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课件 (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课件 (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18: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1. 了解老舍生平及其作品特点,了解《茶馆》的剧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2. 理清剧中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及其实质,品味贴合人物性格与情境的京味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把握本剧“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和主要表现手法,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学习目标
老舍,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1年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柳家大院》、《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他的作品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老舍先生积极响应号召,于同年8月完成了一部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曹禺等艺术家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茶馆》。
1958年5月,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导:(1分钟)
朱自清说,这部书使我们时而发笑,继而感到终于悲愤了。现代文学家曹雨说,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他的成就前无古人,盖世无双。作家王蒙评价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时间是检验经典的唯一标准。茶馆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胜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老舍的《茶馆》。
思: 快速阅读文本,独立思考。(10分钟)
1.《茶馆》(节选)的第一幕有哪些冲突 分别揭示了什么主题
2.课文中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分别是怎样的人 作者刻画这些人物有什么意义
3.《茶馆》(节选)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4.《茶馆》既是写实剧,又是象征剧。试结合第一幕的内容分析“秦庞交锋”这一冲突的象征意义。
议:小组内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并由小组发言人书面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7分钟)
1.《茶馆》(节选)的第一幕有哪些冲突 分别揭示了什么主题
2.课文中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分别是怎样的人 作者刻画这些人物有什么意义
3.《茶馆》(节选)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4.《茶馆》既是写实剧,又是象征剧。试结合第一幕的内容分析“秦庞交锋”这一冲突的象征意义。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1.《茶馆》(节选)的第一幕有哪些冲突 分别揭示了什么主题
①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
②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和康
六、康顺子父女之间的冲突,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
③秦仲义和庞太监之间的冲突,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守旧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④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之间的冲突,预示了用压制、暴政等手段稳固政权的清政府在日薄西山之时必将被历史埋葬的命运。
⑤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将民族资产阶级与旧中国小业主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出来。
2.课文中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分别是怎样的人 作者刻画这些人物有什么意义
①王利发:贯串全剧的线索人物。
裕泰茶馆的掌柜,年富力强,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夺回手去”;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既不想得罪常四爷,但又曲意逢迎秦仲义;对秦仲义,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胆小怕事,不乏善良。茶馆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他言语上也不时提醒茶客“莫谈国事”;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
王利发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典型。就是这样一个精干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揭露旧社会的吃人本质,反映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2.课文中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分别是怎样的人 作者刻画这些人物有什么意义
②常四爷:爱国者的形象。
他虽有“铁杆庄稼”,能吃官家钱粮,但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是憎恨。
正直、倔强,敢作敢为。看不惯官府兵营的人充当富人的打手,看不惯吃洋饭的人,在二德子等打手及宋恩子等官差面前不服软。
热爱国家,忧虑国家前途。对洋货冲击充满忧虑,感叹“大清国要完”;看到康六卖女,他感慨“乡下是怎么了”。
善良,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他送给乡妇母女两碗面。
这一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2.课文中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分别是怎样的人 作者刻画这些人物有什么意义
③秦仲义:家道殷实,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
居高临下,自命不凡。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言辞凿凿地要收回茶馆;对常四爷给穷人买面的事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似乎只有自己懂得怎样救国。
缺乏同情心,但敢跟顽固势力针锋相对,主张实业救国。面对乡妇母女,他对王利发说:“轰出去!”要把土地和买卖都卖了开工厂,认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面对顽固势力代表庞太监,他敢针锋相对,毫不示弱。
这一形象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2.课文中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分别是怎样的人 作者刻画这些人物有什么意义
④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旗人。
心眼好,胆小怕事。二德子找碴儿,他好言相劝,但无效;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他想维护朋友但又不敢为朋友出头。
游手好闲,懒散而无能。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
他是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3.《茶馆》(节选)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整幕剧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组成,平面展开,形成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整幕剧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情节线索,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现出来,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4.《茶馆》既是写实剧,又是象征剧。试结合第一幕的内容分析“秦庞交锋”这一冲突的象征意义。
这一冲突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击败秦仲义。秦仲义表面
上对庞太监毕恭毕敬,实际上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秦仲义已经走远了,还要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秦仲义代表主张“实业救国”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庞太监代表腐败的大清国。两人的对话实际上反映的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两人表面和气,实则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秦仲义谦虚、镇定、信心满满,庞太监外强中干,一副威胁、警告的口吻,带着小人得势后的张狂。
这些预示着清朝气数将尽,庞太监所代表的封建势力不过是在垂死挣扎。
展: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视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共8分钟)
5.简要赏析《茶馆》的语言特点。
一是人物语言个性化。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众多,台词也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二是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得深说得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表面问安奉承,内里却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三是语言浓浓的“京味儿”。“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嘛!……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评:教师点拨重点内容。(共10分钟)
1.简要赏析《茶馆》的语言特点。
一是人物语言个性化。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众多,台词也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二是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得深说得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表面问安奉承,内里却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三是语言浓浓的“京味儿”。“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嘛!……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评:教师点拨重点内容。(共10分钟)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茶馆(节选)》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
(1)戏剧冲突:《茶馆(节选)》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
本剧自始至终没有一个贯穿整体的冲突,一幕之中由众多独立的事件构成各自的戏剧冲突,众多各自独立的、零碎的冲突合在一起,使戏剧的每一幕都充满高潮,也构成全剧最大的冲突--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
(2)主题体现:主题体现在剧中人物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之中。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常四爷、王利发等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二德子、王麻子、黄胖子、宋恩子等地痞流氓和封建势力的鹰犬各有各的蝇营狗苟。作者通过对这种与人们认知期望相悖的社会现实的展示,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这一深刻主题。
检:课堂检测。(共7分钟)
做《配套练习册》上面的1--6题,并核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