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16:32:02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避bì免 B.徘徊huí C.深重zhòng D.剥削xuē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徘徊”的“徊”读huaí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4·沙市区模拟)“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与这句话运用的方法不一样的是(  )
A.听到周末开展研学活动的消息,大家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B.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小学六年的生活历历在目,我的心情复杂极了。
C.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D.我盼望着自己也能像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答案】B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这句运用科夸张的修辞手法;阅读各项中句子,ACD三项中句子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项中句子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与这句话运用的方法不一样;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3.(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严峻 僻静 技高一筹 见微知著
B.彻底 明媚 司空见贯 全神惯注
C.宏愿 领域 五湖四海 慷慨激昂
D.恐怖 无聊 万不得已 郑重其事
【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注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惆(chóu)怅 稠蜜 过犹不及(达到)
B.演绎(yì) 幼稚 自愧弗如(不)
C.懵(měng)懂 酷刑 举世闻名(托起)
D.薄(bó)雾 犹伤 走马观花(跑)
【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音;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稠密:多而密。故“稠蜜”应为“稠密”。
B.正确。
C.有误。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举:全。
D.有误。忧伤:忧愁悲伤。故“犹伤”应为“忧伤”。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词语解释。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5.(2024·黄冈模拟)下列诗词句或名言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一丈丝纶一寸钩,一人独钓一江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错误。由《题秋江独钓图》中“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可知,B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诗文词句理解、名言警句。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6.(2021·云南)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熬夜(áo) 唱和(hè) 狡辨 哄堂大笑
B.山脉(mài) 分外(fèn) 教悔 精兵简政
C.可恶(wù) 倾覆(qīnɡ) 浆糊 技高一筹
D.蒙古(mǒnɡ) 恐吓(hè) 幼稚 全神贯注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项中“狡辨”应写作“狡辩”;B项中“教悔 ”应写作“教诲”;C项中词语读音及词形都正确;D项中“蒙古”应读měng gǔ。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中重点字读音和词形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要求,对词语中字音和字形进行逐一分析,做出正确解答。
7.(2023·海沧)“他心想: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真是痛苦。”下列与这句话描写方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B.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七上八下地跳个不停。
C.她一次比一次做得更糟糕,妈妈为此发愁地摇了摇头。
D.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答案】B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例句是人物的心理描写。A.通过“说”“伸”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B.通过“提到嗓子眼儿”“七上八下”可知,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C.通过“摇了摇头”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D.通过“问”可知,这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
8.(2023·梅州)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天上的街道。
B.当春乃发生。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C.晓看红湿处。晓:知晓,知道。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指当初去从军。
【答案】D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天街:京城街道。
B.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发生:萌发生长。
c.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晓:天刚亮的时候。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9.(2023六下·无为期末)下面关于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同“现”)
B.送鲍浩然之浙东(到,去)
C.游园不值(值得)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正确;
C.“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诗题,意思是:想游园没遇见园子的主人,没能进入园中。值:遇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0.(2024·黄冈模拟)用来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下列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结合语境“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可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最合适。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11.(2023·涧西)对下面诗词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了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理解古内容,了解故事的住址,认真阅读古诗,抓住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回答问题。
12.(2024六下·荆州月考)下面诗句中,与“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同一首诗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出自唐朝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歌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13.(2023·固始)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偌大(ruò) 倏忽(shū) 花团锦簇(cù)
B.匀称(chèn) 粗犷(kuàng) 绵亘(gèng) 自作自受(zuò)
C.追溯(sù) 摇曳(yè) 症结(zhèng) 面目可憎(zèng)
D.攥着(zuàn) 荫蔽(yìn) 栖息(qī) 博学笃志(dǔ)
【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B项中“粗犷(kuàng)”应读 guǎng;“绵亘(gèng)”应读gèn;
C项中“面目可憎(zèng)”应读作 zēng;
D项中“ 荫蔽(yìn)”应读作yīn;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14.(2023·鹿泉)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知非福 声泪俱下 无影无踪 重见天日
B.精兵简政 万不得已 地广人稀 翻箱到柜
C.过犹不及 匍匐前进 热泪盈眶 衣衫褴褛
D.死的其所 一视同仁 随心所欲 行善积德
【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燕知非福”应写作“焉知非福”;
B项中“ 翻箱到柜”应写作“翻箱倒柜”;
C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D项中“死的其所”应写作“死得其所”;结合对词语的掌握,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15.(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平如镜 ②莺歌燕舞 ③气吞山河
A.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B.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C.①夸张 ②比喻 ③拟人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水面”比作“镜子”;
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莺、燕”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③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了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二、积累运用。
16.(2024·黄冈模拟)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诗句“   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指:   。
(2)诗中有情感:王建望月表达思亲之情“   ,   。”于谦借石灰言志“   ,   ”。
(3)千磨万击还坚劲,   ”
(4)在学习中,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要及时孝敬父母;“   ,   。”让我们明白读书要下功夫,书中的文字最有价值。
(5)(名言活用)老师用“   ,   。”告诉我们书的价值很多,读书要下苦功夫。“路遥知马力,   。”只有和人相处久了,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穷则变   ,   。”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答案】(1)千磨万击;任凭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任尔东西南北风
(4)子欲养而亲不待;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日久见人心;变则通;通则久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下句“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上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2)由提示的内容可知对应的诗句依次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由上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可知下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
(4)由上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由“明白读书要下功夫,书中的文字最有价值”可知对应的名言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由“我们书的价值很多,读书要下苦功夫”可知对应的名言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由上句”路遥知马力“可知下句是”日久见人心“,由”穷则变“可知下句是”变则通,通则久“。
故答案为:(1)千磨万击,任凭;(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任尔东西南北风;(4)子欲养而亲不待、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5)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日久见人心、变则通、通则久。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和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7.(2024·黄冈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修改病段。
外婆家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家旁边有一个荷花池,荷花池中,荷花开了不少了,荷叶唉唉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帽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篷。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郾一朵朵白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的格外美丽漂亮。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3)在“做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首先第一个发言。(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并写出病因)
病因:   
(4)仿照例句,用上“如果……那么……”这组关联词语,表达你对古诗词的理解。
例:如果中国文学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那么,古诗词是艳冠群芳的牡丹。
(5)鲁滨逊流落荒岛那些事用小标题列出来是:流落荒岛→   →驯养牲畜、种植粮食→   →回到英国。
【答案】(1)夏天的外婆家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家旁边有一个荷花池,荷花池中,荷花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篷。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那一朵朵白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
(3)在“做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第一个发言。重复啰嗦
(4)如果中国文学是璀璨星空,那么,古诗词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
(5)建屋定居;解救“星期五”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修改病句。病因一:前后搭配不当。“夏天”与“地方”搭配不当,应把“外婆家”与“夏天”的位置互换一下;病因二:错别字。“唉唉挤挤”中的“唉”是错别字,应把“唉”改为“挨”,“帽出来”中的“帽”是错别字,把“帽”改为“冒”,“显的”的“的”改为“得”;病因三:标点符号有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与“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是几种不同的姿态,故在“花瓣儿”的后面的顿号改为句号。病因四:语义的重复。“美丽”与“漂亮”重复,故任意去掉一个。
(2)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式写句子,通顺合理即可。
(3)重复啰嗦,删去”首先“。
(4)仿照例句,用上“如果……那么……”这组关联词语,表达你对古诗词的理解,通顺合理即可。
(5)鲁滨逊流落荒岛那些事可以用以下小标题列出来:流落荒岛、建屋定居、驯养牲畜、种植粮食、解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故答案为:(1)夏天的外婆家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家旁边有一个荷花池,荷花池中,荷花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篷。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那一朵朵白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3)在“做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第一个发言。重复啰嗦。(4)如果中国文学是璀璨星空,那么,古诗词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5)建屋定居、解救“星期五”。
【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古诗理解、仿写句子、修改病句等。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黄冈模拟)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8.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①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②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   。(排列序号并写在横线上)
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③发现真理 ④发现问题
20.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件平常的事却引来阿瑟林斯基一连串的疑问,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   的精神。
21.文章中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更加吸引读者。
B.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23.联系选文想一想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18.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19.④①②③
20.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1.C
22.C
23.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8.考查词语解释。①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②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故答案为: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19.考查衔接排序。由“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是发现问题。由“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是提出问题。由“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可,是解决问题。由“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可知,是发现真理。故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④发现问题、①提出问题、②解决问题、③发现真理。
故答案为:④①②③
20.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对于儿子睡觉眼珠转动这一现象,阿瑟林斯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说明他具有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的精神。
故答案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1.考查句段作用。“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出现在第三段,前文讲的是阿瑟林斯基细致、敏锐的观察并发现真理的例子,因此,科学的灵感是凭借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观察而获得的。这句话引用华罗庚的话,是引用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证明作者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C
22.考查内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指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A、B、D符合。C.不符合。“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可作为学习态度的具体事例。
故答案为:C
23.考查内容理解。由句子“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故答案为: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2024·黄冈模拟)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2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还…… ……可是…… ……因此……
25.文中句子①是   描写,②是   描写,③是   描写。
26.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27.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24.因此,可是,不但,还
25.语言;动作;心理
26.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27.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时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4.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很痛苦”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因此……”。“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前后两个关系是转折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可是……”。“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但……还……”。
故答案为:因此,可是,不但,还
25.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可知,这句话是语言描写。阅读句子“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可知,这句话是动作描写。阅读句子“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知,这句话是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语言、动作、心理
26.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可知,“我”的眼睛之所以就再也离不开它,是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故答案为: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27.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段可知,我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故答案为: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四、作文(30分)
28.(2024·黄冈模拟)在战争时期,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是英雄;在和平年代,那些为祖国富强无私奉献的人是英雄;在抗期间,那些奋斗在一线的人也堪称英雄……请把你心目中的英雄写下来。
要求:①把你对这位英雄印象深刻的事迹写具体。②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题目自拟。
【答案】我心中的英雄
在当今这个文明社会中,“英雄”这个词语已经广泛流传。
在人们心目中,只有有着伟大事迹的人,才可被认可为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可我却认为,英雄,不一定要经历过与风雨、水火的激烈拼搏,也不是一定要在困难面前做出生与死的抉择。有些人,不求有一天能被人们称为英雄,只是在默默无闻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我所说的这位英雄,没有那么多伟大的事迹,也不是那么众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永远是英雄。
他——一个平凡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在他的脸上,总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小时候,我总喜欢依偎在他的肩膀上。我总认为,那宽厚的肩膀是那样的舒适,那样的安全。它可以使我不受一点伤害。仿佛,那就是我无忧无虑的港湾。所以,我天真地以为,那个肩膀,只承载着我。
时间像流星划过长空,转瞬间,我已长大,无意间,我发现了原来他那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许晶莹的发丝。脸上更是多了几道岁月留下的痕迹。我时常看见他站在窗边,凝视着眼前的一切,时不时地发出几声长叹。我似乎也从这长叹声中明白了什么……原来,他的肩上还有家庭,还有事业,还有朋友,还有兄弟,还有生养他的父母。
近年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层出不穷。在单位,上好几天班,吃不好,睡不好,好不容易做几个小时火车回到家,待不了一天又得做几个小时火车回去。爷爷心脏不好,老生病,我又总拿他当出气筒,什么不愉快都撒在他身上,却从不考虑他的感受。尽管再烦再累他都以笑待人,从不将自己的负担强加在别人身上。就这样,他没有半句怨言,默默地挑起这些负担,用自己宽厚的臂膀,支撑起了这个家。无论谁的怨言,他为了让别人痛快,宁可自己难受。他心中有多少苦,有多少黑色,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只有用他的泪水,才能将这一片片黑色的阴云渐渐冲散。
他——就是我的父亲。他平凡而又伟大,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用那宽厚的肩膀挑起一切。
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想想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生活中见过哪些英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哪些英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给大家介绍的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本文开篇总起,语言精练而富有哲理。如“他平凡而又伟大,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用那宽厚的肩膀挑起一切。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体部分的内容,丰富之极。
1 / 1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预测卷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避bì免 B.徘徊huí C.深重zhòng D.剥削xuē
2.(2024·沙市区模拟)“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与这句话运用的方法不一样的是(  )
A.听到周末开展研学活动的消息,大家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B.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小学六年的生活历历在目,我的心情复杂极了。
C.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D.我盼望着自己也能像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3.(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严峻 僻静 技高一筹 见微知著
B.彻底 明媚 司空见贯 全神惯注
C.宏愿 领域 五湖四海 慷慨激昂
D.恐怖 无聊 万不得已 郑重其事
4.(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注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惆(chóu)怅 稠蜜 过犹不及(达到)
B.演绎(yì) 幼稚 自愧弗如(不)
C.懵(měng)懂 酷刑 举世闻名(托起)
D.薄(bó)雾 犹伤 走马观花(跑)
5.(2024·黄冈模拟)下列诗词句或名言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一丈丝纶一寸钩,一人独钓一江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2021·云南)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熬夜(áo) 唱和(hè) 狡辨 哄堂大笑
B.山脉(mài) 分外(fèn) 教悔 精兵简政
C.可恶(wù) 倾覆(qīnɡ) 浆糊 技高一筹
D.蒙古(mǒnɡ) 恐吓(hè) 幼稚 全神贯注
7.(2023·海沧)“他心想: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真是痛苦。”下列与这句话描写方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B.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七上八下地跳个不停。
C.她一次比一次做得更糟糕,妈妈为此发愁地摇了摇头。
D.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8.(2023·梅州)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天上的街道。
B.当春乃发生。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C.晓看红湿处。晓:知晓,知道。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指当初去从军。
9.(2023六下·无为期末)下面关于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同“现”)
B.送鲍浩然之浙东(到,去)
C.游园不值(值得)
10.(2024·黄冈模拟)用来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下列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11.(2023·涧西)对下面诗词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了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12.(2024六下·荆州月考)下面诗句中,与“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同一首诗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3.(2023·固始)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偌大(ruò) 倏忽(shū) 花团锦簇(cù)
B.匀称(chèn) 粗犷(kuàng) 绵亘(gèng) 自作自受(zuò)
C.追溯(sù) 摇曳(yè) 症结(zhèng) 面目可憎(zèng)
D.攥着(zuàn) 荫蔽(yìn) 栖息(qī) 博学笃志(dǔ)
14.(2023·鹿泉)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知非福 声泪俱下 无影无踪 重见天日
B.精兵简政 万不得已 地广人稀 翻箱到柜
C.过犹不及 匍匐前进 热泪盈眶 衣衫褴褛
D.死的其所 一视同仁 随心所欲 行善积德
15.(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平如镜 ②莺歌燕舞 ③气吞山河
A.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B.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C.①夸张 ②比喻 ③拟人
二、积累运用。
16.(2024·黄冈模拟)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诗句“   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指:   。
(2)诗中有情感:王建望月表达思亲之情“   ,   。”于谦借石灰言志“   ,   ”。
(3)千磨万击还坚劲,   ”
(4)在学习中,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要及时孝敬父母;“   ,   。”让我们明白读书要下功夫,书中的文字最有价值。
(5)(名言活用)老师用“   ,   。”告诉我们书的价值很多,读书要下苦功夫。“路遥知马力,   。”只有和人相处久了,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穷则变   ,   。”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17.(2024·黄冈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修改病段。
外婆家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家旁边有一个荷花池,荷花池中,荷花开了不少了,荷叶唉唉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帽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篷。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郾一朵朵白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的格外美丽漂亮。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3)在“做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首先第一个发言。(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并写出病因)
病因:   
(4)仿照例句,用上“如果……那么……”这组关联词语,表达你对古诗词的理解。
例:如果中国文学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那么,古诗词是艳冠群芳的牡丹。
(5)鲁滨逊流落荒岛那些事用小标题列出来是:流落荒岛→   →驯养牲畜、种植粮食→   →回到英国。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黄冈模拟)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8.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①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②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   。(排列序号并写在横线上)
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③发现真理 ④发现问题
20.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件平常的事却引来阿瑟林斯基一连串的疑问,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   的精神。
21.文章中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更加吸引读者。
B.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23.联系选文想一想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024·黄冈模拟)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2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还…… ……可是…… ……因此……
25.文中句子①是   描写,②是   描写,③是   描写。
26.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27.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作文(30分)
28.(2024·黄冈模拟)在战争时期,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是英雄;在和平年代,那些为祖国富强无私奉献的人是英雄;在抗期间,那些奋斗在一线的人也堪称英雄……请把你心目中的英雄写下来。
要求:①把你对这位英雄印象深刻的事迹写具体。②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徘徊”的“徊”读huaí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这句运用科夸张的修辞手法;阅读各项中句子,ACD三项中句子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项中句子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与这句话运用的方法不一样;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3.【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音;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稠密:多而密。故“稠蜜”应为“稠密”。
B.正确。
C.有误。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举:全。
D.有误。忧伤:忧愁悲伤。故“犹伤”应为“忧伤”。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词语解释。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5.【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错误。由《题秋江独钓图》中“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可知,B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诗文词句理解、名言警句。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6.【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项中“狡辨”应写作“狡辩”;B项中“教悔 ”应写作“教诲”;C项中词语读音及词形都正确;D项中“蒙古”应读měng gǔ。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中重点字读音和词形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要求,对词语中字音和字形进行逐一分析,做出正确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例句是人物的心理描写。A.通过“说”“伸”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B.通过“提到嗓子眼儿”“七上八下”可知,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C.通过“摇了摇头”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D.通过“问”可知,这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
8.【答案】D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天街:京城街道。
B.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发生:萌发生长。
c.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晓:天刚亮的时候。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正确;
C.“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诗题,意思是:想游园没遇见园子的主人,没能进入园中。值:遇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结合语境“劝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可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最合适。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11.【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理解古内容,了解故事的住址,认真阅读古诗,抓住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回答问题。
12.【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出自唐朝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歌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13.【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B项中“粗犷(kuàng)”应读 guǎng;“绵亘(gèng)”应读gèn;
C项中“面目可憎(zèng)”应读作 zēng;
D项中“ 荫蔽(yìn)”应读作yīn;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14.【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燕知非福”应写作“焉知非福”;
B项中“ 翻箱到柜”应写作“翻箱倒柜”;
C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D项中“死的其所”应写作“死得其所”;结合对词语的掌握,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15.【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水面”比作“镜子”;
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莺、燕”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③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了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6.【答案】(1)千磨万击;任凭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任尔东西南北风
(4)子欲养而亲不待;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日久见人心;变则通;通则久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下句“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上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2)由提示的内容可知对应的诗句依次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由上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可知下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
(4)由上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由“明白读书要下功夫,书中的文字最有价值”可知对应的名言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由“我们书的价值很多,读书要下苦功夫”可知对应的名言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由上句”路遥知马力“可知下句是”日久见人心“,由”穷则变“可知下句是”变则通,通则久“。
故答案为:(1)千磨万击,任凭;(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任尔东西南北风;(4)子欲养而亲不待、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5)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日久见人心、变则通、通则久。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和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7.【答案】(1)夏天的外婆家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家旁边有一个荷花池,荷花池中,荷花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篷。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那一朵朵白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
(3)在“做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第一个发言。重复啰嗦
(4)如果中国文学是璀璨星空,那么,古诗词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
(5)建屋定居;解救“星期五”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修改病句。病因一:前后搭配不当。“夏天”与“地方”搭配不当,应把“外婆家”与“夏天”的位置互换一下;病因二:错别字。“唉唉挤挤”中的“唉”是错别字,应把“唉”改为“挨”,“帽出来”中的“帽”是错别字,把“帽”改为“冒”,“显的”的“的”改为“得”;病因三:标点符号有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与“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是几种不同的姿态,故在“花瓣儿”的后面的顿号改为句号。病因四:语义的重复。“美丽”与“漂亮”重复,故任意去掉一个。
(2)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式写句子,通顺合理即可。
(3)重复啰嗦,删去”首先“。
(4)仿照例句,用上“如果……那么……”这组关联词语,表达你对古诗词的理解,通顺合理即可。
(5)鲁滨逊流落荒岛那些事可以用以下小标题列出来:流落荒岛、建屋定居、驯养牲畜、种植粮食、解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故答案为:(1)夏天的外婆家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家旁边有一个荷花池,荷花池中,荷花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篷。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那一朵朵白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2)过去的日子如太阳,被月亮代替了,如拂晓,被傍晚代替了。(3)在“做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第一个发言。重复啰嗦。(4)如果中国文学是璀璨星空,那么,古诗词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5)建屋定居、解救“星期五”。
【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古诗理解、仿写句子、修改病句等。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答案】18.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19.④①②③
20.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1.C
22.C
23.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8.考查词语解释。①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②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故答案为: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19.考查衔接排序。由“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是发现问题。由“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是提出问题。由“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可,是解决问题。由“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可知,是发现真理。故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④发现问题、①提出问题、②解决问题、③发现真理。
故答案为:④①②③
20.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对于儿子睡觉眼珠转动这一现象,阿瑟林斯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说明他具有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的精神。
故答案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1.考查句段作用。“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出现在第三段,前文讲的是阿瑟林斯基细致、敏锐的观察并发现真理的例子,因此,科学的灵感是凭借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观察而获得的。这句话引用华罗庚的话,是引用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证明作者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C
22.考查内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指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A、B、D符合。C.不符合。“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可作为学习态度的具体事例。
故答案为:C
23.考查内容理解。由句子“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故答案为: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答案】24.因此,可是,不但,还
25.语言;动作;心理
26.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27.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时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4.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很痛苦”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因此……”。“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前后两个关系是转折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可是……”。“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但……还……”。
故答案为:因此,可是,不但,还
25.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可知,这句话是语言描写。阅读句子“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可知,这句话是动作描写。阅读句子“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知,这句话是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语言、动作、心理
26.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可知,“我”的眼睛之所以就再也离不开它,是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故答案为: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27.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段可知,我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故答案为: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28.【答案】我心中的英雄
在当今这个文明社会中,“英雄”这个词语已经广泛流传。
在人们心目中,只有有着伟大事迹的人,才可被认可为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可我却认为,英雄,不一定要经历过与风雨、水火的激烈拼搏,也不是一定要在困难面前做出生与死的抉择。有些人,不求有一天能被人们称为英雄,只是在默默无闻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我所说的这位英雄,没有那么多伟大的事迹,也不是那么众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永远是英雄。
他——一个平凡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在他的脸上,总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小时候,我总喜欢依偎在他的肩膀上。我总认为,那宽厚的肩膀是那样的舒适,那样的安全。它可以使我不受一点伤害。仿佛,那就是我无忧无虑的港湾。所以,我天真地以为,那个肩膀,只承载着我。
时间像流星划过长空,转瞬间,我已长大,无意间,我发现了原来他那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许晶莹的发丝。脸上更是多了几道岁月留下的痕迹。我时常看见他站在窗边,凝视着眼前的一切,时不时地发出几声长叹。我似乎也从这长叹声中明白了什么……原来,他的肩上还有家庭,还有事业,还有朋友,还有兄弟,还有生养他的父母。
近年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层出不穷。在单位,上好几天班,吃不好,睡不好,好不容易做几个小时火车回到家,待不了一天又得做几个小时火车回去。爷爷心脏不好,老生病,我又总拿他当出气筒,什么不愉快都撒在他身上,却从不考虑他的感受。尽管再烦再累他都以笑待人,从不将自己的负担强加在别人身上。就这样,他没有半句怨言,默默地挑起这些负担,用自己宽厚的臂膀,支撑起了这个家。无论谁的怨言,他为了让别人痛快,宁可自己难受。他心中有多少苦,有多少黑色,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只有用他的泪水,才能将这一片片黑色的阴云渐渐冲散。
他——就是我的父亲。他平凡而又伟大,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用那宽厚的肩膀挑起一切。
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想想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生活中见过哪些英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哪些英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给大家介绍的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本文开篇总起,语言精练而富有哲理。如“他平凡而又伟大,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用那宽厚的肩膀挑起一切。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体部分的内容,丰富之极。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