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
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
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写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29岁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三次入仕,三次归隐。他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此后再也没有为官。
据《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也因此,归隐之后的陶渊明纵使穷困潦倒,也从未萌生复出入仕的想法,《归去来兮辞》即为其明志之文。
归园田
大济苍生
儒
桃源躬耕
道
题目讲解
归
回
去
去
来
助词
兮
语气助词
辞
一种文体
理解一:毛庆蕃评《古文学余》: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
理解二:“来”是助词,兮,语气词。
文体介绍
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句式散化,一般押韵。
文体介绍
辞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
辞和赋的区别:
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
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
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
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
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
便求之。
幼稚:指孩童。盈:满。
盛米用的陶制容器
维持生活。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
营生的本领
轻快的样子
没有门路
恰好、适逢
州郡的长官
因为
表被动
军阀战争
害怕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
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
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依恋的样子
造作勉励
思想上痛苦
做官
失意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名作状
不久
农历八月
辞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序中交代了哪些信息
小序作用:交代本文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何”为什么
被
同“何”,为什么
挽回
补救、挽救
确实
大概
正确
错误
连词,表修饰
行人
遗憾
微明
天未大亮
第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归隐之志的坚决、辜负田园的自责
对过去选择的懊悔、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作者乘舟返家途中的轻松愉快
归家的迫不及待
化用“《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化用《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 就荒,松菊
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
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
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
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
语助词
幼儿
三径:院中小路。就:近于
满
拿
酒器
看
树枝指树木
寄托傲世的情怀
觉察、深知
拄着
拐杖
矫:举
矫首:抬头
自由自在
山峰
日光
阴暗的样子
徘徊
归心似箭
家人迎接
室外松菊
饮酒自遣
涉园成趣
流憩遐观
归家乐
出游乐
居家乐
第二段作者的核心情感是:
乐
倚窗寄傲
云鸟孤松
室内樽酒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
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停止
驾:驾车;言:助词
疑问词,什么
知心话
到
耕种之事
田地
有车帷
的小车
桨,用作动词,用桨划
幽深曲折的样子。
连词
不译
喜欢
羡慕
助词不译
行将结束
第三段中,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频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乐?悲?
由物联想到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
但正是因为作者意识到自然万物之美好与生命之短暂,才会有后文“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之”的豁达慨叹与清醒认知。因此整体的情感是愉悦的。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矣”与“乎”连用,
加强感叹语气
天地之间
同“何”为什么
随从
同“何”,什么
到、往
期求
眷恋、留恋
扶着
除草培土
高地
放声长啸
姑且
自然
到死
疑问词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随心所欲,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日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这是作者遵循本心的选择: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作者田园生活的全部元素,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质朴的情怀。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有什么作用?
卒章显志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
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
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
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研读第四段
尾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隐居心理的自白。
叙事脉络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辞官——归途(思想斗争)。
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家庭生活)。
纵情山水(社会生活)。
纵情山水(社会生活)。
总结
辞官归田
归去来兮辞
自责之词
安慰之词
田园生活
居家
出游
归途
抵家
室内
园中
心志
交往
出游
所见
所感
乐天安命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 ——李格非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
中国历代辞官者,数以千万计,唯有陶渊明,将朴素的欣悦,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官场内外,朝堂民间,所有尚存良知与美感者,都会感谢他,是他,确立了人性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他是中国的头号乡村歌手:房前屋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关情。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审美:成功的将自然提升为一种审美境界,发现日常生活也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
文学: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题材
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人生境界,为后代士大夫提供了精神家园
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在于他于生命本身的透悟、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他是用生命抒写的诗人,他的作品及人格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影响巨大,为知识分子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堡垒。
欧阳修对此文高度评价: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可见此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若请你为这篇文章代言,你会如何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呢?写一段推荐文字。(100字左右)
【学习活动】
用典,“审容膝之易安”用典。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
对比,即“寄傲”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审容膝之易安”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中,突出傲世的情怀。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彩云因无心而出岫,飞鸟因疲倦而归巢。
作者运用拟人、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无心出岫”说明出仕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倦飞”,是因为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
作者触景生情,形象地表现了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试赏析:
赏一赏,背一背
明 文徵明《归去来兮辞》
纸本,楷书,纵13.7cm,横16.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背诵提纲
一、归途 舟-风-问-恨
二、抵家 瞻-欣、奔-迎-候
径-松、菊-幼-酒
三、室中 舟-风-问-恨
四、园中 园-门-策-观
云-鸟-景-松
五、郊游 巾车-孤舟-寻壑-经丘
木-泉-善-感
饮酒·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读陶渊明《乞食》,探讨他晚年的乞食和他人对此的评价。
“渊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谢主人,此大类丐者口颊也。哀哉哀哉!非独余哀之,举世莫不哀之。饥寒常在身前,声名常在身后,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穷也。”(苏轼《书渊明〈乞食〉诗后》)
“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王维《与魏居士书》)
陶渊明当初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一次腰,弃了官,以致晚年因饥饿屡次忍惭行乞。同一个行为,在苏轼那里得到了哀怜和理解,在王维那里却遭到了非议和责难;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活动】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
拓展分析
隐士,顾名思义,隐者,藏也;士者,知识人也。隐士即隐居不仕的知识分子。隐逸文化有儒家和道家两个源头。
请通过儒道两家的相关论述体悟隐逸文化并分析归纳儒道隐逸的不同之处。
《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道经·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秋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述尔》: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孟子·离娄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尽心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小结
儒家的隐逸是以“邦无道”为前提,是被迫隐逸,是以隐为悲而志在用世的,隐逸更多的是一时的待机而动的权变;
道家的隐逸是主动隐逸,志在遁世,以隐为乐。
陶渊明身上兼有二者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