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18: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李:李白
杜:杜甫
《登高》
授课:何美臻
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重阳
深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高气爽
夔州 重庆奉节
“雾都”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鸟儿在飞舞盘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草木摇落
的声音
思考:为什么这里给诗人造成了“无边”的假象
又猛又急
消逝的生命
客观事物的永恒性
诗人倍感无力,渺小
时间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所见
所闻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
生平
“官N代”,屡试不第,前半生安定富足,后半生潦倒穷困,诗风转向现实主义,最主要创作特点:沉郁顿挫
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此时杜甫被贬夔州,历安史之乱,唐代由盛转衰,诗人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身体多病
行将就木
《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离家远
晚年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十四字含八意”
时节寂寥
依人作客
身体状况
“前四句台上所见之景,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含八意而对偶更精。”
——蔡鈞(清)《诗法指南》
《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经历
心境
满头白发
思考:为什么停?
处境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所见
所闻
所思
所感
思考
1.请同学们找出本诗诗眼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思考
1.请同学们找出本诗诗眼
2.有人说《登高》有“八悲”,请同学们找出有哪“八悲”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思考
1.请同学们找出本诗诗眼
2.有人说《登高》有“八悲”,请同学们找出有哪“八悲”
悲秋,悲客,悲老,悲病,悲独,悲艰难,悲潦倒,悲无酒
思考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谓是“承上启下”的经典名句,请问同学们颈联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空间
广阔
情感
激荡
人生易逝
壮志未酬
思考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谓是“承上启下”的经典名句,请问同学们颈联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承上:“万里”从空间上承接“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百年”在情感上承接“不尽长江”,激起情感互荡
启下:“万里”句是“艰难”句的原因,“百年”句又是“潦倒”句的原因
思考
4.戴建业教授说《登高》的章法紧密环环相扣,请问文章结构是如何环环相扣的?
结构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起承转合”
起:定调(奠定感情基调)
承:“起”的延续(蓄势)
转:结构转折,变换诗意
合:点名题旨,收束全诗
(起)
(承)
(转)
(合)
写景
抒情
思考
4.戴建业教授说《登高》的章法紧密环环相扣,请问文章结构是如何环环相扣的?
结构
起:塑造萧瑟冷淡的意境,奠定全诗悲壮萧瑟的感情基调
承:转换视角,由微观转向宏观,进一步营造悲壮宏大景象,为全诗蓄势
转:由“万里”承接“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完成结构(写景到抒情)转变
合:直抒胸臆,一吐心中不快,沉重一叹
作业
1.联系整首诗歌以及诗歌创作背景,写下你所想象的诗人写下这首诗歌的场景。
2.整首诗歌是如何体现作者“沉郁顿挫”的写作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