夕阳红色黯淡起来,快要黄昏了。我那美丽的情人,就像被风吹入了江上的云彩,一去无踪。可我的感情却如同雨后粘附在泥地上的柳絮,无法解脱。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④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取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未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己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解析】 从文章第⑧段“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一句可知,作者写作本文的重点不是“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而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扬州的“风流不再”的叹惋。
【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1.通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这篇传记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传主的个性的。1.读准字音
揩(kāi)桌子 淅沥(lì) 荸(bí)荠(qí)
苋(xiàn)菜 虔(qián)诚 门闩(shuān)2.解释词语
梅雨天: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连续下雨的天气。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摩登:指合乎时兴的式样;时髦。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心窄:心胸不开朗。
紊乱:杂乱;纷乱。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3.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辸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在鲁迅先生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蜚声文坛。著名作品还有《呼兰河传》、《牛车上》、《小城三月》等。4.了解背景
这篇传记写于1939年,原篇名为《回忆鲁迅先生》(生活出版社1946年版)。作者在30年代曾经得到鲁迅先生直接的关怀和提携,与鲁迅先生和许广平都有很深的交往。
鲁迅先生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师,人们对鲁迅的事迹的记载侧重于关注鲁迅先生的伟大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革命思想。作者萧红则是通过记载鲁迅先生“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平和”,视点新颖,给我们提供了全面认识伟大的鲁迅的另一平台。1.空行分层法
本文中,作者采用空行分层的方法,将生活中的鲁迅所表现出来的寻常品质和生活细节进行叙述或评价。表面上看是零乱的材料,通过空行分层,使每一件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生活片断自然而有机地连缀在一起,给读者既丰富又完整的印象。2.细节描写法
我们在写作中,常常感到自己写出的人物没有个性,推究其因,往往是缺乏细节描写。
细节是叙事写人的文章的血肉,缺乏细节,就像一个人体只是在骨架上蒙了层皮,瘦得怕人。而精彩的细节描写,就使文章丰满充实,难怪有的大作家说,写人物、事件易得,细节难求。因此,我们在作文中要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应该重视细节,越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越是好细节。
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选取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如本文中:“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这一句话中,描写鲁迅先生走路轻捷,用了一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一边扣帽子,一边走路,再现了鲁迅先生繁忙的工作和轻捷的行动,使读者如见其人。(2)细节必须准确、真实。真实是细节的生命,细节描写倘若违背了生活逻辑,则会破坏人物形象的完整统一,有损主题思想的表达。如本文中:
鲁迅先生说,并且指着隔壁那家写着有“茶”字的大牌子:“下次来记住这个‘茶’,就是这个‘茶’的隔壁。”而且伸出手去,几乎是触到了钉在铁门旁边的那个九号的“九”字,“下次来记住‘茶’的旁边九号。”
这一个细节很平常,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年轻的客人,要客人记住自己家门口的特征性景物,以免再来时忘记了路。一个小小的细节,准确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平和的内心。
【答案】 D(A项“赠”与“锃”同读zènɡ;B项“诿”与“萎”同读wěi;C项两个“挑”同读tiāo;D项三对读音分别为piāo/biāo,jī/qí,dī/t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租赁 锐意进取 赏罚分明 暗厢操作
B.勤勉 依法施政 永葆青春 平心而论
C.调济 熟视无睹 坚不可摧 顽症痼疾
D.座落 举步维艰 蜂拥而至 川流不息
【答案】 B(A项“暗厢操作”应为“暗箱操作”,C项“调济”应为“调剂”,D项“座落”应为“坐落”。)【答案】 C(A项,“新鲜”(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希罕。B项,“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C项“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不能形容错别字多。D项“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日气温快速上升,是冷空气到来之前的回暖现象,预计今日起,江城将大幅降温。
B.大学生就业率为何要造假?恐怕不仅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某个专业的生死存亡,它更是为了面子,为了社会声望。
C.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D.国际原油的不断攀升使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于是太阳能光伏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极大关注,由此也带热了国内晶硅市场,甚至出现了有价无货的状况。
【答案】 A(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面子,为了社会声望,它更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某个专业的生死存亡”。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装饰家居”或“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D项,成分残缺,应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5.下列关于鲁迅的一些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在平时很关心青年的成长,与当时的地下党组织走得很近。
B.鲁迅和人交往显得很和平、随意,对身边的人的言行一概不问。
C.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D.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答案】 B(举例:“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6.“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这一段写鲁迅先生笑声明朗,发自内心,说明他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率真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使人显得长,横的使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7.这一段写鲁迅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衣着上的审美观点。8.这段描写从另一角度看说明鲁迅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