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樊城模拟)选出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 )
A.炽(zhì)热 分(fēn)外 侵袭(xí)
B.惊惶(huáng) 汤匙(chí) 间(jiàn)断
C.剥削(xuē) 丑恶(è) 徘徊(huí)
D.可恶(wù) 见微知著(zhuó) 搅和(hé)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 A.有误,“炽热”的“炽”应读“chì”,指旺盛;热烈。“分外”的“分”应读“fèn”,指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B.正确。
C.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D.有误,“见微知著”的“著”应读“zhù”,指明显,事物的发展。读“zhuó”时,指附着(zhuó),穿着(zhuó)。后作“着”。“搅和”的“和”应读“huo”,指搅拌。读“hé”时,指平和;和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4六下·荆州月考)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草丛 B.哀思 C.哄亮 D.不可思议
【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A、B、D正确。C、哄亮——洪亮。
故答案为:C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2023·卫辉)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自愧弗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B.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C.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 D.走马观花 走漏风声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两个“不”意思均为:不,不如。
B.相同。两个“汤”意思均为:热水,开水。
C.相同。两个“俱”意思均为:全,一起。
D.不同。第一个“走”意思为:骑。第二个“走”意思为:漏出,泄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4.(2024·樊城模拟)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我依偎在母亲怀里,过了好长时间才睁开眼睛。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了。
【答案】C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B、D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C.没有运用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2023·广州)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每天坚持锻炼,从没有间(jiàn)断过。
B.这部电影将敌人的丑恶(wù)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C.妈妈煮粥时,会时不时用勺子搅和(huo)一下。
D.他现在的处(chǔ)境是挺艰难的。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CD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是正确的;
B项中“丑恶”应读chǒu è;这项加点字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6.(2024·樊城模拟)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急遽(jù)暂时(zhàn) B.日晷(guǐ)娱乐(yú)
C.简陋(luò)蝎子(xiē) D.初旬(xún)锲而不舍(qì)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暂时”的“暂”应读“zàn”,指时间短(跟“久”相对)。
B.正确。
C.有误,“简陋”的“陋”应读“lòu”,指(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
D.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指雕刻。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7.(2023·卧龙)南阳卧龙红军小学要举行红色诗词书法大赛,下面诗句中,不属于红色诗词的一项是( )
A.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B.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C、D属于红色诗词。
B.不属于红色诗词。“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8.(2023·卧龙)下列句子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B.《北京的春节》作者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两小儿辩日》让我们认识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两小儿以及实事求是的孔子。
D.《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赞扬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B、C、D叙述正确。
A.叙述不正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文体知识、课文理解。文体指文章的体裁、体式或样式,它是一篇文章体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规范。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每一种文体都有一定的特点,按照这个特点写最能表情达意。把握文章的文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9.(2024·广水模拟)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迫pò 晃动huǎng 花圃pǔ 头晕目眩xuán
B.山涧jiàn 惊惶huáng 不禁jīn 翻箱倒柜dǎo
C.苔藓xiǎn 染缸yǎn 埋头mái 摘得桂冠guān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中“晃动huǎng”应读作huàng;“头晕目眩xuán”应读xuàn;
B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项中“染缸yǎn”应读rǎn;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10.(2024·樊城模拟)汉字字体演变真有趣!“家”的字体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⑤③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⑤②③ D.⑤①④③②
【答案】C
【知识点】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 第一个“家”笔画方整,字体瘦长,结构严谨,线条遒劲。是“金文”;第二个“家”字呈宽扁型,横画长而竖画短,蚕头燕尾,是“隶书”;第三个“家”字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是“楷书”;第四个“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是“甲骨文”;第五个“家”字曲线较多,起笔有圆笔。是“篆书”。故按照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⑤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汉字知识等文学常识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1.(2024·樊城模拟)你的藏书阁中有①《爱丽丝漫游奇境》②《鲁滨逊漂流记》③《骑鹅旅行记》④《汤姆·索亚历险记》⑤《安徒生童话》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作品。如果想依次开展对安徒生、马克·吐温、刘易斯·卡罗尔、丹尼尔·笛福这四位作家的作品研究,正确的取书顺序是( )
A.⑤②④① B.⑤④①② C.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⑥
【答案】B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①《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 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②《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③《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④《汤姆 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 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⑤《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作者生平及代表作、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2.(2024六下·慈利月考)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慢长 B.理智 C.尖锐 D.焉知非福
【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慢长——漫长。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13.(2023六下·蜀山期末)下列语句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中小学生水资源科技发明比赛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养成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能力。
B.从古至今,我们人类社会不断地采取经验教训,因而能够取得思想的进步。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悠扬,只要一听就会让人折服。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养成”和“能力”搭配不当,把“能力”改为“习惯”;
B.“采取”和“经验教训”搭配不当,把“采取改为“吸取
C.“不再”改为“再”。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病句,指对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条理。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次序颠倒、语意重复、不合逻辑、指代不明等。
14.(2023·新郑)将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____、____的担当意识,____、____的爱国情怀,____、____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A.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B.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崇德向善:指崇尚高尚品德,向往友善和谐。见贤思齐:指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天下兴亡: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匹夫有责:是指平民百姓也有责任。精忠报国:指竭尽忠诚,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15.(2022·沭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黄海公园里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真是栩栩如生。
B.同学们自制的竹节人可真是别出心裁,大家都拍手叫绝。
C.科学家们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D.在紧急关头舍身炸暗堡,壮烈牺牲的董存瑞死得其所。
【答案】A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B、C、D恰当;
A选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这里用来形容百花齐放不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成语的运用,这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理解成语的意思,注意成语运用的语言环境。
二、积累运用。
16.(2024·樊城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十五夜望月》中,王建以“ , ”表达他的思念之情;《石灰吟》中,于谦以“ , ”表达了他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竹石》中,郑燮以“ , ”表达了他的刚直不阿、铮铮铁骨。叶绍翁则以“ ,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的赞美。
(2)《北京的春节》是 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按照 顺序,重点写了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 这几天。
(3)两个小儿辩斗的主题是: ,他们各执一词,导致 答不出来。
(4)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青, , ”。因此,当我们不好好学习时,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少壮不努力, 。“良药苦口利于病, 。”大家要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啊!
(5)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要有“常将有日思无日, ”这样的想法才能永享美好生活。
【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春色满园关不住
(2)老舍;时间;腊八;除夕;元宵节
(3)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孔子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大徒伤悲;忠言逆耳利于行
(5)莫把无时当有时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1)要根据提示的内容来填空,比如,由“《竹石》中,郑燮表达了他的刚直不阿、铮铮铁骨”可知对应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写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除夕、元宵节这几天。
(3)两个小儿辩斗的主题是: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他们各执一词,导致孔子答不出来。
(4)由“青”可知后面的内容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由上句“少壮不努力”可知下句是“老大徒伤悲”,由上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可知下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5)由上句“常将有日思无日”可知下句是“莫把无时当有时”。
故答案为:(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春色满园关不住;(2)老舍、时间、腊八、除夕、元宵节;(3)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孔子;(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大徒伤悲、忠言逆耳利于行;(5)莫把无时当有时。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与运用,课文内容的把握,作品作者等,学习课文和古诗,要理解其内容,学会恰当运用。
17.(2024·樊城模拟)古诗文积累。
(1)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忠言逆耳利于行。
(3)欲知山水事,须问渔与樵,因为他们“ , 。”
(4)我们遇事要懂得变通,正所谓“ , , 。”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
(5)千磨万击还坚劲, 。
【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
(2)良药苦口利于病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5)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由下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可知上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
(2)由下句“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知上句是“良药苦口利于病”。
(3)由提示“欲知山水事,须问渔与樵”可知对应的诗句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由“我们遇事要懂得变通”可知对应的名言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5)由上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可知下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
故答案为:(1)粉骨碎身浑不怕;(2)良药苦口利于病;(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5)任尔东西南北风。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的积累。学习古诗文,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并学会恰当运用。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樊城模拟)课内阅读。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8.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 ,然后他产生 ,接着进行 ,最后得出 的结论。
19.我发现选段是按照“发现现象—— —— —— ”的顺序写的。
20.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阿瑟林斯基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概括。(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 。联系课文,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 。
【答案】18.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一连串疑问;反复观察实验;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人最容易做梦
19.提出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
20.B
2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8.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一连串疑问、反复观察实验、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人最容易做梦
19.考查了对写作顺序的理解。从句子“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这是从现象出发,发现问题;从句子“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这是提出问题;从句子“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可知,这是解决问题;从句子“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这是发现真理。故选文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写的。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
20.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打破砂锅问到底”来概括。
故答案为:B
2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通过阅读可知,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看到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故答案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2024·樊城模拟)阅读能力。
于谦的故事
①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②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③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嘱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率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④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⑤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长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⑥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毫不畏惧,在牢里写下了《石灰吟》,借以表达他的意志和情操。诗的内容是:____。
22.把《石灰吟》全诗默写在短文末尾的横线上。
23.写《石灰吟》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写石灰,实际上表达于谦怎样的意志和情操?
2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络绎不绝:
铁面无私:
25.于谦拒绝了谁送来的寿礼?
26.于谦却收下了谁送来的礼物?为什么?
【答案】2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3.表达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两袖清风,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意志和情操。
24.本文指给于谦送礼的人很多,接连不断。;指于谦办事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25.皇帝,好友郑通。
26.收下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的一盆万年青。因为这份礼物代表了老百姓对于谦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崇高品德的肯定。于谦收下这份礼物,表达了于谦做一名清官的决心。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短文内容,把握短文的主旨,然后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作答。
22.考查了古诗默写。《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答案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3.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故答案为:表达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两袖清风,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意志和情操。
24.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络绎不绝:本文指给于谦送礼的人很多,接连不断。铁面无私:指于谦办事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故答案为:本文指给于谦送礼的人很多,接连不断。指于谦办事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25.阅读短文内容“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可知,于谦拒绝了皇帝和好友郑通送来的寿礼。
故答案为:皇帝,好友郑通。
26.由短文第五段内容可知,于谦收下了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的一盆万年青。因为这份礼物代表了老百姓对于谦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崇高品德的肯定。
故答案为:收下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的一盆万年青。因为这份礼物代表了老百姓对于谦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崇高品德的肯定。于谦收下这份礼物,表达了于谦做一名清官的决心。
四、作文(30分)
27.(2024·樊城模拟)人说“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令你看到它就想起生命中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他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
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②内容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50字。
【答案】美好的回忆
每个周末,只要我一有空,就会习惯性地拿出珍藏已久的相册,它虽然已经不是崭新的了,但它可是我的宝贝哦!因为它能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次也不例外,我又不由自主地拿出了它,细细地回忆着,品味着其中的每一个场面——这张照片令我重温到童年的快乐、自由。
这张照片是我八岁那年拍的,照片上的迷人景色虽然已经相隔了四年之久,但是在我的脑海之中仍然是记忆犹新。那是凉风习习的秋天,我们几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突发奇想去郊外野餐,妈妈陪着我们一起来到了“世外桃源”。等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太阳正慢慢地从西方落下,晚霞满天,朵朵浮云像块块红绸,微风拂过我们的脸庞,那轻柔的风没有冬天狂风的刺骨,也没有春天的那种泥土味,而是那样的舒服!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稻地就宛如是一片金黄的汪洋,翻滚着浪花。当时幼稚的我们,一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都兴奋极了。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热闹而喧哗的、人潮拥挤的城市之中,但是这里却是和城市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空气新鲜极了,周围又是那样的安谧!于是我们在火红火红的枫树下玩捉迷藏,丢手绢;在河塘里捉鱼、摸虾;用草编制成戒指……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我们是那样的无忧无虑,我们是那样的天真烂漫……
看到照片中的我们,手拉着手在枫树下,笑得是那样的自然,丝毫没有拘束,笑得是那样的甜美,心中满是愉快!在夕阳照耀下,脸蛋上都泛起了一道道红晕!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要求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人说“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令你看到它就想起生命中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他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结合自己,选取对你有意义,印象深刻的去写。写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最后总结,照应前文。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结构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金色童年的怀念。语句通顺且优美,能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让人读来回味无穷,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樊城模拟)选出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 )
A.炽(zhì)热 分(fēn)外 侵袭(xí)
B.惊惶(huáng) 汤匙(chí) 间(jiàn)断
C.剥削(xuē) 丑恶(è) 徘徊(huí)
D.可恶(wù) 见微知著(zhuó) 搅和(hé)
2.(2024六下·荆州月考)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草丛 B.哀思 C.哄亮 D.不可思议
3.(2023·卫辉)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自愧弗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B.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C.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 D.走马观花 走漏风声
4.(2024·樊城模拟)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我依偎在母亲怀里,过了好长时间才睁开眼睛。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了。
5.(2023·广州)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每天坚持锻炼,从没有间(jiàn)断过。
B.这部电影将敌人的丑恶(wù)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C.妈妈煮粥时,会时不时用勺子搅和(huo)一下。
D.他现在的处(chǔ)境是挺艰难的。
6.(2024·樊城模拟)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急遽(jù)暂时(zhàn) B.日晷(guǐ)娱乐(yú)
C.简陋(luò)蝎子(xiē) D.初旬(xún)锲而不舍(qì)
7.(2023·卧龙)南阳卧龙红军小学要举行红色诗词书法大赛,下面诗句中,不属于红色诗词的一项是( )
A.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B.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8.(2023·卧龙)下列句子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B.《北京的春节》作者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两小儿辩日》让我们认识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两小儿以及实事求是的孔子。
D.《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赞扬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9.(2024·广水模拟)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迫pò 晃动huǎng 花圃pǔ 头晕目眩xuán
B.山涧jiàn 惊惶huáng 不禁jīn 翻箱倒柜dǎo
C.苔藓xiǎn 染缸yǎn 埋头mái 摘得桂冠guān
10.(2024·樊城模拟)汉字字体演变真有趣!“家”的字体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⑤③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⑤②③ D.⑤①④③②
11.(2024·樊城模拟)你的藏书阁中有①《爱丽丝漫游奇境》②《鲁滨逊漂流记》③《骑鹅旅行记》④《汤姆·索亚历险记》⑤《安徒生童话》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作品。如果想依次开展对安徒生、马克·吐温、刘易斯·卡罗尔、丹尼尔·笛福这四位作家的作品研究,正确的取书顺序是( )
A.⑤②④① B.⑤④①② C.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⑥
12.(2024六下·慈利月考)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慢长 B.理智 C.尖锐 D.焉知非福
13.(2023六下·蜀山期末)下列语句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中小学生水资源科技发明比赛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养成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能力。
B.从古至今,我们人类社会不断地采取经验教训,因而能够取得思想的进步。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悠扬,只要一听就会让人折服。
14.(2023·新郑)将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____、____的担当意识,____、____的爱国情怀,____、____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A.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B.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15.(2022·沭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黄海公园里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真是栩栩如生。
B.同学们自制的竹节人可真是别出心裁,大家都拍手叫绝。
C.科学家们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D.在紧急关头舍身炸暗堡,壮烈牺牲的董存瑞死得其所。
二、积累运用。
16.(2024·樊城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十五夜望月》中,王建以“ , ”表达他的思念之情;《石灰吟》中,于谦以“ , ”表达了他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竹石》中,郑燮以“ , ”表达了他的刚直不阿、铮铮铁骨。叶绍翁则以“ ,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的赞美。
(2)《北京的春节》是 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按照 顺序,重点写了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 这几天。
(3)两个小儿辩斗的主题是: ,他们各执一词,导致 答不出来。
(4)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青, , ”。因此,当我们不好好学习时,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少壮不努力, 。“良药苦口利于病, 。”大家要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啊!
(5)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要有“常将有日思无日, ”这样的想法才能永享美好生活。
17.(2024·樊城模拟)古诗文积累。
(1)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忠言逆耳利于行。
(3)欲知山水事,须问渔与樵,因为他们“ , 。”
(4)我们遇事要懂得变通,正所谓“ , , 。”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
(5)千磨万击还坚劲, 。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樊城模拟)课内阅读。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8.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 ,然后他产生 ,接着进行 ,最后得出 的结论。
19.我发现选段是按照“发现现象—— —— —— ”的顺序写的。
20.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阿瑟林斯基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概括。(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 。联系课文,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 。
(2024·樊城模拟)阅读能力。
于谦的故事
①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②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③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嘱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率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④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⑤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长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⑥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毫不畏惧,在牢里写下了《石灰吟》,借以表达他的意志和情操。诗的内容是:____。
22.把《石灰吟》全诗默写在短文末尾的横线上。
23.写《石灰吟》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写石灰,实际上表达于谦怎样的意志和情操?
2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络绎不绝:
铁面无私:
25.于谦拒绝了谁送来的寿礼?
26.于谦却收下了谁送来的礼物?为什么?
四、作文(30分)
27.(2024·樊城模拟)人说“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令你看到它就想起生命中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他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
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②内容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 A.有误,“炽热”的“炽”应读“chì”,指旺盛;热烈。“分外”的“分”应读“fèn”,指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B.正确。
C.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D.有误,“见微知著”的“著”应读“zhù”,指明显,事物的发展。读“zhuó”时,指附着(zhuó),穿着(zhuó)。后作“着”。“搅和”的“和”应读“huo”,指搅拌。读“hé”时,指平和;和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A、B、D正确。C、哄亮——洪亮。
故答案为:C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两个“不”意思均为:不,不如。
B.相同。两个“汤”意思均为:热水,开水。
C.相同。两个“俱”意思均为:全,一起。
D.不同。第一个“走”意思为:骑。第二个“走”意思为:漏出,泄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4.【答案】C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B、D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C.没有运用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CD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是正确的;
B项中“丑恶”应读chǒu è;这项加点字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暂时”的“暂”应读“zàn”,指时间短(跟“久”相对)。
B.正确。
C.有误,“简陋”的“陋”应读“lòu”,指(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
D.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指雕刻。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7.【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C、D属于红色诗词。
B.不属于红色诗词。“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8.【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B、C、D叙述正确。
A.叙述不正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文体知识、课文理解。文体指文章的体裁、体式或样式,它是一篇文章体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规范。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每一种文体都有一定的特点,按照这个特点写最能表情达意。把握文章的文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9.【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中“晃动huǎng”应读作huàng;“头晕目眩xuán”应读xuàn;
B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项中“染缸yǎn”应读rǎn;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 第一个“家”笔画方整,字体瘦长,结构严谨,线条遒劲。是“金文”;第二个“家”字呈宽扁型,横画长而竖画短,蚕头燕尾,是“隶书”;第三个“家”字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是“楷书”;第四个“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是“甲骨文”;第五个“家”字曲线较多,起笔有圆笔。是“篆书”。故按照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⑤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汉字知识等文学常识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1.【答案】B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①《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 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②《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③《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④《汤姆 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 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⑤《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作者生平及代表作、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2.【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慢长——漫长。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13.【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养成”和“能力”搭配不当,把“能力”改为“习惯”;
B.“采取”和“经验教训”搭配不当,把“采取改为“吸取
C.“不再”改为“再”。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病句,指对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条理。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次序颠倒、语意重复、不合逻辑、指代不明等。
14.【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崇德向善:指崇尚高尚品德,向往友善和谐。见贤思齐:指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天下兴亡: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匹夫有责:是指平民百姓也有责任。精忠报国:指竭尽忠诚,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15.【答案】A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B、C、D恰当;
A选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这里用来形容百花齐放不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成语的运用,这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理解成语的意思,注意成语运用的语言环境。
16.【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春色满园关不住
(2)老舍;时间;腊八;除夕;元宵节
(3)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孔子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大徒伤悲;忠言逆耳利于行
(5)莫把无时当有时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1)要根据提示的内容来填空,比如,由“《竹石》中,郑燮表达了他的刚直不阿、铮铮铁骨”可知对应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写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除夕、元宵节这几天。
(3)两个小儿辩斗的主题是: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他们各执一词,导致孔子答不出来。
(4)由“青”可知后面的内容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由上句“少壮不努力”可知下句是“老大徒伤悲”,由上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可知下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5)由上句“常将有日思无日”可知下句是“莫把无时当有时”。
故答案为:(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春色满园关不住;(2)老舍、时间、腊八、除夕、元宵节;(3)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孔子;(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大徒伤悲、忠言逆耳利于行;(5)莫把无时当有时。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与运用,课文内容的把握,作品作者等,学习课文和古诗,要理解其内容,学会恰当运用。
17.【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
(2)良药苦口利于病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5)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由下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可知上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
(2)由下句“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知上句是“良药苦口利于病”。
(3)由提示“欲知山水事,须问渔与樵”可知对应的诗句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由“我们遇事要懂得变通”可知对应的名言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5)由上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可知下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
故答案为:(1)粉骨碎身浑不怕;(2)良药苦口利于病;(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5)任尔东西南北风。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的积累。学习古诗文,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并学会恰当运用。
【答案】18.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一连串疑问;反复观察实验;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人最容易做梦
19.提出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
20.B
2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8.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一连串疑问、反复观察实验、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人最容易做梦
19.考查了对写作顺序的理解。从句子“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这是从现象出发,发现问题;从句子“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这是提出问题;从句子“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可知,这是解决问题;从句子“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这是发现真理。故选文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写的。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
20.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打破砂锅问到底”来概括。
故答案为:B
2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通过阅读可知,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看到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故答案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答案】2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3.表达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两袖清风,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意志和情操。
24.本文指给于谦送礼的人很多,接连不断。;指于谦办事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25.皇帝,好友郑通。
26.收下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的一盆万年青。因为这份礼物代表了老百姓对于谦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崇高品德的肯定。于谦收下这份礼物,表达了于谦做一名清官的决心。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短文内容,把握短文的主旨,然后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作答。
22.考查了古诗默写。《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答案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3.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故答案为:表达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两袖清风,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意志和情操。
24.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络绎不绝:本文指给于谦送礼的人很多,接连不断。铁面无私:指于谦办事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故答案为:本文指给于谦送礼的人很多,接连不断。指于谦办事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25.阅读短文内容“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可知,于谦拒绝了皇帝和好友郑通送来的寿礼。
故答案为:皇帝,好友郑通。
26.由短文第五段内容可知,于谦收下了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的一盆万年青。因为这份礼物代表了老百姓对于谦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崇高品德的肯定。
故答案为:收下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的一盆万年青。因为这份礼物代表了老百姓对于谦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崇高品德的肯定。于谦收下这份礼物,表达了于谦做一名清官的决心。
27.【答案】美好的回忆
每个周末,只要我一有空,就会习惯性地拿出珍藏已久的相册,它虽然已经不是崭新的了,但它可是我的宝贝哦!因为它能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次也不例外,我又不由自主地拿出了它,细细地回忆着,品味着其中的每一个场面——这张照片令我重温到童年的快乐、自由。
这张照片是我八岁那年拍的,照片上的迷人景色虽然已经相隔了四年之久,但是在我的脑海之中仍然是记忆犹新。那是凉风习习的秋天,我们几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突发奇想去郊外野餐,妈妈陪着我们一起来到了“世外桃源”。等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太阳正慢慢地从西方落下,晚霞满天,朵朵浮云像块块红绸,微风拂过我们的脸庞,那轻柔的风没有冬天狂风的刺骨,也没有春天的那种泥土味,而是那样的舒服!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稻地就宛如是一片金黄的汪洋,翻滚着浪花。当时幼稚的我们,一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都兴奋极了。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热闹而喧哗的、人潮拥挤的城市之中,但是这里却是和城市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空气新鲜极了,周围又是那样的安谧!于是我们在火红火红的枫树下玩捉迷藏,丢手绢;在河塘里捉鱼、摸虾;用草编制成戒指……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我们是那样的无忧无虑,我们是那样的天真烂漫……
看到照片中的我们,手拉着手在枫树下,笑得是那样的自然,丝毫没有拘束,笑得是那样的甜美,心中满是愉快!在夕阳照耀下,脸蛋上都泛起了一道道红晕!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要求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人说“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令你看到它就想起生命中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他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结合自己,选取对你有意义,印象深刻的去写。写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最后总结,照应前文。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结构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金色童年的怀念。语句通顺且优美,能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让人读来回味无穷,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